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不能再害農民

近日,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再推戶籍制度改革、城鎮化政策來拉動經濟,並把農民工逐步轉為城市市民。不少學者指出這次如果不堅決打破城鄉「二元制」,這一系列改革難以走出「淺嘗輒止」的俗套。 北京國情內參首席研究員鞏勝利認為,片面的城鎮化只是肥了官商利益,而使農民再次面臨生存問題。到目前為止當局並沒有出台資助農民第一桶金的政策,顯然在迴避這個要害的問題。鞏勝利指出,有幾個比較要害的問題,目前城鎮人口大約51%,城鎮人口要達到70%-80%左右,也就是說中國的農村人口至少還要有3-4億要轉為城鎮人口,這些人口以前是種田的,進了城市能幹什麼?能不能存活下去?這是非常關鍵的因素,目前中國沒有明確的方向。把農村人口變為城市,有一個最大的利益鏈,使農村的這部分土地變成城市開發的土地,這種土地的變化是一本萬利。目前有些城市的對外擴張、包括平墳,都有這種利益驅動。 根據「中國社科院財貿所」2010年發布的《中國財政政策報告》,中國現有城市化率的統計,包括了1.45億左右在城市生活6個月以上,但沒享受到同等公共福利的農民工,也包括約1.4億在鎮區生活但從事務農的農業戶籍人口。他們雖然進了「城」,或早已在「城」里,但仍然是農民,無法融進市民圈。事實上,目前的戶籍管理制度造成了中國的「偽城鎮化」。 2011年國務院曾要求地級市以下取消戶籍區別,但幾乎所有城市的市長都以地方財政無法負擔龐大的公共福利支出為由「強烈反對」,導致戶籍改革一直無法落實。建國以來,正是因為採取一套嚴格的戶籍政策,將農民無形中變成了二等公民。現在隨著城鎮化進一步發展,依然無法對農民提供相關保障。若還是不破城鄉「二元制」,怎麼改革也走不出胎死腹中的厄運。 長期以來,城鄉差別巨大。使自己變成城裡人,是不少農村人的夢想。正因為如此,由農村人口變成城市人口被叫作「鯉魚跳龍門」。這個龍門跳過去以後,就有國家一系列的保障了。正因為農村人口一直都沒有真正享受到公民權利,這也是中國63年以來最大的社會問題、最大的不公,最大的國家之痛!農民工進入城市以後,主要有3個方面的問題:社會保障、醫療保障,還有一個就是小孩子上學的問題,不知道這方面政府下一步怎麼解決?農村人口改成城市人口,不是一說了之如此簡單,是牽動數億人的生存大計。改革開放30年來,改了也不下於十餘次了,走來走去,沒有走出這個「二元制」的怪圈。 李克強說,擴大城鎮化可以帶動投資增長,增加消費,成為經濟發展的動力。學界普遍認為, 若不先進行戶籍改革,只期望城鎮化會導致購房消費,恐怕是一廂情願。有不少學者指出,農民普遍窮困,進城也無法拉動消費。農民工住房擁有率只有0.7%。連城市居民都買不起房子,農民工就更難負擔。城市裡搞的所謂貨幣分房、經適房、解困房、集資房等名目,基本和農民無關。住房公積金廣義上應是全民有份的,包括農民,可是事實上卻成了體制內少數人的福利。由此,更拉大了城鄉貧富差距。日本與韓國等成為發達國家後,隨著城市化率的上升,貧富差距在普遍縮小,基尼係數不到0.4,日本和台灣甚至低於0.3。中國在過去20年經濟發展中,農民收入和生活水平與城裡人比越來越下降,目前社會基尼係數已超過0.6,這個趨勢繼續發展,繼續放任的話,城市化不但不可能為成為經濟發展的動力,反而會成為社會發展的破壞力量。


推薦閱讀:

農民行事曆二十四節氣
中國古代不存在「農民起義」
老農民兒子釣魚無意抓到百年黃鱔,專家看後讓他立刻吃掉
失地農民的怒吼,或將成2010年新的風景-中國選舉與治理網
2009年農民收入可能增長6%

TAG:農民 | 城鎮化 | 城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