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素清教授治療蕁麻疹經驗體會

楊素清教授治療蕁麻疹經驗體會

蕁麻疹,中醫稱之為「癮疹」,是中醫外科常見皮膚病。以皮膚上出現紅色、淡紅色或蒼白色風團,時隱時消,消退後不留任何痕迹為特徵的瘙癢性、過敏性皮膚病。中醫學對之認識較早,「癮疹」首見於《素問·四時刺逆從論》,其日:「少陽有餘,病皮痹隱疹。」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楊素清教授,是黑龍江省名中醫,全國首屆傑出女中醫師,從事中醫外科的臨床與教學20餘年。楊素清教授在總結多年治療本病的經驗後,提出了蕁麻疹的一般治療規律:急性期多風熱、風濕兩型,治以疏風清熱或祛風除濕;慢性蕁麻疹多虛、多瘀、多毒,治以養血祛風、搜風解毒,但慢性期病情多錯綜複雜,治療時應辨證精細,審證求因,庶能得治。

l.風寒外束型

此型多由浴出或汗出等外受風寒之邪,腠理閉塞,外風郁滯於體表而作癢;風團色白,遇風冷而加重,遇熱則瘙癢減;惡寒怕冷,口不渴;舌淡紅,苔薄白,脈浮緊。治療時應疏風散寒、宣通腠理。以麻黃桂枝各半湯或麻黃附子細辛湯加減。單純表現為太陽病的惡寒怕冷時用麻黃桂枝各半湯加減;若患病後除太陽病的表現外,還有脈微細、睏乏易睡等症,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加減;若夾雜濕邪,則加用羌活、獨活,或麻黃加術湯加減。注意麻黃與蒼朮或白朮的比例問題,許公岩對積濕為病以蒼朮、麻黃二葯為主,兩藥用量配伍的比例不同其作用有異。如兩葯相等,臨床常見能發大汗;蒼朮倍於麻黃則小發汗;蒼朮三倍於麻黃,常見尿量增多,有利尿之作用;蒼朮四倍於麻黃,雖無明顯之汗利,而濕邪能自化。楊教授根據多年臨床經驗亦多用蒼朮四倍於麻黃,而求濕邪自化,而無燥濕、利濕、或汗之易傷陰之弊。

2.風熱犯表型

此型患者多患病時間較短,平素體質尚可,多表現為過敏體質,遇過敏物質後而發;風團色紅,自覺灼熱瘙癢,遇熱後加重,遇冷則減;多伴有顏面部潮紅、咽喉部充血疼痛;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治療時應疏風清熱,涼血止癢。

以自擬清熱涼血飲加減。藥物組成:生地黃、牡丹皮、赤芍、玄參、紫草、生石膏、知母、連翹、牛蒡子、蟬蛻。方中生地黃、牡丹皮、赤芍、玄參、紫草,既能涼血又能活血透疹且無涼遏之弊;生石膏、知母能清氣分之熱,且生石膏又具有辛宣透達之性,引入營血分之熱向外宣解;連翹、牛蒡子、蟬蛻疏散風熱而止癢,「蟬蛻無氣味,性微涼,能發汗,善托疹癮外出,有以皮達皮之力,故為治疹癮之要葯。」若癢甚可選擇一些藥性平和的祛風止癢藥物,但荊芥、防風之類偏溫熱的祛風止癢藥物要慎用,以免風火相燔而使皮疹加重。

3.腸胃濕熱型

此型患者紅色風團連成片狀,瘙癢劇烈;伴有胃脘不適,自感疼痛或噁心嘔吐,大便泄瀉而臭穢或粘膩不爽或大便秘結伴肛門灼熱;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治療時應疏風解表,清利濕熱。

濕重於熱:多大便泄瀉,小便略黃,多遵張錫純治癮疹之法「蓋癮疹最忌滑瀉,滑瀉則疹毒不能外出,故宜急止之」,重用生山藥、滑石,佐以白芍、甘草、連翹、蟬蛻。濕熱並重:多大便粘膩不爽,小便略黃,舌苔薄膩略黃,治以茵陳蒿湯合防風通聖散。噁心嘔吐明顯者加蘆根、竹茹、姜半夏;腹痛明顯者合芍藥甘草湯加減;熱重於濕多大便秘結,小便短赤,治以防風通聖散加大清熱利濕力度,如萆解、茯苓、澤瀉、滑石、蓮子心等。

4.氣血虧虛型

多發生於老年人、氣血虛弱的年輕人身上,表現為皮疹色淡紅,反覆發作,遷延不愈,瘙癢明顯人夜尤甚:周身皮膚多乾燥脫屑、肌膚色白無血色;伴平素神疲乏力,面色無華,眼瞼色白;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治療時應補益氣血,祛風止癢。

