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在旅途·懂得感恩,從孝敬父母做起

人在旅途·懂得感恩,從孝敬父母做起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孝敬父母的傳統美德,千百年來,深深地植入中華民族的血液之中。漢文帝時,有一位叫淳于意的人,拜齊國著名醫師楊慶為師,學得一手高超的醫術,曾經做過齊國的倉令。他的老師去世以後,棄官行醫。因為個性剛直,行醫的時候,得罪了一位有權勢的人,導致後來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他的女兒名叫緹縈,雖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辭勞苦,長途跋涉一同前往長安向皇帝訴冤。她陳述了肉刑的害處,並說明了父親做官時清廉愛民,行醫時施仁濟世,現在確實是遭人誣害。願意替父受刑。漢文帝被緹縈的孝心深深感動,赦免了她的父親,並且下詔書廢除了肉刑。東漢時的黃香,是歷史上公認的「孝親」的典範。黃香小時候,家境困難,10歲失去母親,父親多病。悶熱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趕打蚊子,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以便讓父親早一點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鑽進冰冷的被窩,用自己的身體暖熱被窩後才讓父親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襖,為了不讓父親傷心,他從不叫冷,表現出歡呼雀躍的樣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種歡樂的氣氛,好讓父親寬心早日康復。老一輩革命家朱德著文《回憶我的母親》,以無限的深情讚頌了母親無比的愛和高尚的品質。毛澤東接到母親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晝夜兼程,他撫摸著母親的棺木放聲慟哭,悲痛之中揮筆寫下《祭母文》:「吾母高風,首推博愛」。宋慶齡孝心至誠,在母親靈前「飲泣不已」。陳毅探母,執意要給癱瘓在床的母親洗衣服。孝敬父母的傳統美德,千百年來,深深地植入中華民族的血液之中。

唐朝詩人孟郊的《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之所以千古傳唱,就因為他寫出了普天下最偉大的情感---母愛,寫出了普天下父母對子女天高地厚的深恩,以及子女應該孝敬雙親,永生報答父母的道理。孟武伯曾問孔子什麼是孝,孔子說「做父母的一心為兒女的疾病擔憂。」 乍一看來,孔予的回答真有點牛頭不對馬嘴的味道。人家問什麼是孝。他卻回答說父母一心為兒女的疾病擔憂。但我們稍加體會,就會發現聖人真是和平常人不一般,他的回答實際上非常深刻而精妙,依然是微言大義,他的意思是說 「你要問什麼是孝嗎,想一想你生病時父母為你擔憂的那種心情吧!這樣你就會知道怎樣盡孝道了。」說穿了,所謂孝不外乎是對父母愛心的回報,你只要記得自己生病時父母是如何的焦急,而以同樣的心情對待父母,這就是孝。這種心情,這種幼時躺在病床上望著爸爸媽媽滿懷愛憐地為自己喂湯喂葯的溫馨體驗,不是時常在我們的腦際紫回,在文學家的筆端流淌嗎?

那麼,是不是能夠贍養父母,給父母提供一定的物質條件,就算是孝敬父母了呢?再聽聽孔子是怎麼說的: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孔子回答自己的學生子游的話的意思是 「現在人們所說的孝,往往是指能夠贍養父母。其實就連狗馬之類都能夠得到人的飼養。如果沒有恭敬之心,贍養父母與飼養狗馬之類有什麼區別呢。看來,孝敬父母的根本不在於贍養父母,而在於要有孝心。沒有孝心,僅僅是無可奈何地盡責任,那所謂的贍養就與飼養家禽牲畜沒有什麼區別了。當今社會,經濟發達,吃穿方面的贍養問題日益退居次要地住,老父老母所期望於子女的,更是心到而已。另一方面,寵貓寵狗之風盛行,視貓兒狗兒重於先人老子的也大有人在。如此看來,聖人之論還正有現實意義哩。               

其實,許多子女不要說對父母有孝心,連上面說的贍養父母都做不到。在電視節目中經常看到不贍養父母的不肖子孫,以至對簿公堂經法院判決,才無可奈何地交一點點生活費給父母。我老家本村有一個老太太,70多歲了,雙目失明,他的五個兒子輪流管飯,一輪一個月,輪到誰家管飯,老太太就到誰家去,但是兒子們不讓住在自己家中,要母親來回跑。75年的冬天下大雪,天寒地凍,老太太住的房子四面透風。有天晚上,老太太沒有去兒子家吃飯,這個兒子也沒有去請他母親,一連兩天,總不見母親來家,她的這個兒子還沒事人一樣不管不問。一直到第三天晚上,有人發現他母親已經凍餓而死。像這樣不孝敬父母的子女絕不是僅有,而這個例子也並不典型,虐待父母甚至害死父母的大有人在。而不孝敬父母最常見的還是在對父母的態度方面。子夏曾問孔子什麼是孝,孔子說:「在父母面前保持和顏悅色的態度最難能可貴,有事情晚輩出力,有酒萊長輩吃喝,這難道就是孝了嗎?」孔子在這裡說的就是對父母的態度問題。孝心和態度其實是一個問題的里外兩面。《禮記·祭義篇》說:「孝乎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孔子回答子游和子夏的兩段話實際上是同樣的意思。無論你是否為老人做事,也無論你是否拿好吃的給老人吃,只要你內心不恭敬,態度不好,臉色難看,就是失去了孝道的根本。這一點,尤其值得我們今天的年輕人注意。

做人要學會感恩,首先要知道報父母之恩。常言道,百善孝為先。大千世界,蟲魚鳥獸,上蒼使我們有幸倫為「人」,這值得慶幸和感恩。其實,仔細想想,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是父母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的,父母給了我們生命,這恩比天高比海深,無論怎麼回報都是應該的。其次,師長、親朋、同學、領導、部屬、社會、政府等等,只要對我們有滴水之恩,我們都應該湧泉相報。回報父母之恩,是因為他(她)們讓我們有機會來到這個精彩紛呈的世界,成為一個人;回報師長之恩,是因為他們傳授我們知識,教會我們如何做人。回報企業組織之恩,是因為企業組織為我們提供了生存的空間和發展機會;回報領導之恩,是因為各級領導的嚴格要求和言傳身教,才使我們健康的成長進步;回報同事之恩,是因為大家相互關心、愛護、鼓勵、鞭策,才使得我們生活有趣味,工作有動力;回報社會之恩,是因為社會給我們創造了施展個人才華,實現人生價值的大舞台;因此,懂得感恩,永懷之心,是人生旅途上前進的動力和源泉。

懂得感恩不僅是做人的根本,是做人必備的優秀品質之一,是其他優秀品質形成的基礎,也是生活中最大的智慧。常懷感恩之心,就會對他人、對單位群體、對社會少一分挑剔,而多一分欣賞。同時感恩之心也使我們為自己的過錯或缺點發自內心自責並主動接受批評;良好的感恩之心還能很好的稀釋內心的狹隘、積怨和鬱悶,減少或緩解可能產生的矛盾和誤解。從另一方面講,常懷感恩之心,還能夠使人們原諒那些曾和你有過結怨甚至觸及你心靈痛傷的那些人。因此說常懷感恩之心,就能使我們能心胸廣闊,寬容豁達,對生活充滿愛和嚮往。

2010.11.15.


推薦閱讀:

臻美人生,感恩有你
每一天要做的是感恩
知恩感恩,貴在報恩
「散文」永駐童心,放飛感恩/簫笗
感恩的名言*

TAG:父母 | 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