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離遠併發症,糖尿病友要知道四件事!

糖尿病友

嚴格控制血糖可減少或延緩糖尿病眼、腎、足等慢性併發症的發生或發展。但有些病人即使血糖控制較好,仍會發生慢性併發症。而且糖尿病併發症在緩慢發生時你可能毫無癥狀,因此,所有糖尿病患者如果要很好的防併發症,必須做的事就是進行常規的慢性併發症篩查以便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才能擊敗併發症:

第一、了解1型、2型糖尿病併發症評估項目

1型糖尿病患者應在患病5年後進行常規篩查,由於2型糖尿病起病緩慢,約有20%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初診後已患有併發症了,所以2型糖尿病應從確診時就進行篩查,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評估應每年進行一次。

關於併發症情況的評估應包括如下檢查:

1眼病的評估

病人有時並不知道自己已患上了糖尿病眼病 常於視力已明顯喪失時才意識到應預防失明。所以常規篩查是非常重要的。眼科醫生會通過檢查,判斷糖尿病人有無糖尿病眼病。這些檢查包括:

視力:視力是最基本的,應每年檢查1次。

視網膜(眼底):了解眼底病變幾期,提出治療意見。

2腎臟的檢查

測血壓,化驗24小時尿微量白蛋白及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及尿素氮。儘早檢查出是否合併有糖尿病腎臟疾病。

3足部的檢查

糖尿病病人可以出現足部的神經損害和血管動脈硬化 醫生首先應詢問雙下肢有無疼痛,麻木,針刺等癥狀 ,脫去鞋子及襪子檢查雙足有無局部的胼胝,雞眼或皮膚乾裂,皮膚顏色,溫度,觸摸足背動脈博動 ,檢測足部觸覺,溫度覺,振顫覺,雙側跟腱反射,踝反射等了解神經有無損害,是否有發生足潰瘍的可能。還可以通過儀器檢測下肢血管和神經的情況。告知患者認識其危險因素並給予正確的足部護理。

4大血管病變的評估

糖尿病患者較正常人群更易患血管疾病,容易發生心紋痛和心肌梗死。對於2型糖尿病患者來說,識別相關危險因素如高血壓,高血脂或吸煙尤為重要。評估大血管病變的危險狀況時,詢問吸煙情況,有無臨床癥狀,家族史。化驗血脂,測量血壓,做心電圖,血管超聲等,如果病人存在某些危險因素,醫生會儘力幫助你減少這些危險因素以降低發生心臟疾病的風險。

第二,早預防看「糖化」指示

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病率與糖化水平密切相關,英國糖尿病前瞻性研究顯示,以糖化來評價血糖長期控制的好與壞,一旦把糖化從較高水平控制成合理水平時,會顯著降低併發症和死亡風險。

糖化血紅蛋白((簡稱「糖化」)是一個評價血糖控制情況的重要指標,可以有效反映患者近一段時間內(8~12周)的血糖是否達標。經過統計學計算,「糖化」每下降一個百分點,可以使糖尿病相關風險下降20%,死亡率減少1/5,心梗發生風險減少15%,微血管病變減少30%~40%以及外周血管病變43%。定期做糖化檢測很重要,建議每3~6個月測一次,小於6.5%達標,高齡老人應小於7%。

第三,防控併發症「八爪魚」

11) 得了糖尿病,越早控制越好,早期控制比不控制獲益大得多。22) 初診患者可以使用胰島素。與口服藥相比,早期用胰島素,降糖效果更明顯。胰島素是降糖最明確、最快的辦法。33) 糖尿病可引起心肌炎症和冠心病,患者須定期查心電圖。44) 如果患者大於40歲或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高血壓、吸煙、血脂異常、蛋白尿等高危因素時,長期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可防血栓。55) 除了血糖要達標,血壓和血脂也要達標。糖尿病合併高血壓時更容易導致失明。建議患者減少高脂飲食,加強運動。66) 早期糖尿病為了防止視網膜病變,每年都應檢查一次眼底。眼底病變發展到Ⅱ、Ⅲ期時,應每3至6個月檢查一次眼底。77) 預防腎臟併發症,建議患者應嚴格遵循低鹽飲食,適當限制鉀和蛋白質的攝入。還要保證充足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攝入。糖尿病病程超過5年,須經常查尿常規或微量白蛋白尿,每半年至一年進行一次複查。88) 叮囑患者要愛護雙腳,穿舒適透氣性好的襪子和寬鬆的鞋,用流動的水洗腳而不能泡腳,防止黴菌進入裂口造成感染。

