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紅包:算不清的「情債」
日前英國《金融時報》刊文指出,人情往來本是中國的傳統美德,然而禮尚往來卻日益畸化為龐大的"人情債",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大負擔。
文中給出了一個數據,中國戶均"人情支出"(節假日和紅白喜事支出)在家庭總收入中的佔比高達7.9%;農村家庭的"人情支出"更高達11.4%。或許對富人而言,一次大手筆的"人情消費"也許等同於添置一塊瑞士手錶或是一套名牌西服是"身份的象徵"。但對中國窮困家庭而言,"人情消費"可以稱得上是辛酸的"血淚債"了。調查顯示,收入水平處於最低25%的城市家庭的"人情支出"佔總收入的比例高達45.1%。
數據畢竟難以表達人們對"人情"問題的真實心理,這裡就通過幾個案例,為大家解析為"情"所困的那些事兒。案例一之人情收支算不清
今年"十一"期間,趙先生和妻子原本商量著準備外出旅遊,可在9月份先後接到了幾份婚禮邀請,不僅要回趟老家參加妹妹、表弟的婚禮,而且還要在"十一"期間提前趕回長春,到吉林市參加大學同學的婚禮。
這個"十一",趙先生的婚禮紅包就送出去4400元(妹妹2000元,表弟1000元,大學同學1000元,同事200元,朋友200元),另外還有妻子的一位大學同學產子,隨禮200元,共計4600元。不僅旅遊計劃泡了湯,還造成了當月收支的嚴重失衡。
趙先生是一位32歲的已婚男士,在長春某事業單位工作。他和妻子都是比較內向的性格,也不屬於社會交際面比較廣的人,平時隨禮的對象基本都是親屬和關係比較近的同事和好友。
包括"十一"期間的這幾個"大份"外,根據他的家庭賬單記錄,今年以來,用在隨禮上的支出共計10077元,如果加上最近擬支出的1000元(元旦前探望老師500元,另有兩份近期婚禮紅包500元),全年份子錢共計約11077元。而趙先生和妻子兩人的年收入約13萬元。份子錢支出占家庭年收入的8.5%。其中婚禮紅包共計5800元,占份子錢的52.4%,約佔家庭年收入的4.5%。
在趙先生的家庭賬本中,今年以來,並沒有人情紅包的進賬。不過,趙先生覺得,在計算份子錢收支的過程中,應該把自己過往的進賬,即"過碼"算在內,因此,結婚、祖父去世、女兒出生時的禮單他一直保留著。遇到親友、同事家辦事需要隨禮時,作為回禮參考。
根據收入明細記錄,趙先生家庭份子錢收入共計26400元,其中,婚禮紅包收入共計19800元,佔總收入的75%。
雖然像很多家庭一樣,趙先生家有一本份子錢的收支明細,不過,在趙先生看來,這本"人情賬"卻讓人理不清。
首先,單從收支金額上來看,這筆賬無法尋求絕對的"收支平衡"。"當時辦婚宴時,用禮金收入減去婚宴支出,有七八千元的"盈餘"。看似賺了,但後來想想,賬並不能這麼算。"趙先生告訴記者,婚宴紅包就像貸款,遲早是要還的。
此外,跟很多人一樣,趙先生也有類似的經歷:有些有工作上聯繫的人,以及好久不聯繫的初中、高中同學的突然邀請,這讓人很糾結。人家打來電話通知了也不好意思不去。有些同事雖然並不是特別熟悉,但結婚、生孩子也免不了隨上200元的份子錢。
案例二之收禮者糾結:實際總不如預期高
28歲的小劉最近剛辦完婚禮,在親朋好友的支持下婚禮辦得很成功。但唯一讓小劉"心涼"的是,和他最好的一個海歸朋友竟然給他隨了200元。而按他心裡的預期,這個朋友應該至少800元。小劉告訴記者,"收了200塊錢之後,我倆的聯繫瞬間少了,為了這種事弄僵了關係,覺得挺悲涼的。"
從事婚慶行業多年的王女士認為,在結婚發喜帖的時候,人們似乎已經對每個人都標過價了。而當現實不如人們預期時,心裡就會比較失落,朋友的禮錢似乎已經成為檢驗自身人品的"試金石"。
案例三之送禮者糾結:人情"太昂貴"
魏先生人到中年,正是家中需要花錢的時候。可碰到親戚、同事、朋友結婚一類的事,礙於面子又不得不去,份子錢總免不了。魏先生告訴記者,像他這種被"人情帖"困擾的人很多。婚喪嫁娶、添丁增歲、升學喬遷、招工參軍……除了"封禮"名目增多外,禮金也是逐年"水漲船高"。
與魏先生相比,部分參加工作不久的年輕人為了顯示"情誼深厚",禮金也是越送越多,不少人因此成了"月光族"。90後小孔便是這樣一位,前不久高中舍友結婚,因為關係好他隨了1000元,加上其他同事結婚的份子錢,他已經負債纍纍。他無奈地對記者說,想要立足社會,這昂貴的人情消費真讓人無奈!
