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木德智慧全書》 第三部分
07-04
《塔木德智慧全書》 第三部分 你的頭腦是你最有用的資產 《塔木德》說:「獨特的眼光比知識更重要。」 美國一所著名學院的院長,繼承了一大塊貧瘠的土地。這塊土地,沒有具有商業價值的木材,沒有礦產或其他貴重的附屬物,因此,這塊土地不但不能為他帶來任何收入,反而成為支出的一項來源,因為他必須支付土地稅。 州政府建造了一條公路從這塊土地上經過。一位「未受教育」的人剛好開車經過,看到了這塊貧瘠的土地正好位於一處山頂,可以觀賞四周連綿幾公里長的美麗景色。他(這個沒有知識的人)同時還注意到,這塊土地上長滿了一層小松樹及其他樹苗。他以每畝10美元的價格,買下這塊50畝的荒地。在靠近公路的地方,他蓋建了一間獨特的木造房屋,並附設一間很大的餐廳,在房子附近又建了一處加油站。他又在公路沿線建造了十幾間單人木頭房屋,以每人每晚3元的價格出租給遊客。餐廳、加油站及木頭房屋,使他在第一年凈賺15萬美元。 第二年,他又大事擴張,增建了另外50棟木屋,每一棟木屋有三間房間。他現在把這些房子出租給附近城市的居民們,作為避暑別墅,租金為每季度150美元。 而這些木屋的建築材料根本不必花他一毛錢,因為這些木材就長在他的土地上(那位學院院長卻認為這塊土地毫無價值)。 還有,這些木屋獨特的外表正好成為他的擴建計劃的最佳廣告。一般人如果用如此原始的材料建造房屋,很可能被認為是瘋子。 故事還沒有結束,在距離這些木屋不到5公里處,這個人又買下佔地150畝的一處古老而荒廢的農場,每畝價格25美元,而賣主則相信這個價格是最高的了。 這個人馬上建造了一座100米長的水壩,把一條小溪的流水引進一個佔地15畝的湖泊,在湖中放養許多魚,然後把這個農場以建房的價格出售給那些想在湖邊避暑的人。這樣簡單的一轉手,使他共賺進了25萬美元,而且只花了一個夏季的時間。 正是這個有遠見及想像力的人,卻未受過正規的「教育」。 且讓我們牢記這項事實:只要能運用各種知識,立即可以變得有教養及有權勢。 在提到上面所敘述的那段故事時,那位以500美元的價格售出50畝「沒有價值」土地的學院院長說:「想想看,我們大部分人也許都會認為那人沒有知識,但他把他的無知和50畝荒地混合在一起之後,所獲得的年收益,卻遠超過我靠所謂的教育方式所賺取的五年總收入。 」 猶太人認為,知識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沒有膽識和魄力的話,你的知識就不能發揮出最大的作用。猶太人還認為,賺錢是天經地義、最自然不過的事,如果能賺到的錢不賺,那簡直就是對錢犯了罪,要遭上帝懲罰。猶太商人賺錢強調以智取勝。猶太人認為,金錢和智慧兩者中,智慧比金錢重要,因為智慧是能賺到錢的智慧,也就是說,能賺錢方為真智慧。這樣一來,金錢成了智慧的尺度,智慧只有化入金錢中,才是活的智慧,錢只有化入智慧之後, 才是活的錢;活的錢和活的智慧難分。 億萬富翁亨利·福特說:「思考是世上最艱苦的工作,所以很少有人願意從事它。」 「你的頭腦是你最有用的資產,但如果使用不當,它會是你最大的負債。」 世界著名的成功學大師拿破崙·希爾曾著過《思考致富》一書。為什麼是「思考」致富,而不是「努力工作」致富?最成功的人士強調,最努力工作的人最終絕不會富有。如果你想變富,你需要「思考」,獨立思考而不是盲從他人。富人最大的一項資產就是他們的思考方式與別人不同。如果你做別人做的事,你最終只會擁有別人擁有的東西。而對大部分人來說,他們擁有的是多年的辛苦工作,高額的稅收和終生的債務。 致富有捷徑嗎?成功學大師拿破崙·希爾的回答是肯定的。 捷徑的定義是,比一般的途徑更直接且更快完成某件事情。 