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基礎理論.第二十單元 頭痛

第二十單元頭痛

細目一概述

頭痛是臨床常見的自覺癥狀,可單獨出現,亦見於多種疾病的過程中。本節所討論的

頭痛,是指因外感六淫、內傷雜病而引起的,以頭痛為主要表現的一類病證。若頭痛屬某

一疾病過程中所出現的兼症,不屬於本節討論範圍。

細目二病因病機

1.頭痛的常見病因

感受外邪,情志失調,先天不足或房事不節,飲食勞倦及體虛久病,頭部外傷或久病入絡。

2.頭痛的基本病機及轉化

頭痛可分為外感和內傷兩大類。其基本病機,外感者為外邪上擾清空,壅滯經絡,絡脈不通;內傷者或肝陽上擾,或瘀血阻絡,或頭目失榮而發頭痛。頭痛的病位多在肝、脾、腎三臟。病理因素涉及痰濕、風火、血瘀。病理性質有虛有實。外感頭痛一般病程較短,治療養護得當則少有轉化。內傷頭痛大多起病較緩,病程較長,病性較為複雜,一般來說,氣血虧虛、腎精不足之頭痛屬虛證,肝陽、痰濁、瘀血所致之頭痛多屬實證。虛實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例如痰濁中阻日久,脾胃受損,氣血生化不足,營血虧虛,不榮頭竅,可轉為氣血虧虛之頭痛。肝陽、肝火日久,陽熱傷陰,腎虛陰虧,可轉為腎精虧虛的頭痛,或陰虛陽亢,虛實夾雜之頭痛。各種頭痛遷延不愈,病久入絡,又可轉變為瘀血頭痛。

細目三類證鑒別

1.外感頭痛與內傷頭痛的鑒別要點

外感頭痛者多有起居不慎、感受外邪的病史,起病較急,病勢較劇,多表現為掣痛、跳痛、灼痛、脹痛、重痛,痛無休止。內傷頭痛者常有飲食勞倦、房事不節、病後體虛等病史,一般起病緩慢,病勢較緩,多表現為隱痛、空痛、昏痛、痛處固定,痛勢悠悠,遇勞加重,時作時止。

2.根據頭痛的不同部位,判斷其經絡歸屬

頭為諸陽之會,手足三陽經均循頭面,厥陰經亦上會於顛頂,由於受邪之臟腑經絡不同,頭痛之部位亦不同。大抵太陽頭痛,在頭後部,下連於項;陽明頭痛,在前額部及眉棱骨等處;少陽頭痛,在頭之兩側,並連及於耳;厥陰頭痛則在顛頂部位,或連目系。

細目四辨證論治

1.頭痛治療總的原則

外感頭痛屬實證,以風邪為主,故治療主以疏風,兼以散寒、清熱、祛濕。內傷頭痛多屬虛證或虛實夾雜證,虛者以滋陰養血、益腎填精為主,實證當平肝、化痰、行瘀,虛實夾雜者,酌情兼顧並治。

2.外感頭痛各證的主症、治法和方葯,內傷頭痛各證的主症、治法和方葯

(1)外感頭痛

1)風寒頭痛

主症:頭痛連及項背,常有拘急收緊感,或伴惡風畏寒,遇風尤劇,口不渴,苔薄白,脈浮緊。

治法:疏散風寒止痛。

代表方:川芎茶調散加減。

常用藥:川芎、白芷、藁本、羌活、細辛、荊芥、防風。

2)風熱頭痛

主症:頭痛而脹,甚則頭脹如裂,發熱或惡風,面紅目赤,口渴喜飲,大便不暢,或便秘,溲赤,舌尖紅,苔薄黃,脈浮數。

治法:疏風清熱和絡。

代表方:芎芷石膏湯加減。

常用藥:菊花、桑葉、薄荷、蔓荊子、川芎、白芷、羌活、生石膏。

3)風濕頭痛

主症:頭痛如裹,肢體困重,胸悶納呆,大便或溏,苔白膩,脈濡。

治法:祛風勝濕通竅。

代表方:羌活勝濕湯加減。

常用藥:羌活、獨活、藁本、白芷、防風、細辛、蔓荊子、川芎。

(2)內傷頭痛

1)肝陽頭痛

主症:頭昏脹痛,兩側為重,心煩易怒,夜寐不寧,口苦面紅,或兼脅痛,舌紅苔黃,脈弦數。

治法:平肝潛陽息風。

代表方:天麻鉤藤飲加減。

常用藥:天麻、鉤藤、石決明、山梔、黃芩、丹皮、桑寄生、杜仲、牛膝、益母草、白芍、夜交藤。

2)血虛頭痛

主症:頭痛隱隱,時時昏暈,心悸失眠,面色少華,神疲乏力,遇勞加重,,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

