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陽氣與健康
1、陽氣與自然
我們的祖先伏曦和周文王給我們留下的最寶貴的遺產《易經》,開篇第一卦就是乾卦。中講到 「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說明乾的功能是資生萬物,統領整個自然界,也就是說其資生萬物和統領功能的發揮全賴 「陽」的力量。而坤卦則是 「至哉坤元,萬物滋生,乃順承天。」說明萬物的滋生有賴於坤陰的力量。乾陽主於運動、變化,坤陰則屬於從屬,天地所有事物的變化,均是源自陽氣的變動。如一年四季的變化,春夏二季隨著陽氣的逐漸增多,而有萬物發陳,自然界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秋冬二季隨著陽氣的逐漸減少,萬物也逐漸凋零,自然界呈現出蕭條的景象。《春秋繁露》中有 「物隨陽而出人,數隨陽而終始」, 「天下之昆蟲隨陽而出入,天下之草木隨陽而生落」。 俗語云:向陽之草木繁榮,背陰之花卉易萎。可見陽氣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2、陽氣與人體
陽氣乃人身立命之本。陽氣是人體物質代謝和生理功能的原動力,是
人體生殖、生長、發育、衰老和死亡的決定因素。《素問·生氣通天論》中有:「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陽強則壽,陽衰則夭」。《內經知要》中有:「天之運行惟日為本,天無此日則晝夜不分,四時無序,晦明幽暗,萬物不彰矣。在於人者,亦惟此陽氣為妥,苟無陽氣,孰分清濁?孰布三焦?孰為呼吸?孰為運行?身何由生?食何由化?與天之無日等矣,欲保天年,其可保乎?」,即指出了大自然因日光照射,萬物才有生機,若沒有陽光,大地乃是一團死陰。人身軀體本是一具死機,全賴一團真氣運於中而死機遂成生機。對人體來說,氣在外以固表抗邪,氣在內以維持臟腑氣血活動。 維護機體的陽氣,對保證其功能、預防和治療疾病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扁鵲心書》中有:「人之真元乃一身主宰,真氣強則人強,虛則人病,脫則人死,保命之法,艾灸第一,丹藥第二,附子第三」,「為醫者,要知保扶陽氣為本」。此處真氣即為陽氣、元氣。而腎為元陰元陽之所系,腎陽為一身陽氣之根本。虞傳在《醫學正傳》中指出「夫兩腎固為真原之根本,性命之所關」,強調了人體陽氣乃人體生命的主宰。 張景岳提出「五臟之陽氣,非此不能發」,認為腎陽能夠推動和激發臟腑經絡的各種機能, 溫煦全身臟腑形體官竅,進而促進精血津液的化生和運行輸布,加速機體的新陳代謝,並激發精血津液化生為氣或能量,使各種生理活動得以正常發揮。張景岳還指出「人是小乾坤,得陽則生,失陽則死」, 「天之陽氣,惟日為本,天無此日,則晝夜無分,四時失序,萬物不彰矣。其在於人則自表自里,自上自下,亦惟此陽氣而已。人而無陽,猶天之無日,欲保天年,其可得乎?」他在《大寶論》說:「天之大寶,只此一丸紅日。人之大寶,只此一息真陽。」可見陽氣在人體養生中的重要地位。
俗語說:「人活一口氣」。這一口氣就是陽氣。人體死亡的標誌是心、肺、腦等重要器官的功能衰竭或喪失,而不是沒有這些器官。只發上述器官的功能得於正常發揮,人不吃不喝一周也未必會死亡。因此,陽氣的有無是生命活動存在與否的原動力。若人體沒有陽氣,生命就會終止;陽氣運行失常,人就不能健康生長發育。
3、現代文明帶走了我們的健康
古西臘醫學家西波克拉底曾經說過:「人越是遠離自然,便越是接近疾病」。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工作、生活環境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人所享受到的舒適是古人無法想像的好。但良好的享受同時也給人們的健康帶來了嚴重的影響。
3.1 優良的工作環境奪走了我們的陽氣
