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亞太外交」的戰略和策略
新方向和新路徑。 克里東亞行繞過日本而不入,這是對安倍政府一年多來各種折騰表達不滿,是以冷遇方式教訓安倍。奧巴馬2009年訪華時強調美中關係「最重要」而非「之一」,之後未曾來訪,此行卻又迴避中國,實乃為安倍站台,甚至在設法調度東北亞—東海爭端與東盟—南海爭端兩個局形成聯動,以「離岸平衡」方式為美國亞太外交和安全戰略服務。 結合美國最近關於中國可能設立南海防空識別區的威脅性表態,不難看出美國既要處理已高熱化的東海對峙,又著眼可能發生的南海警情。其終極追求是,聯合亞太地區各路小夥伴,形成鎖定中國的聯防聯保,防備中國崛起和強大後挑戰其龍頭老大地位,包括在亞太地區的領袖角色,儘管中國反覆強調太平洋大得可存中美,也永遠無意與美爭雄。 中國當前面臨的東南方向戰略態勢並不樂觀,要應對三大方面挑戰,即東海方向以釣魚島為核心的海權維護;南海方向以黃岩島為焦點的領土領水糾紛處理;橫跨兩大海區、並以幾條島鏈構成的美國「再平衡」戰略,即便這種「再平衡」是預警性的和防範式的。 對中國而言,必須分清矛盾的主次,安排爭端應對的輕重緩急,避免同時和多線出擊,必須做到「有打、有拉、有和」。在相當長的階段內,中日關係是最麻煩的關係,對日本右翼勢力必須迎頭打壓;中美關係是最不能破裂的戰略關係,對美必須曉以利害並擴大共識和利益;中國東盟關係是最有條件和緩處理的,可側重利益分享,撫慰為上。 在此邏輯之下,應當形成以日本右翼勢力為主要對手,以喚醒歷史記憶和防範日本軍國主義為主要方式,以動員美國等日本侵略受害國為主要議程的新思維、新方向和新路徑,改變長期對日略顯「單打獨鬥」的不利局面,構築以二戰勝利果實為基礎,以反侵略史觀為精髓,以戰後國際條約為法理依據,以防範新的地區戰爭爆發為共同訴求的亞太和平新機制。 美國既是戰後日本和平體制的設計者、重塑者和監護者,又是其右翼勢力持續做大的重要依託和外部推力,甚至是日本近年邁向危險方向的始作俑者。由於國力下降,美國不斷鼓勵、敦促日本修改和平憲法,加強軍備,啟動被凍結的「集體自衛權」,進而為美國在亞太地區乃至世界的警察角色服務。日本右翼勢力也樂得見機行事,搭乘美國的順風船,在危險的航道上越滑越遠。 但是,二戰悲劇畢竟行之不遠,血淚記憶歷歷在目,並非所有的美國人都樂見日本重陷迷途,美國再嘗珍珠港襲擊苦果。幾個月來,不僅美國媒體對日本強硬態度頗多不滿和抨擊,美國公眾甚至政界的清醒者也積極訴諸行動。本月10日,紐約州議會啟動立法程序,打算將慰安婦悲劇當做「反人類罪」納入公立學校教材,這是該機構繼去年立法支持建立「慰安婦紀念館」後又一矯正日本錯誤史觀的可貴努力。同時,美國弗吉尼亞州議會也正推動立法,將韓日間國際水域「日本海」舊式稱謂加標韓式「東海」命名,也體現了一種對日態度。 可見,遏制日本右翼勢力反彈具有廣泛的國際民意基礎,中國的努力不宜頭疼醫頭腳疼醫腳,而要抓住核心因素和關鍵著力點,多在美國方向使力,促其回到開羅宣言立場,回到規範和制約戰後日本國際行為而非放虎歸山的正確道路。要實現這個目標,必須繼續深化中美戰略互信,夯實正在構建的新型大國關係,使中美全球性和全局性的共同利益切實超越日美局部性和階段性的共同利益。 同時,中國也應心無旁騖地東向用力,力避南向受困,營造最為寬鬆和舒服的周邊環境。無論日本還是美國,都想刺激南海爭端相關方發力,誘其為自己火中取栗,個別國家也樂意狐假虎威不斷挑起紛爭圖謀漁利。對中國來說,核心利益絕不退讓,但策略戰術必須靈活運用,圍繞階段性外交重點和難點,這也符合大的外交原則:韜光養晦,既積極作為,也有所不為。(馬曉霖 博聯社總裁) 點擊進入【股友會】參與討論
推薦閱讀:
※阿里新戰略,新任CEO張勇講話全文
※中俄結盟符合中國現實的戰略利益
※高嘉:茅台喊話青花郎,醬香酒沒有之一,只有茅台
※曲青山:正確把握「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
※印度亞太戰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