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德:中國古代論審美與藝術

我國古代有很精闢的審美和藝術論,能給我們豐富的啟發。拉斐爾的繪畫,托爾瓦德森的雕刻以及帕格尼尼的音樂。」嵇康《聲無哀樂論》說:「五味萬殊,而大同於美;白居易《與元九書》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怨女逐臣,言乎其所不得不言,此一時之性情也。」

我國古代有很精闢的審美和藝術論,能給我們豐富的啟發。《莊子·知北游》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 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聖人者,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 之理,是故至人無為,大聖不作,觀於天地之謂也。」 聖人觀賞天地之美,不言說萬物大美之「成理」,卻有 真正深廣浩大的體會和感悟,這才是最重要的。 嵇康《聲無哀樂論》說:「天地合德,萬物貴生,…… 章為五色,發為五音,……其體自若而不變也,豈以愛憎易 操、哀樂改度哉!」 天體運行有常規,風雨雷電,陰晴變化,不因人喜哀而 變。但人對它有感受,有不同反應。美感反應是十分複雜、多 樣、無限深廣的。 葛洪《抱朴子·明本》說:「夫唯有餘,故無為而化美。

湯勝天作品

夫唯不足,故刑嚴而奸繁。」 求美是溫飽有餘後的要求。溫飽不足,會有姦邪。 過去有些富貴之家溫飽後有條件可求美,但有淫邪。貧 賤之家,卻反多質樸正直之心,而且也有求美之心。富貴之家 不該「飽暖思淫慾」,還需道德精神高尚,貧富貴賤都應有豐 富多彩正當的精神,發展求美求善求真之心。 劉勰的經典美學著作《文心雕龍》氣魄雄大,一開始就 驚嘆:「文之為德也大矣,與天地並生者何哉!」這是怎樣的 一個「美」的場面呢? 「夫玄黃色雜,方圓體分,日月疊璧,以垂麗天之象; 山川煥綺,以鋪理地之形;此蓋道之文也!」 在劉勰的心胸和眼光中,首先看到了「麗天之象」,和 「理地之形」。如此天地的形象浩大的美,就是宇宙大道的立 采煥然美妙之極! 天地兩儀間有如此奇妙廣闊的美,「唯人蔘之,性靈 所鍾」。唯有人類能參透,契入性靈,感動鍾情。有感應了 「五行之秀」,實即刻印進了「天地之心」。於是「心生而 言立,言立而文明」,「傍及萬品,動植皆文:龍鳳以藻繪 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雲霞雕色,有逾畫工之妙;草木賁 華,無待錦匠之奇。夫豈外飾,蓋自然耳!至於林籟結響,調 如竽瑟;泉石激韻,和若球鍠;故形立則章成矣,聲發則文生 矣。夫以無識之物,郁然有采,有心之器,其無為矣!」 對天地間自然形象,劉勰竟有如此奇妙動情的美感,可 以毫不誇張地衷心感到:他說得太好了!後來者應該繼承和發 揚光大之!應該再生髮出更多奇妙動情的美感,也會激動千秋 萬世的來者。劉勰的美感也永遠是激動千秋萬世的不朽經典 了,使千秋萬代傳頌不已,深情認同,並欽敬他的指引,在他 的指導下再往前推進創新。

湯勝天作品

自然是「無識之物」,尚且有如此動人之情的郁濃文 彩,感應天地之心美象美音的人的「有心」而生的言文,就更 是「天地之心」,有「神理」主持其中,產生出無限煥燦的文 章,吟詠情志,「英華日新」,煥耀辭采,深傳精義,獨秀前 哲,「金聲而玉振」,「雕琢情性」,「千里應」而「萬世 響」,能「寫天地之輝光,曉生民之耳目」,真能使我們從內 心深處同樣感受到要驚嘆:「文之為德也大矣」了。人類能 夠「觀天文以極變,察人文以成化」,「發輝辭業,彪炳辭 義」、「旁通而無滯,日用而不匱」,「鼓天下之動」,光采 炳耀,體現出萬物一體和諧融合的無限多樣豐富的美妙,提 升人類的情感精神,「鼓天下之動」以至於無限之廣闊和久 遠! 葉燮《已畦文集》說:「凡物之美者,盈天地間皆是 也。然必待人之神明才慧而見。」也鼓勵人們去發現和促進天 地間萬物的美。 高爾基在《蘇聯的文學》中說,最早的自然外在於人, 人要受自然制約,寒冷,酷熱,沙漠,沼澤,很不舒服,常常 是覺得不堪忍受的。由於勇敢的人類,逐步改造了自然,很 英勇和偉大,才創造出美的生活世界,發現和感受到自然的 美,這是人類偉大的創造。美是從人對美的渴求中誕生出來 的。 在原始的生活中,野人要謀生存是十分困難的,不會認 為自然生活中有值得欣賞的詩意。要逐步改造自然,適合於自 己的生存,才會去欣賞自然,從平凡瑣屑的生活中,逐步發現 和欣賞自然的美,鼓舞自己創造更美的生活,進而創造出文章 和藝術,以更集中、強烈、更高的美,去鼓舞人類不斷創造更 美的生活、藝術和生活,萬物一體不斷進展、美化的現實整體 世界!

