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感需求
(文/Ann Olson,譯/complicatedQ)
很顯然,大腦的運行是帶有目的性的。從解決數學問題就能看出大腦是在進行有意識的認知行為。情感對認知行為也許有著更細微的影響。比起受目的性活動控制,情感活動更多是受認知行為驅使。
情感是非理性的,在影響思維的同時會牽扯到身體的防禦機制。在安娜·弗洛伊德提出的自我防禦機制中,其中三個為否認,壓抑和升華。這一防禦機制被精神病醫生George Eman Vaillant在1977年修改並加以證實和分類。基於安娜·弗洛伊德的範例,Vaillant構建了一個防禦機制的擴展性理論。有關其理論的進一步評價將於本文後半部分提到。從安娜·弗洛伊德對特定防禦機制的定義來看,下述內容是相關的:
「否認」也可稱為拒絕,是指「當對外部事件的知覺象徵性的與有威脅的衝動相聯繫時,人們會潛意識地阻止外部事件進入潛意識」。與其他防禦機制相似,否認也建立在「壓抑」之上。
「升華」是把某些衝動和慾望通過某種高尚的行為轉變為社會所接受的東西,這是一種「本能目的替換作用」。這種防禦機制通過削弱自我滿足帶來的影響而實現。比如,在某人否認自己下意識地將消極感受轉化為高尚的行為時,我們允許其將自己看做利他主義者。這種防禦機制是我們社會保持優秀品質的基礎。擁有為大多數人接受的品質的人正是運用了升華這一自我防禦機制。通過讓我們相信良好行為代表著優良品德,「升華」機制令我們獲得自我滿足。
「壓抑」是指把那些不能被意識所接受的衝動、觀念或回憶、情感等壓抑到潛意識中去——或許這些觀點並不適用於現實。回到較早較不成熟的身心狀態讓人能在心理和生理上更為舒適。
正如Vaillant所說,很顯然精神病患者的思維是扭曲的,而這正阻礙了自我防禦機制的進行。同時也牽扯到更多的防禦機制的精神病理。通過下述對三種基於精神性的防禦機制妄想的描述,我們能領悟到精神患者的情感動機。
「迫害妄想症」這一精神性錯覺代表了一類防禦機制。被害妄想或許滿足了患者對自我重要性的需求,另外,也為我們的生存提供了一個理由——或許是無中生有。
「偉大」錯覺,Vaillant將其解釋為一種「優越感」。儘管優越感代表了一種擬正義,但它會令人更自大,讓人感覺到高於實際情況的自我價值感。
色情狂錯覺也許會涉及到性,但實際上它滿足了親密的需求。
以上都指向精神病個體的情感需求。雖然「情感需求」這一術語並不具有侮辱性,但也不能說沒有歧義。對這一精神疾病的疏遠和偏見切實存在,而人們抗拒背後的情感原因也是顯而易見的。這些原因或許很好解釋了類似精神分裂的精神疾病:為了滿足精神疾病的生物社會心理學需求。
考慮到這些,藥物治療是有效的。隨著科學發展,藥物治療會愈加有效。擺脫歧視很重要,而且心理療法應採取足夠多的共情。最後,我們要抵制伴隨著精神分裂而來的恥辱感。
如上所述,解決方法很簡單。當然不可能制定法律。然而,如果精神分裂患者的情感需求能夠被不主觀地理解,那麼精神分裂者就不會感到那麼恥辱,就不會有那麼多詬病,最終可能會得到改善。需要肯定的是,這一問題並不能簡單的被打上「精神分裂」的標籤,也有可能是精神分裂者為了暗示自我標識而假想的「精神分裂」。很顯然,這種精神疾病帶來的影響遠遠大於患者生活中任何其他因素。這些個體應當被予以同情,除了那些健全的人——他們不會也不能。
本文經由complicatedQ翻譯,非商業轉載請註明譯者及來源心靈咖啡網,商業使用請郵件聯繫:wayne.wu@psycofe.com
推薦閱讀:
※喜歡被感動,需要被感動,我怎麼了?
※鍛造鋁合金車輪發展需求、特點、現狀、前景
※快樂驛站 【不同年齡男女的需求】
※男人最需求女人關心的八大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