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必要重新審視台灣問題
2016年1月16日台灣大選結果揭曉,主張台獨的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取得56.1%的選票,共計689萬的選票,當選台灣地區領導人。而堅持「九二共識」的中國國民黨得到31%的選票,共計381萬選票,如人們之前所預見的敗選。政壇老將宋楚瑜令人意外的取得12.8%的選票,使親民黨在議會贏得3席,避免親民黨被邊緣化的命運。民進黨不但贏得台灣地區領導人大選的勝利,還取得了超過半數的68個議會席位,而中國國民黨只取得35席。主張統一的新黨和主張急獨得台聯黨都未跨過5%的政黨線,失去議會席位。這次台灣大選唯一意外的就是代表台灣年輕一代「天然獨」的時代力量黨崛起,超過親民黨,獲得5個議會席位,成為台灣政壇的關鍵少數。一旦時代力量黨在台灣議會和民進黨結盟,就逼近三分之二議會多數席位。台灣大選後,中國大陸的輿論出現兩種聲音,一是以《環球時報》為代表的,認為國民黨大選失敗,並非中國大陸對台政策失敗,蔡英文代表的民進黨終歸會「九二共識」的基礎上。一種是以香港青年學者林泉忠為代表的,認為2016台灣大選標誌著中國大陸對台政策的失敗。這次台灣大選確實讓中國大陸看到台灣社會真實生態和台灣民眾的真實民意,過去中國大陸確有用大陸文化、思維和意識去想像和認識台灣社會,把台獨簡單看成是民進黨在操縱民意。過去中國大陸總認為,只要大陸經濟趕上或者超過台灣,海峽兩岸的統一就是水到渠成之事。從這次台灣大選看,中國大陸確實有必要重新認識台灣社會和台灣問題,只有真正認清了台灣社會和台灣問題,才可能制定正確和有效對台政策。筆者認為,台灣問題既是歷史問題,又是文化、社會和地緣政治的問題,所以有必要從歷史、文化、社會和地緣政治的方面重新審視台灣社會和台灣問題。
從歷史上講,有文字記載的台灣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三國時期的吳王孫權派1萬官兵到達「夷洲」(台灣)。到了隋唐時期,稱台灣為「流求」,漢族人民開始移居澎湖地區。到宋元時期,漢族人民才開始從澎湖向台灣發展,並給台灣本島帶去了當時先進的生產技術。公元12世紀中葉,宋朝將澎湖劃歸福建泉州晉江縣管轄,隨後元、明兩朝政府都在澎湖設巡檢司,但當時中國大陸的政權都未在台灣本島設立地方政權,對台灣全島進行有效管制。17世紀初,荷蘭殖民者乘明朝政府內憂外患之時侵入台灣,1642年台灣淪為荷蘭的殖民地。1644年,清軍入關,在北京建立清朝政權。鄭成功為了躲避清軍南侵,以南明王朝招討大將軍的名義,率2.5萬將士於1662年2月打敗荷蘭殖民者,收復台灣全島。鄭氏王朝期間,台灣的原住民10萬人,隨鄭來台的閩南移民10萬人,共計20萬人。1683年,清康熙皇帝派兵攻陷台灣,設分巡台廈兵備道及台灣府,並隸屬於福建省。到了十九世紀未,台灣地區人口已達300萬,其中多數是來自福建、廣東的移民。1894年日本發動甲午戰爭,翌年清朝戰敗,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把台灣割讓給日本。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中國政府根據開羅宣言和波斯坦公告正式收復了台灣本島及澎湖列島。1949年,國民黨內戰失敗,潰逃至台灣,跟隨國民黨敗退台灣的有200萬「外省人」,這也是今天國民黨的群眾基礎。
從台灣的歷史看,中國大陸政權在台灣全島進行有效管制,是從鄭成功1662年打敗荷蘭殖民者收復台灣開始的。從鄭成功在台灣建立政權,對台灣全島進行有效管制起,海峽兩岸就處於分割中。雖然清朝政府在1683收復台灣,實現全中國的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統一,但1899年在甲午海戰失敗的清政府又把台灣割讓給日本。1945年國民黨政府雖然根據開羅宣言和波斯坦公告正式收復了台灣本島及澎湖列島,但僅過三年,隨著國民黨政府敗退台灣,海峽兩岸又重新恢復到分裂狀態中。而國民黨從日本人手中收回台灣統治權的前二十年又是國民黨最腐敗、最獨裁的時期,其對深受過荷蘭、西班牙、日本殖民統治台灣人民的心理傷害是可想而知的。
