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學習海賢老和尚之表法01

視頻下載:http://edu.hwadzan.com/play/21/723/0/93311學習海賢老和尚之表法  (第一集)  2014/8/1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21-723-0001諸位法師,諸位同學,大家好!昨天起,一連四天,香港佛陀教育協會發起中元祭祖法會。昨天是祭祖大典,從今天起有三天三時繫念法事。大家要我在這裡講幾句話,我就想到海賢老和尚的表法,我們應當怎樣學習?《永思集》並不長,光碟也只有五十分鐘。印志法師到香港來把這些東西交給我,我就連著大概有一個星期,看了三十多遍,看得非常歡喜。勸大眾學老和尚,每天光碟看三遍,念佛號一萬聲,一年不中斷。就是古人教給我們,「讀書千遍」,我們一天看三遍,一年一千遍,「其義自見」。縱然不能開悟,對於淨土法門一定是堅定了信心,信心、願心不會動搖。一直下去,肯定得功夫成片,得功夫成片就有把握往生,我們這一生當中學佛就沒有白學。老和尚碟片裡跟《永思集》裡頭,有許許多多我們應當要學習的,跟大乘經典沒有兩樣。別人問他的成就,特別是他高年,一百多歲,頭腦清楚,動作敏捷,不輸給年輕人,這是怎樣修成的?他老人家總是說,這些都是得自於嚴持戒律、老實念佛,這麼得來的。他那個時代跟我們相比,這是一百年前,一百年前中國傳統文化走下坡,衰微了,雖然衰,比我們現在好太多,真的,那個時候還有戒律。我聽老一輩的人說,那個時候受戒是五十三天,將近兩個月。我們這個時代受戒只有三十天,一個月,打對折了。聽說現在受戒只有一個星期、三天,甚至於一天,三壇大戒就受完了。受了戒之後,戒律是什麼,根本都不知道。我們受戒是一個月,戒本傳戒師父也不過就念一念而已,沒有時間細講,帶著大家把《沙彌律儀》、比丘戒、菩薩戒念念,輕描淡寫的說說。為什麼?他們自己也沒做到,沒有做到要求別人做到是不可能的,所以戒律流於形式化。老和尚嚴持戒律,他們受戒的時候比我們嚴格,還有一點模樣。戒律是佛的身,佛的形象,禪是佛的心,論是佛的言語。前面我們學過三學一源,這是古德把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講的一切經,分為戒定慧三學。戒就是規矩,人不能沒有規矩,佛弟子要像一個弟子的樣子,那就是要像佛的樣子。佛在世的時候,一生表法給我們看,一切時、一切處,你細心去觀察,他跟一般人有什麼不一樣,為什麼世間人對他那麼尊敬。滅度之後,就是外國人說的,二千五百年,現在人提起佛陀,還是那麼樣的恭敬。這是大德,德行的感召,德行就顯示在戒學裡頭。所以古時候,律宗、禪宗、教下,這叫三學。律宗學規矩,規矩是根本,有這個規矩,可以學禪,可以學教,沒有這個規矩,禪跟教都學不到。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達摩祖師到中國,只傳一個學生,慧可,一生就遇到這一個人。教就多了,教裡頭有天台、有賢首(華嚴宗)、法華宗、三論宗、法相唯識宗,還有密宗,還有淨土宗,這都屬於教。大乘教下有六個宗,宗下面還分派。教下是從經典入手,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我們的信心才生起來,然後學戒、學禪。因為戒、禪、教是一而三,三而一,教中有禪、有戒,戒裡面有禪、有教,禪裡面也有戒、也有教,一體。人有心、有身、有言語,教是言語,律是身的行為,禪是心,真心,智慧之心。所以,這三學一體,佛法就興了。如果個個獨立,就是現在這種風氣,現在分家了,三學鼎立,而且自讚毀他,爭信徒,爭供養,互不相讓,達到極處就是內訌,內訌用現在的話說,內部鬥爭,爭權奪利,佛法就亡了,不是興,就滅亡了。今天衰到極處,如何能夠把它再復興?佛菩薩慈悲到極處,讓海賢老和尚為我們做個榜樣,學佛的榜樣,修淨土法門的榜樣,太重要了。他出身清寒,貧農之家,所以從小沒有讀過書,不認識字。應該是從小就跟著大人在田裡面生活,所以他對於耕種很內行,從小跟老人學的。一生從事於耕種的工作,出家之後依舊種田,寺院裡頭有幾畝田。他年輕,喜歡工作,工作很熟悉,有體力,開荒,附近荒地很多,沒有主人,這個土地,山林裡頭,他把它開闢種糧食。開了多少?開了十幾片荒山,總面積加起來一百多畝。種植的糧食、蔬菜、水果,那個數量是非常可觀,他沒有拿去賣錢,除了道場需用之外,都拿去救濟貧苦。這修布施,持戒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他統統都在做。由於時代不一樣,所以出家受戒之後,我們相信他跟我們的想法會相同。早年我在美國,先後成立三十多個淨宗學會。