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青平】古今養生漫談之營養平衡

《論語》記載孔子曾說,吃肉的量不要超過吃米的量,歷代醫書也都告誡不要貪吃肥甘美食,這是古代的營養平衡。現在依然強調以植物性食物為主,以動物性食物為輔,但更具體,就是蛋白質、脂肪、澱粉、礦物質、維生素、纖維素、膳食纖維,都要達到儘可能平衡。其中還有一些「小平衡」,更應注意。

「小平衡」之氨基酸平衡:蛋白質由氨基酸組成,氨基酸有20種,其中8種是人體不能合成的,只能從食物中攝取,叫「必需氨基酸」,而植物性食物含之很少,動物性食物含之較多,所以,只吃素食是不科學的。缺了任何一種「必需氨基酸」,都對健康不利。比如,缺乏色氨酸就會失眠。老和尚終生吃素,整夜坐禪不瞌睡,其實是缺乏色氨酸。

「小平衡」之脂肪酸平衡:脂肪由脂肪酸組成,脂肪酸有4種,分別是飽和脂肪酸、油酸、亞油酸、亞麻酸,都是人體必需的。但是動物性食物富含飽和脂肪酸,吃多了會增加甘油三酯、膽固醇,而油酸、亞油酸、亞麻酸可以降低甘油三酯、膽固醇,其中亞麻酸又是人體不能合成的,必須從食物中獲取。健康選擇是:動物性食物優先選擇魚;植物油優先選擇菜籽油、大豆油。此三者,飽和脂肪酸少,亞麻酸也不缺。橄欖油雖好,但缺乏亞麻酸。

「小平衡」之礦物質平衡:補鈣,人人皆知。其實,人體缺鉀更普遍。每人每天應攝入3510毫克的鉀,但實際上絕大多數人攝入只有一半。蔬菜含鉀高,但吃得都不夠。每人每天吃鹽不應超過5克,但實際上絕大多數人都超過兩三倍。鹽多鈉就多,直接導致高血壓。所以,應吃低鈉鹽。低鈉鹽去掉30%的鈉,增加30%的鉀,一舉兩得。

「小平衡」之維生素平衡:維生素之所以是「維持生命之素」,是因為維生素都與酶結合從而促進酶的活性,而酶是生命活動中所有生化反應、新陳代謝的催化物。維生素有幾十種,人體要麼不能合成,要麼合成的量不足所需,必須從食物中攝取,而主要從蔬菜、水果和動物性食物中攝取。蔬菜、水果往往吃得不夠,動物性食物又不能多吃,所以容易缺乏。補充的辦法就是吃藥片,按照說明吃,不會產生副作用,因為人體的耐受量遠遠大於合理攝入量。

說罷「小平衡」,再說纖維素。芹菜、韭菜、白菜等許多蔬菜富含纖維素,甚至嚼不爛,那也要咽下去。雖然纖維素不能被消化、分解、吸收,但是它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利於排便。現在食不厭精,人吃的纖維素普遍都不夠。如果說纖維素是粗纖維的話,膳食纖維就是細纖維、嫩纖維,你咀嚼時感覺不到。蔬菜、水果和五穀的表皮富含膳食纖維,我們吃得也不夠。膳食纖維也不能被消化、分解、吸收,但它是腸道益生菌的食物,可以被益生菌分解、吸收。給腸道益生菌提供食物,也是人體健康所需。


推薦閱讀:

釀酒設備-低度酒比高度酒健康嗎?
太極養生動靜相兼
中醫養生預防心臟疾病要點
古代的食物真的就比現代美味嗎?
「五氣」養生老而不衰 -

TAG:營養 | 養生 | 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