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的工作環境越來越舒適,但隨著而來的是我們的健康的喪失。自從有了空調以後,我們的辦公室幾乎沒有一天不開空調,有的公司一味追求著裝,要求員工在辦公室必須穿西裝、打領帶,然後把空調的溫度調到20度左右,置身於其中的工作人員無形當中就被剝奪了冬天,對於這些人來說,只有冬天,沒有夏天。對於愛美的女士來說,一年四季都是「美麗凍人」。《內經.四所調神大論》中說:「夏三月,此為蕃秀……逆之則傷心,秋為咳瘧」,「逆夏氣則太陽不長,心氣內洞」,「天地四時不相保,與道相失,則未央絕滅」,「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基根本,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從之則治,逆之則亂」。《內經.生氣通天論》中有:「因於寒,欲如運樞,起居如驚,神氣乃浮」。《內經.陰陽應象大論》中則有:「寒暑過度,生乃不固」。長此以往,寒氣不斷入侵,必然損傷陽氣,我們的陽氣就這樣被空調給吹走了。健康自然也給吹沒了。長期處於空調環境中,人們基本上不用出汗,出汗是人體排泄廢物的重要途徑之一,汗出過少,則尿液增多,既增加重腎臟的負擔,也不利於人體的健康。《內經.生氣通天論》中說:「開合不得,寒氣從之,乃生大僂」,「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內經.金匱真言論》中則說:「夏暑汗不出者,積成風瘧」。《內經.陰陽應象大論》中則有:「陽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意思是說人體的汗如同自然界的下雨一樣重要,這些都說明了長期處於空調狀態下不利於人體的健康。
3.2 科技讓有錢人退化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不斷增長,人類的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30年前,大多數人都踩單車,30年後的今天,有一定經濟基礎的人都買汽車了,單車已經過時了,甚至很多城市的道路禁止單車,結果是人們一方面失去了行走及踩單車等鍛煉身體的機會,肌肉不可能再強壯了,長期不鍛煉則人的氣血不再流暢了,痰、濕、瘀血等病理產物隨之而生,腹形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富貴病」應之而生;另一方面,大多數汽車裡都裝有空調,於是,開車的人從辦公室的空調里走進汽車的空調里,然後再走進自家的空調里,陽氣必然被空調吹走。所以越有錢的人越不健康。
現代科技的另一種標誌:電腦與網路。相信絕大多數家庭都有一台或以上的電腦。除了電腦以外,手機也逐漸成了重要的網路終端。隨著網路的不斷普及,越來越多的人被「網」在家裡或辦公室里,在的甚至足不出戶。起來越多的人不再參加戶外活動,更不用說體育鍛煉了。於是,網路網走了我們的陽光,網走了我們的健康。
科技污染了我們的食物。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物質生活的要求起來越高,為了滿足需求,工廠就必須想盡一切辦法生產更多的食物。於是各種各樣的涼茶,五花八門的雪糕和冷飲到處可見。體質壯實的人偶然吃喝這類東西自然對健康有益,但對於體質虛弱的人,或者長期吃喝這些寒涼的食物,必然損傷人體的陽氣,最終的結果是吃掉我們的陽氣,喝走我們的健康。
4、廣東沿海地區的人多陽虛
這一帶的飲食習慣不利於保養陽氣。俗語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為靠近海邊,海產品比較豐富,這些地方的人經常會進食蝦、蟹等海鮮,而這類食物多數偏寒涼,多食容易損傷陽氣,所以廣東的酒店喜歡用姜、蔥炒蟹,華東一帶吃大閘蟹要配黃酒。廣東省的茶文化較發達,尤其是潮汕一帶的功夫茶,男女老少,樂此不疲,而且是以綠茶為主,綠茶的性質多屬於寒涼,過濃或過量飲用必然損傷脾胃的陽氣,導致脾胃虛寒。如果再配以甜點,更容易使痰濕內生。另外,這一帶地方靠近海邊,空氣中濕度比較大,氣候潮濕,而濕為陰邪,易傷陽氣。再加上這一帶的經濟條件相對發達,飲食及生活習慣不規律,均不利於陽氣的保養。
5、解決辦法
5.1 環保居家,順應四時