走捷徑的人一定知道自己的目的地。他必須走出去,不論中途遇到何種障礙,都必須繼續下去,否則永遠到達不了目的地。致富的捷徑只有簡單的一句話:「用積極的態度去追求財富。」 當你確實以積極的態度思考,自然會有所行動,達成你所有正當的目標。 喬治·哈姆雷特曾在伊斯諾州的退伍軍人醫院療養,他的時間很多,但是除了讀書和思考之外,能做的事情並不多。他懂得思考的價值,他對自己充滿信心。 喬治知道很多洗衣店,在燙好的襯衣領加上一張硬紙板,防止變形。他寫了幾封信向廠商洽詢,得知這種硬紙板的價格是每千張美金4元。他的構想是,在硬紙板上加印廣告,再以每千張美金1元的低價賣給洗衣店,賺取廣告的利潤。 喬治出院後,立刻著手進行,並持續每天研究、思考、規劃的習慣。 廣告推出後,喬治發現客戶取回乾淨的襯衫後,衣領的紙板丟棄不用。 他問自己:「如何讓客戶保留這些紙板和上面的廣告?」答案閃過他的腦際。他在紙卡的正面印上彩色或黑白的廣告,背面則加進一些新的東西——孩子的著色遊戲、 主婦的美味食譜、或全家一起玩的遊戲。有一位丈夫抱怨洗衣店的費用激增,他發現妻子竟然為了搜集喬治的食譜,把可以再穿一天的襯衫送洗! 喬治並未以此自滿。他野心勃勃,要讓自己的事業更上一層樓。他把每千張美金1元的紙板寄給美國洗衣工會,工會便推薦所有的會員採用他的紙板。因此,喬治有了另外一項重要的發現,給別人你所喜歡及美好的事物,你會覺得得到更多! 縝密的思考和規劃為喬治帶來可觀的財富,他認為一段獨處的時間,是招徠財富必要的投資。 猶太人相信,致富的捷徑是:以積極的思考致富並且有積極的心,相信你能,你就做得到! 不論你是誰,不管年齡大小,教育程度高低,都能夠招徠財富,也可以走出貧窮。各行各業的人士,都不要低估思考的價值。即使躺在床上也能思考!即使你躺在醫院的病床上,研究、思考及規劃,也能致富。 做一個善於發揮自己才智的人 《塔木德》上說:「對錢財必須具有愛惜之情,它才會聚集到你身邊,越尊重它,珍惜它,它越心甘情願地跑進你的口袋。」 對於猶太人來說,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賺錢是最重要的事。然而,唯利是圖,不擇手段的拜金主義者在猶太商人中卻少得可憐,他們之中大部分人是合法地賺大錢,正所謂:「君子愛財 ,取之有道」。這些「君子們」知識面廣,反應敏捷,判斷準確。只要有錢可賺,他們不會放過一切機會。 成功不是物質上的,而在於才智發揮中得到的滿足。善於發揮自己才智的人一定能夠享受成功的喜悅。 要使你的事業成功,你必須備以下幾個要素: (1)發掘自己獨到的才智。人的才智各不相同,正如我們生來就有不同的指紋。每個人從事的職業可以相同,然而,他的才能卻是他一個人獨具的。 愛默森曾說過:「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使命,他的才能就是上天給他的召喚。……他習慣干某些事情,也容易把某些事情做好,說不定這事是別人做不好的。一個人的抱負也會與自己的能力相當,而巔峰的高度,正和基礎的高度成正比。」 發掘出獨具的才能,這是必具的第一步。如果一味地人云亦云,鸚鵡學舌,沒有主見和自斷的能力,那麼即使表面上的成功也掩飾不了那極大的失敗。 沒有人生來就註定是個流浪漢,我們沒有權利去怨天尤人。我們有義務為自己設計一個理想的歸宿,並為達到這一目的而為自己尋找一個具體的計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找到自己立足的一席之地。我們,特別是年輕人,應該大膽進取,要去開發自己燦爛多彩的世界,而不要因為長輩或薪金的原因被納入一條安定的軌轍,失落掉應該屬於自己的天空。 別為暫時不知道自己的長處而猶豫不決,勇敢地開拓吧!