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中醫如何「補」(二)
07-04
昆明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 楊昆蓉上篇說到,人體的「虛」可以有「氣虛」、「血虛」、「陰虛」、「陽虛」的區別。上節講了「氣虛」,今天我們來說說「血虛」。人體以氣血為本。這個血不僅僅是西醫講的「血液」,而是人體內的陰液的總稱,也就是有形的物質。血通過氣的運載,沿著經絡循行,到達周身,滋養五臟。血虛的表現有:心主血脈,心血不足,產生心悸、氣短、健忘、胸悶等癥狀,另外,心在人體外部表現在面部,所以心血不足表現為面部無血色,甚至是面色蒼白;肝主藏血,肝血不足,表現為面部黧黑(黃褐斑)、指甲發白、煩躁易怒、失眠多夢、筋脈拘急(我們通常說的抽筋)、月經失調等;脾主統血,所謂統血,就是收澀管理的意思,就是說人體一旦出現皮下出血、內臟出血等,出血止不住,就是脾不統血的表現。腎和肺跟血循環有一定的關係,這個跟西醫不一樣,西醫的肺和腎都跟血循環有直接關係,我們說的肺循環、腎臟代謝都是血液循環的重要步驟,所以中西醫有相當的差異。血虛就要補血養血,中醫裡面有個湯方叫「四物湯」就是專門補血的。藥物有:熟地、當歸、川芎、白芍。這四個葯都是養血補血的。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老中醫坐堂 兒科病診治絕招62 糖尿病
※中醫真正美(連載之11-15)
※糖尿病中醫藥治療現狀辨析2
※中醫經絡養生集錦8
※中醫教你用穴位緩解腰痛
TAG: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