為什麼萬病之源始於濕氣?
在人類所生存的環境中,風、寒、暑、濕、燥、火每種徵象,都可以使人類致病,如寒冷導致感冒,寒濕導致風濕等。濕氣重有內濕和外濕之分。而此處的外濕即為自然界濕氣太勝侵襲人體,由於濕為陰邪易襲陽位其性重濁所以感受濕邪時會有頭痛如裹困重等感覺,又因其重濁粘膩往往伴有肢體。
內濕,病證名。由脾腎陽虛,運化水液功能障礙引起體內水濕停滯之證。症見食欲不振、腹脹、腹瀉、尿少、面黃、浮腫、舌淡苔潤、脈濡緩等。治宜健脾溫腎利濕。數千年前中醫就提到氣候環境變化對身體產生的影響,其中「濕」被視為引發及惡化疾病的關鍵,在正常情況下,人體對於外界溫度、濕度變化有自然調節能力,但有些人因體質、疾病或生活習慣不良,造成體內水分調控系統失衡,水分排不出去,因此影響健康。
外濕,指外感濕邪。如氣候潮濕,久居濕地,或感受霧露之邪,或涉水淋雨,或從事水中作業等。
內濕是一種病理產物,常與消化功能有關。中醫認為脾有「運化水濕」的功能,若體虛消化不良或暴飲暴食,吃過多油膩、甜食,那脾就不能正常地「運化」而使「水濕內停」;且脾虛的人也易招來外濕的入侵,外濕也常困阻脾胃使濕從內生,所以兩者是既獨立又關聯的。
身體里有濕氣的表現?
濕邪作為六淫邪氣之一,若侵犯人體上部,則表現胸悶咳嗽,晨起咳痰,頭蒙不清醒,一遇到空氣中濕度變大,就不不舒服;
若侵犯人體中部,會出現腹脹,吃飯時沒胃口,吃下的飯不消化感,口膩或口甜,舌頭不輕利,舌苔厚膩;
若濕氣停滯在人體下部,則會出現腹脹,腹瀉;大便粘膩排不盡感,且容易粘廁所池壁,不好沖洗;同時因為濕氣重而不想飲水,進而出現泌尿系問題;
若水濕泛溢肌膚,則會引起濕疹、皮炎、痤瘡等皮膚病。
一、早晨眼皮腫,或有下眼袋?照鏡子時發現自己舌苔厚膩?舌體胖大、或舌邊緣有明顯齒痕?
確認是否脾濕,最準確的方法就是看舌的形態。健康人平時可以養成定期觀察自己舌象的習慣,對照一些中醫舌診的圖片,就可以發現自己健康問題的蛛絲馬跡。在夏季,脾濕的人常常感覺口內粘膩,面色晦暗,發黃。
二、大便稀爛不成形?大便基本成形但較軟,而且大便完了總會有一些粘在馬桶上很難衝下去?總有大便排不盡的感覺?
確認是否脾濕,最便捷的方式之一就是看大便。正常大便是香蕉樣軟硬適度的條形。而如果像熟得過度的香蕉一樣外形軟爛、黏膩的大便就是脾濕的表現,說明身體消化功能異常。體內濕氣過重時,小便往往表現為尿不多,甚至尿量很少或尿得不痛快。有些女性白帶量多,也是濕氣的顯現。
三、飲食作息和原來一樣,但體重明顯增加?關節僵硬,起床時渾身酸痛?下肢水腫?濕氣重的人還可能在短期內體重明顯增加,而且表現為虛胖的體征,更嚴重的人會出現下肢水腫等問題。
四、,可呈現頭昏沉重地,像裹著一塊布;身體困重,四肢沉重,渾身不舒適,似乎身上附著重物。此外,還會有發熱、微微怕冷怕風,流清鼻涕等表濕證,除濕氣,祛濕健脾,是冬季女性和中老年人最熱門的話題。
五、濕邪困擾脾臟,危害其正常運化效果,會表現出胸悶腹脹、食慾欠佳、飯量降到、不成形等。而因脾虛運化不利而致使「內濕」時,還常有口淡、口黏乏味、口渴卻不想飲水、倦怠乏力等氣虛、濕困的表現。
濕氣是什麼病的根源?
