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一生,就是為了解決這8個問題

【蘑菇心理 第449天】

今天,我們聊一聊人格發展心理學的話題。

相信生活中很多人對命運這個話題很感興趣,我們都會時不時的想,自己的人生到底有沒有被一些無形的力量所操控。從心理學的角度說,雖然並不支持宿命論,但是也承認,人的心理的發展確實是有一些規律可循的。

人格心理學家埃里克森認為,一個人心理的發展是在與成長環境的一次次對抗中形成的。在這種對抗的過程中,我們會經歷很多心理上的危機。每一階段的危機主題都是不同的,根據應對方式的不同,我們會形成適應的或者不適應的兩種截然相反的應對方式。

如果把人的一生作為一個周期的話,那麼我們的心理發展主要會經歷八個階段。

出生~1歲

危機主題:信任VS 不信任

很多人經常說自己沒有安全感,那麼我們的安全感是從什麼時候形成的呢?就是1歲前這個階段。

剛出生的嬰兒會本能的感受到無助感,這個時候如果父母(主要是母親)能夠給予嬰兒足夠的愛和照顧,那麼嬰兒就會感覺自己是安全的,以後長大後與人相處的時候就會具有自發的信任感。

而如果父母對孩子的照顧不周,總是忽視和排斥孩子,或者因為分離不能照顧孩子,那麼嬰兒就會對他人建立起不信任的態度,與人相處時內心會充滿焦慮、擔心甚至是恐懼。

1~3歲

危機主題:自主 VS 懷疑和羞怯

這一時期是一個人自主性形成的關鍵階段,自主性是指一個人按自己的想法進行活動和獨立行動的能力。

如果這個時候的孩子能夠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吃飯、穿衣和遊戲,而父母在陪伴的時候給予了足夠的耐心,那麼孩子就會覺得自己可以掌控自己,這為他們以後的自信心打下很好的基礎。

而如果在這個階段,父母不重視孩子的自我意志,要麼過於溺愛,要麼強行控制孩子的行為,那麼孩子就會變的自我懷疑,在與人相處的時候遇到問題時跟容易產生羞怯感。

3~5歲

危機主題:主動 VS 內疚

如果我們觀察一個人,會發現有的人在做事或者與人相處的時候會表現的很主動,而有的人則很被動,其實,這種主動和被動的意識就是在這個階段形成的。

如果這個階段孩子的探索和好奇心能夠得到父母的鼓勵和支持,那麼他們就會表現出積極主動的參與很多活動的強烈意願,一個人的主動性就是這樣開始形成的。

相反,如果孩子上述行為得不到父母的肯定和認可,反而經常被禁止和嘲笑,那麼孩子就會為自己的各種行為感到內疚,從而變的越來越內疚。

6~11歲

危機主題:勤奮 VS 自卑

這個時候的兒童開始進入到具有競爭性的學習階段。如果能在學習的過程體驗到成就感,並得到父母和老師的鼓勵和表揚,他們就會自願付出努力以獲得成功,從而形成強烈的成就動機。

而如果在學習的過程遇到了過多的挫折,或者被父母、老師和同學責罵、嘲笑或排斥,他們就有可能出現自卑感。

12~18歲

危機主題:同一性 VS 角色混亂

這個階段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青春期。

為什麼青春期的孩子特別叛逆?因為之前的生活他們更多是在按照父母和老師的意志去生活,扮演的是一個聽話的好孩子的角色。但是進入青春期後,他們就開始思考我是誰,我想要什麼這類的問題。

我們的自我意識從這個階段正式開始覺醒,叛逆只是一個表象,它真正想表達的是:我要自己安排和決定我的生活,我的生活我做主。

所以在這個階段他們會不斷的嘗試各種角色,如果順利的話他們就能夠形成穩定的自我。但是如果遇到挫折的話,他們就會出現角色混亂,不知道自己是誰,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角色混亂的孩子更容易沉默於遊戲、暴力甚至犯罪等行為。

18~35歲

危機主題:親密 VS 孤獨

如果說青春期我們解決的是自己與自己的關係的話,那麼進入成年早期,我們最需要解決的是自己與他人的關係,尤其是親密關係。

如果順利的話,我們會逐漸懂得什麼是愛,以及如何處理和經營好親密關係。而不能建立親密感的人將會出現嚴重的孤獨感。他們害怕與人交往,表現出更多的社交焦慮。這也是為什麼這個階段的人死宅非常多的原因,因為無法更好的建立親密關係,所以就退而求其次的選擇獨自一人。

35~55歲

危機主題:繁殖 VS 停滯

這一階段我們需要照顧自己的下一代,所以我們關心和關注的點就不再局限於自己的愛人和伴侶,而是身邊所有的重要他人。

這個階段積極的表現是富有擔當,有責任心,並表現出強烈的對他人關心的傾向。相反,如果不能應對這個階段的生活變化,就可能被「停滯、厭倦和人際枯竭」所壓倒,於是更多的關注自我,只考慮自己的需要和利益。

從發展心理的角度來說,這是一種停滯,甚至是一種退行。

55歲以後

危機主題:自我完善 VS 失望

這是我們心理最後一個發展階段,此時我們會檢查和反應我們的生活,如果我們以一種成就感和滿足感來回顧自己的一生,認為自己處理好了人生中很多重要的問題,那麼就會有一種自我完善的滿足感。

而如果我們感受到更多的是挫敗感,或者是為自己過去的錯誤或者過失而感到遺憾,甚至悔恨,那我們就會對自己更多的感到失望。

埃里克森認為,老年人的失望實際上大多都是(上一個階段)停滯感的延續。從這個意義上說,缺少

與家人,或者身邊重要他人足夠的親密和情感連接,一味的沉浸在自我中的人,到人生最後階段的時候,會更容易感到失望。

這就是我們一生所要面臨的8個問題,或者說需要經歷的8種內心衝突。它就像我們的生命地圖一樣,理解它或許並不困難,難的是如何一步步體驗它,經歷它。


推薦閱讀:

常懷感恩之心,聽聽我們漸漸老去的父母的心聲
阿彌陀佛為我們示範如何修行乃至成佛清凈國土?《大阿彌陀佛經》摘釋
我們每個人其實都在被身外之物定義著的……
佛教我們的方法
其實我們不想長大

TAG:了解 | 一生 | 問題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