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功夫拳種 - 六合螳螂拳簡介

標籤: 螳螂拳 中央國術館 六合拳 羅漢拳 陳雲濤 分類: 武術

導言

六合螳螂拳是在六合拳的基礎上,融合了螳螂拳的技法,行意拳的整合勁及太極拳的松沉勁等諸多拳法特點綜合而成的一種剛柔相濟,明暗相間,講究實效的實用拳法。由於歷史上種種原因,該拳的真實面貌一直鮮為人知;而目前流傳者魚龍混雜,前不久觀某『六合螳螂拳』視頻頗有面目全非之感;在此願結合所見所聞將此拳簡介如下:

六合螳螂拳是以內外三合,即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為運動宗旨,以車輪、磨盤及螺旋形運動方式為主導,推演採用了螳螂、馬猴之意、態、動諸特長,並融入它拳之精華而自成一系。六合螳螂拳從姿勢和外形上看,以動作工整、手法細膩、自然放縱、圓活柔順、手到步隨、緊湊精密,無大開大起、躥跳蹦躍、滾翻跌扑為特色。下盤以坐山步型和提拖步法為主,腳踏實地,步步為營,進退自如,轉化自然。上盤以錐子錘、瓦楞掌及螳螂爪為主要手型。在勁力上,六合螳螂講究暗剛暗柔,剛以進之,柔以化之,剛柔相濟,引發無跡;亦講究『粘黏連隨』。多見於纏絲、沾粘、捋順、勾摟、挑穿、風掃之勁交替互用。

六合螳螂拳有較系統的基本功法訓練,包括「抓鐵球」、「鐵砂掌」及類似於太極拳的「推手聽勁」等功法訓練。基本拳法有「三捶及三捶對練」、「磨盤手及磨盤手對練」。主要套路有:折手圈,鐵刺、藏花,仙手奔、照面燈、雙封、短捶等。主要拆手有《六合螳螂拳手法真傳秘決》摘要93手。

在技擊上,六合螳螂拳講究「以姿占勢」- 要求姿勢及氣勢均要逼人,藉此實現聽虛實,找漏洞的目的。其手法更是豐富多彩,有勾掛鋸挫、纏封刁踩、沾粘推貼、壓點撐刺、挑劃刀刊、掃摟展劈等,講究「出手鵰翎箭」、「有手不見手」、「封手不透風」、「勾刊賽車輪,有手勾其手,無手刊其面,手手不空」、「彼進我也進,插進里門,先擊其面,後開彼手」、「閃則打,不閃也打,閃躲不及未有不招架者,招架則為我偷遁之手捆摔」等等打法。可謂手法密集,伏手四起,搶佔中門,後發先至。故有「螳螂無處招」之說。

六合螳螂拳的練習可快可慢,可松可緊,可高可低;故適合不同年齡,不同類型的人練習。其練法講究精神貫注,以意導氣,以氣尋動,動作流暢,節奏鮮明。經常練習,可陶冶情操,增強體魄。

六合螳螂拳的特點

其風格特點是:身法完整,以腰帶臂,韌勁突出。步法穩健紮實,多以類似於『三體式』活樁步為主要步型,重心均以後腿為主。適合於技擊變化,萬一前腿被襲,可以隨起而虛,隨其而變。以拖帶(跟步)為主要步法,此法為母,一法多變。進步、退步、進退連環、龍行連環、進跟、退收、左隨、右帶、縱橫交叉、虛虛實實,變化極盡靈活。出拳多以錐捶(即中指突出,其餘四指依次攥緊)為主,要求擊為內旋、收為外旋、沖拳要略帶向上之力,擊中後能使對方失重而無跟無還手之力。推掌以瓦愣掌為主,要求五指微屈、掌心微含,推出之力也同沖拳,兩手上下相連、左右相隨、前後緊跟,動作長短起落、開合收放,短中寓長、柔中寓剛,柔法多於剛法,暗剛暗柔多於明剛明柔,纏繞、旋轉、粘黏、滾圈之力多於直衝之力,多講旋寸之力。肘法、腿法多以暗襲出現。要求不高起、不空抬。「腿法不高起,起腿不過膝,肘膝不空抬,抬起要有力。」