採用當歸飲子或地黃飲子(《朱仁康臨床經驗集》),藥物組成:生地黃、熟地黃、當歸、首烏、玄參養血滋陰,牡丹皮、紅花活血祛風,「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白蒺藜,白僵蠶,二葯並用動靜結合,內外並走,祛風而止癢。瘙癢明顯伴失眠者加炒酸棗仁、夜交藤等養陰潤燥安神藥物和熄風潛陽止癢藥物如生龍骨、生牡蠣等。

5.濕毒蘊膚型

此類病人為慢性蕁麻疹病人,遇潮濕、飲酒或情緒激動時發作,皮膚瘙癢明顯,發作次數頻繁,多伴發濕疹或反覆搔抓後繼發的神經性皮炎,皮疹面積較大,搔後即隆起呈條鎖狀的風團,尤以下半身明顯,顏色多暗紅,舌質暗紅,苔薄膩,脈滑數。治療時應搜風剔邪、清熱解毒。

採用烏蛇驅風湯(《朱仁康臨床經驗集》),方中烏梢蛇、蟬蛻搜風剔邪,荊芥、防風、羌活、白芷祛風燥濕,黃連、黃芩清熱燥濕解毒,金銀花、連翹、甘草疏風清熱解毒。伴舌苔厚膩,口乾者加木瓜、枇杷葉等;伴舌苔黃膩,情緒激動時風團奏起者加龍膽草、苦參、茵陳蒿、生牡蠣、柴胡等;舌質紫暗,風團暗紅明顯者加威靈仙、白僵蠶、丹參等。

6.肺氣虧虛,營衛失和型

此類病人多為慢性蕁麻疹,反覆發作,遷延不愈,平素體質較弱,皮疹遇風冷而發,顏色蒼白或淡紅,周身可見散在風團,大小不等,融合成片。多伴乏力、身倦,動則汗出而喘,舌淡紅,苔薄白,脈沉緩,右部為重。治療時應益肺固衛,調和營衛。

採用桂枝湯合玉屏風散加減。遇冷水皮疹明顯加重者加細辛、乾薑、蛇床子等;伴口乾者加烏梅、五味子、白芍等酸斂營陰、酸甘化陰藥物;伴汗出明顯者加山茱萸、生龍骨、生牡蠣等。

7.典型病例

張某某,男,65歲,2011年9月3日初診。患者周身散在淡紅色風團,時隱時消,瘙癢劇烈1年余。患者自述1年前前列腺手術後周身開始出現散在風團,時隱時消,瘙癢劇烈,在當地醫院診斷為蕁麻疹,靜點維生素c和鈣後緩解不明顯,後自服撲爾敏等自行治療效果不明顯,近日皮疹發作頻繁,皮膚稍有觸碰即出現淡紅色風團,自覺瘙癢明顯,睏倦乏力,睡眠欠佳,飲食正常,舌淡,苔薄白,脈沉細。皮膚劃痕征陽性。證屬氣血虧虛,血虛生風。治則:補益氣血,祛風止癢。處方:熟地黃30g,當歸20g,白芍15g,川芎10g,何首烏25g,夜交藤20g,白蒺藜30g,荊芥15g,防風15g,生龍骨20g,生牡蠣20g,患者連服15劑後諸證悉除,隨訪無複發。

趙某某,男,42歲,2012年6月9日初診。全身出現大片暗紅色風團5個月。患者自述從2012年1月份開始全身起大片風團,呈暗紅色,一般下午尤甚。先後間斷服中藥消風清熱、固衛御風、健脾除濕等方均未見效。自述平素嗜酒,每日必飲半斤白酒,酒後瘙癢劇烈,飲食正常,大便粘膩不爽,小便黃,舌質暗紅,舌苔黃膩,脈滑數。證屬濕毒蘊膚型。治則:搜風剔邪、清熱解毒。方葯:烏梢蛇15g,蟬蛻10g,黃芩15g,黃連5g,茵陳蒿20g,金銀花15g,連翹15g,羌活10g,白芷15g,荊芥10g,防風10g,白僵蠶20g,患者先後內服20劑痊癒。


推薦閱讀:

中醫治療肝硬化腹水臨床經驗
大滿貫之王陳天峰的垂釣經驗分享(上)~
我的深空天體拍照經驗
加「特快入境」移民計劃致經驗類移民申請積壓
備孕經驗 卵泡發育不好的原因有哪些

TAG:經驗 | 教授 | 治療 | 蕁麻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