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大帝】 奔喪奇遇
內容簡介:洪武十三年既公元1380年,二十一歲的燕王朱棣帶著奪嫡夢想來到了封地北平。在這裡,他結交軍士,收買人心,卻又不動聲色,韜光養晦。因此很得父皇朱元璋的賞識。但此時的朱棣勢單力孤,羽翼未豐。更重要的是他還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戰略構想和行動規劃。他只能把自己的想法放在肚子里默默地做著準備,等待著必要的時機。而就在朱棣來到北平兩年之後,一個人的突然去世,卻讓燕王朱棣遇到改變他一生命運的一個人,那麼去世的人是誰呢?改變燕王朱棣命運的又是誰?朱棣的命運究竟發生了怎樣的轉變。
全文:
上一集我們講到朱棣就藩到了北平,真正地當上了燕王。在北平他下了很多的工夫,一心想要奪取皇位的繼承權,當然也在等待著這樣的一個時機。就在這個時候從京師傳來了消息,京師里出事情了。出了什麼事呢?這件事對他的奪嫡有幫助,有利。是個機會,為什麼這麼說呢?是不是這京城裡又出什麼大案子了,又有什麼功臣犯案了,這回不是。這回這個消息也確實是個大事,馬皇后去世了。
馬皇后就是朱元璋的元配,對於朱棣來說這絕對是個大事。為什麼呢?因為他一直對外邊講他是馬皇后的嫡子,就是馬皇后的親生的兒子,可是我們前面都說過了,馬皇后沒有生過孩子。所有的朱元璋的兒子沒有一個是馬皇后生的,太子、秦王、晉王這三個,我們說了是李淑妃生的。
朱棣、燕王、周王他們兩個是同母兄弟,碽妃生的,碽氏。他們的母親在《明史》上沒有記載,李淑妃有記載。所以,他們的母親,朱棣的生母在歷史上是個謎。可是從太子一直到周王都說是馬皇后生的。這個可能跟當地民間的這種習俗有一定的關係,就是兒子出生以後都說是大老婆生的,全都由大老婆來撫養,這樣將來就不銳意發生以後財產,分家,家產繼承各方面的矛盾。朱元璋做皇帝了,年長的兒子都說馬皇后的嫡子,就不容易發生庶出的人取得皇位,皇位爭奪。這是從朱元璋開始也立下了這麼一個規矩。
可是,實際上他們也都知道自己是哪個母親生的,對外邊都講是馬皇后,對內該紀念自己的母親,從心裏面再去紀念自己的母親,兩回事。朱棣得到這個消息以後能不走嗎?他得到消息這天,正好是八月中秋,八月十五這天。中秋節就不能過了,得到消息以後就馬上上路,直奔京師南京,要表現自己的孝心。誰先到,誰表示得痛苦,難過,那麼誰最孝順。孝順就可以討好朱元璋,討好朱元璋在諸王中的地位就不一樣。朱棣是想奪嫡的,當然還不只他了,別人也想。於是,這些人就一窩蜂地匆匆忙忙地都趕回到南京去,這一年是洪武十五年。這一年對於朱元璋來說是非常不幸的一年。因為這一年他死了兩個親人,一個是皇長孫。就是他的大兒子,太子給他生的孫子死了。沒有多久,馬皇后又死了。
我前面說了朱元璋這時候五十多歲了,也是一個老人了在當時。既老來喪妻,又老來喪孫,死了個孫子他心情是很難過的。更何況馬皇后跟他的關係還不比一般。
大家都知道當年朱元璋當和尚還俗投軍,去投軍投的是郭子興的部隊。這個郭子興有一個養女就是馬皇后。郭子興覺得朱元璋很能幹,很不錯,為了拉攏他,就把自己的這個養女嫁給他了,就變成了養女婿。這個時候在歷史上我們經常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叫夫以妻貴,不是妻以夫貴,是夫以妻貴。他是因為靠了這樣一個老婆,在郭子興部隊裡面的地位不一樣了,大家對他另眼相看。後來這個馬皇后就一直跟隨著朱元璋,在整個朱元璋大天下的過程中,她都起到了作用。