你就會發現你自己到底能幹什麼。 (2)誠實。每個人的思想中,都具有比不撒謊、不行騙、不偷盜更積極的道德觀。莎士比亞說:「你若對自己誠實,日積月累,就無法對人不忠了。」斯科特說:「我一開始撒謊,就陷入了紊亂的網羅里!」 自欺的人更會欺騙別人,只要欺哄過別人,此後就不會總對人誠實,仍會欺人。的確,有時候我們不能毫無遮攔地表述自己的觀點,但是,現代醫學已經證明,自欺是潛意識中煩惱的根源。 (3)熱忱。它是完成任何一件事必不可少的先決條件。或許你確有才華,但才華也須藉助熱忱的精神,才能發揮盡至。熱忱是一種無窮的動力,因此你要理智地剋制它,智慧地運用它,以求進步的表現。 倘若你以熱忱來對待生活,你將忘記生命中的怠惰。建造過倫敦52家教堂的建築師當恩爵士,86歲時退休,此後5年,他一直盡心學習,努力追求文學、天文學及宗教上的知識;古羅馬的政治家加圖,80歲了還學希臘文;希臘的歷史學家布魯格克,更是在衰老之年才開始研習拉丁文;義大利作曲家威爾第,七八十歲時還作出了像《奧塞羅》、《福斯塔夫》這樣的不朽歌劇。除了熱忱,還有什麼能使餘生閃爍出如此多姿多彩的火花呢? (4)掌握良機。生意的成功,在於是否能夠掌握良機。 平時,就要選擇適當的時機,調查顧客預定購買的物品以及購買時機,這樣在銷售上,就方便多了。 舉電器商店為例。不論是去顧客家送貨或修理,事情辦妥後,不要扭頭就走,最好再順便看看他家的電器用品是否有小毛病,同時做一點簡單的服務,這樣必然會培養顧客對你的信賴感。 到客戶家安裝冷氣時,在安裝過程中,一定要表現出親切、仔細的態度。同時問問客戶, 是否有認識的朋友要買冷氣機。如果他對你有好感,就會把生意介紹給你。 靠自己的判斷對市場做出分析 《塔木德》說:「要相信你自己的判斷,任何人的意見都不十分可靠。」猶太商人指出,靠自己的判斷對市場做出分析,賺錢就相對容易多了。 許多人以為,投資是一個充滿戲劇性、激動人心的過程。還有人認為,投資包含風險、運氣、時機和熱點投資消息等諸多因素。有些人自知對投資這個神秘課題知之甚少,因此,他們找到內行一些的投資者,把資金連同信賴一併交給他們。另外一些所謂的投資者要顯示他們比其他人懂得多……因此,他們進行投資,以此證明他們智勝一籌,這就是許多人眼中的投資。但真正的猶太富翁眼中的投資卻不是這樣的。他們認為,投資是一個枯燥無味的計劃,是一個通過機械操作而達到富裕的過程。或者說,投資僅僅是一個由固定程序、策略和一系列能使人變富的措施組合而成的計劃,這一切幾乎能保證你成為富翁。 既然投資和發財就像照食譜烤麵包這樣簡單,那為什麼有那麼多人不願意遵循投資程序呢? 每100個美國人中只有三個人是富翁,這是什麼原因呢?在這樣一個致富機會人人平等的國度里,只有少數人成為富翁,這又是怎麼回事呢?為什麼對大多數人而言,遵循一個簡單的計劃卻難如登天呢?因為遵循一個簡單的計劃是一件單調而乏味的事情。人性是很容易對老做一件事變得厭倦無聊的,因此他們總要尋求刺激和有趣的事情來做。就是這個原因,導致100個人中只有三個人是富翁。他們起先照計划去做,沒過多久,就感到這種日子索然無味。於是他們拋開計劃,尋找一種能迅速致富的魔法。他們的一生都在單調和趣味往返交錯的過程中度過。所以他們沒有成為富翁。他們不能忍受日復一日地遵循一個簡單而枯燥的致富計劃。許多人認為,投資致富的過程很神奇,同時他們還會認為,如果計劃不夠複雜,那就不算是個好方案。 許多猶太富翁認為,只有傻瓜才會去迷戀那些快速賺錢、過眼財富的童話,這種故事只能吸引失敗者。如果一種股票為眾人熟知並能賺很多的錢,這就意味著好事已過去了或馬上就要過去。 在投資理念方面,猶太富翁和一般人常常是不同的。一般的人往往也能夠儘可能利用機會,但他們習慣進行「一攬子」投資。