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住居常用養生按摩法
n 動作要領
端身正坐,閉目絕慮,舌抵上齶,調勻呼吸,叩齒36遍。叩後用舌左右前後上下沿著齒齦攪轉14遍,這樣舌底兩脈自然汩汩流出津液,等津液滿口之時,再鼓漱十四遍,最後才把鼓漱之液,分三次用意念吞送丹田。
n 功用
腎主骨,齒為骨之餘;叩之可去三屍、堅齒髮、除百病。
津為腎之液,是人體精氣凝結所成,故又稱「瓊獎」、「金漿」、「金津」、「玉液」、「玉泉」、「華池之水」等。
《黃庭內景》:口為玉池太和宮,漱咽靈液災不幹,體生光華氣香蘭,卻滅百邪玉煉顏,審能修之登廣寒。
吞津歌訣:心是靈台神之室,口為玉池生玉液;常得玉液溉靈台,流得關元滋百脈,百脈潤,柯葉青,葉青柯潤便長生;世人不會長生藥,鍊石燒丹勞爾形。
? 2. 浴面鳴鼓
n 動作要領
浴面:雙手擦熱,貼在面下部,兩手中指分別放在鼻翼兩側迎香穴處,向上推擦,經睛明、攢竹至前額髮際處,然後兩手分開推擦至額角後而下,經耳門穴而返回下面部,以肌膚覺熱而止。
鳴天鼓:浴面之後,雙手掩耳,以指彈腦後兩骨36次,其聲壯盛為佳。
n 功用
浴面:頭為諸陽之會,手足三陽經皆行於頭;五臟之精,上榮於面。按摩面部,可調理五臟六腑之氣血,有美容養顏、祛風散寒、提神醒腦之功,並可防治感冒、鼻炎、頭痛、失眠、神經衰弱等症。
鳴天鼓:修道之人認為,丹經稱腦後之部,曰天枕、曰泥丸,為三關中之上關,以指彈之,名曰鳴天鼓。所以雙手掩耳者,蓋泥丸乃聽政之府,召陽神集於泥丸,所以致靈也。此為開關之基。
? 3. 旋目保肝
n 動作要領:
雙目微閉;眼球順向旋轉六圈,逆向旋轉六圈後,兩手用大魚際旋轉按摩兩眼眶,先逆後順各轉六圈。
n 功用
肝開竅於目;五臟六腑之精亦上注於目;此法能保肝氣,治目疾,增腎水,保神光。
? 4. 揉耳養腎
n 動作要領
雙手擦熱,用掌心按在耳朵上,正反各18轉,進行輕揉;耳微微發熱為宜;後以拇指和食指按摩耳廓和耳垂,並拉伸兩耳耳垂各18次;
n 功用
耳為腎之外竅。其形如一倒掛的嬰兒,與人體全息相應;耳朵上穴位密集,其不同部位對應人體不同的器官與部位。經常按摩雙耳,可促進全身血液和精氣的循環,通治全身諸疾,並可延年益壽。
? 5. 松頸搖頭
n 動作要領
身體直立,全身放鬆,松而不懈;
兩手反背貼於腰部,握虛拳,外勞宮穴貼於腎俞穴;
頭部先向前,向後,向左,向右四方傾斜,拉伸頸部。然後順時針搖轉6圈,再逆時針搖轉6圈為一次,共做三次。做的時候,頸部要放鬆,旋轉的速度要勻、動作要慢,要輕柔,有如珠走盤之感。
n 功用
手足三陽經皆會於頭部,而頸部為必經之路;如頸部淤滯僵化,則腦部必缺氧缺血;常行此法,能放鬆頸部,改善腦部供血,降低血壓,清除心火、防治頸部諸疾,且能健腦益智;
? 6. 轉肩開關
n 動作要領
身體直立,全身放鬆,轉動肩關節,並帶動肩胛骨。先以左手胛骨並肩向前圓轉九數,次以右手胛骨並肩向前圓轉九次,復以左右胛骨並左右肩向前圓轉九次。加至二九、三九亦好。
改變方向,向後轉,法同前;
