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的「土特產」清朝宮廷繪畫
繪畫故宮土特產
藝術與設計( 聶崇正) · 2016-05-01 09:03
> 呼爾滿大捷 平定準部回部得勝圖
作為世界頂級的五大博物館之一,故宮博物院與其他世界級博物院除了擁有流量大的日常參觀人群、豐厚的藏品、充足的歷史及文化意義以外,故宮有一樣其他博物館沒有的藏品——清朝宮廷繪畫。今年已經78歲的聶崇正老先生一直是國內研究宮廷繪畫的領軍人物,自他23歲「入宮」以來,便開始著手研究這份故宮有別於其他博物館的巨大寶藏,聶老先生將之比喻為「故宮土特產」。——編者按
> 郎世寧 萬樹園賜宴圖
清朝宮廷繪畫的範圍很小,因為這部分繪畫作品除了北京的故宮有相當大數量的收藏,此外就是台北的故宮,是最主要的收藏清朝宮廷繪畫的地方,流散到外頭的數量相當少,而且偏重在海外,就是八國聯軍來的時候拿走一些,其他博物館幾乎沒有這方面的收藏,為什麼我從這個方面著手呢?因為我發現中國的古代美術史、繪畫史對這塊的研究幾乎是空缺的。尤其是像當時在清朝宮廷裡頭供職的若干歐洲畫家,以郎世寧為代表的這些歐洲畫家的情況也完全是空缺的。
> 郎世寧 高宗大閱兵圖
要說清朝宮廷繪畫,應該要從宮廷繪畫說起,自從有了宮廷,就有了為宮廷服務的宮廷繪畫,它是宮廷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宮廷特設繪畫機構始於五代,即翰林圖畫院。北宋的翰林圖畫院盛況達到空前。金、元時期的宮廷繪畫機構相對分散,各司其職。明代的宮廷繪畫家分別在武英、仁智等殿供職,清代宮廷繪畫機構則以如意館為主。清代宮廷繪畫不僅僅是整個中國古代繪畫的一個小小局部,而且也只是清代繪畫一個小小的部分。這部分繪畫作品,由於時代離現在較近,其中的大部分作品又深藏宮內,不大為外人所知所見,故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並未被美術史家們注意,也談不上對此有很多研究。其實這部分繪畫作品數量相當可觀,其中一部分具有紀實價值的作品和具有『中西合璧』藝術特色的作品尤為令人矚目。
> 通古斯魯克之戰 平定準部回部得勝圖
> 烏什酉長獻城降 平定準部回部得勝圖
歷代宮廷繪畫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紀實畫、歷史畫、道釋(宗教)畫、花鳥畫、山水畫。清代的宮廷繪畫同樣也不出以上的範圍,但是又有它的特點,那就是紀實繪畫特別突出,數量多且質量也高;而相比之下,歷史畫則數量很少,沒有什麼出色的作品,這大概是因為清朝是由滿族建立的王朝,與它更注重於表現民族的歷史和人物這樣一個因素有關;至於清代宮廷中的山水畫和花鳥畫,大都是為裝飾宮廷殿堂而作的,沒有太多的特色,質量亦平平;道釋(宗教)畫中,類似喇嘛教「唐卡」風格的作品,是宮廷繪畫中比較新穎的題材。
> 凱宴成功諸將士 平定準部回部得勝圖
> 庫隴癸之戰 平定準部回部得勝圖
而由於清代宮廷內有不少歐洲傳教士畫家供職,他們將西方的繪畫方法帶進了宮廷,形成了部分宮廷繪畫「中西合璧」的新風格。像郎世寧這個義大利人他二十七歲就到了中國,他在歐洲沒有留下什麼作品,歐洲人對他的藝術活動一無所知,所以歐洲的繪畫史裡頭也是把他邊緣化的、空缺的,而在中國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四十年代寫的繪畫史、美術史裡面,他又是個外國人,中國當時傳統比較注重文人繪畫、文人畫家,這個外國人也不在他們書寫的範圍裡頭,所以這個人在中國繪畫史裡頭也是邊緣化的,所以相當長一段時間裡頭他既不被歐洲人所了解,也不被中國人所看重。我後來在庫房去看了大量的清朝宮廷繪畫之後發現這個人其實是在清朝宮廷繪畫裡頭是不可或缺的這麼一個人,應該是相當重要的。
> 郎世寧 午瑞圖
