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轉載]《易筋洗髓大全註解》

易筋洗髓呱韴D說摘選自清代周述官(得傳於嵩山少林寺靜一空悟法師所傳授)的《增益易筋洗髓內功圖說》。分正身圖說、側身圖說、半身圖說、屈身圖說、折身圖說、紐身圖說、倒身圖說、翻身圖說、行身圖說、坐身圖說共十大式。此十大式,每一式都在「易筋洗髓」總原則下有一個邉擁膫戎兀瑢崬椴∷ンw弱者對症下手提供了有效的途徑;而十大式綜合修煉,則對疏通週身百脈,宣和氣血,強筋壯骨,療病防病,健身康體,益壽延年,甚至發揮出技上的內壯神勇,都有顯著的效益。如果習練者在進行該動功修煉的同時,又能兼習靜功內煉內養,無疑大有益於性命修養,奇效自不待言。  《易筋》、《洗髓》二經,傳說為佛門達摩祖師所傳,歷史真假如何,莫可考證,通俗地講,「易筋」就是命功的鍛煉,「洗髓」就是性功的鍛煉。合起來就是性命雙修。這本是道、佛二家傳授無上之道的一種形式。從這個意義上說,道門中的性命雙修功法,也可以分叫「易筋」和「洗髓」。正如《易筋》、《洗髓》經的理論中所反覆強調的,不要在教而泥教,不要執著於文字相。當然,也不能執著於語言相、功法相。修身養性的功夫,主要在於得其本質與真理,若能尋找到適合自己下手的命功、性功,兼而學習,互為修之,何種動功都稱得上「易筋」,哪種方式都算得上「洗髓」。本呱韴D說十大式確為「易筋洗髓」下手正法,但當你通曉了修道真理,能夠觀三才之道,執三才之行,即知一切法都是靈變的。故希望學此功者,應從功中悟理,再從理中得法,方是真正的捷徑。  孔德先生本是一位道家道教的研究學者,而且是道家內丹養生術(亦稱仙學養生)的實踐家。在他研究實踐中,自然也涉及到佛家、儒家的理論學說及性命法訣。他認為,道家仙丹養生界,自唐以降,像呂洞賓、陳掛、張三豐、黃元吉、伍沖虛、柳華陽等一代代修煉大家,一貫持儒釋道「三教圓融」之說,不但有其道理,也體現了他們不拘門戶之見的博大胸懷。先生於1995年曾為《增益易筋洗髓內功圖說》古籍註解,並以《易筋洗髓大全註解》出版該部典籍,就認為佛門中的理論與性命雙修法訣,與道家有許多相通之處。並在研究中發現,歷史上,道佛兩家有許多互相學習互樣交流的典範人物。特別在武當山,自漢代以來的歷朝歷代,均是道佛二門共存。有些人,甚至無法硬性把他劃歸二者中哪一家。先生的研究還認為,就傳統武術的「內家」、「外家」而言,實質的判分在於某一武術種類是否符合「天人合一」的大道哲學,是否能與養生並行不悖。能者則為「內家」,非者則為「外家」。故此,歷史上道佛門中都有「內家」武術,也都有「外家」武術。少林佛門的「易筋呱韴D說」,則是名符其實的「內家」。這些觀點,在先生《武當內家派述秘》一書(人民體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中闡述得非常清楚。  孔德先生《易筋洗髓大全註解》一書出版發行後,受到讀者普遍歡迎。但由於「易筋」呱韴D說部分,前人留下的圖譜簡略,說明文字不夠通俗,致使許多照圖自學自練的人產生各種疑問。而鑒於精力所限,先生又不能一一作答。故此,先生也早有為讀者和廣大養生愛好者以錄像資料提供參考學習的願望。但由於機緣未到,亦一直未得如願。我《中國武當》網站自得與孔德先生結緣後,一直願為先生了此大願進行全力合作,經過多次籌備醞釀,今終得如願以償。  孔德先生說自己,「既非是佛門中的大德,也非是道門中的高人,更非江湖中的大師,不過是一個從事相關學術研究和實踐的學者」。他對《易筋洗髓經》的研究整理,自信不會誤導他人。但他強調,本演講只算起一個入門引路的作用,若要深造,還需靠每一位學功者個人持之以恆地去實踐,去努力。第一式:正身圖說一、環拱站立  松靜站立(要領:含胸、收腹、拔背,週身骨節節節放鬆,有不松處以口輕舒氣即松下),下領內收,舌抵上顎,牙齒輕扣,表情自然,二目平視。