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兩篇美國「報道日本投降」新聞稿的賞析
對兩篇美國「報道日本投降」新聞稿的賞析
陳堅
1945年8月14日,日本宣布投降。9月2日,日本在投降書上簽字。對這兩件重大的歷史事件,美國的新聞媒體搶在第一時間進行了報道,具有極強的時效性。《東京宣布無條件投降》一稿簡明扼要,《日本簽字投降》一稿形象生動,各具特點,都有很強的可讀性。62年後的今天,我們閱讀這兩篇新聞稿的時候,仍然感到當時勝利帶來的喜悅和快慰。同時也感到作者的寫作技巧是十分高超的。
先看《東京宣布無條件投降》。此稿重在宣布「日本投降這一重大的勝利消息,因此對稿件的要求除去在時間上報道要快外,在內容上要顯示它的權威性、確鑿性,要用明白無誤的語言說明勝利的必然性,要有無可辯駁的說服力。稿件的導語即第一段只有一句話:「日本投降了!」這是人們很久就期待的,現在實現了,點明了全文的中心意思。第二段說明消息的來源,表明此消息的權威性和可靠性;同時並說明戰局已發生根本的變化。第三段是第二段的補充,說明日本是遵照什麼條款投降的,間接說明了報道的合法性。第四段和第五段,具體說明日本是怎樣戰敗投降的,並說明日本提出的條件及盟國的答覆。這五段把日本投降的主要新聞事實都寫了,擴大了稿件的信息含量,增加了稿件的說服力。最後三段則寫了與日本投降有關的兩件事——對麥克阿瑟的任命和舉行簽字儀式問題。全篇條理清楚,使人一目了然。
另一篇《日本簽字投降》可以說是前一篇的後續報道。兩篇的寫作風格完全相反。前一篇簡明扼要,而這一篇則有細緻的描寫,寫得相當生動。全文也是8個自然段,開頭第一段除電頭外,點出了舉行儀式的地點、時間和什麼人在投降書上簽字。第二、三段則專門寫了簽字人重光葵的狼狽相,運用了場景描寫、動作描寫和細節描寫的方法,對重光葵作了生動的刻劃。第四段寫了麥克阿瑟向重光葵發出無聲命令,示意他簽字。第五段、第六段寫了陪同麥克阿瑟的兩位將軍被俘和投降的經歷,說明了戰爭的反敗為勝性質。第七、八兩段補充交代日本代表團的情況,寫出他們的服飾和表情,寫了當時儀式上的氣氛。
稿件的作者霍墨·比加特是美國的名記者,曾報道過太平洋戰爭中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先後兩次獲得過普利策獎金。他的報道以生動詳實著稱,同時他又是一名有名的「快手」,據說他可以在幾分鐘內寫完一條上千字的稿子,而且無需修改和校對。此篇是他向報社編輯部分段發稿中的第一部分。
有一位前任中央領導同志在談到新聞寫作時曾經指出:「世界上著名的記者都有一個廣闊的知識背景,視野非常開闊,寫文章有敘述,有議論,有文采,能夠縱橫捭闔,他們寫的東西讀者愛看。他們的經驗值得我們認真借鑒。兩年前為了迎接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紀念日,我在查閱了一些有關資料時,看到了這兩篇新聞稿覺得很好,就寫了以上的短文向同志們推薦。
[附]兩篇美國「報道日本投降「的新聞稿
東京宣布無條件投降
盟軍接受日本投降
麥克阿瑟任駐日盟軍總司令
(美聯社1945年8月14日電)日本投降了!
杜魯門總統今晚7時宣布,日本已無條件投降,造成歷史上空前巨大破壞力的戰爭隨之結束。盟國陸海軍已停止攻勢。
總統說,日本是是遵照7月26日三強致日本的最後通牒所規定的條款無條件投降的。這項最後通牒,是三強柏林會議期間發出的。
八天以前,日本遭到有史以來第一枚原子彈——一種威力最大的炸彈——的轟炸,兩天以前,俄國宣布對日作戰。在這種情況下,日本被迫於本星期五宣布接受最後通牒中包括的全部條款,但要求繼續保留天皇制。
次日,美、英、蘇、中四國對此作出答覆,聲稱如天皇接受盟軍最高司令部的命令,則可以繼續在位。
杜魯門總統今天還宣布,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已被任命為佔領日本盟軍武裝部隊總司令。
杜魯門總統說:「現在正在作出安排,以便儘早舉行接受日本投降的正式簽字儀式。」
他說,英國、俄國和中華民國也將派出高級將領,代表各自的國家在受降書上簽字。
日本簽字儀式
(原載1945年9月3日《紐約先驅論壇報》,記者:霍墨·比加特)
[本報9月2日電 (發稿地點:東京灣 美國「密蘇里」號戰艦上)]今天上午9時05分,日本外相重光葵在無條件投降書上簽字。日本終於為它在珍珠港投下的賭注付出了代價,失去了其世界強國的地位。
重光葵步履蹣跚,拖著木質假腿到鋪著粗呢檯布的桌子旁,桌子上放著投降文件,等著他簽字。如果人們不是對日軍戰俘營中的暴行記憶猶新的話,也許會不由自主地同情重光葵。
他把全身的重量都壓在手杖上,好不容易才坐下來。他把手杖靠在桌子旁,然後,在他簽字的時候,這手杖倒在甲板上。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致辭後,作了一個手勢要重光葵簽字。他們兩人沒有說一句話。
麥克阿瑟代表對日作戰的國家簽字受降,喬納森·溫賴特中將和帕西瓦爾中將在他的兩旁肅立。溫賴特中將在科雷吉多爾島失守時被俘,長時期的戰俘生活,把他折磨得憔悴不堪。帕西瓦爾中將在大戰中另一個不幸的日子裡放棄了新加坡,向日軍投降。(編者按:科雷吉多爾島是菲律賓領土,1942年5月失守;新加坡是1942年2月失守的。)
兩位中將在場,使人不由得想起,1942年上半年,我國處於幾乎無可挽回的失敗的邊緣。
日本代表團由11人組成,他們衣著整潔,表情悲哀。重光葵身穿禮服大衣和帶條紋的褲子,頭戴絲質高帽,雙手戴著黃色手套。在「密蘇里」號軍艦上,參加整個儀式的任何一方都沒有和日本人打招呼,惟一的例外是日本外相的助手,有人同他打招呼,是因為要告訴他在哪裡放日本請求無條件投降的文件。
當重光葵爬到右舷梯頂端,登上「密蘇里」號甲板時,脫掉了他的高帽子。
(這兩篇新聞稿收入長征出版社1984年10月出版的《外國新聞通訊選評》一書中)
推薦閱讀:
※從分封制談起
※【樂貝爾現代幼兒園】「防拐騙」演練報道——對誘惑說「不」
※【獨家報道】台灣大學:老師魅力關乎MOOC成敗
※中央新聞報道:傳銷即將消失!未來每個家庭都會加入直銷!
※災難性新聞報道的媒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