每個地區同學們聚集在一起,主要的都是華人,修淨土的。一個會人數不多,多的頂多一百多人,大概沒有超過兩百人的,少的二、三十個人。我給這個會,最早這個會寫了一篇緣起,裡面提到,我們嚴持戒律,五科。「三福」是我們學佛最高的指導原則,出在《觀無量壽佛經》上。三福,第一個,「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兩句話是根,一個孝,一個敬,孝用父母做代表,敬用老師做代表,尊師重道。我們的身命得自於父母,我們的慧命(智慧)得自於老師,一生有所建樹,這兩個恩人不能忘記。所以,孝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敬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本。我們用植物做比喻,本就是主幹,從根而生起來的,在這個主幹上它有支幹,從支幹再分條,再有枝葉花果,從哪裡來的?都從這一個根本發生的。所以孝親、敬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美德,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第三句「慈心不殺」,第四句「修十善業」,這是三福裡頭第一福,人天福報。不殺生,培養慈悲心,有孝親尊師、慈悲心,具足這個條件才能學佛。學佛得從十善業開始。十善業分配在三業,身、口、意。身,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口,口最容易造業,所以有四條,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綺語是花言巧語,欺騙別人;惡口是說話很難聽,態度很難看,讓人看了、聽了不舒服;兩舌是挑撥是非;妄語是說假話。口業,要守住這四條。意業,就是起心動念,有三條,不瞋、不貪、不痴。貪瞋痴三毒煩惱,所有一切的不善,都是從這三個根生出來的,這是一切不善業的根本,要把它斷掉。有了第一福,我們今天將第一福孝親尊師,落實在《弟子規》。確實,《弟子規》做到了,才懂得如何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落實在《感應篇》,就是《太上感應篇》,道家的;修十善業是佛家的。儒釋道的三個根,我們今天說三個根的教育,這是紮根教育,是基礎教育,好像蓋大樓,這是地基,這是打地基,地基要不堅固,這個建築物一定造不成,它禁不起風吹雨打,它會倒塌。佛選弟子就是要具足這第一條的三根,才能成為佛門弟子。所以,第二福就是入佛門,「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世出世間法都通的三皈、五戒、八關齋戒,這通世出世間的。《沙彌律儀》,在家人可以學,那是出世間法。比丘一定是出家人,受過三壇大戒的,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薩戒。古人定修學戒律時限是五年,五年學戒,把這個戒跟威儀變成習慣,五年可以養成習慣,一生都要遵守,不能夠違犯,不犯威儀。有這個基礎之後,才能學大乘,大乘要發心,「發菩提心,深信因果」。這個因果不是普通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這個因果,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對這個深信不疑,這完全是從淨土宗來說的。如果是一般大乘教,這個深信因果是相信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個要相信。我們今天學佛,依照佛的教誨去修行,目的是什麼?把本來是佛找回來,回歸自性,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大乘就是教我們回歸自性。禪宗是捷徑,教下是慢慢來,一步一步向上提升,時間很長,這一生的時間不夠。禪宗上上根人,一生的時間夠了,不是上上根人,他也要多生多世繼續不斷修學。像佛門的悟達國師,《三昧水懺》上所說的,他能成為國師,福報很大。他修了多久?連續修了十世。十世高僧,修到這麼大的福報,也因為禁不起外面誘惑,皇上是他的弟子,供養他一個沉香寶座,寶座像太師椅,沉香雕出來的,這非常名貴(現在沉香是論兩賣的),他很得意、很歡喜,這個念頭一起,護法神離開了。禁不起考驗,傲慢心就生起來了,護法神離開,他得了個人面瘡,幾乎送了命。這也就是佛門裡面所說的,大菩薩常常照顧小菩薩,迦諾迦尊者照顧他,幫他解決這個關口,是他的冤親債主找到身上,生人面瘡,要奪他的性命。