病因有外濕與內濕之分,濕邪侵人人體的途徑,就外感而言,是從體表、肌膚而人。「其傷人也,或從上,或從下,或遍體皆受,此論外感之濕邪,著於肌軀者也」(《臨證指南醫案·濕》)。至於內生濕邪,是因脾胃功能失職,運化失常而生。外濕與內濕在發病過程中又常相互影響。外濕發病;多犯脾胃,致脾失健運,濕從內生;而脾失健運,又容易招致外濕的侵襲。
不論外濕、內濕,在疾病的過程中,有濕邪從寒而化,亦有從熱而化的病理變化趨向。形成濕邪寒化和熱化的不同病理變化的主要條件:
(1)感邪性質或環境。如在高溫高濕的環境,或天暑地蒸,或嗜食酒酪所致,濕邪多從熱化;或居於陰冷卑濕之地,或嗜食生冷所致,濕邪多從寒化。
(2)體質差異。凡面白陽虛之人,一旦感受濕邪,濕易從寒化,成為寒濕之證;面赤陰虛之人,一旦感受濕邪,易從熱化,成為濕熱證。
(3)脾胃狀態。素體脾胃虛弱者,感濕易從寒而化;平素胃中積熱火盛者,感受濕邪易於熱化。(4)治療用藥。若過用寒涼之品,濕邪易於寒化;妄用燥熱之劑,濕邪易於熱化。濕從寒化,多易損傷脾陽;濕從熱化,多易損傷胃陰,這又是濕邪寒化或熱化後的病理髮展趨勢。但濕為陰邪,性粘滯重濁,濕勝則陽微,濕從寒化,乃是濕邪致病的主要發展趨勢,故濕阻在臨床表現上,寒化者多於熱化。
怎樣除濕氣?
一是祛濕,一是運脾。祛濕即是祛邪,祛除困阻脾胃之因,運脾即是恢復被困之脾胃功能。祛濕有助於運脾,運脾也有助於祛濕。
運動護理:
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濕氣攻入脾臟,引發一系列的病症。 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
飲食護理:
腸胃系統關係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 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宜經常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姜,降低蔬菜的寒涼性質。熱的薑汁發汗,適合驅散身體濕氣,預防感冒。苦溫的中藥甘姜如同慢墩火,也可以緩緩將體內水氣逼散出來。
中藥里芳香化濕葯可以去上焦的濕氣,夏天的時候大家可以買藿香正氣丸去濕氣,但只針對輕微的濕氣,比如夏天潮濕身體偶然受了濕氣的腐蝕,那用了藿香正氣丸就會很快好轉,中藥里解表的中藥有發汗的作用,可以去體表的濕氣。
化痰葯也是可以去濕氣的,痰也是濕氣在體內的一種表現,寒性體質的人可以選擇溫性平性的化痰葯,這樣就解決了寒性體質沒辦法化濕的問題。
很多我們常吃的食物都可以起到除濕的作用,如薏米煮粥、淮山煲湯等。薏米,有利水消腫、健脾祛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紅豆,有健脾止瀉、利水消腫的功效。將薏米和紅豆加水煮熟後食用,可以利尿、除濕。
生活中注意哪些事項防禦濕氣?
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濕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酸痛。
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防止淋雨。
不要穿潮濕未乾的衣服,不要蓋潮濕的被子,洗完澡後要充分擦乾身體,吹乾頭髮。
房間內的濕氣如果很重,建議多開窗透氣。如果外界濕氣也很重,還可以打開風扇、空調,藉助這些電器保持空氣的對流。
拔罐後什麼樣顏色看出濕氣?
刮痧拔罐療法對祛濕有一定效果。拔罐療法是傳統中醫常用的一種治療疾病的方法,它可以逐寒祛濕、疏通經絡、祛除瘀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
1.罐印紫黑而暗,表示供血不足,行經不暢有血瘀現象。
2.發紫並伴有斑塊,表示寒凝血瘀症。
3.呈散在紫點狀,且深淺不一,表示氣滯血瘀症。
4.鮮紅而艷,表示陰虛,氣血兩虛或陰虛火旺。
5.紅而暗,表示血脂高,且有熱邪。
6.罐印灰白,觸而不溫,多為虛寒或濕邪。
7.表面有皮紋或微癢,表示風邪或濕症。
8.罐體內壁有水氣,表示該部位有濕氣。
9.罐印出現水泡,說明體內濕氣重,如果水泡內有血水,是濕熱毒的反應。
推薦閱讀:
※「六淫邪氣」濕氣最傷身 中醫3方自測體內濕氣-搜狗網頁
※蒸米飯時加點它,趕走體內濕氣,有助減肥,關鍵還好吃
※濕氣遇到了「死對頭」,每天喝一杯,濕毒一掃而光
※UC頭條:每天早上起來, 做這個動作可以排出濁氣和體內濕氣!
※如果你濕氣重,每天吃天這個,濕氣就會排得一乾二淨!
TAG:濕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