他們聯繫一家從事經營個人投資業務的中介機構,例如房地產公司、股票經紀人或財務籌劃顧問等,然後買下一些東西。這些東西可能是共同基金、房地產信託投資、股票或債券等。這是一條較好的、清楚簡單的投資方式,就好像一位商店老闆到電腦商店去購買一台組裝好的電腦。猶太富翁則常常是那種創造投資機會的投資者。 這種投資者通常會組織一項交易,如同一個人去買來電腦零部件,然後將其組裝成一台電腦。雖然他們連用部件組裝電腦的第一步工序都不知道,但他們卻清楚應該如何將一個個機會組織起來,也知道誰正在這樣做。 據調查統計,美國近約11%的百萬富翁認定「具有優秀的證券投資顧問」是解釋他們在經濟上成功的非常重要因素。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35%的百萬富翁相信「進行明智的投資」是非常重要因素。這比那些相信證券投資顧問的人多出兩倍還多。為什麼不那麼相信「證券投資顧問」呢?儘管多數百萬富翁都至少在一家服務性經紀公司開立賬戶,但絕大多數還是自己作投資決定。 許多成功的百萬富翁對證券經紀人所提出的許多建議並不放在眼裡,至少要「打折扣」。他們認為,證券經紀人擅長於買進賣出,但是,如果他們花了大部分的時間在買進賣出上,那麼就幾乎沒時間去研究投資機會。正如一位百萬富翁所說:「如果證券投資經紀人真能夠預測未來,那他們就用不著老當證券經紀人。他們不可能是預測家。他們只是用錢買進賣出。」 人們運用自己客觀的分析所得出的結論與人們從所謂新聞以及從其他人那裡得到的結論往往存在差異,這似乎帶給投資者一個近乎永恆的矛盾心理:相信自己還是相信別人。無論投資人信奉何種投資理論,採用何種投資方法和投資技術,他都應該充滿信心地相信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這是成功投資人的必備特徵。無論何時,人們對市場總是存在兩種截然相反的判斷,如果所有投資人對市場的判斷是一致的,那麼這個市場將因為沒有買者或沒有賣者而無法存在下去。當投資人依據自己的分析做出某一判斷時,不可否認,市場上必然存在與之相反的判斷,並且這種判斷可能通過不同的途徑和不同的媒介傳到投資人那裡。這時,投資人即面臨是相信自己還是相信別人的抉擇。唯一正確的答案是:相信自己。 投資人往往缺乏好的信息來源和投資參謀,而他日常所接觸的其他投資人在多數情況下是壞主意的來源,從他們那裡只能得到廉價的觀點以及夸夸其談的評論,這些觀點和評論的唯一作用在於干擾投資人的獨立思考,將其引入歧途。 眼光盯著未來 《塔木德》說:「最昂貴的鑽石總是埋藏在不易被發現的地方的。」因此,猶太商人不僅懂得冒險,還懂得眼光要盯著未來的道理。 在19世紀80年代,約翰·洛克菲勒已經以他獨有的魄力和手段控制了美國的石油資源,這一成就不僅取決於他從父親那裡學到的經商哲學,從母親那裡學到的精細、守信用、一絲不苟和篤信宗教的品德,更主要的是他受益於他那從創業中鍛鍊出來的預見能力和冒險膽略。 1859年,當美國在賓西法尼亞州泰特斯維爾出現了第一口油井時起,洛克菲勒這位精明的青年商人就從當時的石油熱潮中看到了這項風險事業的前景是有利可圖的。他在與合伙人爭購安德魯斯—克拉克公司的股權中表現出非凡的冒險精神。 拍賣從500美元開始,洛克菲勒每次都比對手出價高,當標價達到5萬美元時,雙方都知道,價已經大大超出石油公司的實際價值,但洛克菲勒滿懷信心,決意要買下這家公司,當對方最後出價72萬美元時,洛克菲勒毫不遲疑地出價725萬美元,最後終於戰勝對手。 年僅26歲的洛克菲勒經營起當時風險很大的石油生意,當他所經營的標準石油公司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控制了美國出售全部煉製石油的90%時,他並沒有停止冒險行動。 