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孩子做情緒的主人(二) - 育兒錦囊 4-5歲 - 天下寶貝網 父母版 - 懷孕 育兒...

努力剋制型      表現:這類孩子給人的感覺是沒有一點脾氣、特別懂事,受到不公平待遇也不生氣,也不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比如,男孩子文文有一個特別喜歡的玩具,另外的小朋友想拿去玩,父母跟孩子說給他玩玩吧,這時候其實文文並不想讓玩具,但也不說話,父母又勸說咱們是懂事的孩子,給他玩一會兒,文文就慢吞吞地把玩具讓給小朋友玩了。

  評價:事實上,這類孩子很多時候是為了迎合父母而壓抑自己的情緒,他們為了讓成人高興,為了維護自己懂事、好孩子的形象而努力剋制自己,不使真實的不愉快的情緒表現出來。長此以往,孩子的心理是比較沉重壓抑的,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十分不利。但另一方面是,這樣的孩子容易受到同伴的歡迎。如果能夠引導孩子在不傷害同伴的前提下,用適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消極情緒,他們會成為既有人緣又不懦弱的孩子。

  對策:關鍵是讓孩子生活在一個寬鬆的心理環境中,對孩子不要苛求,不要傳達給孩子這樣的信息:你事事都應該表現好,要別人說你好,這樣你才是好孩子。

  多與孩子聊天,詢問他的情緒感受,要詢問具體的事情。比如問問孩子今天什麼事讓你很高興?什麼事讓你不高興、使你覺得生氣或者難過?

  允許並鼓勵孩子申辯,表達他們的不滿情緒:不要只是關心孩子是不是乖、是不是做了好事,而不顧及他們的心理感受。比如允許孩子說我不想玩這個(玩具),我不喜歡,不要責備他。

  接納孩子的消極情緒,對他們正當的表情表示支持,比如,當孩子不願意做某件事而表現出不高興時要尊重孩子的意願;孩子因玩具被搶而表示生氣(並沒有打人)也是正常的,孩子不應該毫無原則地友好謙讓。

適度表現型      孩子能夠真實而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是比較理想的情緒行為表現,女孩子婷婷就屬於這一種。她活潑外向,高興時就裂開嘴巴笑,生氣時噘著小嘴兩手叉腰說:哼!你不跟我玩,我不跟你好了。(她當時這麼說,但是很快就和小朋友和好了,她從來不會因為生氣而主動地打人。)她生病或害怕(比如她怕狗)的時候會傷心地哭,父母或者老師摟一摟、抱一抱她很快就好了。平時,你跟她笑她馬上回你一張笑咪咪的笑臉,你若和她開玩笑給她一個生氣的表情,她則會跟你開玩笑地擠擠眼。

  不管孩子具有什麼樣的情緒行為,以下幾種方法對幫助調節他們的情緒行為是有利的:

  心平氣和地對待孩子的各種情緒,因為孩子不會無緣無故地發脾氣,所以要了解原因。只有孩子的各種情緒得到適當的宣洩,才能保證孩子的心理健康。

  給孩子做榜樣:父母用適度的方式表達的喜怒哀樂,孩子潛移默化中就會模仿學習。很多研究都揭示了父母榜樣作用的巨大力量,以及父母與孩子的情緒交流對孩子的良好作用。

  鼓勵孩子說出來:高興的事情說出來與人分享你會更高興,難過的事情說出來才能幫助你找到解決的辦法,而憤怒的事情說出來以後你的氣就已經消了一大半。

  鼓勵孩子用繪畫等方式表達:有時候孩子不願意訴說,他們更願意通過繪畫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推薦閱讀:

孕媽情緒差 會「謀殺」胎兒健康
精神健康科普系列:思維反芻
孩子產生厭學情緒的原因
感受到《老炮兒》的排外情緒了嗎?
「我很憤怒」,說出來不只為了表達憤怒

TAG:育兒 | 孩子 | 情緒 | 父母 | 懷孕 | 寶貝 | 育兒錦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