從台灣的文化層面看,清朝統治下的台灣,上層精英接受的是儒家士大夫文化,認同的是中華文明。而對大多數台灣閩南移民來說,他們所認同的只是與生俱來的閩南文化,只有地方意識,沒有國家認同,這實際就是今天民進黨的民意基礎。而日據時代的台灣,日本為了永遠強佔台灣,強行在台灣推行日語教學。由於日本率先在東亞邁入資本主義,明治維新後的日本文化大量吸收西方先進思想,日語的殖民文化卻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西方現代文明,而台灣之前的中華文化卻被視為封建傳統的象徵。台灣民眾在接受日本皇民化殖民教育的同時,也受到了西方的現代化文明洗禮。這也就是今天一些台灣民眾總對日本抱有親近感的根源,更有甚者象李登輝之流的少數台灣人把自己視為半個日本人。據調查,戰爭結束後的1945年,約九成的台灣人會說日語,日本對台灣文化殖民的影響可能是大陸民眾過去所忽視的。
筆者之所以不厭其煩重述台灣的歷史和文化,就因為從中國三千年「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歷史看,國家的分裂給國家和民族造成的災難實在太大,中國大陸的中國人對於國家統一有一種宗教性崇拜。而大陸民眾倡導的民族主義、愛國主義和大一統的歷史觀,對於長期深受殖民統治的台灣民眾而言,可能卻有著不同的認識。過去在民進黨執政時期,中國大陸政府把台海「和平統一」寄希望於台灣人民,而對台灣進行大規模讓利,可中國大陸的讓利不但沒有贏得大部分台灣民眾的親近感,反而激起台灣部分民眾對於中國大陸「和平統一」的恐慌。如果我們從台灣歷史和文化看,部分台灣民眾有如此認識就不奇怪了。特別是近代以來台灣和大陸分多合少,也給台灣民眾和大陸民眾造成的文化和情感上的隔閡。另一方面,不論是鄭成功驅除荷蘭殖民者收復台灣,清康熙皇帝攻克台灣,還是1945年日本戰敗歸還台灣,海峽兩岸的統一幾乎都是武力統一,台灣的歷史上還沒有和平統一的先例。所以,從台灣的歷史和文化看,短時間內海峽兩岸要消除情感隔閡是十分困難的,要實現和平統一也是沒有歷史先例的。
從台灣的社會層面看,即便在陳水扁伴隨著貪腐醜聞下台時,民進黨的聲望跌入最低谷,民進黨仍然還有40%的支持率,這就是民進黨所代表的台灣本土派。台灣本土派主要是1945年台灣回歸中國時,原來從閩粵移居台灣的移民後裔。由於歷史原因和日本文化殖民影響,使得這些本土派對中國情感比較疏離和複雜。這次台灣大選,國民黨雖然慘敗,除了被依然支持「九二共識」的宋楚瑜分流的部分選票,以及對馬英九政府和大選時還在內鬥的國民黨深感失望的棄權族,國民黨還是贏得了31%選票,這說明台灣社會仍然還有近四成民眾支持「九二共識」。由於民進黨和國民黨各有40%左右的基本盤,剩餘20%就成了左右台灣社會的關鍵少數。這次代表首投族和年輕一代的時代力量黨的崛起,使得台灣的政治天平發生逆轉。首先,隨著台灣社會民主的發展,個人意識越來越超越集體意識,使得代表著集體主義的民族認同和民族精神在台灣年輕一代中逐漸淡漠,這實際也是社會的發展趨勢,並非台灣社會所獨有。其次,李登輝和陳水扁執政時期的去中國化和本土化教育,以及對國民黨獨裁統治台灣時期的歷史清算,使得台灣年輕一代對中國的認同和情感更加疏遠。再者,中國大陸最近十年來,經濟雖然有了突飛猛進,但經濟快速發展中所暴露的問題也十分突出,群體事件頻發、環境污染嚴重、腐敗問題驚人和法治社會的建設還任重道遠等,中國大陸這些突出問題顯然對成長於互聯網時代的台灣年輕人對兩岸和平統一的認同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去年台灣之所以爆發反服貿的「太陽花」運動,過去大陸民眾和輿論總認為是民進黨在背後政治操縱無知的台灣年輕人,當我們深入分析台灣年輕一代時,我們會發現所謂「天然獨」的台灣年輕一代,其對兩岸和平統一的恐懼有著其自身的邏輯,也並非全部都是民進黨在背後操縱。