六合螳螂拳的起源與發展

螳螂拳素以快速、凌厲、拳法多變、技擊性強而享譽武壇。當今影響最大的有「七星」、「梅花」、「六合」三種螳螂拳。六合螳螂拳雖然流傳不廣,但它古樸實用、結構嚴謹,形成一種獨特風格,得到武林界高度評價和重視。 六合螳螂拳俗稱馬猴螳螂、軟螳螂。又稱「陸合拳」,「里功拳」,全稱為「六合螳螂磨盤馬猴拳」。六合螳螂拳是最古老的螳螂拳之一。螳螂拳相傳為王郎所創編,但有關王郎籍貫及生平的史料不足,有的考其為宋朝人,有的證其為明朝人,有說其出身嶗山道士,有說其久居膠東頂山等等,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惟有兩點均為公認:一是王郎為魯人,二是王郎受螳螂技能所啟發創螳螂手法。螳螂拳初創時並無門派之分,經歷代傳人繼承研練,實踐充實,融會貫通,有擅取形者,有擅取勢者,有擅取意者,因而編造出各類螳螂拳。 六合螳螂拳創始人及創始年代皆無從考稽,至今有真實傳聞和史料記載的只能追溯至乾隆年間魏德林。六合螳螂拳到了魏先師一代已非常完整、系統、科學和成熟。

魏德林,人稱魏三,江湖綽號「鴨巴掌」(指趾間的蹼相連)。生於乾隆三十九年(1774),卒於同治六年(1867)。魏三精於技擊,善悉水性,尤以夜行術及輕功見長,一生遊俠江湖,以劫富濟貧、抱打不平、進京盜寶為樂事,來去無影無蹤。曾以「展拍」之腿,蜚聲大江南北、黃河兩岸,素有「江湖大俠」、"江洋大盜」之稱。對師門之事,匿而不露。花甲之年,為報救命之恩,將六合螳螂拳技法傳授給膠東招遠川林家林世春一人。 林世春(1824—1911),自幼秉承家傳羅漢拳和六合拳,成年後又得魏三六合螳螂拳真傳,其聽、問、化勁已臻上乘,曾試以裹腿帶將眼蒙上,數步之內,無人能近其身,欲逃也難。林世春遐邇聞名,被黃縣(現龍口市)丁家大戶聘為拳師十餘年,主要傳人丁子成、王吉臣二人。並傳下《六合螳螂拳手法真傳秘訣》拳譜。王吉臣年輕先殞。只有丁子成得其真傳後,於民國十五年(1926)創辦了「黃縣國術研究會」,免費傳授六合螳螂拳,使六合螳螂拳在黃縣得以發展。 林世春晚年曾在招遠縣(現招遠市)城北關趙同書(關門弟子)處居住,回林家村數年後無病而終,享年八十七歲。丁子成所傳弟子甚多,得其真傳且在海內外享有盛譽的有:單香陵、張祥三、陳雲濤、趙乾一、袁君直、劉雲樵等人。單香陵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就以高超的武功馳名京華,被北京當時十大國術館之一的第一國術館(即火神廟國術館)聘為顧問,贏得1933年在北京舉行的全國擂台賽冠軍,被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聘為「富連成戲社」科班武術教師(任職至該社解散),此間還接到中央國術館館長張之江先生的聘請。陳雲濤是原中國建工部副部長,雖居高職,卻依然不舍傳統武技的發展,他所寫的《螳螂略論》一文,早已蜚聲武壇。另有張祥三、劉雲樵二位先生在台灣幾十年致力於武術的發展,譽滿寶島,桃李滿園,有的已傳到了其他國家。

趙同書傳人較少,主要為其孫趙春合,趙春合傳其徒張玉坤。

六合螳螂拳發展至今,趙春和,單香陵,陳雲濤,張祥三,劉雲樵等一代大師相繼離去,但他們的後輩已成長起來,肩負著發揚光大的重任。現在主要流傳為四大系列:山東龍口-為單香陵後人,主要傳人有:趙國忠,張道錦等;山東招遠-為趙春合後人,主要傳人為:張玉坤;北京-為單香陵及陳雲濤的後人,主要傳人為:馬漢清;台灣-為張祥三,劉雲樵的後人,主要傳人為戴士哲?等。

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一大批正傳六合螳螂拳的後人弟子走向海外,其中以馬漢清的後人居多,其弟子及後人目前已在美國,加拿大,俄羅斯,澳大利亞,日本,德國,亞塞拜然及汶萊等國傳播這一武林奇笆;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六合螳螂拳將為世界上更多的傳統功夫愛好者所鍾愛!

推薦閱讀:

《優雅女人的第一本禮儀書》 簡介
玉簡介
有沒有更仔細的范仲淹的生平簡介?
1、晚清易學大師尚秉和簡介★★★★★
「世界人權日」簡介和《世界人權宣言》 -陳堅 - anyishen- 和訊博客

TAG:中國 | 中國傳統 | 傳統 | 功夫 | 螳螂 | 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