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38)《聲音的產生和傳播》評課稿

黃田中學周余燕

這節課曾老師為學生創造一個輕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關於物體發聲的觀察實驗、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之中。通過學生動眼、動腦、動手、動口,讓學生在師生共建的科學氛圍里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同時體驗成功的樂趣。實現了「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這一理念。本節課的設計具有以下特點:一、預設精當,合理有效本課教學目標定位於學生通過親自實驗,理解聲音在氣體、固體、液體中都能傳播,再進而使學生把學到的知識在生活中應用。在目標的落實上,展示出教師對教材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又照顧到了前後的知識聯接,既加深了聲音是「物體的振動」又引出了「固體、液體、氣體是架在發聲物體和人耳之間的橋樑」,照顧到的前後知識的體系。在活動的設計安排上,突出了有效探究的特點:創設情境,巧妙地引入探究主題,然後用發聲晶元在真空中實驗的演示既節省了教學時間,又為繼續研究到底哪些物質可以傳播聲音呢?為下面的固體、液體傳播聲音的探究實驗奠定了基礎。

二、教學真實,和諧豐富課堂是師生共同完成教學的過程,是教師引領學生經歷學習的過程,是教師為學生搭設的學習平台。這節課以其精練的語言,有序的組織,富有節奏的課堂進程,很好地實施了情境的創設、探究的展開、知識的落實拓展等環節,時間安排得當,師生關係和諧。創設了豐富的情境和氛圍讓學生去經歷、體驗、領悟,在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熱情、動機、學習態度和責任、合作交流能力都得到了發展,促進了思維的發展,體驗了豐富的學習人生,滿足了生命成長的需要。在後面幾個探究活動的展開時,詳略得當,目標明析,每一個活動突出實現一個問題的解決,在「撓桌面或者椅子」環節突出了給了學生充足的探究時間與有效指導,使學生在體會固體能傳聲的同時,加深了對聲音振動的認識。在「水中敲石塊」的液體實驗中,教師進行了適時的指導,使學生掌握探究方法。

一節課下來,內容緊湊、富有節奏,環節清晰,教學目標基本達成,在拓展階段,夯實了知識,避免學生做的時候開開心心只顧玩,更重視了思考和知識的落實,這樣的課很真實也很有實效。三、關注細節注重實效再精彩的課堂也是由一個個細節組成的,教學的細節最能體現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用心與機智新課標要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創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也就是提倡「用教材教」。這節課就體現了他在用好、用活、用實教材方面的思考與實踐,這節課的設計既基於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於教材,能根據實際對教材進行改進和補充,大膽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促使學生積极參与學習是課堂教學永恆的追求,是有效教學的核心。本課中設計的幾個實驗都有著普遍的參與性,確保人人都有機會參與探究,個個都有機會進行體會。沒有參與就沒有教學,因而在教學中必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在課堂上精神飽滿,通過動手、動眼、動口,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參與到學習過程當中。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從而確保學生的積极參与,充分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科學的探究離不開材料,材料的選取要貼近生活,最好是隨時可得,隨處可見的。那些精製、特製的材料不足以滿足學生的探究需求,而一件普通的東西卻能折射出更多的科學概念和自然現象。每人都有的課桌、取材方便的紙杯、線繩……看起來簡簡單單卻能起到讓學生構建起固體可以傳聲的認識,體會傳遞聲音的過程就是振動在傳播。面對有限的時間,學生高漲的探究慾望,如果才能讓學生在盡情探究之後能有所思有所記,這也是夯實科學基礎教學的關鍵,其實在太多的科學課上,為了突出探究性只顧活動而忽視了學生對知識的記憶,蹇老師安排的記錄筆記,進行閱讀就讓孩子們沉靜下來,在書寫中加深理解與記憶。四、建議在學生實驗時要進一步抓好習慣養成教育,確保實驗的順利完成。

提醒學生敲桌子要輕聲。

推薦閱讀:

碰瓷張楊的新三毛女士教會我們哪些傳播法則?
::網站首頁版面語言信息傳播初探::
99.9%經典文案傳播的套路
快播公司傳播淫穢物品牟利案一審宣判

TAG:聲音 | 傳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