正如中國獨立學者鄧聿文先生所說的:「由李登輝開啟的"去中國化",經過陳水扁政府8年不遺餘力的推行各種台獨路線,再在馬英九時期民進黨的操弄,到這次大選已經完成了質的轉變,對多數島內選民尤其是年輕選民來說,自己是台灣人是不言而喻。無論大陸給了台灣多少好處,這種身份認同是不可能改變的,時代力量黨的崛起就是最好的例子」。根據台灣陸委會的調查數據顯示:1993年台灣社會的「中國人」意識還是相當強,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將近五成,加上"我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共有八成,只選擇"我是台灣人"的只有16.7%。但是這種認同,在李登輝執政後的短短几年就迎來了大逆轉,從九十年代末到現在,「中國人」意識開始退出主流,台灣意識崛起。根據香港青年學者林泉忠2007年在台灣做的抽樣調查,發現台灣民眾的台灣主體意識相當強,自認為是「台灣人」是五、六成,只選擇「我是中國人」的平均才5%左右。在「統獨」部分,"如果中國政府允許台灣人民自由選擇,你認為台灣應該獨立嗎?",結果超過五成選擇獨立。這只是2005-2007年的調查,是現在的話應該會更高。對於目前大部分台灣人而言,可能更想成為新加坡,而不是香港。隨著2016年民進黨上台執政,這種認識和民意很可能會進一步擴大。並且隨著跟隨中國國民黨敗退台灣的200萬外省籍台灣人逐漸老去,所謂天然獨的台灣年輕一代不斷步入社會,以及中國國民黨可能的分裂或者向民進黨靠攏的本土化,島內支持兩岸和平統一的深藍勢力未來有可能在台灣會被邊緣化。
從地緣政治的角度看,鄭成功驅除荷蘭殖民者收復台灣和清康熙皇帝攻克台灣,大陸和台灣基本上都處於力量極不對等的時期,而東亞地區除了中國,就沒有其它強國。當中國大陸處於內亂,而周邊強國崛起或者海外強國稱霸東亞時,台灣就處於岌岌可危之中。中國大陸的政權之所以在歷史上多次丟失台灣,這實際上也和中國自古以來就一直是個大陸型國家,而不是個海洋型國家有關。荷蘭和日本這些海洋強國之所以能夠強佔台灣,以及過去國民黨政府在海上霸主——美國的支持下能長期割據台灣,就屬於這種情況。目前中國大陸通過改革開放,國力有了驚人增長,但還處於民族復興的艱難過程中,中國的海洋強國夢還為時過早,東亞和西太平洋的主導力量還是美國。如果沒有域外勢力的干預,今天的台海統一,不論是和平統一,還是武力統一都會是指日可待之事。可惜,面對中國經濟近二十年來突飛猛進的增長,作為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已經越來越把中國視為現實對手和潛在敵人。目前中國雖然已經發展成為一個世界級強國,但中國仍然還是一個大陸型強國,面對域外超強勢力直接插手台海事務,從可預見的未來看,海峽兩岸的統一還是件困難重重之事。
當我們深入從台灣的歷史、文化、社會和地緣政治方面重新認識台灣社會和台灣問題,我們會心疼意識到兩岸和平統一的希望正越來越小,對未來台海局勢的發展也會越來越悲觀。正如中國大陸的獨立學者鄧聿文先生所說的:「可預見的是,為了台獨建國大業,蔡英文和民進黨今後會採取親日聯美、面向東亞,疏遠而不冒犯大陸的策略,推進和平台獨,同時利用大陸處於多事之秋的困境,伺機走向法理台獨」。未來臨近中國東部的西太平洋,不排除在美、日鼓動下出現東海、台海、南海的「三海聯動」,美國、日本、菲律賓、越南,以及民進黨執政下的台灣地區同時向中國大陸發難和挑釁。正如筆者2015年發表在《中國選舉與治理網》的《「一帶一路」與「東守、西進和南進」戰略》一文中所述的:「當我們把「天安艦事件」、「釣魚島國有化事件」、「黃岩島事件」、「981鑽井平台事件」,甚至明年台灣民進黨可能勝選的一系列事件串聯起來,我們將發現美國通過有意製造和利用這一系列事件,將曾經在冷戰時期遏制和圍堵中國的第一島鏈重新強化了起來。」