少開空調多開窗,順應四時季節的變化。既然空調給吹走了我們的陽氣,空調給吹走了我們的健康,我們為何不減少開放空調的時間,盡量享受一下大自然無賞提供給我們的、取之不盡的自然空氣。既世能環保,又有益於身體健康。同時要順應陽氣變化而調節生活起居,以蓄積自然之陽氣。陽氣是人體生氣之源,要想健康卻病,延年益壽,就必須順應陽氣的變化,保護陽氣,不使其有損。這就要作到慎養於內,謹防於外。臨床中要根據陽氣的變化規律來起居作息。白天陽氣主外,鼓勵患者白天要適當運動。傍晚不要參加活動量較大的鍛煉,做到暮而收拒,無擾筋骨,使陽氣潛藏。
5.2 讓生活充滿陽光
多到戶外去接受陽光。古人稱日光療法為「曬法」。人體在陽光下曬一定的時間,就象洗了個澡一樣,可以產生舒適、溫暖的感覺,可以促進疾病的恢復。《老老恆言》中說:「日為太陽之精,基光壯人陽氣」。人體吸收陽光中的熱氣,以天然之陽氣補人體之陽氣。
長期處於沒有陽光的陰暗環境中,老年人的平衡感會減弱,容易跌倒,從而導致民用工業折等,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長期在陰暗中看東西會使眼睛容易疲勞,使青光眼、白內障等加重。總是悶在大樓里,沒有亮度的變化,身體就失去了旋律和節奏。而陽光可以刺激神經末梢,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等系統的功能,加速新陳代謝,提高皮膚的抵抗能力。陽光還可以振奮情緒,使人心情舒暢,提高生活樂趣和工作效率。
5.3 生命在於運動
適當的運動能振奮陽氣,通達全身氣血。《呂氏春秋·盡數》中有:「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適度運動可以達到養生目的。安步當車,少開車,多走路。步行,尤其是散步,如果能持之以恆,對健康大有好處,尤其對腦力勞動者和中老年人更為有益。散步是一項平心靜氣、悠然自得的活動,可以提高病人的最大吸氧量,增加在最在活動量下的心博量,降低安靜時的心率和血管的外周阻力。飯前飯後散步是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措施。散步既可以鍛煉腿部肌肉,還可以緩和肌肉的緊張,產生放鬆、鎮靜的作用。對神經衰弱、情緒抑鬱、失眠、和同血壓等有良好的治療效果。散步可以減少腹部脂肪的堆積,對保持身材大有好處,對天性愛美的女性最有益。在戶外的新鮮空氣里散步,可以使緊張的大腦細胞得到放鬆,從而使大腦的思維活動變得更清晰,更活躍。因此,在課間、工作之餘或假期進行輕鬆的散步,對清除腦力勞動者的疲勞,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都有一定的好處。除了散步以外,傳統的五禽戲、八段錦、太極拳、氣功,以及爬樓梯、踩單車、原地跑步、跳繩、跳舞、游泳等,可以根據各人的體質、病情的需要等實際情況選用。如孕婦、肺心病患者可以選用呼吸操;高血壓病人可以選用散步、八段錦、太極拳、氣功,以及爬山等;痔瘡、前列腺增生患者可以做提肛運動。
莫貪杯。酒、茶雖美,不可過量。
5.4 喝茶有道
茶葉因為製作工藝的不同而分為六類,每類因其含有的成分不同而有不同的功效。綠茶屬不發酵茶,多酚類含量較高,因此也容易刺激腸胃,過敏體質者喝對胃的刺激較大;紅茶茶多酚含量相對較低,茶褐素含量相對較高,含有較多活性物質,有減肥消脂的作用,用其漱口,可防濾過性病毒引起的感冒;同屬於半發酵茶的鐵觀音與大紅袍,前者對降低血脂和促進新陳代謝都很有益處,但是空腹不宜喝,而後者則性溫不傷胃;普洱屬於後發酵茶,茶多酚、咖啡鹼等物質充分氧化,茶氨酸、各種維生素、礦物質、酶的含量高,有暖胃降脂、降壓的作用,長期飲用,對高血壓與動脈粥樣硬化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不同種類茶葉有性涼性溫之分,其保健作用各有不同,因此飲茶要隨季節的變化而選擇不同性能和功效的茶葉。春飲花茶,花茶甘涼而兼芳香辛散之氣,有利於人體內冬季寒氣的散發,促進體內陽氣生髮,令人神清氣爽;夏飲綠茶,綠茶屬於未發酵茶,「寒可清熱」,最能去火,生津止渴,消食化痰;秋飲青茶,青茶屬半發酵茶,既有綠茶的清香和天然花香,又有紅茶醇厚的滋味,其不寒不熱,溫熱適中,能清除體內積熱,緩解「秋燥」;冬飲紅茶,因為寒冬養生之道貴乎禦寒保暖,而紅茶甘溫,可養人體陽氣,生熱曖腹,增強抗寒能力。不贊同「只求杯中有茶葉,管它冬夏與春秋」以及「長期偏愛一種茶」的飲茶觀念和習慣。因為製作工藝的不同導致茶葉化學成分發生不同變化,從而產生不同種類的茶葉,其含有的諸如多酚類、生物鹼、維生素、微量元素等成分有所差別,保健功能也各有千秋。長年累月只飲一種茶,難免會導致攝入茶葉營養保健成分的單一,而做到一年四季飲茶有所變化,有利於營養攝入的全面性,有利於保健功能的多樣化。