朱元璋得罪了郭子興被關起來了,不給飯吃,是馬皇后把那個剛烙得的餅揣在懷裡邊,悄悄地給朱元璋送去,結果自己胸部的肉都被燙傷了。朱元璋能不念這些事情嗎?打仗的過程中間,馬皇后帶著這些家眷趕製軍衣,軍鞋。打了勝仗,馬皇后把自己的細軟,首飾拿出來換成錢犒賞軍隊。這個人不簡單。所以她雖然出身不是一個很高貴的出身,可是絕對不是可以說母儀天下,是可以做天下女性的榜樣了。絕對是夠的,她做了皇后,對於後宮的管理和治理既嚴格又不過分。所以也得到了後宮的這些人的尊重,對她很尊敬。這次她得病了,第一不吃藥。說這不對啊,詭計忌醫啊,得病不吃藥那病還能治好嗎,她自知自己這個病治不好。她為什麼不吃藥呢?她知道如果她吃了葯,她還死了,那個給她開藥的醫生不就倒霉了嗎。你看想得多遠啊,不吃藥。這樣將來她死了,朱元璋你想怪罪誰,怪罪不了醫生,跟醫生沒關係。大家都說了,馬皇后身體不好,我們組織祈福吧。那個時候的人都迷信,說我們求求菩薩,求求佛,搞幾個這種祈福活動吧,馬皇后拒絕了。是不是她不信佛啊,她信,她也求佛了。她為什麼不讓大家來祈福呢?她說了大家去祈福沒有效果,朱元璋發怒了以後,這些祈福的人不是要倒霉嗎?所以什麼事都別做,誰都不影響,你就讓我這樣安靜地死去吧。這個人不得了。
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逐漸成長成為一個開國朝代的開國皇后,所以馬皇后在中國的歷史上后妃傳,后妃史上,她是很有地位的人。雖然當時反對派挖苦她,說她「馬大腳」。可是今天我們大家也都知道大腳「馬皇后」還很光彩是一代英雄,是這樣的一種情況。所以,馬皇后死了以後,朱元璋他特別地悲哀,特別難過。於是就安排了給馬皇后辦理後事。
解說:馬皇后本名叫馬秀英,比朱元璋小四歲,二十歲時嫁給了朱元璋,二十七歲時被冊封為皇后,五十一歲病逝。馬皇后在歷史上以賢良著稱,無論是戰火紛飛,貧困交加的歲月還是貴為皇后,母儀天下的時候,馬皇后一直保持著善良、勤儉、敦厚的品德,成為朱元璋身邊最得力的助手,終其一生受到朱元璋的敬重,所以為去世的馬皇后舉辦一場隆重、肅穆、順利的葬禮,就成為了朱元璋此時最大的心愿。
可是,就在九月二十四日發喪的這一天,一場意外的發生,卻惹得朱元璋龍言大怒,那麼誰能夠劃界這場空前的危機呢?
解說:等到了發喪的這一天出事了,出什麼事了呢?下起大雨來了,雷雨不停。下著大雨,打著雷,這樣的天氣它怎麼發喪,怎麼舉行這種發喪的儀式啊。還得把她的棺槨去埋葬,還要搞這樣的活動呢?朱元璋非常惱火,讓你們給選的日子,你們就選擇了這樣的日子,選擇這樣的日子這事就做不了,馬上這個時間就要過了,怎麼辦?這可不是一般的發怒啊,你們知道朱元璋在歷史上是記載的,官員們都非常怕他。
朱元璋上朝的時候坐在大殿裡邊,官員們進來先看看他的臉色,說今天朱元璋的臉色還好大家安全,今天安全沒事。說今天臉色不好,指不定誰就要倒霉,這個倒霉就是殺頭。所以到了下朝,下班回家了,家裡人一看,哎呦回來了,說高興,今天又活了一天。在這麼大的壓力的情況下,出了這麼大的事,朱元璋這個臉不定得難看到什麼樣子了,下邊的這些官員提心弔膽到什麼樣子了,人心皇皇馬上就要出大事了。就在這個時候,就從朝代班裡面走出來了一個人,這個人走到朱元璋的殿前就說了幾句話,他這幾句話可不得了,整個的形勢改變了。這人是誰呢?是當時的一個高僧和尚,是當時的僧錄司這樣一個官府機構的左善世這樣的一個官員。他叫僧錄司的左善世,就相當於咱們今天佛教事務管理的第一把手,這樣的一個官員。這個人叫宗教泐,他的法名叫宗泐。他上前就對朱元璋念出了和尚出家人講的偈語,四句。他怎麼說的呢?他說「雨落天垂淚,雷名地舉哀,西方諸佛子,齊送馬如來」。你看這四句話什麼意思,下雨就是老天掉眼淚,打雷就是老地悲哀哭。天地齊哀,什麼人能夠讓天地齊哀啊,這人不得了啊。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你看西天諸佛都來了,來幹什麼呢?來送馬皇后,馬皇后是如來佛,「馬如來」。朱元璋一聽原來還有這好事呢?原來這下雨打雷不能發喪不是壞事啊,是好事啊,太好了這個。立刻就轉怒為喜,於是馬皇后的葬禮就舉行了。這件事情是一個傳說,但是這個傳說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呢?我們很難說,因為我們現在不知道那天南京它沒有氣象記錄下雨還是沒下雨,但是我們知道一點,這個宗泐這個高僧他是不得了的。