到19世紀80年代,利馬發現了一個大油田,因為含碳量高,人們稱之為「酸油」,當時沒有人能找到一種有效的辦法提煉它,因此只賣一角五分一桶。洛克菲勒預見到這種石油總有一天能找到一種方法提煉它,堅信它的潛在價值是巨大的,所以執意要買下這個油田。當時他的這個建議遭到董事會多數人的堅決反對,事後他只得說:「我將冒個人風險,自己拿出錢去投資這一產品。如果必要,拿出200萬、300萬。」洛克菲勒的決心終於迫使董事們同意了他的決策。結果,不過兩年多時間,洛克菲勒就找到了煉製這種酸油的方法,油價一下由一角五分漲到一元,標準石油公司在那裡建造了全世界最大的煉油廠,盈利猛增到幾億美元,董事會的成員們最後不得不承認,洛克菲勒比他們所有的人都看得遠,比他們所有的人都有更加強烈的冒險意識。 大凡成功的企業家都是戰略家,他們有極強的預見能力,他們的眼光盯著未來;他們只要認準一個目標就要鍥而不捨地幹下去,直到成功為止。 已簽訂的合同沒有協商的餘地 《塔木德》上說:「契約與合同一旦簽訂,就沒有協商的餘地了。」 猶太人做生意十分注重合同。出口商比爾與猶太商人拉克簽訂了10000箱蘑菇罐頭合同,合同規定為:「每箱20罐,每罐100克。」但出口商比爾在出貨時,卻裝運了10000箱150克的蘑菇罐頭。貨物的重量雖然比合同多了50%,但猶太商人拉克拒絕收貨。出口商比爾甚至同意超出合同重量不收錢,而拉克仍不同意,並要求索賠。比爾無可奈何,賠了拉克10多萬美元後,還要把貨物另作處理。 此事看來似乎拉克太不通情理,多給他貨物也不要。事實不是那麼簡單。猶太人精於經商,深諳國際貿易法規和國際慣例。他們懂得,合同的品質條件是一項重要條件,或者稱為實質性的條件。合同規定的商品規格是每罐100克,而出口商交付的每罐卻是150克,雖然重量多了50克,但賣方未按合同規定的規格條件交貨,是違反合同的。按國際慣例,猶太商人完全有權拒絕收貨並提出索賠,因為,出口商的行為是根本違反合同的。猶太商人此舉是站得住腳的。 此外,還有個適銷對路問題。猶太商購買不同規格的商品,是有一定的商業目的的,包括適應消費者的愛好和習慣、市場供需的情況、對付競爭對手的策略等。如果出口方裝運的150克蘑菇罐頭不適應市場消費習慣,即使每罐多給50克並不加價,進口方的猶太商人也不會接受,因為這打亂了他的經營計劃,有可能使其銷售通路和商業目標受到損失,其後果是十分嚴重的。 最後,還有可能會給買方帶來意想不到的麻煩。假設猶太進口商所在國是實行進口貿易管制比較嚴格的國家,如果進口商申請進口許可證是100克的,而實際到貨是150克,其進口重量比進口許可證重量多了50%,很可能遭到進口國有關部門的質疑,甚至會被懷疑有意逃避進口管理和關稅,以多報少,要被追究責任和罰款。 猶太人認為,既然簽訂了合同,就要嚴格遵守,這樣既顯得誠信,又能避免遭受意外損失。 僅僅看見了眼前利益就不嚴格履行合同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對自己不利也不能違約 《塔木德》要求:「立誓之事就是對自己有害也不能反悔。」謹守此道的猶太商人奧斯曼善於從長遠考慮問題,為了信譽寧願暫時賠錢,他目光遠大的作風給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40年,奧斯曼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開羅大學並獲得了工學院學士學位,重新回到了伊斯梅利亞城。貧窮的大學畢業生想自謀出路,當一名建築承包商。這在商人看來簡直是白日做夢。奧斯曼也陷入窘境:「我身無分文,但我立志於從事建築業。為了這種目的,我可以委曲求全,從零開始。」 