人的體質有虛、實、寒、熱之別,而茶葉也有涼性及溫性之分,故燥熱體質的人以飲綠茶、青茶等涼性茶為宜,虛寒體質者以飲紅茶等溫性茶為宜。如果體質偏熱的人堅持喝紅茶,那無疑火上加火;寒涼體質的人堅持冬天喝綠茶,那無疑雪上加霜。每個人的身體狀態都會隨季節、氣候表現出不同癥狀,飲茶時應以不同季節身體的不同癥狀為依據。
判斷茶葉是否適合自己,不妨看嘗試後身體是否出現不適癥狀,這主要表現在兩方面:其一是腸胃不耐受,飲茶後容易出現腹(胃)痛、大便稀爛等;其二是出現過度興奮、失眠或者頭暈,手腳乏力,口淡等。如果嘗試某種茶葉後感覺對身體有益,則可繼續飲用,反之則應停止。飲茶不僅僅是一種時尚,更是一種養生之道,宜常飲而不宜過量,濃淡宜適中,可隨飲隨泡。另外,可以根據自己的體質變化,適當加入一點人蔘,從而加強其保健作用。但要正確選用,體質偏寒的應當選擇紅參或國產的生曬參,忌用西洋參;相反,易上火的人宜用西洋參。凡是加了人蔘的茶都不宜晚間飲用,以免影響睡眠。
5.4 食飲有節
飲食對於人體來說,同空氣和陽光一樣重要。如果能正確運用,可以達到葯食同源的效果。所以《太平聖惠方》中說:「夫食能排邪,而安五臟,清神爽志,以資氣血。若能用食平痾,適情遣病者,可謂上工矣」。雖說民以食為天,但人體有寒、熱、虛、實的不同,食物有寒、熱、溫、涼的偏性。進食必須根據個人的體質適當選擇。如《內經.臟氣法時論》中有:「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四時五臟,病隨五味所宜也」。《內經.宣明五氣篇》中則說:「五味所禁,辛走氣,氣病勿多食辛,咸走血,血病勿多食咸,苦走骨,骨病勿多食苦,甘走肉,肉病勿多食甘,酸走筋,筋病勿多食酸,是謂五禁,無令多食」。而清代溫病學家王士雄的《隨息居飲食普》中有:「頤生無元妙,節其飲食而已,食而不知其味,已為素餐;若飽食無教,則近於禽獸」。只有合理調配飲食,才能保證人體攝入所需的一切營養物質,以維持機體的正常生命活動。因此,偏食、多食都不利於健康。當今社會,大多數人都不用擔心吃不飽。相反,我們需要擔憂的是吃的過多,或者是吃了不該吃的。尤其是一些垃圾食品,如各種各樣的飲料、雪糕、涼茶、含有太多食品添加劑的有毒食物等。特別是涼茶,幾乎已經遍布全國的大街小巷。在炎熱的夏季偶然喝一點,可能會有益於健康,如果不分時節的長期飲用,則不利於健康。對於體質偏寒或者患有糖尿病的人更加有害,非大眾所宜。
對生產、銷售涼茶的企業和公司應課以重稅,因為涼茶在我國已經處於一種泛濫成災的狀態,其危害不亞於煙草
5.5 注意溫補脾腎
溫脾陽、補元陽可以激發體內之陽氣。腎為先天之本,脾胃為後天之源。溫運脾陽可以振奮腎陽,溫補腎陽可以調理脾陽,從而激發體內一身之陽氣。臨床治療中不管是針灸治療還是中藥治療都應重視陽氣的重要性:心陽宜通、脾陽宜運、腎陽宜補。在針灸處方中,突出臍周穴位(左右天樞、氣海或關元、中脘),以調理脾胃,振奮脾陽;以及腎俞、命門、腰陽關等穴位以溫補腎陽;同時注重風池、風府、大椎、百會的重要性,以通調督脈之陽氣。中藥處方中靈活運用桂枝、薤白、乾薑、附子、肉桂等溫陽之品,以固護陽氣。
重視陽氣養生並不等於否認陰精的作用。《素問·寶命全行論》曰:「人生有形,不離陰陽」「兩者不和,若春無秋,若冬無夏。」人體健康,雖以陽氣為主,但陽氣以陰精為基礎,故陰精失常亦可影響陽氣功能而導致疾病。陰陽是互根互用的。因此治療過程中應做到「補陽而不傷陰,滋陰而不膩陽」。正如張景岳所說:「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陽氣是臟腑功能活動的主體,生命活動依賴於陽氣的推動,陽氣一旦熄滅,生命之神也就停止。因此,要把握陽氣養生規律,從而實現「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目標。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