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誠恭敬深信寂靜才能聽到智慧的聲音,心無信願遍尋真師不得,性不謙卑常伴高人無助

有一位隱居的大師,充滿智慧。這位大師講道十分精彩,一所著名大學的校長,為了改變學校師生,教授等各種偏執狹隘的學識和見解,祈請他去講道,他隨緣接受了邀請。來到學校時,早已有好幾百人等在那兒了。隆重的迎接儀式過後,大師站在講台上開始講話,台下的人都豎起了耳朵。大師說:「親愛的師生朋友,兄弟姐妹們!我很榮幸今天能到這兒和大家在一起學習。但我想問一下,我今天要講的內容,你們知道嗎?」

全體聽眾都大喊著回答:「知道!我們知道!是講道,大家從,經典,哲學,數學,文學......等各自的研究認知做了回答」。大師停下來,看著大家笑了,說道:「嗯,既然你們都知道了,我就不用講了,對吧?」於是他一聲沒吭,下台走了。

學校的人都很失望,自己雖是各學科的精英,但都解決不了各自的困惑和煩惱。從路邊撿了半隻死雞,根據各自的口感,煲出的各種心靈雞湯,自己不喝,喝了也沒見營養,雖到處端給別人喝,能否解脫煩惱,覺悟人生,誰也不知道。所以他們考慮再三,還是決定再請大師一次,大師也答應了。這天到了,大師受到了傳統儀式的迎接。即將開始時,他又問了和上次同樣的問題。這次,大家都準備好了。所以當大師一問:「我今天要講的話題,你們知道嗎?」台下所有的人就一起喊道:「不知道!我們什麼也不知道!」

大師停下來,臉上帶著一絲調皮的微笑,說:「我親愛的朋友,如果你們什麼也不知道,我講了也白講,是吧?」還沒等大家反應過來,他又走了。所有的人都驚呆了。他們都自以為是的以為「不知道」就是大師想聽的答案。

但大家都拒絕放棄。他們問自己:「如果大師的問題既不能回答『知道』,也不能回答『不知道』,那到底答案是什麼?我們怎樣才能得到大師的智慧呢?」於是,學校開了個討論會。他們集體商量好該怎麼辦,有從心理學上講的,有從哲學上講的,有從......並用上了各種假設,各種腦筋急轉彎,各種邏輯思維推演,歸納法,統計法......等等。都覺得這回是勝券在握了。他們又一次邀請了大師。日子到了,大家又緊張又興奮。同樣,大師這次又問道:「我今天要講的話題,你們知道嗎?」大家毫不猶豫,一半人喊:「知道!」另一半人喊:「不知道!」然後,大家就等著大師的反應。大師說:「嗯,就讓那些知道的人教那些不知道的人吧!」這給了在場的每個人當頭一擊。還沒等大家緩過來,大師就靜靜地離去了。

這下該怎麼辦?學校的人還是不死心。他們決定再試一回。大師來了,他又問了同樣的問題。這次誰也沒說話。真誠,恭敬地仰望著大師,台下靜得連一根針掉在地下都聽得見。在一片寂靜中,大師最終開口了,他智慧的話語流淌到了大家的心田。

大師說道:「只有在真誠,恭敬,深信,寂靜中我們才能看清自己,找到福慧具足的真如妙心。聽見智慧的聲音。」一堂課下來,大家才開始認識自己,原來自己的各種名頭毫無意義,原來自己執著的各種知識見解觀點又是多麼的無知,可笑。當下就有幾個教授和博士後要拜師學道......。

第一次,當大師問學校的人是否知道他要講的話題,他們說:「知道!我們知道!」這是驕傲的自我。我慢障礙,當一個人腦子裡充滿各種自以為是的知見時,什麼也裝不進去。就像一個盛滿水快要溢出來的杯子,一滴水也添不進去。

第二次,大家回答說:「不知道!我們什麼也不知道!」這是消極的回答。一個關閉、消極的大腦也接受不了圓滿的智慧。這就好像把杯子底兒朝上倒過來,再怎麼倒水也沒用。

第三次,大家既說「知道」又說「不知道」,這反映出懷疑、左右搖擺的兩面性。一個不穩定、充滿疑慮的腦子是無法吸收真知的。這就好像杯子裝的水摻了泥。水已經不純了,再往裡加的水也同樣會被污染。