迦諾迦尊者為他說法,勸導他們,人不可以冤冤相報,因為冤冤相報是沒完沒了,生生世世,很麻煩,一定要化解。化解,雙方都得利益、都得好處;冤冤相報是雙方都痛苦,這是錯誤的。他的冤親債主同意了,接受尊者的教誨,不再報復他,他這個人面瘡就好了。《慈悲水懺》就從這樣來的,就是悟達國師的懺悔。佛門的戒律非常重要。三福,接著末後兩句,是「讀誦大乘,勸進行者」。總共三條,十一句,十句是自利,最後一句是利他。自己成就了,要教化眾生,要幫助別人,這就是勸進其他修行人,學佛的人一定要幫助他。這頭一條,三福。三福是根本的根本,紮根教育,戒行最高的指導原則,不可以不知道。第二個科目,「六和」。我們是個小團體,團體不大。印光祖師教導我們,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道場愈小愈好,為什麼?能用功。道場大了,富麗堂皇,變成觀光旅遊點,你根本沒有辦法修行。每一天觀光遊覽的人那麼多,你的精神要用去接待他們、照顧他們,所以不能修行。道場不超過二十人,來佛寺裡面住眾只有五個人,有時候三個人,鄉間小廟,是破舊的一個小廟,只有幾間茅蓬草屋,又偏僻,沒有人去。長年沒有人去燒香,沒有香火,沒有供養,全靠自己耕種,如果沒有自己勤勞耕種,他們吃飯都成問題。好修行,生活是修行,工作是修行,待人接物都是修行,他修行的方法就是一句佛號。三福他們真做到了,不但孝親尊師,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不但如此,他們真正發菩提心,深信因果。他發的菩提心就是蕅益大師所講的,深信切願就是大菩提心,深信有西方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不是假的;真心想生到極樂世界,想親近阿彌陀佛,這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決定得生淨土。這是深信因果,念佛是因,到極樂世界是果,到極樂世界就保證一生成佛。法門無比的殊勝,要認識極樂世界,要認識阿彌陀佛,怎麼認識?都在《無量壽經》裡面。難為黃念祖老居士給我們做出最好的註解,用八十三種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的註疏來註解《無量壽經》,太難得了。這個人通宗通教,顯密圓融,解行都值得我們讚歎,值得我們學習。我們是晚年才認識,當時弘揚蓮公的會集本,在國內只有他一個,在海外也只有我一個人,沒有人講這部經,學這部經。所以我們兩個人一碰頭見面歡喜、欣慰,諸位可想而知。人少要和,家和萬事興。出家人稱眾,眾就是團體,不是一個人,最少幾個人?四個人。四個人在一起修行,一定要修六和。見和同解,我們見和同解就是依《無量壽經》會集本,夏蓮居老居士這個本子,依黃念祖老居士的集註,依這個建立我們共同的觀念;戒和同修,我們就守這五個戒,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願,每個人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能違背;身同住、口無諍、意同悅、利同均。來佛寺這個小道場,雖然只有四、五個人居住,他們確實是六和道場,百忍家風,每個人忍辱波羅蜜都修到家。六波羅蜜裡頭,布施、持戒、忍辱、禪定,他們禪定是定在佛號上,一心執持名號,就是他們所修的禪定。定久了,清淨心現前,禪定可以得到像《無量壽經》經題上所說的清淨心、平等心。清淨心是阿羅漢的禪定,平等心是菩薩的禪定,覺就開悟了,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那就成佛了。所以,清淨是阿羅漢,平等是菩薩,覺是佛。你看修行行門都在經題上,這經講什麼,這法門講什麼,一看這個都明瞭。果德在上半句,大乘是智慧,無量壽是德能,相好是莊嚴。怎麼成的?清淨平等覺修成的,那個果報就是大乘無量壽莊嚴。你看這就是深信因果,因,清淨平等覺;果,大乘無量壽莊嚴,對於這個深信不疑,一生成就。「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般若是智慧,統統具足。這個小廟大概做早晚課不像一般寺廟,五堂功課有規有矩,他們簡單。老和尚每天三點鐘起床,有時候一點鐘起床,燒香、拜佛、念佛,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再拜、再念。在白天,生活是修行,工作也是修行,待人接物都是修行。修什麼?修一心不亂,心裡面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沒有,這就叫修行。