然後,兩腳尖呈八字分開,兩腳跟靠緊;將左手陽掌平端於膻中穴部位,右手握拳,拳心朝天,將右拳放於左掌上。  以上姿勢做完,將腳尖踮起站立,閉目收神,排除雜念,順其自然調息定氣。當一切安定松靜後,由口緩緩吐氣,由鼻緩緩吸氣,行吐納法3—5口。行功畢,雙腳猛震,身體下沉,氣震週身。然後雙手上揚,向胸前攏按,直至收歸下丹田,自然站立。二、獻杵起功  接前式,兩手再由兩側上揚,回抱合掌收於胸前,指尖與鼻尖對齊,再如上式行吐納三五口。  注意:凡行吐納之後,仍然保持舌抵上顎。另外,本功中腳尖踮起一法,在做功時若能堅持並適應,可以一踮到底。三、出爪亮翅  接前式,將兩手向前盡力推出,腕直掌平,手臂平直。推時呼氣,且將意念關注於腕部之推,收臂腕時吸氣,計三五次。  注意:推呼收吸,既有人為作用,也要符合呼吸的自然規律。配合動作呼吸的次數可根據練功者的時間而定。若既想每次做完全功而時間又不充裕,就可減少重複動作與呼吸的次數,反之則可延長次數。總之可靈活掌握。四、雙鳳朝陽  前式做畢,在收掌時僅做屈肘動作,使腕臂與肩保持端平,雙立掌收回放於肩井前,上應臉兩側,如雙鳳朝陽之勢。式成即自然呼吸三口。五、飛鷹展翅接前式,將兩掌立掌向左右一字推開,肩臂平直,如飛鷹展翅之勢。推掌時呼氣,收掌時吸氣,計三五次。注意:此式「展翅」時要盡力推出,意念在腕部,而「合翅」收臂掌則要輕,方合剛柔相濟之道。六、雙手托塔  接前式,兩掌推出之後,將兩手向頭頂上方托起,掌心朝天,托起時要盡量用力,如雙手托舉著萬鈞鐵塔。式成的自然深長呼吸三口。  注意:托掌時以腰為界,上托下鎮,使相關肢體骨節拔開來。七、三峰峙立  接前式,將朝天仰起的托掌向著身前的順掌,以肩為主平直下落至頭兩側。下落時臂膀下垂,屈肘,掌、腕、肘、臂成垂直,兩腋夾緊。式成,兩小臂立掌與頭似三峰峙立,計自然呼吸三五口。  注意:掌腕肘臂下落時以肩相領,且肩節要松,手臂全不用力。八、龍探左爪  接前式,兩腳變成順步,將左腳向式移一步(成兩腳間距與肩等寬),同時將左手從右腕下向後操抱右肩胛骨,右手順胸前向左側肩部盡力前撐,如向前探物狀,頭也向左扭。計自然呼吸1—3口。九、龍探右爪  接前式,將左腳收回並在右腳旁,右腳向右側移一步,同時右手上揚向右側翻下,左手從右腋下放下向左側掄起,右手翻下後向左腋上插,緊抱左肩胛骨,左手掄起至左肩側時順胸前向右肩方向盡力向前插探,頭也向右扭。計自然呼吸1—3口。  注意:「龍探左爪」與「龍探右爪」二式可交替連做三次。做比左右二式,先右後左、先左後右均可,不必拘泥何先何後。十、 橫肱正立  接前式,將左手放鬆退回左胸部位,右手從左腋下放下向右掄起與左手一樣平端於胸前,兩手指尖相對,間距約一拳許,然後兩臂以肘為領向左右用力一撐,如以肘向兩旁頂撞人之勢。撐肘時呼氣,鬆肘時吸氣,連做三五次。十一、 十指疊叉  接前式,在最後一次鬆肘時,將兩手十指疊叉相交,兩臂平端放於頸項前。自然呼吸三口。十二、 下按丹田  接前式,將疊交之兩手依身順勢下按於下丹田部位。自然呼吸三口。十三、 陽掌平撐  接前式,鬆開疊掌,貼腹輕摩向上,兩掌至胸口處陽掌平端向前平撐,撐時配合呼氣。撐至極點時,稍再加力一撐。松時吸氣。  注意:陽掌平撐時不要挺胸,身體仍是正直站立,僅是兩臂端掌平撐。十四、 兩掌分排  接前式,兩掌翻掌向內有似相合,然後隨兩臂大幅外展向左右分開,掌心斜朝前,分至兩邊時稍用力一排。分排掌時呼氣,式成後吸氣。十五、 疊掌背撐  接前式,兩掌向左右後方劃弧背於身後,陽掌向上,十指交叉,以掌帶臂盡力向下撐按。撐按時呼氣,松平時吸氣,連續三五次。  說明:做此式時亦可左手陽掌在下,右手陰掌在上,兩掌疊合向下撐按。十六、 疊掌前推  接前式,兩手鬆開放下,從左右體側貼身向前平舉。舉至與肩相平,十指疊交,盡力前撐。撐時憋氣,松時自然舒氣。十七、 翻掌前撐  接前式,將外疊掌翻向內,使兩掌心向外,再盡力前撐。