湯勝天作品

高爾基是底層勞動人民中湧現出來的傑出的革命藝術 家,他的美學觀是更是偉大的,值得我們更崇敬和更努力的學 習。 高爾基的美學觀,和上述劉勰的美學觀,正好互相補 充,相得益彰。這也啟發我們的美學觀,不要拘於一端,應該 有更寬廣更深入的視野和思路。 外國的柏拉圖的經典美學著作《會飲篇》和《斐多 篇》,還充分估計了審美需要的無限多樣。就「不只是有」美 麗的色彩和形式,而還要看恰好的完整性。亞里士多德《詩 學》很重視人類有求知和模仿的天性,有音調感和節奏感,認 為多樣而統一,有秩序勻稱安排是美的。人的審美需要是無限 多樣的,要在很多方面展開。席勒的《美育書簡》說,人類要 「打破自然的束縛」,追求自由,滿足感官和感情的需要,要 有清新的空氣,有和人交談的聯繫,要溫暖、歡樂、幸福、 享受、發展生命、創造和發展,要裝飾外觀,要遊戲,要美 好的人性和靈魂。恩格斯在《勞動在從猿到人的轉變中的作 用》說:人在勞動中產生日新月異的作用,越來越靈巧,使手 達到高度完善,「在此基礎上才能彷彿憑著魔力似地產生了 拉斐爾的繪畫,托爾瓦德森的雕刻以及帕格尼尼的音樂。」 (《馬恩選集》第3卷,第509頁) 人類在勞動生產中,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同時就發展 自己的智能、靈巧、美的理想和創造,在創造新美中感到稱心 如意,愉悅,又促進產生更新、更豐富多樣的美。人們有公認 的共同美,也有各自追求不同的多樣美,和而不同,無限豐 富。嵇康《聲無哀樂論》說:「五味萬殊,而大同於美;曲變 雖眾,亦大同於和。」不同美味,都和其情。也如王充《論 衡》所說:「美色不同面,皆佳於目。」葛洪《抱朴子》所 說:「色不均而皆艷,音不同而感悲,香非一而並芳,味不等而悉美。」《荀子·樂論篇》說:「樂者樂也,人情之所必不 免也,故人不能無樂。」 審美是人不可沒有的情感要求。人的感情要求方面無限 多樣,因此,審美要求也無限多樣,不能定於一端一面。只要 是人有情志追求、喜愛的,都能吸引人感應形象的音、形而動 情。我們要能有良好的感應能力,主要靠「妙悟」,這一點十 分重要。 那麼,要不要提高學力,提高認識美的學力呢?要的, 但有個前提:有學力須有助於妙悟,才符合審美要求。