筆者和鄧聿文、林忠泉先生所不同的是,筆者認為這次台灣大選,對大陸而言並非全是壞事。有學者就認為,如果仔細對比馬英九和蔡英文的大陸政策,兩者差距並不大。馬英九的「不統、不武、不獨」和蔡英文的維持現狀基本相同,兩者都在拒絕和平統一。可惜過去,中國大陸對馬英九寄於的希望太大,以至於漠視了台灣社會質的變化。中國大陸對台灣實行一系列利好政策,不但沒有拉近兩岸民眾的情感,卻引起台灣年輕一代對和平統一的恐慌。去年以台灣年輕一代為主的「太陽花運動」,使得原本對台灣經濟極為有利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胎死腹中。一旦我們認清兩岸「和平統一」大業任重道遠時,我們就有必要重新審視我們過去的一系列對台基本政策,包括「和平統一」、「九二共識」和「反台獨」政策等。客觀說,從海峽兩岸的歷史看,基本上都是武力統一,還沒有和平統一的先例。在加之台灣民意變化和美、日等外來勢力的干涉,從現有條件看,海峽兩岸最終能「和平統一」希望可能越來越小。既然可預見的未來「和平統一」無望,九二共識就失去存在的基礎。不論國共兩黨如何解釋九二共識,九二共識的前提就是兩岸認同「一個中國原則」,所謂「一個中國原則」就是認同中國大陸提出的海峽兩岸「和平統一」的終極目標。只有在認同「一個中國原則」的前提下,中國大陸才認同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是代表台灣的合法政府。既然台灣社會主流民意已經拒絕和平統一,「九二共識」也就失去存在基礎。既然和平統一無望,我們也就有必要重新審視我們目前的對台政策。失去「九二共識」的前提,蔡英文所謂維持兩岸分裂的現狀就是主張台獨。沒有和平統一的前景,沒有「九二共識」的前提,蔡英文上台後是繼續維持現狀,還是搞法理台獨,對中國大陸而言都沒有本質的區別。這也就是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沒了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就會地動山搖的原因。
去年民進黨在操縱「反服貿」運動時,明知中國大陸和馬英九政府簽訂的《兩岸服務貿易協定》是有利於台灣經濟和就業的,也是大陸做了大量單方面讓步的。所以民進黨才詭辯說,民進黨反的是「黑箱」,而不是「服貿協定」。對於不願意承認「九二共識」,而又想收割國民黨兩岸政策紅利的民進黨而言,算盤打的過於精明。既然中國大陸通過這次台灣大選,也認識到兩岸和平統一的大業任重而道遠,中國大陸對台灣讓利的基礎也就不存在,就有必要對即將上台的民進黨政府採取更現實的政策。中國大陸應該同意民進黨要求重新商定《兩岸服務貿易協定》的請求,但須明確告訴蔡英文政府,要想維持已經達成的《兩岸服務貿易協定》,民進黨政府必須不折不扣地明確認同「九二共識」,並且明確保證繼承馬英九的對日政策,與日本右翼政府保持距離。如果蔡英文政府不願明確承認「九二共識」,中國大陸就應該取消過去所達成的《兩岸服務貿易協定》所有不平等的條款。並且逐步收緊過去所達成協議中的單方面讓利行為,使兩岸關係回復到一種正常、公平的經貿關係中。當然要讓蔡英文政府明確承認「九二共識」不是容易的事,蔡英文政府也有可能在經濟上全面倒向美、日,蔡英文在上台前已經明確要求日本協助台灣加入TPP,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對此做了積極回應。不過,美國不會像中國大陸一樣對台灣讓利,即使不佔台灣的便宜,也會要求台灣對等互利,比如開放台灣民眾激烈反對的美國牛肉禁令等。日本可能出於對抗中國大陸的原因給予蔡英文一定的支持,但至今沒有走出衰退的日本能又能給以台灣多少實質性幫助呢?並且台灣和日本之間的經濟缺乏互補性,在許多領域都是競爭關係。今天大陸和台灣的貿易額超過美、日兩國對台貿易的總和,蔡英文政府想通過發展和美、日經貿關係,來填補台灣對大陸貿易空缺,顯然是件不可能的事。更何況馬英九執政時期和美、日的經貿關係也不差,留給蔡英文政府提升空間並不多。