撐時憋氣,松時自然舒氣。十八、 兩掌分排  接前式,鬆開疊掌,兩掌隨展臂向左右盡力分排。排時呼氣一口,松時吸氣。十九、 掌插九霄  接前式,兩手向下向內劃弧,至兩腋順勢貼胸,插耳旁伸臂立掌向上,十指盡力向上伸插,如掌插九霄之勢。隨上插憋一口氣,片刻鬆手,舒氣。二十、 疊掌頂天  接前式,兩手相對合攏,十指疊交,盡力向上一托。托時憋氣,松時舒氣。二十一、 疊掌前推  接前式,將頂天的疊掌順勢下放,平端與肩平,以疊掌為領盡力向前推。推時憋氣,松時舒氣。二十二、 翻掌前撐  接前式,疊掌內翻,掌心向外,以掌為領盡力前推。推時憋氣,松時舒氣。  注意:無論前推後按、上舉下托,身形中正不變。二十三、 兩掌分排  接前式,鬆開雙手,平端臂膀,兩手如推兩扇大門向左右分開,並盡力向左右分排。分排時呼氣,呼之極,稍憋片刻,松時舒氣。二十四、 疊掌背撐  接前式,兩掌劃弧向身後合掌疊指,以掌帶臂盡力向下撐按。撐時憋氣片刻,松時舒氣。  說明:由第十一勢「十指疊叉」,至此勢「疊掌背撐」,原名為「三才通氣」,共十四勢。「三才」即天地人,此十四勢功法是為達到天地人三才相合,以氣通貫人身之天庭、地庫、身中之竅,使三焦通達,帶動四體百脈、各個關節竅穴,無不玲瓏通透,有病可祛病,無病則健身強身。此為正身圖中絕妙法門,行持其功不輟,妙用自現。故學功者切不可忽視。二十五、 獻杵還原  接前式,鬆開疊掌,雙手由體後向頭前上揚,至頭前合掌下落,指關與鼻尖相照,成獻杵式。隨行功自然呼吸一口,式成後再呼吸一二口。二十六、仰面朝天  接前式,身形中正立定不變,合掌與頭保持原距離緩緩向後仰,閉目向體內反視。後仰時吸氣,有氣從尾閭沿督脈升入腦中泥丸宮的一點意念作用;仰畢再做合掌歸位,歸位時呼氣,有氣從泥丸沿任脈下降丹田的一點意念作用。如此三仰三歸位,深長呼吸三口。二十七、 拱立歸位  接前式畢,平氣一口,再如起式做環拱正立。雙目微閉,腳尖踮起並適當延長時間,調息定氣,使呼吸自然順暢,並由快轉慢,由粗轉細,達似有似無為絕妙。收功  雙踮腳震腳落地(全身為之一震),靜靜呼吸數口調息定氣。然後雙手張開上揚,由頭前向胸部攏氣回收,向下合抱收攏於丹田之中。搓摩雙手使熱,推摩胸面若干遍,再揉按眼睛若干遍。靜定片刻即收功。  注意:收功時,若頭面有氣串動,使之昏沉不爽,雙手攏氣的動作可反覆做若干遍,待氣導下,在感暢為宜。若氣感未盡,不得倉促收功,以防出偏。第二式:側身圖說1、 左獨手擎天束身站立,右腳擺正,左腳向左側後方輕邁一步,與右腳形成90度角(即面向左側的大外八字步);左手卡腰或背於身後;右手成並掌向右劃弧高舉至頭頂(掌向左平端,力點在腕部),掌心朝天;舉目仰觀掌背,注目凝神。隨呼吸導氣後升前降三次。注意:右掌背要與右腳背相照,週身正直挺拔,不可鬆垮。2、 右翻手拔刀接前式,左手背於身後如握刀鞘狀,右手屈肘下落至頭頂時,順頭面向左繞轉至左耳腦後,再向右肩側繞轉,然後右掌變拳如握刀柄狀,與左手同時形成上抽下拔的拔刀勢。「拔刀」時兩手上下反向掙力,掙力時呼氣,松力時吸氣,計三呼三吸,使氣一提一平。其他姿勢不變。3、 左開弓打蛋(彈)所謂「開弓打蛋」,即模仿用小石蛋打彈弓的一種姿勢動作。接前式,兩腳位置不變,兩腿變為左蹬右弓步,兩手先試做開弓狀,然後,左手向左揚起,向右劃弧至臉面前時立即向左側方立掌推出;與此同時,右手隨後向上方抬起,向左劃弧至臉面鼻中線時,作挽弓握蛋關向右側回拉,與左手形成反向掙力。頭隨左立掌推出向左轉,目視左掌背,一志凝神。導氣後升前降呼吸三口。呼吸畢,將右拳向左側打出,恢復束身站立勢。接下來,再做右手擎天、左翻手拔刀、右開弓打蛋,動作相反,其餘要領來變。做完收式,束身站立。說明:在《增益易筋洗髓內功圖說》原圖譜裡,有許多圖勢都是兩腳跟併攏的八字腳形。這種腳形對束身站立的某些動作是可行的,但在「獨手擎天」、「翻手拔刀」、「開弓打蛋」等勢裡,便顯得根基不穩。