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Science綜述:CRISPR

Science綜述:CRISPR-Cas9系統的歷史和未來 2014/12/03 生物通/王英 分享:

導讀 用RNA指導的CRISPR-Cas9系統的動物和植物基因組工程,正在改變著生物學。與其他基因工程工具相比,這種技術更容易使用,並且更有效,因此,在其發現後的短短几年內,就已經被應用於世界各地的實驗室。日前,《科學》雜誌發表綜述文章,描述了這種系統的快速採用和發展歷史。

用RNA指導的CRISPR-Cas9系統的動物和植物基因組工程,正在改變著生物學。與其他基因工程工具相比,這種技術更容易使用,並且更有效,因此,在其發現後的短短几年內,就已經被應用於世界各地的實驗室。2014年11月28日,著名的《Science》雜誌發表綜述文章,描述了這種系統的快速採用和發展歷史。這篇綜述是由CRISPR-Cas9系統的發明者、亥姆霍茲感染研究中心(HZI)教授、德國漢諾威醫學院和Ume? 大學的Emmanuelle Charpentier博士和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Jennifer Doudna教授共同撰寫。

許多疾病是由一個人DNA(組成基因的字母編碼)的改變造成。一個基因中確定的字母順序通常編碼一種蛋白質。蛋白質是人體的「勞動力」,負責保持身體運轉所需的幾乎所有過程。當一個基因發生改變,其蛋白質產物可能就失去其正常功能,可能會導致疾病。HZI研究部門「Regulation in Infection Biology」主任Emmanuelle Charpentier教授指出:「因此,對基因組做出位點特異性改變,是阻止或治療這些疾病一種有趣的方法。」因此,自從DNA結構被發現以來,研究人員一直都在尋找一種方式來替換遺傳密碼。

第一種技術,如鋅指核酸酶和合成核酸,稱為TALENs,是一個起點,但是被證明比較昂貴,對於初學者比較難以操作。Charpentier說:「現有的技術都依賴於蛋白質作為地址標籤,為任何新變化定製新蛋白以引入DNA,是一個繁瑣的過程。」在2012年,她在Ume?大學工作的時候,描述了現在正在徹底改變基因工程的技術:CRISPR-Cas9系統。

這種系統基於細菌和古細菌的免疫系統,但是在實驗室也是有價值的。CRISPR是成簇的規律間隔的短迴文重複序列,而Cas僅僅代表CRISPR相關的蛋白質。Charpentier說:「最初,我們發現了一種新的RNA,即tracrRNA,與CRISPR-Cas9系統相關,相關研究結果我們於2011年發表在Nature雜誌。我感到興奮的是,我實驗室的Krzysztof Chylinski隨後證實了一個長期的想法:Cas9是與兩種RNA一起使用的一種酶。」

同時,該系統具有檢測遺傳編碼內特定字母序列以及在特定位置切割DNA的能力。在這一過程中,Cas9蛋白起剪刀的作用,RNA小片段起地址標籤的作用,確保切割發生在正確的位置。通過與Martin Jinek和Jennifer Doudna合作,該系統可以被簡化,將其用作一種通用的技術。現在,用戶只需要更換此RNA的序列,就能靶定基因組中幾乎任何的序列。

在2012年描述CRISPR-Cas9的一般能力之後,在2013年初,有研究表明它能夠像在細菌中那樣,有效地作用於人類細胞。從那時起,來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一直都大肆炒作這個新的研究領域,提出這種新工具可以用於許多新的領域。可能的應用包括:從開發基因突變所致遺傳疾病的新療法,到改變未來農業研究的步伐和過程,一直到開發可能的新方法抗擊艾滋病毒HIV,用CRISPR編輯HPV基因殺死宮頸癌細胞。

Charpentier表示:「CRISPR-Cas9系統已經突破了界限,使基因工程技術更加的通用、有效和容易。它的應用似乎真的沒有什麼限制。」

參考文獻 我要補充文獻

The new frontier of genome engineering with CRISPR-Cas9 文獻檢索:DOI: 10.1126/science.1258096

Technologies for making and manipulating DNA have enabled advances in biology ever since the discovery of the DNA double helix. But introducing site-specific modifications in the genomes of cells and organisms remained elusive. Early approaches relied on the principle of site-specific recognition of DNA sequences by oligonucleotides, small molecules, or self-splicing introns. More recently, the site-directed zinc finger nucleases (ZFNs) and TAL effector nucleases (TALENs) using the principles of DNA-protein recognition were developed. However, difficulties of protein design, synthesis, and validation remained a barrier to widespread adoption of these engineered nucleases for routine use.

展開 CRISPR 基因編輯 收藏(7) 推薦(0)

還可以輸入140字 微評論: 表情 圖片 評論

共有 0 條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趕快搶個沙發

推薦閱讀:

About | Stanford Humanities and Sciences
裝病裝出一篇Science,這幫醫生太皮了!
【科普】Science: 十大突破
Science關鍵發現:每個神經細胞都獨一無二

TAG:CRISPR | Scien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