不宜過快,從容和緩為之,或先緩後急亦可。
n 功用
肩胛骨及附近區域,要穴雲集、也是背部比較容易發生結節的部位。常行此法,可以改善腦部供血,治療肩、頸諸疾(如頸椎病、肩周炎等)、高血壓等。
據道經記載,夾脊關,為神仙升降之徑路,位於膏肓穴處。左太陽,右太陰。血通天柱。此穴薰蒸關竅,下通湧泉,上通泥丸,絡接絳宮、華池,為人體之要樞。
? 7. 轉腰
n 動作要領
身體直立,全身放鬆,重心放在腳後跟上。先搓熱兩手,將兩手心貼於雙腎處。保持頭頂和腳根的位置不動,體會脊柱節節放鬆的感覺。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轉腰各6圈為一次,做6次。轉動的速度要均勻柔和。
n 功用
《素問·脈要精微論》:「腰者腎之府,搖轉不能,腎將憊矣。」常行此法,可防治腰、脊諸病(如腰椎病、腰痛、腰肌勞損等);雙手心貼於雙腎處,有交濟水火、暖腎補精之功。8. 搓雙腎n 動作要領
身體直立,全身放鬆。先搓熱兩手,將兩手心貼於雙腎處,上下摩擦各36次。體會背部及雙腎搓熱的感覺。
n 功用
交濟水火,暖腎補精。治一切腎虛、遺精、盜汗、虛勞等症。
? 9. 搓兩肋
n 動作要領
身體直立,全身放鬆。先搓熱兩手,將兩手心貼於腋下雙肋大包穴處,旋按36次;次將兩手心貼於雙肋章門穴處,旋按36次;然後用雙掌從沿大包推至章門,然後至兩腰,行36次;
大包穴位置:在側胸部,腋中線上,當第六肋間隙處。
章門穴位置:在腋中線,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時正當肘尖盡處。
n 功用
大包穴為脾經終點,又為脾之大絡。兩肋為足少陽膽經所轄。章門穴屬足厥陰肝經,為足太陰、厥陰、陰維之會,肝之募穴,又為八會穴之一的臟會穴,五臟之氣皆會於此,五臟之疾皆主之。
按摩此二穴,能健脾理氣、舒肝解郁,調和肝膽脾胃,和合甲己。對虛勞、羸瘦、兩肋痛,半身不遂等均有良好的防治功能。對女性尚有豐胸、催乳、健美之效。
? 10. 摩腹
n 動作要領
坐或卧式,閉目內視腹部,自然呼吸。雙手疊掌置臍下腹部,男子左手掌心貼腹,右手覆左手上;女子相反。以臍為中心,兩手繞臍,由小至大。男子先按順時針方向作螺旋式轉摩36圈,最大一圈的邊緣,上至肋弓,下至恥骨聯合。當最後一圈,疊掌於劍突下時,作S形轉向,如太極圖陰陽轉換線般轉至逆時針方向,然後由大至小,再摩轉36圈,最小一圈,疊掌回至原處。女子則先逆時針方向由小圈轉摩至大圈36圈,經陰陽轉換線換向後,再順時針方向由大至小摩轉36圈。全過程約需6~10分鐘。
n 功用
腹部為人體之中宮。足之三陰、並任脈、帶脈等均會於此。要穴雲集:有神闕,氣海、關元、天樞、中脘等。摩腹之法,可防治脾運不健、消化不良、水谷積滯、腹脹中滿等疾病。對慢性胃炎、胃粘膜脫垂、胃下垂、胃腸神經官能症、腸功能紊亂、慢性結腸炎、習慣性便秘、半身不遂等也有良效。
脾為後天之本,脾胃健運,則元氣充實,故本療法可用作全身一切疾病的輔助治療方法。堅持鍛煉,可延年益壽。