眼見色,耳聞聲,沒有是非善惡,平等的,都不放在心上,真修。凡夫眼見耳聞,他放在心上,他分別執著,這叫什麼?這叫造業。如果是善念,善業,惡念就是惡業,善念感三善道,惡念感三惡道,這就製造六道輪迴。所以,見色聞聲,嗅香嘗味,身體接觸,意裡面的妄想分別執著,這叫六塵。塵是染污,六種染污,染污你的清淨心,染污你的平等心,障礙你的覺,讓你迷而不覺,這個東西多麻煩。所以修行在哪裡修?六根起作用的時候修,在這裡修。我眼見,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智慧,自性般若智慧起用。見到怎麼樣?不分別,不落在第六識,第六識分別;不執著,執著是第七識。你看,他不落在這裡頭,真修行,真功夫,不造業。耳聞聲亦如是,聽得清清楚楚,不分別、不執著,就不造業。聽得清楚,智慧,鼻聞香,舌嘗味。吃東西的時候,舌頭知不知道有味道?要不知道有味道,就變成麻木了。知道有味道,酸甜苦辣鹹,怎麼樣?完全平等,沒有喜歡這個、不喜歡那個,那就分別、就執著了。所以每天生活在平等境界當中,就是生活在不分別、不執著。更深的,是不起心、不動念。不起心、不動念是法身菩薩,六道裡頭的眾生做不到,只能做到不分別、不執著。這是修行,吃飯在修行,穿衣在修行,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裡,他們怎麼修法?阿彌陀佛。眼見色,阿彌陀佛;耳聞聲,阿彌陀佛;鼻聞香,阿彌陀佛;舌嘗味,阿彌陀佛,起心動念全是阿彌陀佛,妙極了!他們不造輪迴業,他造什麼業?造極樂世界的業,跟極樂世界完全相應,命終之後當然往生極樂世界。這是我們一定要學習的,不可以隨順自己的習氣,我喜歡這個、討厭那個,喜歡的就要佔有,不喜歡的就要把它拋棄,統統造輪迴業,在製造輪迴。口裡頭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實際上造的是輪迴業。輪迴業的力量大,念佛的力量薄弱,抵不過,所以壽命到了還要繼續搞六道輪迴,這就大錯特錯了。末後,十大願王。這是佛弟子,特別是淨宗弟子要學,為什麼?極樂世界是普賢菩薩的世界。你看這個經展開,第二品「德遵普賢」,說明淨宗跟普賢菩薩的關係。往生到極樂世界沒有一個不修普賢行,普賢行是菩薩最高究竟圓滿的大行,不是普通菩薩能修的。為什麼?心量大,真正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普是普遍,沒有侷限,賢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登地稱聖,三賢十聖。三賢是十住、十行、十迴向,圓教。圓教初住菩薩就明心見性,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住實報土。極樂世界特殊,跟十方世界不一樣,十方世界有實報土、有常寂光土、有方便土、有同居土,同居跟方便都是凡夫,登地才是聖人。但是西方極樂世界不一樣,西方極樂世界有名,你看有常寂光、實報土、方便土、同居土,有名,而實際上呢?實際上平等的。跟誰平等呢?跟實報莊嚴土平等,那就是個個都是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是法身菩薩。所以這個世界是平等世界。十地、等覺跟生到極樂世界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這個人生活在一起,天天見面,學習在一起,不可思議。極樂世界為什麼一生成佛,你就明白了。我們在經裡面看到,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身相完全相同,好像一個模子造出來的。這個模子是誰?是阿彌陀佛。到西方極樂世界現的相跟阿彌陀佛完全一樣,身有無量相!《觀經》上講得清楚,身有八萬四千相,相有八萬四千好,每一個相有八萬四千好,每一個好有八萬四千光明,每一道光明裡面都有十方諸佛如來講經教學,教化眾生,多莊嚴!彌陀報身如是,一切往生的人報身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一樣高大,一樣的相好光明。佛為什麼這麼做?這就是《無量壽經》上所說的,他發的願大,他看到諸佛剎土眾生不平等,不平等就有抱怨,相好、富貴人他就驕慢,驕生慣養,傲慢,貧賤的人他就怨恨,造成眾生生煩惱,所以他要把這個問題化解,讓生到極樂世界的人相貌相同。所以沒有分別、沒有嫉妒,不會生起傲慢,不會生起怨恨,沒有這個念頭,這是極樂世界的好處。你縱然有煩惱,帶著煩惱過去,到那個地方煩惱不會起現行,為什麼?沒有緣。你看到大家相貌平等,居住環境都一樣,而且隨心所欲,你願意住大房子,你的房子就很大,滿你的願望;你願意住小房子,房子就會變小。