故整理者認為,因古圖譜是手畫簡單圖形,只是可供大體參考的東西,不能機械照搬,故此三勢皆改為跨步站立。4、 一字平肩接前式,平行站立,兩掌相照抬起,至肩平時向左右分開,左右臂以掌為領向左右盡力平伸,隨雙臂平伸腳尖踮地,隨之深吸氣一口,然後隨呼氣作震腳動作。5、 白鶴閃翅接前式,兩掌翻轉向下按,隨按掌臀部帶上身正直下落,至臀部離地尺餘為宜。下按時深長呼氣一口,然後兩掌翻轉向上,平端兩臂隨起身同步上抬,隨上抬深長吸氣一口。如此三按三抬。注意:做此勢時以臀部帶上肢直起直落,不要偏斜;全勢一直保持腳跟離地;下按時兩掌如按浮在水面的瓢,上抬時兩掌如輕托棉絮。6、 獻杵團結接前式,腳跟離地,兩掌向前合掌回抱,收於胸前,指尖與鼻尖相照。自然呼吸三口,使氣團結於中宮。7、 仰面朝天接前式,身形中正立定不變,合掌與頭保持原距離緩緩向後仰,閉目向體內反視。後仰時吸氣,有氣從尾閭沿督脈升入腦中泥丸宮的一點意念作用;仰畢再做合掌歸位,歸位時呼氣,有氣從泥丸沿任脈下降丹田的一點意念作用。如此三仰三歸位,深長呼吸三口。8、 拱立歸位接前式畢,平氣一口,再如起式做環拱正立。雙目微閉,腳尖踮起並適當延長時間,調息定氣,使呼吸自然順暢,並由快轉慢,由粗轉細,達似有似無為絕妙。第三式:半身圖說1、 馬上獻杵馬步站立(初站馬步,腿上無功夫,馬步宜小,身架宜高;站之日久,腿上有了功夫,馬步可漸次開大,身架放低。總之,以站著能承受和舒適為度),腳跟離地,雙手合掌回抱胸前,如獻杵狀。自然 呼吸三口。2、 馬上拋接前式,兩掌向前盡力推出如拋碇疇睿懇暻胺劍普茣r呼氣,收掌時吸氣,三推三收。3、 馬上收接前式的第三次推出後,屈臂微用力收回兩掌如馬上收碇疇睿布礎剛韴D」中的「雙鳳朝陽」勢。收掌時吸氣,定勢後呼氣,然後再自然呼吸一至三口。4、 馬上振衣接前式,兩立掌隨展臂向左右打開,開展時以掌根著力向兩側盡力開展。展臂時呼氣,成勢後吸氣。接行自然呼吸一至三口。此勢猶如在馬上振衣之狀。也即「正身圖」中的「飛鷹展翅」勢。5、 馬上整盔接前式,兩掌向頭頂上揚,舉托於頭頂之上,掌心朝天,兩臂盡量伸直。此勢如同騎在馬上整扶頭盔,也即「正身圖」中「雙手托塔」勢。舉托雙掌時憋氣一口,成勢後松臂吸氣。此舉臂可三用力三松臂6、 馬上乘風接前式,將兩肘由左右朝向移為正對前方,兩臂成順臂,然後屈肘帶臂順直下落,至兩立掌落到臉兩側時,變成兩掌心相照,好似乘馬遇風以手試風狀。此勢也如「正身圖」中「三峰峙立」。勢成自然呼吸一至三口。7、 向左勒馬接前式,左手從右腋下回抱右肩,右手由胸前向左前伸,頭隨右手前伸向左側扭,目視左前方,一志凝神。自然呼吸三口。此勢如同向左緊勒馬碇疇睿布礎剛韴D」中「龍探右爪」勢。8、 向右勒馬此式與「向左勒馬」的手勢和目視方向相反,其餘姿勢不變。9、 馬上橫肱肱,即由肘到腕之間的一段前臂。本式接前式騎馬蹲立勢不變,向右伸出的左手臂平端收於左胸側,右手由抱左肩鬆手下落,翻手向右側上揚後再下落於右胸側,右肱與左肱平端於胸,兩掌中間距離約一拳,兩掌心朝下。成勢後兩臂以兩肘向左右盡力外撐。撐後松氣10、 馬上交關接前式,兩掌外側翻轉向下,成掌心照胸的側掌,兩掌相接,十指交叉,置於胸口之上。勢成後呼吸一至三口11、 向前正鞍接前式,兩掌由照胸變掌向內翻轉,沿胸前盡力下按至下丹田處。下按時將下行之氣收攏於丹田之中,輕輕呼氣,深長乃佳。勢成後再自然呼吸一至三口。12、 向前拋接前式,兩掌鬆開,沿兩肋撫摩向上,至乳下肋間時,兩掌變陽掌平端兩臂向前推去。勢成後再用力一撐,隨之呼吸一口。注意:平推時,掌、臂、肩成水平線13、 左右分接前式,翻轉雙掌使掌心朝下,兩掌趁勢壓腕立掌向左右排開,如同在馬上將砝K分開兩邊。此勢即「正身圖」中「飛鷹展翅」,可將兩臂三收三展,隨之呼吸三口14、 向後正鞍接前式,兩臂如背人狀回抱身後,左手陽掌,右手陰掌合於左手陽掌上(或雙手陽掌,十指交叉),盡力伸臂向下撐。撐時憋氣用力,片刻後松臂,自然呼吸三口。