? 11. 搖柱
n 動作要領
身體直立,全身放鬆,重心放在腳跟。以下動作各行36次:
擺臂下甩:中步平立曲膝,轉腰擺甩;膝蓋固定,身腰轉動。兩手自然擺動;
擺臂平甩:中步平立曲膝,轉腰擺甩;上打肩井,下拍命門。
擺臂平甩:中步平立曲膝,轉腰擺甩;上拍胸脅,下拍命門。
n 功用
《素問·脈要精微論》:「腰者腎之府,搖轉不能,腎將憊矣。」常行此法,可防治腰、脊諸病(如腰椎病、腰痛、腰肌勞損等);上拍肩井,能夠治療肩、頭酸痛頭重腳輕、眼睛疲勞、耳鳴、高血壓、落枕等;後拍命門,可療腰腎諸疾、精力減退、身體疲勞等。中拍胸脅,可開郁除煩,增加肺活量,使肌肉豐厚,身體強壯。
註:此三式均由太極拳變化而來,還有其它的神功妙用,行者自知。
? 12. 浴腿揉膝
n 動作要領
浴腿:搓熱雙手,兩手從大腿外側和前側從上往下推摩至腳踝,再從大腿內側往上推摩至大腿根部。如此反覆36次;以雙腿微微發熱為佳。
揉膝:全身放鬆,重心放在腳跟,半蹲,掌心輕按在膝關節處。順時針和逆時針旋轉各18次。老人減半。
註:老人一般氣血較弱,關節和筋骨得不到足夠的濡養,因而活動時轉動不利,並且容易發出響聲。一次揉膝的次數過多,反容易導致膝蓋磨損。
n 功用
俗語:人老先老腿。從中醫上看,12正經,有六條發源於足,奇經八脈有4脈亦發源於足。因此可以說,腿是人體生命之根。大腿前側和外側,為足胃經、膽經所偱行;內側為足腎、脾、肝三經所偱行。浴腿,可以直接改善足部各條經絡的偱行,健脾胃、和肝膽、補腎氣。另外手心為手三陰經之會,心包經為心君之臣使,手心之勞宮穴為心包經要穴,用手心浴腿,可以使身體上下通融,氣血調和;
肝主筋,膝為筋之會。肝腎不足,氣血虧虛,筋骨失養,故肢節屈伸不利。揉膝,可以舒解肝氣,調一身之關節,令肢體靈活柔軟,並可防關節炎等症。
? 13. 下蹲
n 動作要領
兩腳與肩同寬,平行站立,重心放在腳跟;頭正腰直,雙手平行,與胸同寬。手心向下,略向內收。全身放鬆,呼吸自然;緩緩蹲下,再緩緩站起為一次。行36次。
注意,在整個過程中呼吸腰自然,保持全身放鬆,頭正腰直。
n 功用
參考「浴腿揉膝」一節。除此之外,更能強壯雙腿,加強心肺功能等。
? 14. 鳥飛式
n 動作要領
自然站立,腳後跟分開,前八後二(兩腳後跟距離二寸)。
兩肩鬆開,雙手作鳥飛狀,慢慢地舉起來,動作要柔和,嘴巴輕輕笑開;手上舉時,腳跟同時提起,配合姿勢向上,腳趾用力抓地。
雙手緩緩手放下,嘴巴輕輕閉起,同時腳跟慢慢放下;
以上為一次,行36次。
要點:姿勢一定要美,要柔和,重點在手指尖。手一起來,自然有一股氣到指尖,到手一轉,氣拉住了,會自然地下來。白鶴要起飛時,就是這個姿勢。
做的時候,可以觀想自己是一隻白鶴在天空飛翔。
推薦閱讀:
※中醫按摩大全寶典 四
※穴位按摩祛病全集,身體出什麼問題按什麼穴!
※肝鬱氣滯型胃痛的按摩治療
※中醫按摩大全寶典【典藏】
※【保健養生】→老中醫教你手太陰肺經穴按摩法 治病養生很管用(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