一切法隨心所欲,這得大自在。極樂世界心想事成,想什麼就現什麼,完全是正面的,沒有負面的,所以在那個地方修行速度快。普賢十願裡頭,第一個是「禮敬諸佛」。諸佛在哪裡?一切眾生本來是佛,諸佛就在你眼前,諸佛就在你周邊,你不認識。普賢菩薩認識,普賢菩薩對每個眾生都恭敬,知道什麼?他本性是佛,現在他有習性,習性當家,本性迷了,所以叫他做六道眾生。迷不是真的,迷現在現的相也不是真的,剎那生滅,了不可得,它的真性不生不滅,沒有失去。我們中國古人也知道,人性本善,連《三字經》上第一句就把這個寫上去,「人之初,性本善」,本善就是佛。所以本善是真的,一切善惡是虛幻的,不是真的,換句話說,禮敬諸佛就是《禮記》上所說的「毋不敬」。「曲禮曰,毋不敬」,樣樣都要用恭敬心,對人、對動物要恭敬,印祖講誠敬,真誠恭敬,得真幹才行。對一切動物真誠恭敬,對植物真誠恭敬,對山河大地、礦物也要真誠恭敬,對人、對事、對物,知道什麼?這是自性變現的,自性是佛,他所變現的統統是佛。古人用金跟器做比喻,把黃金比喻作佛,用黃金所做的器皿,花樣不一樣,沒有兩個相同的,能做出幾千種樣子、幾萬種樣子,你從相上看不一樣,但是從性上看一樣,全是黃金,一個字就說盡了。所以從性上看,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最後一句話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就是全宇宙,宇宙裡頭所有一切的現象,都是自性變現出來的。《華嚴經》上說,「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唯心所現的,是真的,一真法界。西方極樂世界是屬於一真法界,為什麼?這裡頭沒有生滅相,它是自性的現相,沒有生滅。我們呢?我們是在一念不覺,一念不覺就迷了,把自性所現的相變成阿賴耶的相,阿賴耶是生滅相。所以《華嚴經》上說,這些現象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只有唯心所現,沒有唯識所變,所以他平等。我們這個世間是由唯識所變的,把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變成六道輪迴。怎麼變的?念頭變的。這個大乘經教裡頭說得很多,「一切法從心想生」,你想什麼它就變什麼。佛說的,我們要相信這個話是真話,不是假話。現代的科學家,量子力學家為我們證明了,證明什麼?證明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話你要相信,你要是搞明白了,那問題不就解決了,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天天想佛,我不就成佛了嗎?一點都不錯,你想佛就成佛,想菩薩就成菩薩。現在人想什麼,你去問問他,想發財、想陞官、想榮華富貴,這想的是什麼?這想的是六道輪迴,所以他就出不了六道輪迴。想善的,三善道,想惡的,不擇手段,我要得到這些我想要的東西,那就是三惡道,餓鬼、地獄、畜生,全是自作自受,自想自成。我們要改換想法,不能想這些東西,想阿彌陀佛、想極樂世界,除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什麼都不想。這樁事情,海賢老和尚做出榜樣給我們看。他從二十歲出家,師父教他念佛,他一百一十二歲往生,這一句佛號念了九十二年,西方極樂世界他想了九十二年。實際上,他想個三年五載就成功了,這麼長的歲月是阿彌陀佛教他的,教他留在這個世界做一個修行人的好榜樣給大家看,這叫表法。給學佛的人做榜樣,給修淨土的人做榜樣,表法表到什麼時候?遇到《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遇到這本書的時候就圓滿了。這裡有一張照片,是他得到這本書的三天前照的。你看,三天,他就往生了,就走了,這個法就是他這次到世間來表法圓滿。他走了,現在該我們表法了。我們表什麼法?我們要表僧讚僧的法。不但是僧讚僧,我們對什麼都讚歎,普賢十願第二句,「稱讚如來」。對一切人不要批評,不要毀謗,統統讚歎,他批評我,我讚歎他。如果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互相讚歎,問題不就全都解決了嗎?習主席提倡的中國夢,中國夢是什麼?中國夢是誰說的?古聖先賢所說的。說的什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平天下是什麼意思?平是平等對待,和睦相處,希望天下人不分國家、不分族群、不分文化、不分宗教信仰,人與人之間都能和睦相處、平等對待,這叫平天下,這是中國人的夢。