第四、防併發症還得注意以下「6個點」

1多懂點」

使自己多掌握一些有關糖尿病的基本知識,以利於積極地與醫生配合,制訂出切合實際的治療方案。

要知道糖尿病不全是吃糖多了惹的禍,但是一旦得了糖尿病,倒是再也不能吃糖了。在目前的醫學條件下,糖尿病是終生疾病而無法根治,所有的治療藥物都只能起控制糖尿病的作用。因此對這種無休止的治療,要有耐心,要打持久戰。

非常遺憾的是,目前在許多公眾媒體上,經常出現一些極不科學的糖尿病藥品廣告,什麼糖尿病不再是終生疾病,是可以根治的,無需飲食控制,不需忌口,某種純中藥製劑吃2~3個療程即可痊癒……這些經過精心包裝的偽科學的宣傳誤導了不少糖尿病患者的治療,不僅給糖尿病患者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同時也延誤了治療,導致病情加重。 2「少吃點飲食療法是糖尿病自我療養的一項基礎治療措施,不論糖尿病類型和病情輕重或有無併發症,都應嚴格執行,長期堅持。糖尿病的食物烹調原則應該是低脂、低鹽、易消化、高膳食纖維。

適宜糖尿病人的烹調方法有:

涼拌、氽、熘、清蒸、燴、燉。用這些方法烹調出的食物低脂、清淡爽口,營養成分破壞少。刺激性調味品如辣椒、芥末、胡椒應少吃。

對於應該怎樣吃,我有「兩點論」,在飲食上既要有所控制,又要有所放開。對於營養師推薦的各種糖尿病食譜,拿過來作為參考,同時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確定該吃什麼,不該吃什麼,多吃什麼,少吃什麼,以及用餐的時間、次數、進食量等,要自我調控與把關,使其成為具有可操作性的食譜。有所控制,是指對含糖、含脂肪高的食品要適當少吃,但也不是絕對戒吃,比如大棗、乳酪、肥肉、地瓜等。有所放開,是指豆製品類、蔬菜類,尤其是苦瓜、魚蝦類、海帶等可適當多吃,但也不能代替主食。 3「勤動點」就是運動療法,是控制糖尿病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天進行30分鐘的運動,最好是不論何時何地都可以獨自一人進行的運動。運動量由小到大可以自由支配且具有安全性。符合上述條件且多數人可以立刻適應的運動就是步行。我國著名保健專家洪昭光教授說:「走路是世界上最好的運動。」

由慢行的散步到快走的步行,運動的強度應以運動中不感到吃力為宜,因為運動的目的不是鍛煉肌肉,所以只需達到稍稍費力、微微出汗的程度即可。一旦感到吃力,可立刻減緩步行速度。這樣的有氧運動,會增加身體所有器官的血流量,增加血流量能擴張血管,這一點對糖尿病人特別重要,因為糖尿病人血管容易狹窄;也有助於血液中脂肪的代謝,能降低膽固醇。

4「樂觀點」

既然患了糖尿病,就要「既來之,則安之」。悲觀、焦慮不僅於事無補,反而會加重病情。在糖尿病的自我療養中,除了吃什麼葯打什麼針要由醫生來決定外,都由自己掌握,也就是說,三分靠醫生,七分靠自己。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5「用點葯」根據血糖選擇降糖葯,該用胰島素時應該用。6「監測點經常監測血糖、尿糖和糖化血紅蛋白,做到心中有數。
推薦閱讀:

茶渣的10大妙用,你肯定不知道
有時候沉默真好,可以假裝什麼都不知道。心裡明鏡似的,知道言多...
清朝八旗始末你知道么2

TAG:糖尿病 | 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