湯勝天作品

最重要 的還是要妙悟。嚴羽《滄浪詩語》中的說的:「詩道亦在妙 悟。惟悟乃為(詩道審美)當行,乃為本色。」過去貧賤者沒 有學力,但有社會「識力」,也要有助於「妙悟」,直解,直 覺,能深刻感悟到符合自己理想追求,情感喜愛就會敏銳地被 吸引,被感動,投入和陶醉到審美欣賞之中。過去不識字的老 婆婆和小孩子也有審美要求,和審美能力,也是能妙悟,直覺 到事物形象符合他們的追求和喜愛。 貧富貴賤,不同的人,都有理想追求和感情喜愛,對於 符合自己要求的事物都會被吸引,都能有審美興趣,產生喜悅 欣賞之情。不同的風格特點,不同的形式體裁,都能以其形 聲、形象激動人的審美感情。李夢陽《梅月先生詩序》所舉實 例很多,也很好:「幽岩寂濱,深野曠林,百卉既痱,乃有縞 焉。山(之)英媚枯,綴疏橫斜,嶔崎清淺之區,則何遇之不 動矣?……故遇者物也,動者情也。情動則會,心會則契,神 契則音,所謂隨遇而發者。」 白居易《與元九書》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 言,莫切乎聲,莫深乎義。……上自聖賢,下至愚呆,……未 有聲入而不應,情交而不感者。」貧富貴賤都有情,都能感應 形聲而動情。

湯勝天作品

朱熹《詩集傳序》說:「詩何為而作也?……人生而 靜,……感於物而動,性之欲也。夫既有欲矣,則不能無 思。既有思矣,則不能無言。既有言矣,則言之所不能盡,而 發於咨嗟詠嘆之餘者,必有自然之音響、節奏而不能已焉。此 詩之所以作也。」 這是絕好的「藝術發生論」,既明確說明物決定意識的 基礎作用。又說明了思想的作用,又說明了動情不能已,才產 生了咨嗟詠嘆的詩。擴而大之,文學藝術都是這樣產生的。 也就是上面引用的李夢陽所說的意思:「遇者物也,動者情 也。情動則會,心會則契,神契則音,所謂隨遇而發者。」外 界萬物一體的現實生活世界,核心是激動情感(其中也正如朱 熹所說,因人要欲,則不能無思),心和神與之契會,隨遇而 發,產生文藝。音樂、舞蹈、詩歌等文藝也都產生了。這些文 藝,又都觸動讀者的情感,有悲有喜,感慨萬端,使人不自覺 在審美中「神質悉移」,見諸「勇猛精進」的行動,進而創造 更美好的「萬物一體」和諧融合的現實世界。 文藝激動欣賞者的情感,王夫之《董齋詩話》也有很 精彩的論述:詩可以興、觀、群、怨「盡矣」。「出於四情 之外,以生起四情。游於四情之中,情無所窒。作者用一致 之思,讀者各以其情而自得。」黃宗羲《明文案序上》說: 「今古之情無盡,而一人之情有至有不至。凡情之至者,其文 未有不至者也。則天地間街談巷語、邪許呻吟、無一非文, 而游女、田夫、波臣、戍客,無一非文人也。」其《馬雪航詩 序》說:「蓋有一時之性情,有萬古之性情。夫吳歙越唱, 怨女逐臣,言乎其所不得不言,此一時之性情也。」作者抒 情,欣賞者各以其情而自得。情的背後,是意和氣。姚鼐 《答翁學士書》說:「詩文美者,命意必善。」發而為言,為 文,又一定「有氣以充之。……意與氣相御而為辭,然後有聲音節奏高下抗墜之度,反覆進退之態,彩色之華。故聲色之 美,因乎意與氣而變者也。是安得有定法哉?」 這說明文藝無「定法」,都是感於物而生情,其中有 意,發而為文,有節奏、彩色,隨意氣而千變萬化,其中有 氣,有神。所以,文藝又能深廣影響欣賞者的情意、氣質和神 志。而這些就不只是思想認識,更不是主客兩分的思維認識的 「抽象本質」,而是內含了深入心靈深處的情性、興趣、氣 質、神志、理想、整個的精神世界。所以,審美和文藝必須 具備的「形象」大於「思想」,與科學謀取的思想認識大不 相同,它最重要的是「形象」與「情感」,我們必須重視深 思。所以,我們雖然重視審美是一種感覺,是始終不離開感覺 的,但這感覺又不單純是感性認識,而是理解以後更深刻的感 覺,又牽連著情感、興趣、氣質、神志、理想、整個精神世 界感覺。所以,審美才有這麼巨大的重要性和豐富複雜的內 涵,深廣的作用和重大的意義、價值。