雖然台灣全島都在批判馬英九無能,邱毅更直言:國民黨的慘敗就是因為馬英九政績差。但客觀說,馬英九執政時期的政績並不差,2008年馬英九上台執政時,剛好遇到美國金融危機和全球經濟危機,由於馬英九上台後實行積極的兩岸政策,大陸也給馬英九政府積極回應,不斷向台灣送大禮,雙邊貿易高達1300億美元,順差高達400多億美元。2010年 台灣經濟成長率10.88%,創24年來新高;2010年 台灣IMD世界競爭力評比全球排名第6,比四年前進步12名;在政治上,台灣返回「世界衛生大會」與「國際民航組織」;在世界經貿關係上,完成了對非邦交國-新加坡與紐西蘭的雙邊經貿協議簽定。2000年到2014年,中國台灣地區經濟增長率平均為4%,跟中國香港差不多,低於新加坡、韓國。不過,去年台灣地區經濟增長率達3.7%,已重回四小龍之首。雖然馬英九未能實現競選時的承諾,但台灣仍然維持住了發展水平。如果和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相比,台灣的經濟發展成績實屬不易。正如台灣陳文茜女士所言: 「世間感恩惜福,真的很重要,不珍惜別人對我們的付出,將難以再收到真心的努力」,台灣民眾與社會譽論,決不能借民主為爭利而不顧事實去宣染謊言,應該給馬英九一個公平和公正的評價。
但對於即將上台的蔡英文而言,顯然就沒有馬英九的好運。去年美國經濟雖然有所復甦,但目前看美國復甦還十分脆弱。日本安倍晉三的經濟「三支箭」也在失去效力。而歐盟正在努力擺脫債務危機的同時,又遇到難民危機、恐怖襲擊和英國退盟的威脅。去年世界經濟主要發動機——中國大陸的經濟已經明顯減速,由此引發的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狂跌,導致世界主要能源供應國的經濟陷入緊縮和停滯中,委內瑞拉、哈薩克、亞塞拜然、阿根廷、俄羅斯等國的貨幣已經貶值50%之上,由此很可能引發一場比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所導致經濟危機更嚴重的全球性經濟危機。即便國民黨朱立倫當選,要完全指望依靠中國大陸繼續讓利,使台灣再次避免經濟危機也恐非易事。更何況,這次台灣大選不但讓中國大陸政府深感失望,也徹底傷透中國大陸民眾的心。蔡英文政府想指望中國大陸繼續拉動台灣經濟恐是一廂情願之事。台灣《旺報》發表社評文章就指出,台經濟將入寒冬期 難逃下滑命運。一是台灣過去以「投資帶動出口」的模式正崩裂中,因大陸出口減緩、經濟增長下降,加上勞動與環保法規等改變,許多台商逐漸被淘汰。此外,近年大陸本土企業快速崛起,取代台商,讓「投資帶動出口」的邊際效益日低。二是台灣經貿邊緣化的問題已逐漸發酵,中韓FTA已正式簽署,台灣與韓國之間出口商品重迭高達7成,大陸市場又佔台灣出口的近4成,對台灣經濟的影響不言可喻。三是而如果兩岸關係不佳,觀光產業亦可能受影響,對島內經濟的衝擊會更大。同時台灣債務問題也日益突出,和希臘外債、內債均嚴重不同的是,台灣雖然外債不多,但內債壓力巨大。在選舉政治體制下,不論是台灣當局還是地方政府,社會福利不斷擴張,財政支出不斷增加,各級「政府」不斷舉債,債務問題日益嚴重。到2015年5月底,台灣當局的債務總額達6.5萬億元新台幣,若加上各種隱性債務18萬億元新台幣,債務總額近25萬億元,遠超2014年台灣GDP總額16萬億元新台幣,總體債務佔GDP的比例達150%,相當於2010年時希臘的債務水平。馬英九執政時期民眾意見最大的就是台灣社會兩級分化嚴重,年輕一代看不到前途,對於這些民主社會的通病,換蔡英文上台後同樣也很難解決。