15、 向前提接前式,雙手鬆開挨身向身前平臂抬起。抬起時十指交叉,掌心在內,抬至與肩相平進,盡力以腕帶臂向前推撐。推撐時憋氣,片刻後松臂,自然呼吸三口。16、 向前拋接前式,馬步站勢不變,兩掌翻轉向外,盡力前撐,呼吸方式同前式。17、 左右分接前式,翻轉雙掌使掌心朝下,兩掌趁勢壓腕立掌向左右排開,如同在馬上將砝K分開兩邊。此勢即「正身圖」中「飛鷹展翅」,可將兩臂三收三展,隨之呼吸三口。18、 馬上攀楊接前式,兩掌向下劃弧再內收(沿體兩側向上),至腋下時趁勢貼胸插舉向上,至面部時轉掌心朝前,兩掌帶兩臂上舉,似有向上攀抓楊柳樹枝之勢。舉時隨用力吸氣上提,至面部時轉掌心朝前,兩掌帶兩臂上舉,似有向上攀抓楊柳樹枝之勢。舉時隨用力吸氣上提,19、馬上托鼎接前式,身姿不變,兩掌於頭頂十指相交,掌心朝下,以掌帶臂用力往上舉托。前式如同盡力要攀住樹枝,此式如同剛剛攀住了樹枝。呼吸方式同上工。20、 向前提接前式,兩掌相疊不變,直臂向體前下落與肩相平,盡力伸臂往前推撐。呼吸法如前式。21、 向前拋接前式,兩掌鬆開,沿兩肋撫摩向上,至乳下肋間時,兩掌變陽掌平端兩臂向前推去。勢成後再用力一撐,隨之呼吸一口。注意:平推時,掌、臂、肩成水平線。22、 左右分接前式,翻轉雙掌使掌心朝下,兩掌趁勢壓腕立掌向左右排開,如同在馬上將砝K分開兩邊。此勢即「正身圖」中「飛鷹展翅」,可將兩臂三收三展,隨之呼吸三口。。23、 向後正鞍接前式,兩臂如背人狀回抱身後,左手陽掌,右手陰掌合於左手陽掌上(或雙手陽掌,十指交叉),盡力伸臂向下撐。撐時憋氣用力,片刻後松臂,自然呼吸三口。24、 馬上獻杵馬步站立,腳跟離地,雙手合掌回抱胸前,如獻杵狀。自然呼吸三口。25、 仰面朝天接前式,腳跟離地直身站立,合掌不變。然後,以深長之吸氣導氣由腳尖上行入任脈,上行鵲橋,至泥丸時再用深長呼氣由督脈下至尾閭,此為一正轉。然後,再深長吸氣由尾閭導氣入丹田,沿督脈逆升至泥丸後改用自然之呼,不再作前降,此為半個逆轉。畢合掌仰面三次,每一仰一放,深長呼吸一口。吸時稍有意關注氣沿督脈後升至泥丸,呼時淡淡關照氣沿任脈下降丹田。自然為度。26、 獻杵還原接前式,鬆開疊掌,雙手由體後向頭前上揚,至頭前合掌下落,指關與鼻尖相照,成獻杵式。隨行功自然呼吸一口,式成後再呼吸一二口。27、 拱立歸位接前式畢,平氣一口,再如起式做環拱正立。雙目微閉,腳尖踮起並適當延長時間,調息定氣,使呼吸自然順暢,並由快轉慢,由粗轉細,達似有似無為絕妙。第四式:屈身圖說1、 馬上獻杵馬步站立(初站馬步,腿上無功夫,馬步宜小,身架宜高;站之日久,腿上有了功夫,馬步可漸次開大,身架放低。總之,以站著能承受和舒適為度),腳跟離地,雙手合掌回抱胸前,如獻杵狀。自然呼吸三口。2、 馬上打恭(上勢)接前式,將合抱之掌由起勢位置上移至神庭,呼吸一口;再推上頭頂,呼吸一口;然後由頭頂向上盡力一撐,如對天上神佛打恭之狀,呼吸一至數口。說明:成勢中的呼吸次數多少,適度掌握。3、 馬上打恭(下勢)接前式,合掌伸臂由上打恭向前向下貼身垂直下落(馬步蹲身不變,上體正直不變),向下一撐,呼吸一口。以上上打恭下打恭連續相接做三遍。4、 左右排闥接前馬上打恭下勢,將合掌抬至胸前,然後兩掌隨揮臂向左右分開,止於肩平,隨之呼吸一口,兩掌隨揮臂展開時,如推重門,有沉力在內。按:闥,即古時宮中小門,不常開,故開時吃力,名曰排闥。5、 三盤落地接上式,兩臂上揚並向胸前回落,平端於胸前,意有地下之氣通週身並以掌心向上吸提之感,隨之呼吸一口。然後兩掌由胸前俯身下按,矮身壓膝,雙掌按地,呼吸一口。接下來仍起身展臂做排闥,呼吸一口,再雙掌按地。如此三排闥三按地。注意:按地時是緊矮身子、壓膝,而不能伏身前傾。有適應功力時,盡可能做到腳跟離地、腳尖掛地做此式。6、 獻杵還原接前按地式,兩掌變垂直平順掌向左右展臂揮起,在腰際處翻掌上揚,至頭頂上合掌,下落收抱於胸前,呼吸數口,以心平氣和為度。