除了必須應酬的親密關係外,偏偏常有關係疏遠的也來湊熱鬧,諸如遠房的親戚、同學的弟弟、單位里新來的同事等。遇到這些到底該給多少,又成為一個讓人糾結的事。
案例四之結婚份子錢新招:扣掉菜錢
李女士便遇到過這樣一件事:"去年5月有個平時不怎麼聯繫的同學準備結婚,打電話非要我參加。沒辦法我去了隨了份子200元,今年到我結婚時人家兩口子打車來給我送的紅包,說時間不巧不能參加了。拆開一看140元,估計是人不來了直接把菜錢扣了。"李女士總結道,每次遇到這樣的事不僅讓送者糾心,也讓收者感到十分尷尬,禮錢不僅沒成為拉近彼此關係的紐帶,反而扭曲了正常的人際關係。
案例五之不吃不喝月收入全搭上
對於都市白領來說,佳節與假期的重合本應是放鬆身心的難得時機,但是在北京上班的李程卻感到,今年的"雙節"已然成了"雙劫"。從半個月前,他就開始為一份"中秋禮單"糾結。
李程在一家廣告公司工作,妻子是公務員,今年年初剛剛結婚的小兩口如今迎來了新婚家庭的第一個重大節日。"以前光棍的時候,中秋節最大的事情就是買火車票回家,現在有了家庭就得開始打點各種關係。"由於老家在外地,李程說自己所需要打點的"關係"主要是夫妻二人的朋友、同事和單位領導,而這就已經有十餘份禮要送出。
"朋友間就是互相送送月餅,聚聚餐,花銷還算可以承受,能稱得上"送禮"的主要是拜訪領導,除了月餅,還得有煙酒或者茶葉,動不動就得一兩千元"。李程說,由於白天上班,買禮送禮的時間只能留在晚上,而除了跑腿的功夫,還要琢磨"哪些人需要送,需要送什麼",整個中秋前的這一周已經讓自己身心疲憊。
今年中秋,李程夫婦原本計劃乘飛機回浙江老家,但是為了節省開支,兩人臨時決定坐火車回去。"家裡有一大幫親戚,還有兩個同學要結婚,回去又免不了一筆人情開銷,現在能省點就省點。"雖然,李程夫妻兩人月收加起來也有一萬多,但是他說,中秋節中"人情支出"這一項就得"不吃不喝,一個月收入全搭上"。
案例六之企業公關的"送禮經"
剛畢業工作的王蒙已為公司的"中秋大賬本"忙碌了近一個月。兩個月前,王蒙成功受聘於這家教育培訓機構的"品牌戰略專員"一職,但是在拿到自己名片的第二天,王蒙就領略了這個聽上去"高端大氣"職位的日常工作。
"我現在的工作就是把名片放在裝著購物卡的信封里,然後寄給公司的關係戶。"王蒙說,這裡的"關係戶"包括有業務往來的客戶,關係公司命脈的政府部門,也有公司外宣所需要一些媒體單位。"一年中,除了春節,中秋是企業公關維護的最重要節日",王蒙說,這是老員工最近給他說的最頻繁的一句"經驗"。
一開始,王蒙感覺自己的工作沒有什麼"技術含量",但是工作兩周之後王蒙漸漸開始了解,即使是這看似簡單的"送禮",裡面也有大學問。公司領導甚至從網站給他們找了一份"中秋送禮攻略"分發給他們學習。
"比如,需要你維護的關係戶有40個,但是老闆就給你30份禮品的預算,你送什麼,送給誰,送多少,這些都得去仔細分析權衡。有些大關係戶,同行們都給他們送禮,一個節日下來,收禮的可能記不清誰送的,但是如果人家送了,你沒送,就準會被記住。一次失誤之後,以後你就很難再搭上關係。"
王蒙說,最難維護的關係是政府部門,因為送禮得送對人,不僅要給主要的領導送,那些在關鍵環節"能辦事兒的"也得送到。"比如,你去辦個審批手續,大領導拍了板,但是負責執行的"關鍵人物"就給你拖延時間,就說明你工作還沒到位。"
對於剛剛畢業的王蒙來說,送禮的技巧成了自己步入社會的第一堂課,王蒙感慨,"在學校里哪能學到這些人情世故的道道兒"。
來自:中國新聞周刊
古人有云:「來而不往非禮也。」人情往來本是中國的傳統美德,然而,這初衷本善的禮尚往來卻日益畸化為龐大的「人情債」,伴隨著人情的就是份子錢,份子錢的多少決定這朋友關係的好壞,你今年要掏多少份子錢?
推薦閱讀:
※跟元宵節一起來的還有驚喜——活動倒計時1天
※十二星座的破財盲點,光是家族紅包就吸走巨蟹荷包一大半~~
※送親情紅包,莫打腫臉充胖子
※我只是收了他的紅包,又不是他的人
※少開車就發紅包,難道又是一次綁車牌的珍珠港偷襲?
TAG:紅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