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是孝,中國傳統文化的大本是敬。孝親敬師,用敬師這個敬敬一切人,為什麼?一切人跟我們自己同一個法身,同一個自性。宇宙從哪裡來的?自性變現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我從哪裡來的?自性變現的,山河大地自性變現的,太空無數的星球自性變現的,包括無限的空間、時間也是自性變現的,離開自性無有一法可得,一切法不離自性。這個道理要把它參透,參透你的心就定了,你在一切法裡頭知道全是自性,再不會有妄想分別執著,妄想執著放下就叫成佛。有妄想,沒有分別、執著,這個人叫菩薩;有妄想、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個人叫阿羅漢;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有,這個人叫六道凡夫。完全是自己,你肯放下多少,你就證得什麼樣的果位。要證阿羅漢的果位,放下執著,於一切法不再執著,就證阿羅漢果,就超越六道輪迴;再放下分別,你就是菩薩;放下妄想,妄想是起心動念,不起心、不動念你就成佛了。成佛不靠別人靠自己,要靠別人能成功的話,諸佛如來大慈大悲,早就幫助我們都成佛了,他做不到,要自己肯放下才行,不肯放下不行。關鍵不是別的,關鍵在放下、不能放下,在這個地方。所以,我們要學會禮敬,我們要學會讚歎。你看一家人,父母、子女,如果三代同堂,還有老父親、老母親,一家人互相讚歎,家和萬事興。一個團體裡面互相讚歎,這個團體決定有前途,一個社會、一個國家亦如是。如果裡面人彼此都有成見,誰都不服誰,這個團體快要瓦解了。我們看歷史,中國過去這些朝代,衰亡的時候都是君臣、群眾心裡想的不一致,意見很多,滅亡了,最後結果是滅亡。如果這一幫人志同道合,一心一意,他就能建立一個政權,能建立一個國家。古人所謂「三人同心,其利斷金」,三個人同心,比喻那個力量多大?鋒利能斷金。這個金是什麼?金屬,能夠把它切斷。這就是今天講念力的祕密,念力的能量。現代科學家對這個很有興趣,都在研究這個東西,我們相信二、三十年之後,這個問題會搞清楚、搞明白。現在所提出來的,以心控物,這個概念會變成事實,那就是念頭控制物質現象。自古以來就有,佛菩薩示現給我們看,我們沒看出來。海賢老和尚身體為什麼那麼好,有那麼長的壽命,什麼原因?我給你們報告,比他老人家講的更簡單,他老人家講,得力於嚴持戒律,老實念佛;我給你講的,兩個字,心好。心好,身就好,什麼都好。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好中之好,沒有比這個更好的,他找到了,他很幸運,他老師教他的。他很有德行,他能聽話,他能把老師教導永遠守住。你看,九十二年不改變,他的話叫不轉彎,就是沒有改變,九十二年心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他的心。他曾經有這句話,我們後面記著有,他說老佛爺,他稱老佛爺就是阿彌陀佛,老佛爺就是我老和尚的根!根能生萬法,這個根能生羅漢,能生菩薩,能生佛陀,能生阿彌陀佛。他的根是阿彌陀佛,他成就的就是阿彌陀佛,一點都不奇怪。生到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真的完全一樣,你不會認錯人,但是面孔完全是一樣的,身體一樣,衣著也一樣,隨心所欲,你想什麼樣子就變什麼樣子。一切法從心想生,到極樂世界就兌現了。所以從哪裡修?從禮敬,從稱讚,從這兩方面去修去。什麼時候修?一切時、一切處。我們見人合掌阿彌陀佛,這就是第一讚歎,這是我們對人恭敬,祝福他,讚歎他,他一歷耳根,永為道種。我們念佛同學,通常養成這個習慣,打電話一接,阿彌陀佛,第一聲阿彌陀佛;最後打完了,阿彌陀佛。這稱讚如來,不必用那些偈頌讚歎,一句話就好,這一句人人都有,個個不無,只要你會用。第三,「廣修供養」。常常存一個心,幫助一切眾生,化解他的災難。幫助他、成就他、利益他,佛法講的破迷開悟,離苦得樂,常常想到眾生苦,幫助他離苦,幫助他得樂。苦從哪裡來的?從迷惑來的。樂從哪裡來的?是覺悟來的。所以幫助眾生離苦得樂的手段是教育、是教學,我們自己做好榜樣就是教他。做出什麼好榜樣?破迷開悟,佛在經上所說的,我們聽明白,我們懂了,我們落實,把它做出來。布施,三種布施是三種福報,真因。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我初學佛時候,章嘉大師這樣教導我,教我要認真努力修布施,時時刻刻心裡頭有布施的這個念頭,福慧雙修。