7、 仰面朝天接前式,身形中正立定不變,合掌與頭保持原距離緩緩向後仰,閉目向體內反視。後仰時吸氣,有氣從尾閭沿督脈升入腦中泥丸宮的一點意念作用;仰畢再做合掌歸位,歸位時呼氣,有氣從泥丸沿任脈下降丹田的一點意念作用。如此三仰三歸位,深長呼吸三口。8、 拱立歸位接前式畢,平氣一口,再如起式做環拱正立。雙目微閉,腳尖踮起並適當延長時間,調息定氣,使呼吸自然順暢,並由快轉慢,由粗轉細,達似有似無為絕妙。第五式:折身圖說1、 馬上獻杵馬步站立(初站馬步,腿上無功夫,馬步宜小,身架宜高;站之日久,腿上有了功夫,馬步可漸次開大,身架放低。總之,以站著能承受和舒適為度),腳跟離地,雙手合掌回抱胸前,如獻杵狀。自然呼吸三口2、 伏身抱柱接前式,將兩掌置腦後,兩掌掌根由耳根後部向前伏按,使耳輪蒙住耳孔。兩手中間三指緊按兩側天柱(即風府兩側頸筋);蹲身馬步,正身平視,排除雜念,一志凝神。隨之呼吸一至數口。說明:馬步蹲式應比說明圖再矮些為宜。3、 稽首崩角接前式,馬步收小;按頭俯身,頭俯至膝間,腿膝繃直不能彎曲,腳前掌掛地,腳後跟抬起,緩勻深長呼吸三口。4、 倒吆榆接前式,平放雙腳;鬆開雙手,順脖頸依肩並下落至兩腳外側;兩手從兩腳內側翻扳腳掌,使兩腳掌相照立起;然後低頭凝神,深長緩勻呼吸三口。吸沿督脈提升,呼順任脈下降,噝瀉粑≈芴臁說明:任督周轉,謂之小周天。但行小周天的功夫形式很多,有丹咧芴歟袣膺周天,有意咧芴歟瀉粑芴臁3趿曊擼鏆饢串a,可行呼吸周天。5、 昂頭吊尾接前式,兩腳恢復平放,兩手以指尖輕輕扳住兩腳趾尖,腿膝繃直,屁股撅起,頭往上昂。注目凝神,呼吸三口。6、 合掌定氣接前式,移開兩腳,頭身抬起,馬步立定(若適應,可以腳尖掛地站立);隨抬身兩臂展揚,由頭頂上方合掌,收抱下落於鼻前。先平定氣息,然後深緩勻長呼吸三口。7、 伸手舒脈接前式,兩掌打開,隨展臂向左右立掌推出,腕臂與肩成一字平端。成勢後呼吸三口。8、 提空起立接前式,起身直立,腳步內移,與肩等寬;隨立身將立掌垂落向下變成雙垂掌,平肩不變;然後以意端臂盡力向上提(猶如兩垂掌吊掛著兩物)。提時吸氣,腳跟離地;松時呼氣,腳跟落地。三提放,三呼吸。注意:提時吸氣與松時呼氣要自然,不能過於著意。若著意,會造成胸腹不適的出偏之弊。9、 踏雲撥霧接前式,腳步拉開,將兩掌向下交叉攏於腹前,再雙向劃弧向上高舉,至頭頂兩腕義叉,呈現陽平掌。向上舉掌時腳跟抬起,並吸氣一口;然後兩掌向左右分開,呼氣一口。形同踏雲撥霧之勢。10、 托天鎮地接前式,腳趾抓地,上下身直,兩掌由腹前交叉,翻轉上揚,向左右展開。然後兩掌盡力一撐,呼氣;再往下一鎮,吸氣。三撐三鎮,三呼三吸。11、 四肢通關接前式,兩掌下落由腹前交叉,然後分向兩邊上揚;隨分掌上揚,腳再略開,使跨度再適當加大。然後以腰間命門為中心,四肢向四方撐伸。撐伸時呼氣,松放時吸氣。三撐三松,三呼三吸。12、 懸吊如鐘接前式,步型不變,將兩手十指交疊攏舉於頭頂上方,手臂盡力伸直,隨伸臂拉拔脊椎,成勢後如現廟觀懸吊之古鐘。然後舒長呼吸三口。13、 直立如松接前式,兩腳收回,腳跟相挨,腳尖分開如八字,頭上攏舉之合掌變為並掌直立;然後抬腳跟向上,以雙掌為領盡力向上撐拉,撐拉時呼氣;撐拉至極點後再落腳,週身隨之向下一沉。身形保持直立,呼吸三口。注意:撐拉時呼氣要隨動作形成憋勁狀的呼氣,即鼻呼氣無風,乃深隱之呼。14、 獻杵還原接前式,立起腳跟,將之合掌緩緩下降收於胸前;或在此勢上又將雙肘抬起,形成兩肱平端,腕與掌形成90度直角。勢成後舒緩呼吸三口。[[L5]] 15、 仰面朝天接前式,身形中正立定不變,合掌與頭保持原距離緩緩向後仰,閉目向體內反視。後仰時吸氣,有氣從尾閭沿督脈升入腦中泥丸宮的一點意念作用;仰畢再做合掌歸位,歸位時呼氣,有氣從泥丸沿任脈下降丹田的一點意念作用。如此三仰三歸位,深長呼吸三口。16、 拱立歸位接前式畢,平氣一口,再如起式做環拱正立。