奧斯曼的舅父是一名建築承包商,他曾經開導奧斯曼:要有自己的思想,不要人云亦云。 奧斯曼為了籌集資金,學習承包業務,鞏固大學所學的知識,便到了舅父的承包行當幫手。 在工作中奧斯曼注意積累工作經驗,了解施工所需要的一切程序,了解提高工效、節省材料的方法。一年多的實踐後,奧斯曼收穫不小,但也有不少感慨:「舅父是一個缺乏資金的建築承包商。設備陳舊,技術落後,無力與歐洲承包公司競爭。我必須擁有自己的公司,成為一名有知識、有技術、能同歐洲人競爭的承包商。」 1942年,奧斯曼離開舅父,開始實現自己的成為建築承包商的夢,他手裡僅有180埃鎊,卻籌辦了自己的建築承包行。 奧斯曼相信事在人為,人能改變環境,不能成為環境的奴隸。根據在舅父承包行所獲得的工作經驗,他確立了自己的經營原則:「謀事以誠,平等相待,信譽為重。」創業初期,奧斯曼不管業務大小、盈利多少,都積極爭取。他第一次承包的是一個極小的項目——為一個雜貨店老闆設計一個鋪面,合同金只有3埃鎊。但他沒有拒絕這筆微不足道的買賣,仍是頗費苦心,毫不馬虎。他設計的鋪面滿足了雜貨店老闆的心意,雜貨店老闆逢人便稱讚奧斯曼,於是奧斯曼的信譽日益上升。奧斯曼的經營原則獲得了顧客的信任,他的承包業務日漸發展。 1952年,英國殖民者為了鎮壓埃及人民的抗英鬥爭,出動飛機轟炸蘇伊士運河沿岸村莊,村民流離失所。奧斯曼承包公司開始了為村民重建家園的工作,用兩個月時間,為160多戶村民重建了房屋,他的公司獲利54萬美金。 20世紀50年代後,海灣地區大量發現和開發石油,各國統治者相繼加快本國建設步伐。他們需要擴建皇宮,建造兵營,修築公路。這給了奧斯曼一個歷史機會,他以創業者的遠見,率領自己的公司開進了海灣地區。他面見沙烏地阿拉伯國王,陳述自己的意圖,並向國王保證:他將以低投標、高質量、講信譽來承包工程。沙烏地阿拉伯國王答應了奧斯曼的請求。後來工程完工時,奧斯曼請來沙特國王主持儀式,沙特國王對此極為滿意。 「人先信而後求能」。奧斯曼講究信譽,保證質量的為人處世方法和經營原則,使他的影響不斷擴大。隨後幾年,奧斯曼在科威特、約旦、蘇丹、利比亞等國建立了自己的分公司,成為了享譽中東地區的大建築承包商。 奧斯曼講究信譽的做法,在一定情況下會使自己吃虧。但在這種情況下,吃虧畢竟是暫時的,所謂有虧必有盈,某次吃虧或經濟利益受損卻會給自己長遠的事業帶來積極的影響甚至長遠的影響。 1960年,奧斯曼承包了世界上著名的阿斯旺高壩工程。地質構造複雜、氣溫高、機械老化等不利因素給建築者帶來了重重困難,從所獲利潤來說,承包阿斯旺高壩工程還不如在國外承包一件大建築。奧斯曼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克服一切困難,完成了阿斯旺高壩工程第一期的合同工程。但隨後卻發生了一件奧斯曼意料不到的事情,讓他吃了大虧。 納賽爾總統於1961年宣布國有化法令,私人大企業被收歸國有。奧斯曼公司在劫難逃。國有化後,奧斯曼公司每年只能收取利潤的百分之四,奧斯曼本人的年薪僅為35萬美元。這對奧斯曼和他的公司都是一次沉重的打擊。奧斯曼沒有忘記自己的諾言,他委曲求全,絲毫不記恨,繼續修建阿斯旺高壩。 納賽爾總統看到了奧斯曼對阿斯旺高壩工程所作的卓越貢獻,於1964年授予奧斯曼一級共和國勳章。奧斯曼保全了自己的形象與自己的處事原則。他並沒有白吃虧,1970年薩達特執政後,發還了被國有化的私人資本。奧斯曼公司影響擴大,參加了埃及許多大工程的單獨承包。奧斯曼本人到1981年擁有40億美元,成為馳名中東的億萬富翁。 精明的猶太人相信,千金一諾是非常有意義的原則,它可以在你受挫折的時候給你必要的支持,保證你有足以東山再起的人際關係,它可以給你帶來可靠的機遇,因為你已經贏得了別人的信賴和承諾。 