宗泐,在明朝初年的高僧裡面的第一位,地位第一的一個人,而且那個時候的高僧不是說就會念經,就會說幾句偈語,他不僅通佛,還通道,還通儒。所以,朱元璋曾經開萬笑地管他叫「泐秀才」。宗泐就是「泐秀才」,說他是個秀才,他的文字很好。就是儒學的工夫也很到家,是這樣一個人。這種人大智慧,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能夠力挽狂瀾,緩解這個變故也完全是可能的,這樣的話馬皇后的喪事就辦理了。
解說:一場危機就這樣被宗泐法師輕鬆地化解,隨後馬皇后的靈柩啟動,開赴山陵。朱元璋賜給宗泐發誓白金百兩,一隻手到朱元璋信任的綜泐法師趁機遊說要求為每一位藩王選擇一名高僧帶回封地,繼續為馬皇后送經薦福。朱元璋欣然同意,可是當朱元璋和朱棣沒有想到的是,由宗泐法師引薦給燕王朱棣的這個高僧將會在未來徹底改變大明王朝的走向,那麼這位高僧究竟是何許人也,他和朱棣之間將會發生怎樣的傳奇故事呢?
每一個藩都安排去的是哪一個高僧呢?我們現在都查不出來了。但是我們知道有一個他很重要,為什麼呢?他安排給了燕王朱棣,朱棣也得到了一個。得到的這個高僧就是宗泐推薦的其中之一。於是朱棣在皇宮裡邊就得到了有人來報告,說有人求見,朱棣說那請進來見吧。這個時候這個高僧就從外面走進來,朱棣一看就吃了一驚。為什麼說他見了就吃了一驚呢?這個人的形象太怪了,長相奇特,史書上用了四個字來形容他,叫形如病虎。說他的形象和樣子像一隻得了病的老虎。我們可以想像病虎是個啥樣子。至少我們可以有這樣一個概念,他可能狀態不佳,身體瘦弱,但是他整個的形象仍然是一隻虎,「百獸之尊」的那個最根本的東西,在他身上要表現出來了。
可是,你知道,如果我們說進來的是一個將軍,別說「形如病虎」,他形如老虎也可以啊,可是他是一個和雙,這就是與眾不同的和尚了。怎麼一個和尚一點那種高僧柔和的樣子都沒有,是這樣的一種形象呢?他確實是與眾不同的一個人,這個僧人見到著燕王朱棣也感到震驚。他一看原來我眼前的這個燕王這麼英武啊,絕對是與眾不同的,不是一般他看到的那些王家子弟的這種樣子,不是這種樣子,非同尋常。
這兩個人這一次見面,就有一見如故的感覺。這一見如故可不得了,為什麼我們說不得了呢?因為他們從此就結合在一起了,一君一臣成為無話不談的密友,成為了朱棣的一個重要的幫手。而且他們的這個結合要改寫一段歷史。他怎麼改寫歷史呢?我們就不得不花點工夫來說說這個人是個什麼人。
這個高僧法名叫道衍,道衍和尚蘇州人,小的時候叫姚天禧。家裡邊兩代人,祖父和父親都做醫生,而且希望這個孩子也做醫生,他很聰明,培養他做個醫生。可是這孩子不想做醫生,他不喜歡做醫,那他要做什麼呢?有一天這孩子就出去玩,走在大街上,突然人群就混亂起來了,就看到遠處來了一個隊伍把人都分散開來,耀武揚威地就過去了一群人,這姚天禧一看原來是元朝的僧官,就是和尚出巡,他說當和尚能這麼威風啊。小孩很羨慕,立志出家當和尚了,將來也做這麼一個威風的人,你看他出家不是為了出世,就是離開塵世俗世。他是為了能夠進入塵世,能夠在大街上威風,有這樣的地位,他抱著這樣的一個念頭去出家做了和尚。
在廟裡邊學了幾年,就正式剃度了,和尚要真正地成為和尚,還要有一個剃度的儀式,他這一年就剃度了,哪年呢?元朝的至正十二年,也是公元1352年,為什麼我們要把這個念頭特意跟大家說一說呢?因為這一年有兩件事。一件事就是我們說的這孩子這時候他已經不是很小了,已經成年了,十八歲了。剃度當和尚了。這一年還有一個跟他年齡差不多,也大不了幾歲的一個人,一個和尚還俗不當和尚了。同一年那個還俗的是誰呢?朱元璋。你說這個歷史多奇特啊,就在這一年一個和尚還俗最後他建立了大明朝。一個年輕人他剃度,當了和尚。他在後來又改寫了朱元璋建立的這個大明朝的一段歷史。同一年一個走進來,一個走出去。歷史就是這麼神妙啊。
解說:宗泐法師舉薦的這個道衍和尚,自幼聰明好學,在佛發、儒學、兵法、天文,術數等方面無所不通,是一位得道高僧。那麼這樣一位高僧為什麼會對朱棣一見如故呢?兩個人見面之後,究竟談了些什麼呢?