雙目微閉,腳尖踮起並適當延長時間,調息定氣,使呼吸自然順暢,並由快轉慢,由粗轉細,達似有似無為絕妙。第六式:扭身圖說1、 馬上獻杵馬步站立(初站馬步,腿上無功夫,馬步宜小,身架宜高;站之日久,腿上有了功夫,馬步可漸次開大,身架放低。總之,以站著能承受和舒適為度),腳跟離地,雙手合掌回抱胸前,如獻杵狀。自然呼吸三口。2、 左旋迴抱接前式,或左腳或右腳收回半步,起身站立,合掌對鼻。隨之,右腳不動,左腳提起向右腳做合併動作後向左後方跨一大步,使兩腳呈90度馬步矩形,然後左腿屈膝而立;上軀隨左腳跨出,姿勢不變,隨腰同時跟左腳向左側扭轉,鼻、指、肘、膝、腳呈一條垂直線,腰直頭正,右腿蹬直,成左弓右蹬步。勢成後凝目注視指尖前端,若有若無,深勻綿長呼吸三口。3、 左旋提空接前式,身姿不變,將合掌向前倒出向下,成空提之勢,自然呼吸一口4、 左旋伏地接前式,左弓腿撐起,身體重心向右腿作過渡轉移,右腿暫成弓蹬步,同時打開合掌,然後形成馬步;合掌打開後,掌心向臉面,收回似抓兩肩,由兩肩貼身於心口處相遇後,翻轉向下按至地,頭稍朝前昂,頭身保持一致,以四肢撐起身體,向前注目凝神,若有若無,深勻綿長呼吸三口。說明:注目凝神時的若有若無,指既不要用意關注前方事物,也不要走神。5、 回抱還左接前式,將身體緩緩抬起,直身,同時合掌回抱對鼻,還原成左弓右蹬步,照前呼吸一至三口。6、 右旋迴抱接前式,身體向右扭轉,直身;左腳收回與右腳平行而立,自然呼吸一口(此系短暫過渡動作,呼吸不宜過長)。然後右腳提起向左腳作短暫併攏動作,再向右側後方跨一大步,形成右弓左蹬步,上體姿勢不變,鼻、指、肘、膝、腳呈一垂直線。成勢後注目凝神,深勻綿長呼吸一至三口。7、 右旋提空與「左旋提空」勢同,唯方向相反。8、 右旋伏地與「左旋伏地」勢同,唯方向相反。9、 回抱還右此與「回抱還左」勢同,唯方向相反。此勢做完,再接做「獻杵還原」勢。10、 左拽牛尾註:此勢如現牧童左拔拽臥泥之牛尾戲玩,故名。接前式,放下雙掌,垂於體之兩側;然後,左腳提起向右腳作短暫併攏後隨之向左側後方跨一大步,成馬步;隨之變左弓右蹬步,身向左傾,兩手伸向左弓步前,如同抓握臥泥牛之牛尾;然後右手握「牛尾」輕揚身轉至腦後,步型左弓漸向右腿轉移過渡並用力拽拔;上體正擺,右腿弓,左腿蹬,目順左拳下望,右拳左拳、左膝左腳呈一直線,並與上體處於同一平面上,勢成先鬆一口氣,然後深勻綿長呼吸一至三口11、 右拽牛尾接前式,松拳成掌,收回左腳,恢復如「左拽牛尾」的起勢;並做如「左拽牛尾」勢同卻相反的動作。12、 獻杵還左接前式,收回手腳,平行馬步蹲站;左手端掌平放於心口處,右手側立掌放於左掌心,深勻綿長呼吸一至三口。13、 獻杵還右接前式,身形姿勢不變,僅作兩掌換勢(右掌平端,左掌側立掌放於右掌心上),呼吸同「還左」。14、 獻杵還中即接前式恢復到「馬上獻杵」動作,呼吸同上式。15、 插腳騰空接前式,馬步不變,鬆開合掌,抬臂起身;起身時以腳跟抬起使身體隨之抬起,勢如身體騰空而立;隨身起吸氣,揚臂向上,待身體立定吸氣畢,上揚之雙臂已成合掌置於面前;然後緩緩呼氣,隨呼氣落下腳跟16、 仰面朝天雙腳合併成外八字型,身形中正立定不變,合掌與頭保持原距離緩緩向後仰,閉目向體內反視。後仰時吸氣,有氣從尾閭沿督脈升入腦中泥丸宮的一點意念作用;仰畢再做合掌歸位,歸位時呼氣,有氣從泥丸沿任脈下降丹田的一點意念作用。如此三仰三歸位,深長呼吸三口。17、 獻杵還原接前式,恢復至合掌正立,然後雙臂上揚,向頭前合掌,復將合掌置於胸前,深勻綿長呼吸一至三口。18、 拱立歸位接前式畢,平氣一口,再如起式做環拱正立。雙目微閉,腳尖踮起並適當延長時間,調息定氣,使呼吸自然順暢,並由快轉慢,由粗轉細,達似有似無為絕妙。第七式:倒身圖說1、 馬上獻杵馬步站立(初站馬步,腿上無功夫,馬步宜小,身架宜高;站之日久,腿上有了功夫,馬步可漸次開大,身架放低。