第四次,只有真誠,恭敬,深信,寂靜中我們才能看清自己,找到福慧具足的真如妙心。聽見智慧的聲音。就好像向上擺著的空杯子,才可以裝入和容納真知的法雨甘露。

學生若對老師沒有信心,陽奉陰違,一定學不到真學問,更別說學法成佛了。學生找好老師難,老師找好學生更難。因此,不具足做學生的心態,遇到佛菩薩也是枉然。

古印度的釋迦摩尼在過去生中學菩薩道,為求半偈而捨身,重法輕生,有幾人能做到?在中國,禪宗二祖慧可聰明絕頂,經論通達,但他不想只做個學者,發願求正法脫生死,拜見達摩祖師,恭恭敬敬站在雪地里長時間等待,達摩祖師如如不動。後來慧可斷臂供養達摩祖師。慧可如此真誠,就是祖師講的『一分真誠得一分利益,十分真誠得十分利益』。果然達摩祖師幾句話一開導,他就言下大悟,明心見性,成就了斷臂立雪,達摩安心的佳話。這不是平常人能做得到的,為什麼?平常人沒有慧眼。只知背書本,咬文字.看似聰明,實無真知.真正有慧眼的人,具足正知正見,信願力行正法,成佛作祖了;如果是空談妄語,邪知邪見,我執我慢,無明障礙,就成魔了。

唐朝時候,印宗法師在嶺南一帶講經說法,教化眾生,受到廣大群眾的擁護。當他遇到六祖慧能大師之後,覺得慧能大師的見解、德學確實比自己高,不但沒有嫉妒,還禮敬拜師。一個大德高僧向一個現獵人相的人拜師,不是真修行,做不到啊!

當時慧能大師雖已圓滿成就,卻請求落髮,便於隨當時的機緣弘法度眾,印宗法師很歡喜地為他剃度。佛教是以法為最尊,印宗是六祖慧能的剃度師,可是剃度之後,印宗反過來拜慧能為師父。這是做出榜樣給人們看。佛門中,明道的傳法真師是最尊貴的,剃度師、戒和尚都是接引進門的人,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你能否成就,關鍵在傳法的明道真師。傳法、得法,這是真實的成就。慧能傳法給印宗,印宗在慧能會下得法,這是非常好的一個榜樣,不是真智慧、真德行做不到!

師父拜證道弟子,以重法故

昔古靈贊禪師大悟後,欲報剃度師恩,多方啟迪。其師異之,令其為伊宣說。彼謂當設法座,令其師迎其升座禮拜,然後可說。其師依之,遂於言下大悟。使古靈不如此重法,其師不如此重得法之人,莫道不說,說亦只得文字知見而已。決不能一言之下,明白本心。語云:下人不深,不得其真。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並未見性,清冷美妙,卻空寂孤寒毫無生機.慧能大徹大悟是他三更入室,五祖問他初聞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質疑,方使他徹悟心性,便說:何其自性,本自清靜;何其自性,本不生滅;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無動搖;何其自性,能生萬法。這個才是禪宗言下頓悟的境界。

慧能避居獵人隊中,悟後起修十五年,由此可知理須頓悟,乘悟並銷,事資漸修,因次第盡.現在人們一談禪學,便抓住一句本來無一物,就自以為見性開悟,無所不可為,不知禪宗有嚴謹修持功夫的次第,怎不落在空談狂禪的知見呢?世間人,法無定法,然後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悟前迷,談不上修,明心曰悟,實非真悟.見性起修,正是入手處.修正與自性不相應的習性,化去貪嗔痴慢的秉性,圓滿本來的天性.性由自悟,命由師傳.急下手,拜明師求真道,苦海茫茫超彼岸;猛回頭,發信願皈妙心,迷霧蒙蒙見青天.明易禪破迷開悟無迷悟,清靜真一;亮心燈起死回生了死生,平等不二.

諸位要珍惜人身難得,中土難生,佛道正法難聞,歷萬劫得來不易。末法時期,得大成者就是有緣得聞福慧妙心真經,並能深信切願力行實證福慧妙心正法的人,沒有找到自己的傳道真師,就要廣學博聞,看別人怎樣修。找到自己的傳道真師,就要看自己的心,依教奉行,一門深入,長時熏修,不看別人。與真師印心後,再看別人,原來一切人事物境都是自己與真師相印的真心!都是

諸佛如來清靜法身的自然應化!福慧妙心無處不在,有緣眾生用一顆覺照的心,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迴光返照與福慧妙心相契合。讓我們的生活因為擁有正法而法喜充滿。

http://user.qzone.qq.com/1050721667/blog/1269340943

願一切有緣,仁人君子,大德菩薩,不論信任何教,或者不信任何教,都能找到迷失的自己:明易禪一念正覺,亮心燈不二解脫,證三身四智,得五眼六通,獲七聖財,八戒凈壇,九轉悟空,十方凈土,百千萬億劫,緣起性空歸一真.如是信受奉行.

迷時師度

悟處自渡

無形無名妙法船

破執除迷度有緣

徹悟空色性命理

了脫生死在眼前


推薦閱讀:

凈空法師:時刻要謙卑,不要把別人的過失記在心上
早安心語:在等待的日子裡,刻苦讀書,謙卑做人
謙卑做人,沉穩做事(深度好文)
【禱告-代禱】靈里謙卑的必得尊榮
謙卑的人

TAG:聲音 | 智慧 | 真誠 | 謙卑 | 無助 | 才能 | 不得 | 高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