我們做好榜樣給別人看,這裡頭三種布施具足,為什麼不做好樣子?做成好樣子,這個人有福報、有智慧、健康長壽。海賢老和尚做了樣子給我們看,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三種布施做到究竟圓滿,榜樣擺在面前。第四,「懺除業障」。用什麼方法懺除?我們就是用信願持名,業障就懺除了,就這一個方法。起心動念全是阿彌陀佛,世出世間一切法全放下,在這個世間於人無爭,他們要競爭,我們不爭,他們要鬥爭,我們也不爭,就鬥不起來,兩個人都爭才能競爭得起來,我放下競爭,我不幹這個事情。所以要放下,這是真正懺悔。一心專念阿彌陀佛,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業障全消除了。不必一樁一樁的懺,一個方法一個方法的懺,太麻煩。淨宗真正簡單,真正是究竟圓滿,就是一句佛號。我們要能信,要能行,功夫自然就得力。所以老和尚九十二年一句佛號,無始劫的業障都乾淨了。他快樂,他歡喜,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我們真正看到,一生當中只見到這麼一個人。表法表得太好了,讓我們看得清楚、看得明白,能學得會,他能做到的,我們也能做到。下面是「隨喜功德」,底下一個隨喜功德。隨喜重要,不要嫉妒,不要障礙,別人做的好事,我們看到了歡喜,他有多大功德,我都沾光,你說多好!如果我們看到他的生了嫉妒心,想方法去障礙他,我們就有罪、就造業了,有沒有障礙到他?沒有。確實障礙他事情沒做成功,《楞嚴經》上有句話說得很好,叫「發意圓成」,功德圓滿。他雖然沒有做成功,但是他的心是圓滿的,他的功德也圓滿。我們只是破壞他的事,沒有破壞他隨喜功德的念頭,這個破壞不了,你說冤枉不冤枉?發心太重要了,能不能成就,這個事情是利益眾生的,看眾生有沒有福報,眾生有福報,別人障礙不了;他障礙了,事情做不成功,眾生沒有福報,我想幫,幫不上,有障礙。所以障礙的人跟我沒有關係,不跟我結罪,將來結罪的時候跟那些眾生。我做好了,多少眾生得利益,現在眾生得不到利益,這個因果責任你要負擔。如果這樁好事利益的面很廣,時間很長,那個就很麻煩,將來你墮到地獄裡面,你要受苦,要想超出地獄非常困難。所以聰明人、利根人,懂得隨喜。更積極的隨喜,那就是自己真正有表現,「請轉法輪」。世間事什麼事情最好?佛陀教育第一。請轉法輪是請法師或者請居士大德講經,我們做一個法會,這個法會做一個月,請法師來講一部經,每天晚上講,一個月,一部經圓滿。講經、聽經的功德很大,我們人聽到了,還有我們看不見的鬼神也在這聽經,也在這裡一起學習,不可思議,冥陽兩利。學佛的同學喜歡做超度法事,冤親債主找來了,向你要求,我們就想出中峰禪師繫念佛事。好,這是我選出來的,提倡,現在很風行,冥陽兩利。法會裡面《彌陀經》要念三遍,三時每一時都要念,念佛號,是以這個為主,繫念佛事以這個為主,其他開示補助的,是以這個為主。這個真實不虛。《彌陀經》、《無量壽經》跟《華嚴經》,古大德認為這是一部經,細說《華嚴》,略說《阿彌陀經》,《阿彌陀經》講的內容跟《華嚴》無二無別。所以彭際清居士說,《華嚴》是大本,《無量壽》是中本,《彌陀經》是小本,這是一部經,一而三,三而一,說得非常有道理。為什麼?《大方廣佛華嚴》到最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真的是《無量壽經》,這三經歸宿都是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以講經講什麼經好?講《無量壽經》好。我們是到七、八十歲才搞清楚,但真正落實是八十五歲,我今年八十八了。四年前,我們這第四會,八十五歲清明節那一天,我們下定了決心,把《華嚴》放下了。《華嚴》太大了,一般得受用比較困難。《無量壽經》好,講得很清楚、很明白,不亞於《華嚴》,時間短,所以我們就啟講《無量壽經科註》。這一部經我們預定的時間,是每天講四個小時,一年一部講圓滿,也就是一年講三百天,一千二百個小時。我們開這個端、帶這個頭,希望將來學淨土宗的,學《無量壽經》的,我們走這條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絕不改變。或者是講《阿彌陀經》,《阿彌陀經》最好是講《疏鈔》,或者是講《要解》。《疏鈔》蓮池大師的,《要解》蕅益大師的,都好。時間短,講《要解》;時間要是長,可以講《阿彌陀經疏鈔》。這些我過去統統講過,留有錄音帶。決定要提倡真信真願,一門深入,一部經,一部註解,一句佛號,一直幹下去,決定不換題目,這一生當中成就會跟海賢和尚非常接近。果然真放下,像《金剛經》上所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一心專注在一部經、一句佛號,理一心不亂很可能證得。