總之,以站著能承受和舒適為度),腳跟離地,雙手合掌回抱胸前,如獻杵狀。自然呼吸三口。2、 合掌平胸接前式,將合掌內靠,兩姆指貼胸,深長綿長呼吸一至三口。3、 四肢投地接前式,合掌分開落下,兩手貼身向前伸出,身體隨之前伸伏地,並以雙手五指和雙腳趾掛地支撐身體,然後昂頭上視,注目凝神,深勻綿長呼吸一至三口,導氣逆升順降,倒吆榆嚒4、 左鼎腳舒身接前式,將左腳前伸於肚腹之下地面,屈膝,腳尖著力掛地,如此兩手與右腳形如三足鼎立之勢;然後將左腳繃直抬起,伸直左腿,腳跟與頭基本相平,頭稍昂抬,向前平視。成勢後,深長綿細呼吸三口,吸氣進,導氣由左腳跟順腿入尾閭逆升督脈,上行泥丸;呼氣時,由泥丸順任脈降下會陰,順右腿落下右腳跟。一呼一吸為一口,循環三次。注意:利用呼吸導氣作逆升順降時,只可淡淡用意默觀體認,不可用意過重而出偏。5、 右鼎腳舒身此式與「左鼎腳舒身」勢同,要領同,惟左腳換成右腳伸撐。6、 投地還原接前左右鼎腳舒身完畢,恢復如第3勢四肢投地式,要領亦同。7、 收式四肢投地做完,正身站立,平心靜氣後,雙掌摩擦發熱用以摩面,摩面畢束身站立,心平氣和後收勢。第八式:翻身圖說1、 起勢束身站立,然後蹲下身體,兩手貼體側撐地,在肩臂的撐力下,兩腳向前挪移,大致距離為肩到膝的距離,寧欠勿過。然後以膝前拱,以臀後拉做前後甩動若干次,以增強腳腕、膝、腰的靈活性。甩動畢,平心靜氣,目光平視,一志凝神,深勻綿長呼吸三口。2、 翻身蹲踞接前式,四肢撐地,胸腹抬起成肚皮朝天狀,膝、腹、臉面基本相平;然後四肢與身體盡力作一次反撐。撐畢,深勻綿長呼吸三口,導氣沿督任二脈後升前降(要領與第七大式的「鼎腳舒身」同)。3、 左抵腳鼎立接前式,將右腿屈膝移後腳抵地,左腳抬起,左腿直伸,並以左腳用力向前直頂,眼含慾望左腳之感。深勻綿長呼吸三口。4、 右抵腳鼎立此勢與上勢同,惟左右腳互換,其他要領同。說明:上二式呼吸法,也可參考「鼎腳舒身」而行之。5、 翻身還原此式即接前式還原為「翻身蹲踞」式,要領亦同。6、 合掌平胸前式做畢,坐地起身,馬步站立,合掌於胸。目光平視,深勻綿長呼吸三口。7、 馬上打恭(上)接前式,馬步不變,將合掌向前推伸,如同騎在馬上向人打恭作禮之狀。隨合掌推伸,腳尖踮起支撐全身。成勢後呼吸三口。8、馬上打恭(下)接前式,腳尖仍踮起,將向前推伸之合掌往下直撐至地,身隨下蹲。隨之呼吸三口。9、三起三跌接前蹲式不變,屈肘合掌於胸。隨合掌以腳尖和膝部著力往上抬身,至頭正身直為度,並隨抬身深長自然吸氣一口;然後繼續合掌抱胸,屈膝蹲身,呼氣一口。如此三起三跌,呼吸三口。畢,立身,雙腳收攏,前分八字,後並腳跟,作獻杵還原,自然深長呼吸三口。注意:屈膝蹲身時,以雙肘下至膝間為宜,仍以腳尖掛地。初學者或力不支者,可不受此限。10、 立起三推接前式,正身直立,將合掌由胸前推出,隨推掌深勻綿長呼氣一口;再將推掌收回胸前,隨收掌深勻綿長吸氣一口。如此三推三收,呼吸三口。11、 仰面朝天身形中正立定不變,合掌與頭保持原距離緩緩向後仰,閉目向體內反視。後仰時吸氣,有氣從尾閭沿督脈升入腦中泥丸宮的一點意念作用;仰畢再做合掌歸位,歸位時呼氣,有氣從泥丸沿任脈下降丹田的一點意念作用。如此三仰三歸位,深長呼吸三口。12、 獻杵還原接前式,立起腳跟,將之合掌緩緩下降收於胸前;或在此勢上又將雙肘抬起,形成兩肱平端,腕與掌形成90度直角。勢成後舒緩呼吸三口。13、 拱立歸位接前式畢,平氣一口,再如起式做環拱正立。雙目微閉,腳尖踮起並適當延長時間,調息定氣,使呼吸自然順暢,並由快轉慢,由粗轉細,達似有似無為絕妙。第九式:易經洗髓行身圖說
推薦閱讀:

[轉載]發一個命理分析
【轉載】夫妻快樂謠(圖文)
[轉載]韓國女星遭遇潛規則:陪睡對象從CEO到高官(圖)
[轉載]兩宋對林和靖詠梅詩的評價
[轉載]感謝辱罵我的人

TAG: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