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稱謂流變:古代稱相公娘子 今喊老公老婆
泥塑《牛郎織女》在魯山亮相。新華社發
望牛墩,情人齊聚鵲橋。記者顧展旭 攝
年年七夕又七夕 其中含義起爭議
專家界定七夕義 並非情人是夫妻
愛你愛到亂叫你 細數愛稱笑死你
文/記者劉曉星
關於七夕是否「中國情人節」的爭論,近年來一直沒有停止。一邊是許多專家對這種「硬給中國傳統節日套上西方外衣」做法的駁斥,另一邊,商家們卻年復一年地打出「七夕情人節」的噱頭。最近,又有了一種新的說法:向牛郎織女學習婚姻愛情觀是十分必要的,七夕節應定為「夫妻節」。這一說法在引發又一輪七夕討論的同時,又牽出了另一個話題:「夫妻」與「情人」何以涇渭分明?夫妻稱謂的流變到底經歷了一個怎樣的過程?
提議:七夕節定為「夫妻節」
有網友認為,中國古代就有的七仙女和董永傳說,比西方情人節早產生了不知多少個世紀。拿西方洋節來稱呼中國的七夕,就好比是讓清朝人給明朝人取名字。也有媒體人士在博客中提出,七夕有兩個有名的別稱——乞巧節和女兒節,證明了女孩子向織女學習女紅技巧才是這個節日最主要的內容。鑒於中國古代社會歷來沒有「情人節」的產生土壤,因此將七夕定為夫妻節倒是非常合適的,牛郎織女就像分居兩地的夫妻,正好成為一年一度的節日。
專家:「情人」夫妻不可混為一談
這一提議,引發了網上的又一輪討論。有網民認為:「在西方,夫妻、情侶都過情人節,而且每一對夫妻,不都得先經歷作為情侶、情人的過程么?何必非要劃分界限?」廣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曾應楓表示,在中國傳統社會,情人與夫妻絕對涇渭分明。「情人在中國古代是一個貶義詞,相當於第三者。在封建社會,如果哪個女孩子是他人的"情人",那是要拉去浸豬籠的。」曾應楓說。與此同時,她也不贊成將七夕定為「夫妻節」的說法。在她看來,七夕節包含了很多元素,包括天上、人間、愛情、婚姻、離散、團聚等,表達了人們追求美好婚姻愛情的理想,如果生硬地為七夕套上「夫妻節」的帽子,會淡化了「乞巧」這一重要內涵。「對於中國傳統節日,還是不要隨便套上現代人的觀念。」曾應楓說。
稱謂多變 愛意不變
古代:
當面稱娘子背後稱「拙荊」
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施其生說,在中國古代,關係稱謂均有面稱和背稱之分。所謂面稱,就是當面喊的,背稱則是跟他人言及某人時的稱呼。在中國古代,男子對於女性配偶的面稱,最耳熟能詳的莫過於古裝戲裡常聽的「娘子」、「夫人」,這也的確是當時比較普遍的稱呼。而女子對於男性配偶的面稱則有「相公」、「郎君」、「官人」。表面上看,男女雙方還算彼此尊重,可一背過臉去,情況可就大不一樣了。女子對於男性配偶的背稱還算恭敬,叫「夫君」、「外子」,男子叫女性配偶可就有些不堪入耳了,叫「內子」尚算不錯了,有的還要加上個「賤」,喚作「賤內」,也有叫「拙荊」的。後者的意思,用現代話翻譯,就是「窮女人」。窮苦人家的女人沒錢買金釵銀釵,隨便插個樹根就出門了,這個樹根做的釵,就是「拙荊」。但是千萬別誤會真的是窮苦女子,「拙荊」、「賤內」在古代可是有文化的官家人用的。
上世紀20年代至新中國成立前
不同區域夫妻稱謂有別
至於更多人熟悉的「愛人」這一稱謂,據考證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中出現的稱謂詞,最早見於新文學作品之中。上世紀20年代初郭沫若寫的詩劇《湘纍》中,就有「九嶷山的白雲喲,有聚有消;洞庭湖的流水喲,有汐有潮。我的愛人喲,你什麼時候回來喲。」施其生說,魯迅先生也曾在一首打油詩裡面用過「愛人」一詞。但在較早的時候,「愛人」這一稱謂還沒有廣泛地用於對妻子或丈夫的稱呼。上世紀30年代末或40年代初,解放區的一些受新文化運動熏陶的知識分子開始用「愛人」指稱自己或對方的配偶。而在國民黨統治區,夫妻之間的稱謂,則多是「先生」、「太太」。
新中國成立後
「愛人」成最普遍夫妻稱謂
