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民:民粹主義和民族主義的本質是反對改革與開放

吳建民:民粹主義和民族主義的本質是反對改革與開放

2016年06月12日 09:48來源:鳳凰國際智庫

22人參與 0評論

【編者按:2016年6月6日,前駐法國大使、外交學院前院長吳建民在「2016中美大學智庫論壇」上做題為「中美關係與世界秩序」的主題演講。他說,中美兩國是世界秩序兩大支柱,中美之間的分歧原因多種多樣,推動中美關係發展要聚焦合作、管控分歧並警惕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

前駐法國大使、外交學院前院長吳建民

一、中美兩國是世界秩序兩大支柱

2014年10月,我在美國紐約會見了基辛格博士,他對我說:「美中兩國是世界秩序不可或缺的兩大支柱。」基辛格博士用「支柱」一詞是很貼切的。既然是兩大支柱共同支撐國際社會秩序,一個就不能取代另外一個;既然是支柱,一個就不能破壞另一個。我非常贊同這個看法,離開中美兩大國去談世界秩序是比較困難的。

中國現在提倡世界新秩序並不是要把現有的秩序推倒重來、另搞一套。中國的崛起得益於現在的秩序,沒有現存的秩序提供的一些規則,中國不可能發展這麼快。所以我們不是要把現存的秩序推倒來,但是現存的秩序需要改革。國際上的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包括中國在內的一批發展中國家都得到了發展。2012年,按照購買力評價標準統計,發展中國家GDP第一次超過了發達國家,這種趨勢還在繼續。美國是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美兩國的合作,對於未來的世界秩序至關重要。今年1月27日,習近平主席在會見美國國務卿克里的時說:「中美加強合作,可以做出有利世界的大事。」我的理解大事就包括對未來世界秩序的建設。

從1971年到現在,45年間中美關係大致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71年到1991年,這個時候中美關係的支柱是共同反對蘇聯霸權主義。這20年中美關係的發展主要是在政治方面,經濟方面也有很多的發展,但是由於中國的國力有限,1989年中美貿易才122億美元。

第二階段,1991年蘇聯解體之後,冷戰結束,中美關係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從1991年到2013年,中美關係的支柱主要是經濟。這20多年中美經濟關係大發展,連我們這些當年對中美關係比較樂觀的人都沒有想到。1991年中美貿易額253億美元;2013年則上升到5200億美元。

2013年6月之後,中美關係進入新的階段。這主要是以習近平主席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安納伯格莊園會見奧巴馬總統,雙方達成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的共識為標誌。在新階段,中美關係有三大支柱:

第一,應對全球性挑戰。最近幾年,中美雙方在應對全球性挑戰方面合作很好,成績斐然,如巴黎氣候變化峰會、伊朗核問題、朝鮮核問題、埃博拉病毒危機等。中美兩國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所做的努力,本身就是對構建世界秩序的重要貢獻。

第二,雙邊關係。1971年中美關係剛打開的時候,我們根本想不到中美關係可以發展的如此之好。我1971年去美國的時候,沒有見到什麼中國遊客;現在到美國,大部分旅遊景點都能見到中國人,兩國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合作成果豐碩。

第三,軍事與安全領域的交流與合作。習近平總書記在就任軍委主席之後,兩軍關係有了一個巨大的發展。過去中美關係出現問題,首先中斷兩軍交流項目,以表示不滿與抗議。但是現在,雖然中美關係中出現一些摩擦,但兩軍的交流和合作從未中斷。

現在的中美關係有三個支柱,一張桌子有三條腿,比有兩條腿或者一條腿要更加穩定。

二、中美之間的分歧原因多種多樣

2016年4月19號,習近平主席對美國前財政部長保爾森講,中美關係總體發展良好。但是近一段時間以來,從媒體上看,好像中美之間的摩擦與分歧很多。我認為原因有三:

第一個原因,國際關係處在大調整、大變化的時期。中美都有一個適應的過程。歷史告訴我們,每當一個國家或者一批國家崛起時,他們和其他國家的關係會有一個磨合的過程。

2010年,中國的GDP超過了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接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這是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第一次。對國際關係而言,這也是一個新的情況。對於新的情況,中國有一個適應的過程。美國和國際社會也有一個適應過程。

美國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他對自己的超級大國地位非常敏感。克里國務卿在前幾天接受鳳凰衛視採訪的時候說,中國的經濟總量有一天會超過美國。從電視屏幕上可以看出,克里再說這番話時並不是很開心的。

第二個原因,冷戰思維。蘇聯解體之後冷戰結束,冷戰持續了40多年,冷戰時期的遊戲規則是「零和博弈」。冷戰雖然結束了,但是冷戰思維還在影響著很多人,就像習近平主席說的「身體已進入了21世紀,而腦袋還停留在過去」。