湯勝天作品

所以,我們雖然重視審美可以給人的美感是愉快、快樂 的,但是,我們並不認為審美只是娛樂而已。因為,審美的使 人稱心如意、愜意、怡然自樂、暢快舒適,是涉及影響人的感 情、興趣、氣質、神志、理想、整個全面的精神世界。它的 作用遠遠超越過普通一般的娛樂、遊戲、玩耍,更不能是庸 俗、低級的娛樂、開心。而這一點,又恰恰是在生活中,容易 被人忽略、分辨不清而產生誤解的。 當然,另一個極端,是要明確:審美又不是謀求實利、 佔有的快樂。審美,雖然也可以有重大的理想要求隱含在 內,但不一定都是如此。單純看花、看大海、高山、湖泊,欣 賞悅耳目的風景、風光、人體、物體,也能使人心曠神怡,怡 然自樂,可以擴大胸襟,提升境界,不知不覺中影響人的精 神、氣質,也有重要作用和意義,不必一定要處處、時時、事事、件件審美都一定要和重大理想要求聯繫起來。審美的領 域無限寬廣、豐富多彩,也不該不能局限於狹隘的功利要求 之內。正如劉勰所說:「一葉且或迎意,蟲聲有足引心。況 清風與明月同夜,白日與春林共朝哉!」(《文心雕龍·物 色篇》)陶淵明詩:「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仔細分 析,可能就有他「自食其力」,絕「不為五斗米折腰」而悠然 看高山之崇高精神。但,如果不隱含理想精神氣質,在採菊情 境中有怡然快適的審美心境,應該說,獲得「興感怡悅」的審 美效果,也是值得欣賞的。 也正如葛洪《抱朴子·尚博篇》所說,審美興趣應該廣 泛,不應偏嗜局限:「其所納繹也妙,變化不系滯於規矩之方 圓,旁通不凝閡於一塗之逼促。是以偏嗜酸咸者,莫能知其 味,用思有限者,不能得其神也。」王昌齡《詩格》說:也 可以「搜求於象,心入於境,神會於物,因心而得。」皎然 《詩議》說:「夫境象非一,虛實難明。有可睹而不可取, 景也。可聞而不可見,風也。雖出乎我形,而妙用無體,心 也。義貫眾象,而無定質,色也。

湯勝天作品

凡此等,可以偶虛,亦可以 偶實。」作者和欣賞者,見虛實眾多境象,都能產生審美感 興。 審美,重在「會心」,契情合趣,不一定要怎樣標準 的實景實物符合美的標準。袁宏道《敘陳正甫會心集》說: 「世人所難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 光,女中之態,雖善說者不能一語,唯會心者知之。」 前人研究和論述過很多美學範疇,例如崇高(雄偉、英 勇、剛強等)表現於高山、森林、飛瀑、英雄、壯士等;秀 美(柔婉、嬌小、靈巧)表現於小橋流水、春風楊柳、小夜 曲、狂歌勁舞等。不同的特色,都是人們喜歡的。審美應該容 許、甚至提倡多樣化。景色有雄渾、秀拔、壯麗、古雕、老健、清逸、明凈、 高遠、芳潤、奇絕等,詩文風格特長也眾多不同。謝榛《四溟 詩話》說,詩人氣質不同,欣賞的景色不同,詩的風格也不 同,盛唐詩中就有這麼多種風格的景色。欣賞者也可因氣質 不同,而欣賞的景色和詩的風格也就不同。審美趣味應該容 許、甚至提倡多樣化。 王夫之在《薑齋詩話》中說:「景生情,情生景,哀樂 之觸,榮悴之迎,互藏其宅。」「景以情合,情以景生,初不 相離,唯意所適。」因為詩人的欣賞者各有不同的情,所以也 欣賞含不同情的不同景色和詩。也是十分廣泛多樣,而不應定 於一尊。應該容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只要在審美活 動中能感發其性情志趣就很好。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說: 「《風詩》三百首,用意各有所在,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 之謂之智,故能感發人之性情。後人強事臆測,系以比興賦之 名,而詩義轉晦。」

文章來自於微信公眾號《藝術導讀》 公眾號ID:daodu777 ,也可添加小編微信(xiaopeng332011603)投稿交流。


推薦閱讀:

無法可說 陳洪綬山水人物花鳥集
價值一萬多元修圖系列第2篇:用動作修出高質量保留紋理皮膚
青年實力派藝術家黃建勛
2018微型投影儀三要素 亮度畫質速度

TAG:中國 | 藝術 | 審美 | 古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