治法:養血滋陰,和絡止痛。

代表方:加味四物湯加減。

常用藥:當歸、生地黃、白芍、首烏、川芎、五味子、遠志、棗仁。

3)痰濁頭痛

主症:頭痛昏蒙,胸脘滿悶,納呆嘔惡,舌苔白膩,脈滑或弦滑。

治法:健脾燥濕,化痰降逆。

代表方:半夏白朮天麻湯加減。

常用藥:半夏、陳皮、白朮、茯苓、天麻、白蒺藜、蔓荊子。

4)腎虛頭痛

主症:頭痛且空,眩暈耳鳴,腰膝酸軟,神疲乏力,滑精帶下,舌紅少苔,脈細無力。

治法:養陰補腎,填精生髓。

代表葯:大補元煎加減。

常用藥:熟地黃、枸杞、女貞子、杜仲、川斷、亀板、山萸肉、山藥、人蔘、當歸、白芍。

5)瘀血頭痛

主症:頭痛經久不愈,痛處固定不移,痛如錐刺,或有頭部外傷史,舌紫暗,或有瘀斑、瘀點,苔薄白,脈細或細澀。

治法:活血化瘀,通竅止痛。

代表方:通竅活血湯加減。

常用藥:川芎、赤芍、桃仁、益母草、當歸、白芷、細辛。

蟲類葯多有小毒,故應合理掌握用量,不可久用。

3.常見證治療加減變化

風寒頭痛,若頭痛、惡寒明顯者,酌加麻黃、桂枝、制川烏等溫經散寒。若寒邪侵於厥陰經脈,症見顛頂頭痛,乾嘔,吐涎沫,四肢厥冷,苔白,脈弦者,方用吳茱萸湯去人蔘,加藁本、川芎、細辛、法半夏,以溫散寒邪,降逆止痛。若寒邪客於少陰經脈,症見頭痛,足寒,氣逆,背冷,脈沉細,方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加白芷、川芎,溫經散寒止痛。

風熱頭痛,煩熱口渴,舌紅少津者,可重用石膏,配知母、天花粉清熱生津,黃芩、山梔清熱瀉火;大便秘結,腑氣不通,口舌生瘡者,可用黃連上清丸泄熱通腑。

風濕頭痛,若胸悶脘痞、腹脹便溏顯著者,可加蒼朮、厚朴、陳皮、藿梗以燥濕寬中,理氣消脹;噁心、嘔吐者,可加半夏、生薑以降逆止嘔;納呆食少者,加麥芽、神曲健胃助運。

肝陽頭痛,若因肝鬱化火,肝火炎上,而症見頭痛劇烈,目赤口苦,急躁,便秘溲黃者,加夏枯草、龍膽草、大黃。若兼肝腎虧虛,水不涵木,症見頭暈目澀,視物不明,遇勞加重,腰膝酸軟者,可選加枸杞子、白芍、山萸肉。

血虛頭痛,若因血虛氣弱者,兼見乏力氣短,神疲懶言,汗出惡風等,可選加党參、黃芪、白朮;若陰血虧虛,陰不斂陽,肝陽上擾者可加入天麻、鉤藤、石決明、菊花等。

痰濁頭痛,若痰濕久郁化熱,口苦便秘,舌紅苔黃膩,脈滑數者,可加黃芩、竹茹、枳實、膽星。若胸悶、嘔惡明顯,加厚朴、枳殼、生薑和中降逆。

腎虛頭痛,若頭痛而暈,頭面烘熱,面頰紅赤,時伴汗出,證屬腎陰虧虛,虛火上炎者,去人蔘,加知母、黃柏,以滋陰泄火,或方用知柏地黃丸。若頭痛畏寒,面色?白,四肢不溫,腰膝無力,舌淡,脈細無力,證屬腎陽不足者,當溫補腎陽,選用右歸丸或金匱腎氣丸加減。

瘀血頭痛,若頭痛較劇,久痛不已,可加全蠍、蜈蚣、土鱉蟲等,搜風剔絡止痛。

4.根據頭痛的不同部位選用不同的「引經葯」

治療頭痛,除根據辯證論治原則外,還可根據頭痛的部位,參照經絡循行路線,選擇引經葯,可以提高療效。如,太陽頭痛選用羌活、蔓荊子、川芎;陽明頭痛選用葛根、白芷、知母;少陽頭痛選用柴胡、黃芩、川芎;厥陰頭痛選用吳茱萸、藁本等。

推薦閱讀:

中醫臟腑理論實例講解13
調式音階解密 - 作曲理論
重建意義論的文學理論
反撇、賦格、失格:讓女人魂牽夢繞的深層理論
寒性蕁麻疹,「仲景群方之魁」桂枝湯來幫忙(下)|中醫理論

TAG:中醫 | 理論 | 頭痛 | 中醫基礎理論 | 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