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百年光影寶萊塢

百年光影寶萊塢

廖政軍

《 人民日報 》( 2013年06月23日 07 版)

  《三傻大鬧寶萊塢》海報。

  《流浪者》劇照。

  6月15日至23日,印度駐上海總領事館攜手第十六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共同舉辦印度電影百年誕辰紀念影展,18部在印度電影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影片為中國觀眾奉上一場寶萊塢光影盛宴。

  大約一個月前,第六十六屆法國戛納電影節也為印度電影百年誕辰舉行寶萊塢特別展映活動,放映了由4位印度年輕導演拍攝的短片集《孟買之音》,還邀請寶萊塢著名女星薇迪雅·巴蘭加入競賽單元評審團,凸顯印度電影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跨過一百年門檻的今天,印度電影業不僅以每年近1500部的驕人產量位居世界第一,而且擁有全世界最多的電影觀眾,每天觀影人次達1400萬之多。以寶萊塢為標誌的印度電影業以其獨樹一幟的風格,在世界影壇贏得一席之地。

  追求不斷出特色

  1913年5月3日,印度第一部長故事片《哈里什昌德拉國王》在孟買上映。拍攝此片的是時年43歲、來自孟買附近的納西克城一個婆羅門貴族家庭的攝影師達達薩赫布·巴爾吉。

  《哈里什昌德拉國王》是一部長40分鐘的黑白默片,取材於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講述崇高、正義的國王犧牲妻兒,只為實現對神的諾言的傳奇故事,同時由於沿用了西方神話故事片的拍攝手法,受到各階層觀眾的熱烈歡迎。該片不僅為印度電影業奠定了基礎,也為後來很長一段時期印度電影的形式、內容和表現手法提供了具體的模式。巴爾吉也因此獲得了「印度電影之父」的美譽。

  1931年,印度電影步入有聲時代。由帝國影片公司出品的印度第一部有聲電影《阿拉姆·阿拉》引起強烈反響。1937年,《阿拉姆·阿拉》的導演伊拉尼又成功拍攝了印度第一部彩色影片《農家姑娘》。自20世紀40年代起,印度電影內容題材開始從以往的神話、幻想為主轉化為以歷史和現實為主。1947年獨立後的印度出現了一批優秀影片,其中有中國觀眾熟知的《流浪者》、《兩畝地》以及著名導演薩蒂亞吉特·拉伊拍攝的阿普三部曲等。從電影題材上看,50年代的印度電影關注貧富差距;60年代是愛情故事;70年代則轉向動作片,並一直保持到90年代。

  進入新世紀以來,印度不僅電影題材更加多元化,產業發展也更加迅猛。目前印度擁有近100家電影製片廠、1.3萬家電影院、500多家電影雜誌以及30多萬電影從業人員。有業內人士估計,在未來5年,印度電影業規模將從20億美元增至36億美元。即使在經濟不景氣的時期,印度電影依然維持7%到10%的年增長率。

  人人都愛「馬薩拉」

  筆者曾踏訪孟買電影城。電影城坐落在孟買西北部市郊一個山谷里,佔地約200公頃,那裡有山有水,景緻多變,可滿足不同類型電影的拍攝需求。據電影城負責人曼格西·莫希特介紹,該電影城屬於馬哈拉施特拉邦電影、戲劇暨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是該邦政府於1977年為支持電影業發展而成立的一家大型國有公司。電影城內設有15個室內攝影棚或室外拍攝點,供製片商和製作公司租用。不過,攝影棚設施略顯陳舊,外表如廢棄的倉庫,外景地則位於野生的雜草和樹林間,顯得有些荒蕪。

  印度人對寶萊塢電影情有獨鍾。一部標準的寶萊塢影片必須要有五到六段華麗歌舞,片長至少3小時,且是大團圓結局。當然,如果再加上一些擺酷的驚險場面,那就更好了。這種標籤化的寶萊塢娛樂片也被稱為「馬薩拉」電影。「馬薩拉」是印地語中「混合香料」之意,「馬薩拉」電影就是將愛情、動作、歌舞、喜劇元素和大團圓結局糅合在一起。

  值得一提的是,寶萊塢是對以孟買為基地和中心的印地語電影產業的統稱,但實際上,它僅能代表印度部分電影產業。寶萊塢同以泰米爾語、泰盧固語、孟加拉語等地區語言劃分的其他幾個影視基地一起,才構成了印度龐大的電影帝國。

  印度電影業之所以能蓬勃發展,首先要歸因於民眾對電影的熱情和低廉的票價。印度人不愛看電視,但一年至少要進一次影院。在印度大城市裡,即便是高檔連鎖院線的電影票一般也就在30至50元人民幣。其次,印度政府鼓勵電影業堅守本土性、民族性,寶萊塢的製片路線通常是劇情通俗易懂,情節輕鬆,具有很濃的草根特色,能夠吸引觀眾。這一點也成為印度抵禦好萊塢電影衝擊的有力屏障。據悉,好萊塢電影目前在印度所佔的市場份額還不到15%。

  立足本土向多元

  儘管近年來印度電影業尤其是寶萊塢電影的商業發展勢頭很猛,但印度國內對其內涵的質疑聲一直存在。不少觀眾和影評人抱怨寶萊塢影片過於膚淺,一味倡導虛榮的生活方式,對許多社會問題視而不見。甚至有印度知名電影製作人大呼:「寶萊塢正在遭遇一場『敘事危機』。」

  不過,就在今年的戛納電影節上,一些新生代印度電影人認為,印度電影在內容和類型上已開始向多元化發展。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的大熱影片《三傻大鬧寶萊塢》,該片不走歌舞愛情的傳統套路,風格、人物十分歐美化,且觸及高等教育這一現實問題。

  為加快國際化步伐,許多印地語電影不僅開始採用英文片名,英文對白也明顯增多。印度電影公司還通過與好萊塢製作公司和演員合作,不斷拓寬寶萊塢電影的新領域。近年來,印度企業通過海外併購佔領更大的電影市場。2013年,印度特效公司普拉娜收購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美國特效公司R&H,顯示出印度電影產業進軍世界的雄心。

  今天,邁入新紀元的印度電影業依然堅持自己獨樹一幟的風格,同時也開始嘗試突破。正如印度老一代影星阿米塔布·巴強日前在戛納電影節上所言,印度電影業正在努力擺脫標籤化的「寶萊塢模式」,期待迎來嶄新的未來。


推薦閱讀:

那些光影的故事
油畫中的光影處理(轉載)
居室的光影設計技巧(組圖)
攝影師的正傳筆記——專訪光影詩人李屏賓
光影20年:對話兩地影人,從光影中走進香港

TAG:寶萊塢 | 光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