每次生意上的合作都是初交 《塔木德》要求:「把每次生意都看作一次獨立的生意,把每次接觸的商務夥伴都看作第一次合作的夥伴。」 不管是在為人處世還是在做生意方面,猶太人都是非常謹慎的,他們所奉行的基本原則是:「每次都是初交。」 有個日本商人請一位猶太畫家上館子吃飯。坐定之後,畫家便取出畫筆和紙張,乘等菜之際,給坐在邊上談笑風生的女主人畫起速寫來。 不一會兒,速寫畫好了。畫家遞給日本商人看,果然不錯,畫得形神畢具。日本商人連聲讚美道:「太棒了,太棒了。」 聽到朋友的奉承,猶太畫家便轉過身來,面對著他,又在紙上勾畫起來,還不時向他伸出左手,豎起大拇指。通常畫家在估計各部位比例時,都用這種簡易方法。 日本商人一見這副架勢,知道這回是在給他畫速寫了。雖然因為位置關係,看不見他畫得如何,還是一本正經擺好了姿勢,讓他畫。 日本人一動不動地坐了約有10分鐘。 「好了,畫完了。」畫家說。 聽到這話,日本人才鬆了一口氣,迫不及待地湊過去一看,不禁大吃一驚,畫家畫的根本不是那位日本商人,而是他自己左手大拇指的速寫。 日本商人連羞帶惱地說:「我特意擺好姿勢,你卻作弄人……」 猶太畫家卻笑著對他說:「我聽說你做生意很精明,所以才故意考察你一下。你也不問別人畫什麼,就以為是在畫自己,還擺好了姿勢。從這一點來看,你同猶太商人相比,還差得遠了。」 到這時,那位日本商人方才明白自己錯在什麼地方:看見畫家第一次畫了女主人,第二次又面對著自己,就以為一定是在畫他了。 日本商人犯了一個猶太人不會犯的毛病:以為有了第一次,便會有第二次。 而實際上,在猶太人的生意經上,明確地寫著一條,叫做:「每次都是初交」。 哪怕同再熟的人做生意,猶太人也決不會因為上次的成功合作,而放鬆對這次生意的各項條件、要求的審視。他們習慣於把每次生意都看作一次獨立的生意,把每次接觸的商務夥伴都看作第一次合作的夥伴。這樣做,就不會因自己對對方的先入之見而掉以輕心。 猶太人認為,在生意場上,守信是一種基本道德;而謹慎則能避免因對方的失信給你造成巨大的損失。 奉行公平、不欺詐的經商之道 《塔木德》規定:「商品的市價尚未形成之前,不能賤賣商品。」 公正的經商之道在猶太人之中表現得十分徹底。我們如果看一個《塔木德》在買賣上的判例就能明白了。 比如,A和B之間要進行四斗小麥和10兩銀子的買賣。如果賣主A向買主B要求,如果不能現在支付10兩銀子而是延遲到幾個月後小麥成熟的時候,就要支付12兩。這種情況下,《塔木德》會判定A的要求無效。為什麼呢?先不管這四斗小麥是不是在現在進行買賣,對同一商品設定雙重的價格不但是破壞了買賣商品的價格公正原則,事實上還在延期付款的情況下收取了B的利息。 如果是在收取租金的場合就不一樣了。也就是說,借用土地一年,總共費用是10兩銀子,如果每月還一兩不算是違法。在最初契約建立的時候,如果「按月付款」和合同的條款有衝突,借方可以按照自己的支付能力任意選擇付款的方式。 反過來說,以四斗小麥在收穫期返還為條件,那就禁止在現在就把小麥借出去。為什麼呢?四斗小麥現在是10兩銀子,到了收穫期,如果是豐產,那價格可能暴跌到8兩;如果是減產,那可能暴漲到12兩。所以,如果只是「在收穫期歸還等量的小麥」,很有可能給貸者帶來不當損失或是額外的利益。鑒於此,這種情況下,首先要明確四斗小麥的時價,在這個基礎上,等小麥收穫的時候用等量的金錢或是小麥來歸還。 物價的穩定對於流通經濟十分必要。不正當地抬高物價自不必說,相反地,壓低物價也是不可取的。特別是,如果誰先進入市場,將商品以低價出售,那這種商品的價格會在整個市場上暴跌。這種行為是《塔木德》最為禁止的。「商品的市價尚未形成之前,不能賤賣商品」。這並不是禁止投機,而是禁止個人控制市場的行為。 如果價格適中,生產者和消費者都會滿意。但是,如果有人在別人的小麥還沒有收穫的時候就低價出售自己的小麥,那帶來的影響會波及到其餘的全體農民。