清朝的宮廷畫起碼有兩點非常值得關注,第一點就是題材內容方面,它的紀實性繪畫特別發達,就是當時的人畫當時的事件或者人物,這樣一些作品超過中國過去所有朝代。在清朝那是相當大量的,比如說康熙曾經有《康熙南巡圖》,一共12卷,乾隆有《乾隆南巡圖》,雍正皇帝有去先農壇祭祀農神的,親自扶犁耕田的圖,有到國子監去給這些監生講課的圖,有去木蘭圍獵的,到承德打獵的圖,烤鹿肉、射箭等,這些都非常具體真實。而且我從檔案裡面看到要舉辦這些大的活動之前都會下命令,當天要畫家去到現場。有一個叫金昆的畫家,乾隆六年左右,到南苑去檢閱八旗兵,頭一天他就讓太監告訴金昆你跟著一起去到現場,就說明當時這些紀實性繪畫畫家是在現場的,就像我們新聞報社記者,中央電視台記者。到現場去感受一下這種氣氛、環境,這說明當時的紀實繪畫在清朝是非常的重視,現在留下來的作品也數量相當多,有的畫也不止一年兩年,像《康熙南巡圖》就畫了六年,這個是題材方面的最大的特色,超過此前任何朝代。
>清 郎世寧 弘曆哨鹿圖
>郎世寧 柳蔭雙駿圖
第二,藝術方面的特色,就是中西合璧。有歐洲人,歐洲人在中國宮廷裡頭供職,當然晚明像利瑪竇什麼的已經來了,但是在宮廷裡頭從事藝術創作大概就是清朝康雍乾這三個皇帝的時候。按照水平來說,郎世寧在歐洲你要跟他做平行比較的話可能還算不上一流畫家,但是他到了中國他是坐了這裡頭大概是第一把交椅,其他有幾個,第二個是法國畫家叫王致誠,這個人水平可以跟郎世寧有一拼,但是他畫的東西數量很少,而且活的也沒郎世寧長,而且他作為一個傳教士的宗教情結要比郎世寧強烈,一直覺得在中國宮廷裡頭很苦悶,不像郎世寧可能性格比較開朗,他畫畫就畫畫,是一個很稱職的宮廷畫家。
> 郎世寧 弘曆雪景行樂圖
我覺得歐洲繪畫對於清朝宮廷的影響主要一點在於一個是題材方面有所開拓,比如清朝宮廷裡頭乾隆皇帝自稱有十大武功,十全老人,他曾經跟周邊的比如說西域打過仗,他把這些所有的戰爭的題材都畫了,由於戰爭本來是一個刀光劍影,兇險無比的事情,所以在中國古代傳統繪畫裡頭直接描繪戰爭的幾乎沒有,但是清朝的戰圖非常發達,每次平定台灣、平定西域、平定金川、平定雲貴、平定安南,全有圖,光有手繪的,還有銅板畫做成的圖,這也應該說在宮廷繪畫當中,或者說在整個繪畫題材方面清朝宮廷畫做了一些開拓。
> 孝庄文皇后朝服像 佚名 絹本設色 縱155.5厘米 橫116.8厘米
> 郎世寧 清乾隆 純惠貴妃
還有就是人物肖像畫的一些改造。因為中國人物的肖像畫到了明清的時候應該是處在一種衰退期,明清的時候中國的文人注重於山水、花鳥、花卉,而這些歐洲畫家到了中國以後發揮他們在畫人物肖像里的特長,所以宮裡頭的相當多的皇帝、后妃的肖像、臉像基本上都是他們畫的,畫的最好的就是郎世寧,可以說他吸收了中國肖像畫方面的一些長處。 他吸收了中國傳統肖像畫的正面光線,卻沒有把西方類似於倫勃朗光這種明暗強烈對比的光線帶進來, 又畫得非常真實, 對於人物的結構抓的極准, 眼睛裡頭運用高光等等——這是他自己發明出來的新畫法, 皇帝看了以後覺得很喜歡, 所以一般來說那時候乾隆皇帝啊, 乾隆的后妃這樣一些重要人物的標準像可以說當時都是由郎世寧來完成的。這個應該是他到了中國把他所掌握的歐洲繪畫的一些強項結合著中國人的欣賞習慣做了一種交融、通融, 應該在這方面對他加以肯定。
> 佚名 雍正祭先農壇圖
> 清 郎世寧 畫瑪常斫陣圖
> 郎世寧 八駿圖
本文為藝術與設計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來源
藝術與設計(artdesign_org_cn)
推薦閱讀:
※秋風蕭瑟,一睹南雄白果風采
※吃貨的友誼?冬季四寶暖鍋
※青海的那些土特產,有的你都沒有聽說過
※韶關悠閑戶外游路線圖精選、鄉鎮墟日、土特產、野果、果園信息彙編
※智游大別山-用情懷創造特產,以真心回饋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