證得理一心,跟海賢和尚地位就平等,跟唐朝禪宗六祖惠能平等,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要表法給世間人看。求智慧,求學問,真正的學問,真正的智慧,要用這個方法求。科學的方法只能求技術、知識,它沒有智慧,它沒有神通,智慧裡頭有神通。小乘證得三果,大乘十信位六信位的菩薩,第六信就有神足通,神足通飛行變化,真有受用。他地位並不高,菩薩連佛五十二個等級,他從下面上去第六個等級,就有這個能力。到哪裡去旅行不用交通工具,他心裡想到就到了,平安到達,沒有障礙。他能夠分身,三果聖人。《高僧傳》上我看到一個記載,年輕時候看的,忘掉在哪一段,名字也記不得了。有一個從印度來的高僧在中國弘法,在中國住了十幾年,要回印度去。信眾很多,這些信眾都好心,要請師父吃飯供養替他餞行,約定在明天中午,他答應了。第二個信徒也來請他吃飯,他也答應,同一個時間,不同的地點。到第二天中午他真的去應供,所以每一家人都歡喜,師父,你看多有面子,多少人請,到我家來。第二天他出發了,到十里長亭去送行,每個人都高興,都講起這個,昨天在我家;不對,在我家,怎麼會在你家?這一算才知道三百多家,分身去的,才知道他有這個能力。科學家不能分身,科學家不能心想身體就到達。這就是佛法完全用的內功,能夠分身,分身能辦事,一點障礙都沒有。阿羅漢證得漏盡通,六種神通,三果聖人五種神通,初果就兩種,天眼、天耳,這剛剛入門。科學家知道的東西比初果多,但是沒神通。佛法是心法,你用心去學,就會感得。因為六種神通是本能,因為你有妄想,迷惑顛倒,它不能現前。妄想減輕,拋棄掉,見思煩惱沒有,它就出來了。思惑斷盡了,六種神通全恢復了,但是有限量。所以還要往上升,提升,往上提升能量愈來愈大。像宿命通,阿羅漢能知道五百世,五百世之前他就不知道;辟支佛比他高多了,辟支佛知道一千世都超過。再往上去,到法身菩薩,神通沒有邊際,真的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因為它是本能,不是從外來的,讓你修定、開悟,恢復了本能。智慧是本有的,能量是本有的,相好是本有的,所以說心外無法,一切法都在心想中,心想事成。這是講經教學做這種活動,功德最大。如果我們有這種緣分能具足,辦一個小型講座,三天、五天,講經、念佛,好事。如果加一點別的東西,勸善,講一點因果的東西,倫理道德的東西,佛經也講幾堂,都好,這就是傳統的多元文化。來學的人得啟發,幫助他們重新認識傳統文化的真善美慧,讓他們認識佛教,把社會大眾一些錯誤的觀念糾正過來,好事情。能力更大的,「請佛住世」。請佛住世是什麼?我們在這裡建立道場,建立講堂,請法師常住在這個地方不要走,在這個地方教十年、教二十年,我們這個地方人出來了。十年能培養很優秀的人才,講經教學同時培養後學,它可以同時進行。人才從哪裡選拔?從聽眾當中選拔,聽眾當中有記憶力很好的,理解力很好的,有這兩個條件就可以學講經,他能記得。這一堂課聽下來之後,他至少能記得百分之八十,他就能學講經,讓他來複講。古老的弘法人才都是這樣培養出來的,沒有學校,古時候沒有佛學院,就是聽經、複講。聽經複講,實實在在最早的是阿難尊者,集結經藏。釋迦牟尼佛在世沒有經典,佛滅度之後,阿難跟佛的時間長,佛所講的經他都聽過,他都能記住,都能把所講的東西說出來,所以就請阿難複講。五百阿羅漢給他作證,證明他講的不錯,確實佛是這麼說的,記錄下來成為經典,流傳給後世。普賢十願,實際上七種是願,後面三種是迴向,「常隨佛學」是迴向菩提,「恆順眾生」是迴向眾生(遍法界虛空界的眾生),「普皆迴向」是迴向自性,所以後面是三種迴向。我們學佛為什麼?為無上菩提,為普度眾生,為究竟圓滿無上道。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我們修淨土,希望一切眾生都能夠有願,信願持名,往生淨土,不退成佛。這個真的,無量法門、無量剎土都融會在這一句佛號當中,這一句佛號功德不可思議。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這個就是「嚴持戒律,勤修梵行」,梵行,清淨、平等、覺。明天我們再接著說下面的律己、待人,這是做榜樣給別人看。
推薦閱讀:

陳氏太極拳的學習要領(2)
R-CNN,SPP-NET, Fast-R-CNN,Faster-R-CNN, YOLO, SSD系列深度學習檢測方法梳理
學習掌紋診病筆錄 學習王晨霞老師掌紋診病筆錄
為什麼有些人只買書卻不讀書?
【學習篇】摩登舞舞伴間正確的連接方式

TAG:學習 | 和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