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世大寶法王 | 身為大乘人,剎那間也不應離開慈心與悲心

實證諸法本性無繆誤

依觀照見大圓鏡妙智

眾生憶念賜喜慶吉祥

日佩多傑足下誠祈請

清涼境域正法之傳規

再次重披弘揚之鎧甲

為成如此心願而降生

鄔金欽列多傑誠祈請

身為大乘人,剎那

間也不應離開慈心與悲心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

宣說慈心與悲心

現在宣講著寂滅安樂的對治:觀修慈心和悲心,其中所謂貪著寂滅安樂者,亦即僅僅希望自己獲得涅槃,並且因為對眾生缺乏悲憫而不能承辦利他,即是諸小乘,此亦如云:由為自利故,捨眾多他利,知為自利大,故自利最勝。

若相續中生起慈心和悲心,就會耽著眾生而不會獨自解脫,因此應觀修慈心和悲心,阿舍黎蔣華扎巴也教誡:大乘人剎那也不應離開慈心和悲心,又說,他利是由慈心和悲心所攝持的,非是以嗔心。

其中首先是慈心。攝頌:類別所緣及行相,修法修量與功德,如是以等此功德,廣攝無量之慈心。其初者類別分三:緣眾生之慈心、緣法之慈心和無緣之慈心。此等亦如聖無盡慧經所云:緣眾生之慈心,乃諸發心菩薩,緣法之慈心,乃諸入行菩薩,無緣之慈心,乃諸已證無生法忍菩薩。

其中本節宣說彼第一種慈心,其所緣境為一切眾生。行相,及願值遇安樂之心。其修法,應觀待憶念根本恩德思維眾生的恩德。其中此生恩德最大的就是自己的母親。

母親的恩德有多少呢?有生身恩、難行恩、賜命恩和訓世恩四種。此亦如《勝般若八百頌》云:何以故?乃此母初生我等,做此難行、賜我等命,普訓世間。

其中生身恩:我們的這個身體並非最初就是一發育完全、肉體健壯、容色美好者而出現的,而是在母腹中漸次由羯羅藍、韽部陀之本性,以母親的血肉精華而長成,以食物的精華而養育,忍受所有羞愧、病痛和痛苦而成辦。

出生後,也是由小髮髻許養護至大犛牛般,難行恩,我們並非最初就是穿著衣服、配戴飾品、持有財物,攜背口糧而來的,除了嘴和肚子兩者外,空空如也沒有任何財物,來到一個沒有熟人的陌生之地時,母親不讓挨餓而賜予食物,不讓乾渴而餵以飲料,不讓受冷而給予衣服,不使貧窮而給予財物。

這也並非好像她自己不需要而與的,而是自己不敢吃、不敢穿、為了今生的安樂也不敢享受,為了後世的受用也不敢布施。實際上是不願自己今生、來世二者的安樂,而養育子女的。這也非好像以安樂閒暇而獲得,而是以種種罪苦艱辛承辦而賜予子女的。

造罪惡業,即從事漁夫、圖夫等種種不善而養育子女,感受痛苦,即從事經商、農耕等,盡夜腳踏霜靴,帶啟明帽,乘小腿馬,揮線為鞭、脛肉施狗、臉面施人而積攢著以賜予子女。另外,比起我們的父母、上師等恩人,這個將來成為何人尚不一定者更被珍愛。

以慈眼凝視,以溫暖呵護,在十指上捧玩,以悅耳之語呼喚,即說,嘎喔、阿歐、巴熱、歸色、勒勒、阿媽的乖寶寶等等。

賜命恩:我們並非最初就像現在一樣,乃一口、手靈活、任何男士也能作的大力士而出現,而是一僅如小蟲般弱不禁風、無有能力、矇矇懂懂者而出現,母親沒有拋棄並侍弄他,抱在懷中、從水火中救護、在險處把持、消除災禍、做經懺祈福、憂慮死亡、憂慮患病、做打掛、曆算、囊解、唸誦、法事等不可思議、不可估量之事而賦予子女生命的。