道衍和尚這個人見到燕王朱棣,兩個人第一次在宮裡見面,他們說了什麼呢?史書上有這樣的記載。說道衍和尚對朱棣說,「大王骨相非常」。他會看相,一看相說你的相貌不同尋常,英武蓋世,說你是一個英武蓋世的藩王,請多自珍重,一定要好好保重你自己。如果大王要帶我跟你去燕王府,去北平,我一定給大王一個見面禮。什麼見面禮?給你一頂白帽子戴。這一般人聽啥玩意,給我一頂白帽子戴,我戴白帽子幹什麼啊?可是我們大家想一想,燕王他是一個藩王,就是王。如果給王戴上了一頂白帽子,就是在王字的上邊加一個白字,念什麼呢?「皇」。太厲害了。我是要給你一個白帽子,我是要幫你當皇上的,你不要再做藩王了,你帶我去是這樣的結果,這個見面禮太厚重了,太了不起了。可能嗎?會有這種事嗎?朱元璋還活著呢?太子還在啊。就敢當面說出這種話來,惹禍吧,殺身之禍啊。可是這件事情很奇怪,為什麼呢?很多史書都記載。而且明朝有一個大學者,大哲學家,大思想家叫李贄,他寫的史書上也記載了這個情節。他不是隨便亂寫的,為什麼他也認定了這件事情有可能呢?如果它是真的,這件事情真的發生過,那只有一種情況下是可能的。就是這個時候諸王要想奪嫡,要想當朱元璋的皇位繼承人已經是一個公開的秘密了。人所共知,說了也沒關係,反正都是你們老朱家的兒子,我幫著誰當都是正常的,都沒有什麼大了不起的,除非是這種情況,很可能就是這種情況。
因為當時每一個兒子都想表現出自己的才能,都想覺得我要靠我的本事讓我的父親賞識我,讓我來做他的繼承人。太子呢?太子是一個非常仁弱,寬仁的這樣一個人。他在宮廷裡邊,他周圍的這些人,老師都是些儒臣,整天教他的都是些孔孟之道。你怎麼好好做人,怎麼提高修養,你要如何如何念書,你要如何如何寬頻下人,你對兄弟要好,對父母你要孝,全是這些東西。所以這個太子非常仁厚。這也是朱元璋很擔心的事,弄了這麼一個仁厚的太子,能低檔得了在建國之初大家都擁兵在外,功臣一批,藩王一批,對付得了嗎?朱元璋就要教育這個兒子,說你別這樣。你看我把這些人殺掉,目的不是為了幫你嗎?找了一堆帶刺的棍子擱在這,讓太子你拿,太子拿不了,全都是刺。朱元璋說你看我把刺都削了,給你一根好棍子拿,比什麼不好啊。這些人就像是這個棍子上的刺一樣,太子說了一句話,沒把朱元璋鼻子氣歪了。他說上有堯舜之君,下有堯舜之臣。朱元璋大怒,抓起把椅子扔過去,這太子一溜煙跑了。父子談話不歡而散,這種情況下那別人能不惦記嗎,我比他強,我不用,我甚至於不用你削那刺,我都能把刺削了,我當繼承人吧。所以這樣一種情況下,道衍見到了朱棣,他有可能說我給你一頂白帽子,因為朱棣也正有這個心,所以為什麼我們說朱棣這次奔喪的收益很大。京城出了一件大事,他趕往京城,母后病逝的時候遇到一個人,更激發了他的奪嫡之心,這個人就是道衍和尚。於是他很高興地就說那好,你到我燕王府去吧,作為我燕王府的高僧吧,道衍和尚他很高興,於是他就毫不猶豫地就答應了。
解說:道衍出生在蘇州,曾與朱元璋的宿敵張士誠的舊部過從甚密,因此一直對面南稱帝的朱元璋帶有抵觸情緒。他欲借朱棣來改變朱元璋未來皇帝接班人的想法,與朱棣奪嫡稱帝的夢想一拍即合。那麼道衍和尚來到北平之後,他將會給朱棣帶來怎樣的改變,他本人將在這朱棣這裡謀得怎樣的差事呢?