從地緣政治角度看,雖然美國一直否則其「亞太再平衡戰略」是遏制中國,但從TPP協議簽署,到美國軍艦挑釁性巡航中國南海島礁附近海域,可以說遏制中國的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已經圖窮見匕,美日全方位對中國圍堵和遏制已經讓中國大陸感到越來越大壓力。筆者在《「一帶一路」與「東守、西進和南進」戰略》提出的「東守、西進和南進」戰略,就是指「中國在國家戰略上,可以向世人宣布中國的戰略方向在於「西邊」和「南邊」,也就是目前所提的「一帶一路」。所謂「東守戰略」就是在中國東部沿海方向全面採取守勢,不與美、日爭鋒。美、日不是企圖把中國封鎖在第一島鏈內,中國不妨也順水推舟,把中國現階段目標定於為守住東部沿海地區第一島鏈內的海洋權益和勢力範圍,包括南中國海。從目前形勢看,中國要守住南中國海,還得和美國進行一場長期較量,不排除擦槍走火的可能。既然中國未來發展方向在於南進和西進(一帶一路),東部只是全力防守,這樣就有可能減輕未來東部局勢惡化對中國未來發展的影響。正如筆者在《「一帶一路」與「東守、西進和南進」戰略》一文指出,東守戰略是積極防守,而不是消極防守。不論是朝鮮半島、釣魚島、台海地區、南中國海,中國大陸都要做好局勢惡化和長期鬥爭的準備。從新中國成立後的歷史看,正是經歷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才在中國東北的朝鮮半島和西南的中南半島形成長期和平、穩定的局面。對於美國這種全球霸權,也許只有經過長期堅決的鬥爭,才可能求得東海、台海和南海的和平穩定。對於即將上台的民進黨政府而言,如果其放棄馬英九兩岸政策,跟隨美、日遏制中國的政策跑,或者借美、日遏制圍堵中國的機會搞法理台獨,中國大陸就要做好「地動山搖」的準備。當然只要民進黨政府和美、日保持距離,維持馬英九的兩岸政策,中國大陸也不妨維持目前兩岸政策。只不過中國大陸不可對蔡英文政府抱太多希望,也不要對兩岸關係進一步發展抱太多希望。
2016年的台灣大選,使中國大陸重新認識了台灣社會和台灣問題,台灣「三次分離、兩次回歸」的歷史和兩岸近代以來「分多合少」的事實,使得海峽兩岸的「和平統一」還是件任重而道遠之事。在中美已進入准冷戰的新時期,隨著堅持台獨黨綱的民進黨上台執政,兩岸目前所形成的和平穩定局面也許會發生逆轉。如果世界經濟進入新一輪的全球性經濟危機,未來的台灣經濟很可能會步日本後塵陷入長期衰退中。如果台灣經歷一場大的經濟危機,再加之兩岸關係惡化,台灣經濟可能會經歷嚴重下滑,屆時台灣社會的主流民意也許會像鐘擺效應一樣,重新向剛下野的中國國民黨回擺。不過中國國民黨想重新上台執政,就看中國國民黨能否經歷這次大選失敗考驗,繼續堅持「一個中國」的宗旨不變。所以中國大陸不妨放平「和平統一」的急切心態,冷眼旁觀蔡英文執政之後台灣社會的變化。同時隨著中國大陸把重點從經濟建設轉向實行社會公平、消除腐敗、改善環境和建設法治社會,在中國大陸社會治理和法治社會建設取得顯著成績後,也容易拉近台灣年輕一代的心。對於中國大陸而言,海峽兩岸的統一不但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重要標誌,也是打破美國遏制中國第一島鏈的關鍵。一旦海峽兩岸實現統一,中國建設海洋強國的夢想也將成為現實,美國的軍事力量也必將會被迫退到太平洋的中線,那時才可能真正實現中美的平等相待、和平共處。
作者:kmtwb2
2016羊年歲末
推薦閱讀:
※WHO呼籲應對全球抗生素耐葯問題,明確53種疾病無需輸液
※在婚姻里不幸福,是因為你從來沒這樣解決問題!
※《後會無期》韓寒至少賺一億? 製片人:賺千萬沒問題
※2014國際看點:普京會解決個人問題嗎?
※包包不相配,幹啥都不對,那麼問題來了,如何正確的搭配衣服和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