身為大乘人,剎那間也不應離開慈心與悲心

昨天已講完《解脫莊嚴寶論》第六品,今天進入第七品「宣說慈心與悲心」。

其中「善知識口訣教授」的部分,包括「無常」、「輪迴過患」、「業力因果」、「慈悲」、「菩提心」等,今天講的部分是「慈悲」。如同阿闍黎蔣巴札巴提到,大乘人剎那也不應離開慈心與悲心,若生起自利之心,就很難成為大乘行者。

對於「大乘」和「小乘」差別,有許多不同的解釋。首先「乘」的意思,平時會以能夠承擔、背負不同物品的馬、驢子、騾子、牛等動物作比喻。比如「騾子」能夠承擔比較重的東西,但「羊」就無法承載重的東西,因此我們將「騾子」比喻為「大乘人」,「羊」比喻為「小乘人」。

若和我們的心相結合,「乘」指的是「承擔力」,例如小乘行者主要負責自己的利益,大乘行者則能承擔利益無量眾生的責任。因此大、小乘的差別在於自己的承擔力之差別,若我們不去瞭解,覺得這只是名詞之分,覺得只想要得到大乘的名號就夠了,這就產生錯誤了。

以觀音菩薩的成就法為例,此法本身為大乘法,同時也是密乘教法。修持它等於同時修持大乘法門和密乘法門,但是,這並不代表所有修持了此法的人,就因此變成大乘或密乘行者,這主要還是由修行者的發心所決定。

若行者的動機只是擔心自己來世落入惡趣,或者想要投生天人,此法就無法幫助這個人成就佛果;若行者的發心是希望自己脫離輪迴,得到涅槃的果位的話,雖然觀音成就法是殊勝的大乘、密乘法門,但修持的利益,僅能幫助他得到聲聞的果位,因此對於他來說,這個法門並不是大乘法,而是小乘法。


既然佛教是「無神論」,

為何還有眾多的神佛呢?

-多識仁波切 -

「有神論」和「無神論」的所謂的「神」,不是指一般的神,而是指世界本源的「精神實體」或創造世界、創造人類的大梵天、濕婆、上帝之類的神,是掌握世界成毀和人類苦樂命運的神。

佛教不承認作為世界本源的精神實體和創世造物主的存在,主張業力創世,因此,佛教的基本精神屬於無神論。

「業」指行為活動,指人類的各種活動。但「業」是有意識的活動,即意識支配下的活動。眾生共同的生存環境------器世界是共同的業力形成的,個體的五蘊之身是各自的業力形成的,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的環境和生命均屬業力的造化,故說「三界唯識」。

「三界唯識」的「識」是指眾生的「意識」,因為造業離不開意識,所以說業的主體意識,不說業力------這是中觀家對「三界唯識」這句話的解說,唯識宗對「三界唯識」這句話有不同的理解。但若過分誇大意識的作用,就會滑向外道的「神我觀」和「絕對精神」的錯誤深淵。

佛教中有無數的佛、菩薩和諸佛、菩薩的化身,也有眾多欲界、色界、天人、阿修羅、無色界天、餓鬼道眾生、夜叉、世間眾神、幽靈等等。有的可見,有的肉眼不可見。這類生靈構成了非人類的隱形生靈世界,其中除佛、菩薩的化身外,都是眾生。

有的人不承認肉眼看不到的事物的存在。如果他們這種看法正確的話,非可見光,如紅外線、紫外線、宇宙線,電磁場,引力場,只有頭髮絲的億萬分之一的基本粒子群,四維以上的空間等,都要通通否定嗎?

願你能成為 /你所在之處的 / 那道光明

|中國噶舉中心|

讓我們共同搭建一個沒有邊界的精神樂園

Let us work together to build a spiritual paradise without borders.

弟子,要堅定,堅強,上師一直在看護和注視你,你感覺到力量了嗎?

Disciples, to strengthen, strong, Guru has been nursing and watching you,

yet you feel the power?


推薦閱讀:

傷人心的不是責罵,而是謊言;冷人情的不是離開,而是欺騙!
男人頻繁做這5件事,是在告訴你:不要離開我!
愛你的人,不會離開你;想離開的人,終究會離開
黃菡離開「非誠勿擾」孟非為何會哭?|黃菡|離開
對啊!就是因為你窮,而且窮得沒骨氣,所以她要離開你!

TAG:離開 | 大乘 | 大寶法王 | 大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