新中國成立後,提倡男女平等,一些對婦女有歧視色彩的稱謂如「屋裡的」、「做飯的」不再使用;而建國前在國民黨統治區使用的「先生」、「太太」也不宜使用。於是「愛人」這一稱謂,遍及全國。此時,「愛人」沒有了「情人」的含意,只是「妻子」或「丈夫」的別稱。而且,當時稱呼「愛人」,是比較革命的。當然,「愛人」主要也是背稱,夫妻之間,更多會直呼其名,而不會當著面就「愛人」長「愛人」短的。
改革開放後
老公老婆行遍天下
至於現今社會普遍流行的「老公」、「老婆」兩詞,施其生說,「老公」一詞主要源於粵語,而「老婆」一詞,在北方的一些地區倒也通用。在施其生的記憶中,這一現代通行的叫法,在100多年前其實就已經出現在一些傳教士的文獻中了。「老公」、「老婆」兩詞在現今的盛行與背稱、面稱界限的逐漸模糊有關。施其生說,粵語中稱呼爸爸的詞「老竇」原本是背稱,在香港,一些頑皮的小朋友開始當著面稱呼「老竇」。「在過去,將背稱當成面稱用是很不禮貌的。」施其生說。原本作為背稱的「老公」、「老婆」也成為了面稱,曾因帶階級色彩而消失的「先生」、「太太」,又重新從港澳地區迴流至內地。
伴隨著「老公」、「老婆」的盛行,「愛人」一詞漸漸風光不再。在施其生看來,「愛人」一詞並不符合中國人含蓄的性格特徵。除了「老公」、「老婆」之外,人們還會用一些不顯得太親密肉麻的中性詞指稱配偶,例如「我家男人」、「我家女人」、「孩子他爸」、「孩子他媽」等。旅居加拿大的陳曲告訴記者,如果跟略懂中文的老外介紹配偶,說「這是我愛人」,很容易引發歧義,老外會以為它的意思是「情人」。調侃的也有不少:燒火婆、夥計、黃臉婆、女當家、另一半、領導、我的她、我那位、財政部長、主婦,肉麻的有寶貝、心肝、甜甜、蜜蜜。
各地夫妻稱呼你都認識嗎
廣東:丈夫:老公、「衰佬」、「衰公」、「死鬼」等 妻子:老婆、「衰婆」
陝西:丈夫:漢子 妻子:婆姨
四川:丈夫:老公 妻子:婆娘
北方地區:丈夫:孩兒他爹 妻子:孩兒他娘;合肥阜陽一帶:丈夫:孩他爹 妻子:俺媳婦、俺那口子;湖南、湖北、江西、四川等地:稱妻子為堂客
多地爭搶「牛郎織女故里」
據新華社電 「牛郎織女」故事流傳了千百年,關於其起源地之爭在「七夕」到來之際烽煙再起。山西和順、山東沂源、湖北鄖西、江蘇太倉等地分別搞起了轟轟烈烈的「牛郎織女文化節」,並且都聲稱自己是其故鄉,以牛郎織女為題材的特種郵票也在山西和順、江蘇蘇州、山東沂源、湖北鄖西等地同時「首發」。
山西、河北、山東、江蘇等11個省都曾向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遞交申請,紛紛表示自己是「牛郎織女」神話傳說的發祥地。「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曾將河北邢台和山西和順的兩個地方分別命名為"牛郎織女文化之鄉",並不意味著把"牛郎織女"神話傳說的起源地給了他們。」民俗學專家白庚勝說,「我們應共同承擔民族文化責任,而不是陷入爭奪文化資源的混戰。」
剩女年齡放寬到30?
本報訊 (記者楊進 實習記者藍志凌 通訊員祝紅艷)昨日是傳統七夕節,仍有不少剩男剩女只能單身過節。記者昨日獲悉,智聯招聘對5000餘名職場人進行了調查發現,「剩女」年齡被「放寬」到了30歲,將近五成職場人認為35歲以上的男人才算是「剩男」,超過五成單身人士急於找到自己的另一半。至於為何成為「剩男」、「剩女」,調查顯示,交際圈太小竟是最主要原因,而還有16.9%的人認為經濟壓力太大阻礙了自己尋找另一半。
電影廳里求婚
本報訊 (記者林靜)昨天晚上8時,華南影都2號廳,當怪物史萊克歷盡千辛萬苦讓自己心愛的人重新回到身邊過著幸福生活的時候,我們的男主角張可偉衝到了大銀幕前面,單膝跪地大聲地向自己心愛的人苗苗說:「嫁給我吧!」在所有人的歡呼和祝福聲中,幸福的女孩接過了戒指。
推薦閱讀:
※盤點古代傑出帝王屬相,最多的居然不是龍,而是它
※古代識人術《心相篇》
※中國古代二十八星宿
※中國古代有沒有牙醫?
※中國古代文學發展歷程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