這個馬光遠:僧到了北平以後,就安排在大慶壽寺裡面做主持,這大慶壽寺應該在咱們今天西長安街上邊的一座寺廟,已經沒有了,拆掉了。這個廟裡邊有兩座塔,其中有一個九級的磚塔是這個廟當年元朝時候的住持和尚,元朝初年的住持和尚他的磚塔。這個磚塔上面有個碑,這個碑上刻著一個贊,就是來紀念這個住持和尚的一個贊文。誰寫的呢?是這個住持和尚的一個弟子,叫劉秉忠。這個人我們大家都對他很陌生,可是這個人很不得了,他是什麼人呢?他是幫助元世祖忽必烈打天下的高僧,你看元世祖忽必烈打天下的時候有一個高僧叫劉秉忠。這道衍一看這個他興奮了,怎麼這麼巧呢?怎麼我就能來到這樣一個地方呢?就能夠跟前朝開國時候的那個高僧有這樣一個聯繫呢?那我要做什麼呢?我也要做這樣的一個高僧,我要像他一樣,我也要輔佐一個明主,這個明主是誰呢?燕王朱棣。所以你看,很多的機緣巧合好像是命中注定的,冥冥之中就給他們安排成這個樣子。他馬上就了解,說劉秉忠的墓在哪啊?說在蘆溝橋。好,馬上就去。跑到蘆溝橋看了劉秉忠的墓,寫了祭奠劉秉忠墓的詩,在詩文裡邊完全表述了自己的情感,說的都是劉秉忠,我們今天讀起來不知道他說誰呢?他這個詩的意思是這麼說的,說一匹很好的千里馬,混在同樣顏色的馬裡邊你能看得出來嗎,沒有人能看得出來。所以他只能夠在這默默生存著,誰也不要抱怨,為什麼呢?因為你還沒有得到這個機會,等到這個機會來臨的時候,那是上天賦予你的,你抓住這個機會,如果君臣大家一心就能夠成就一番大業。這說劉秉忠也不錯啊,因為劉秉忠就是這麼干過來的,可實際上我們讀到這他是在說他自己,說他自己的志向,他要做這樣的人,來幫助燕王做事情。而且在他幫助燕王做事情的裡邊,還包含著一個成分,就是他對於朱元璋安排的一個反動,我要給你改變。
他住持的這個大慶壽寺,就在燕王府的斜對面不遠,隨時都可以到燕王府去,避人密謀可以離開人,我們在一起談。商量一些辦法,這個道衍和尚就是後來的,朱棣奪了天下的第一功臣姚廣孝。因為他姓姚,後來他就幫助朱棣打下天下,打下天下以後朱棣讓他複姓姚,恢復了這個姓氏,還姓姚。賜名廣孝,賜給他這樣一個名字。所以這個君臣二人,結合到了北平這塊地方,就在這樣一個地方小的天地之間,他們就密謀奪嫡所有的準備,做這樣的準備。就在這個時候,隨著朱元璋殺功臣,隨著整個明朝初年政治形勢的變化,這個機會給他們提供得越來越好。朱棣這個時候就得到了一個進一步表現自己的機會,什麼機會呢?
推薦閱讀:
※奇遇使我遇上你,緣份使我愛上你*
※《木偶奇遇記》的教育啟示!
※搞笑GIF動畫,逗比奇遇的第一天...
※心越熟穩動起來越難,越往後的人生越無意外,愛情成奇遇
TAG:奇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