和平與發展成為今天時代的主題。在以和平與發展為主題的時代里,遊戲規則是正和博弈、合作共贏。

中美兩國過去幾十年關係的發展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合作共贏。1971年,中美兩國貿易額僅為500萬美元,去年上升到5584億美元,中國成為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中美關係自1971年打開以來的歷史表明,並不是中國發展了美國就要倒霉,或者是美國發展了中國就倒霉,而是一種合作共贏。但是美國具有冷戰思維的人則認為中國的崛起損害了美國的利益,是零和博弈。

冷戰思維美國有、中國也有。人們總是會受到慣性思維的影響,慣性思維的特點是,當人們受其影響時,不會去問為什麼,因此,發展中美關係一定要摒棄這種慣性思維。

第三個原因,媒體傳播的特點所致。媒體有一個特點,全世界的媒體都喜歡講負面消息,負面消息傳播面廣,人們願意去看,這也造成了中美之間分歧眾多的印象。

三、中美關係的發展要聚焦合作、管控分歧並警惕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

我們這樣的大學智庫論壇要產生好的點子來推動中美關係的發展,我有三點建議提出來供大家參考。

(一)聚焦合作

幾天前,美國國務卿克里在接受鳳凰衛視採訪時說,中美之間有太多的可以合作的領域。這話講得很對。在世界經濟不景氣的今天,中美加強經濟領域的合作尤為必要。

世界經濟面臨很多問題,在我看來,主要有三大問題:第一,需求不足;第二,債務過高;第三,信心缺失。需求不足是根本,債務和信心都是表象。

世界各國對今年9月4號到5號在杭州舉行的G20峰會的期望很高,中美兩國合作是這次會議成功的關鍵,就像巴黎氣候變化峰會一樣。

中國提出的亞投行、絲路基金、「一帶一路」,都是要解決需求不足的問題。但美方有些人把上述倡議誤讀為「挖現存國際金融體制的牆角」。

我希望在杭州G20 峰會上,中美聯手解決世界經濟需求不足的問題,共同振興世界經濟。這不僅對於中美兩國,而且對於全世界都是好消息。

(二)管控分歧

中美要管控分歧,這也是習近平主席所強調的。我以為,管控好分歧有三層含義:

第一層含義,要承認中美之間有分歧是很自然的。我們有不同的歷史,不同的文化,我們有不同的社會制度,又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中美之間有分歧是很正常的,中美現在有分歧,一百年之後依然有分歧。中美之間的各種分歧很大程度上是由文化多樣性決定的。

第二層含義,解決分歧最好的辦法是對話。美國人長期處於世界老大的地位,有一種習慣不太好,遇到和美國意見不一致的就喜歡施壓。還是對話好,你搞制裁人家會反制裁,這會導致惡性循環。

對話是處理分歧的最好辦法。對話要想成功,必須在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基礎上進行。

第三層含義,不要讓分歧阻礙合作的發展,特別是不能讓分歧失控,形成危機,損害兩國關係的大局。

同時,我們要對兩國之間現存的分歧要進行分析,有些分歧今天能解決,有些分歧明天才能解決,有些分歧明天也解決不了,需要更長的時間來解決。我們在解決分歧時,要把注意力集中到今天能夠解決的分歧上。花力氣去解決今天不可能解決的分歧上,那是白費力氣,雙方也會為此感到沮喪。

(三)警惕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

最近,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在全球範圍內膨脹,這是一個全球性的現象。美國總統大選,民粹主義、民族主義相當猖獗。聽聽特朗普先生的講話,好像美國的問題都是中國造成的。

民族主義的內涵有兩條。第一,熱愛自己的國家,這個沒有錯;第二,排斥他人。把本國面臨的各種問題、責任都推到別國身上。我是好的,別人不好。這樣就有問題。

在選舉政治中,有人就喜歡用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來討好民眾,提出一些口號,不管是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只要能夠贏得選票就行。

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結合起來更加危險。民粹主義會導致從政者被民族主義所綁架,喪失理性。

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在中國也很危險,民族主義往往打出「愛國」的旗號,「愛國」無罪;民粹主義則裝扮出「為民請命」的樣子,二者均有很大的欺騙性。但是我們必須看到,民粹主義的本質是反對改革,民族主義的本質是反對開放。習近平主席多次指出,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我們中美雙方智庫的學者要共同努力,揭露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的危害,告訴民眾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會損害中美關係,損害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須對這兩個主義保持高度的警惕。

聲明: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經演講者審閱。版權歸鳳凰網及鳳凰國際智庫所有,轉載須標明來源


推薦閱讀:

不顧反對拆掉飄窗,老公和我大吵一架,完工後他向我道歉了!
張靚穎母親發公開信明確反對女兒與馮柯婚事
爸爸給我20萬我要贍養他遭婆家反對
剛正不阿的文臣領袖,因反對朱棣而被誅滅十族847人
張德江:人大釋法表明中央堅決反對港獨

TAG:民族 | 改革 | 民族主義 | 民粹主義 | 本質 | 民粹 | 反對 | 主義 | 開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