低價當然受一般的消費者歡迎,但結局是:由低價造成的損失會轉嫁到別的商品上,這樣對消費者和生產者都沒有好處。 猶太人認為,公正的經商之道對買方和賣方都有利。如果向一方傾斜,交易就很難持久。 在交易中,猶太人認為,即使事先未獲任何保證,也有權利要求購買的商品具有良好的品質。去購物,就是意味購買沒有瑕疵的商品。就算商家在交易中,宣稱「貨物出門,概不退換」,一旦該商品確有瑕疵,買方仍然有權要求退貨。並且,商人們也得同意退貨。 在做生意過程中,猶太人很注意「交易要講道理」這一從商諍言,可以說,猶太商人是世界上講道理的買賣人。其中所謂的道理,就是公平、不欺詐。 猶太人在全世界各民族中能夠崛起,成為最會做生意最成功的商人,與他們的這一經商智慧取信於人大有關係。 說出商品的優點也是誠信的表現 縱橫五大洲,經商數千年,絕少有猶太商人坑蒙拐騙的事例,他們一般不經營假冒偽劣產品,不做短斤少兩的事,他們以誠信經商立世。 猶太商人的誠信來自於其傳統和宗教文化。《塔木德》中有許多關於貿易活動中誠信原則的規定,這在某種程度上表現了猶太人的遠見卓識。作為一種弱勢存在,如果不守誠信,猶太共同體必定早已消失。 有趣的是,猶太人對誠心有更深入的認識。 有一個貧窮的婦人到集市上去賣蘋果。 她的蘋果在這個集市上是最上乘的,但她就是沒有向顧客宣布這一點。從上午到傍晚,她的蘋果一個也沒賣出去。 這時,一個拉比來到她的攤位前。 「充滿智慧的拉比啊,我沒有錢買安息日所需要的東西了。」婦人向拉比抱怨。 拉比沒有回答她,而是彎下身子把蘋果觀察了一番,然後跨到附近的一個大石頭上高聲叫喊: 「誰想買這最好的蘋果?」 「誰想買這最好的蘋果?」 「誰想買這最好的蘋果?」 三聲過後,窮婦人的蘋果攤位就被人們包圍了。他們連看也不看就紛紛掏錢搶購,以致價格被自動抬高到了市場價的三倍。 蘋果被賣得一個不剩了,還有顧客向這邊趕來。 拉比這時在高處向眾人說: 「善人們,你們如果從商,必得堅守誠信。如果你們的商品有缺陷,你們要高聲宣布出來;如果你們的商品是市場上最好的,也要大聲宣布:『它是最好的』。」 「它是最好的就是最好的,為什麼還要宣布呢?」一個年輕人問。 「善人啊,你如果不宣布出來,顧客就會去選購不好的商品,把市場上最差的商品帶回家。你不宣布出來,就是幫助奸詐的商人欺騙顧客啊!」 即使1美元也要賺 「倘若可以多賺1美元,只要有這種機會,我就絕對不放棄。」一位喜歡鑽研《塔木德》的猶太商人說,「即使1美元也要賺」。許多逐步走向成功的人士正是這樣做的。 美國西部是一個非常誘人的地方,許多人都跑到那裡打工,夢想到那裡撈一個世界,掙更多的錢。其中有兩個年輕人,一個是約翰,一個是斯蒂芬,他們在路上偶然相遇了,說起去打工的事情,兩個人都對未來充滿了希望,他們來到美國西部,就開始不斷地尋找機會。 有一天,二人同行時,有一枚硬幣躺在地上,約翰看也不看就抬著頭過去了,而斯蒂芬卻毫不猶豫的把那枚硬幣撿了起來。約翰看著斯蒂芬不由得露出了鄙夷的神情,他想:真沒出息,一枚硬幣也要撿,哪像干大事業的人!而斯蒂芬卻想:看著讓錢白白地從身邊溜走,怎麼能成就事業呢? 兩個人又同時走進一家小公司。工作很累,工資也低,約翰不屑一顧地走了,而斯蒂芬卻高興地留了下來,努力地工作著。約翰走了一家又一家的公司,他在不斷努力地尋找著機會。 兩年後的一天,兩人在街上相遇了,斯蒂芬由於努力地工作,已經干出了一番事業,自己成了老闆,而約翰卻仍然沒有一個固定的工作。 約翰感到非常不理解:斯蒂芬是一個連硬幣都撿的人,這麼沒出息,怎麼可能做出一番事業了呢?想成就大的事業,必須肯從小事做起。因為你連一枚硬幣都不要,只是一味地盯著大錢,就很難發現和把握生活中的機會,小錢都抓不住,怎麼能抓住大錢呢? 「即使是1美元也要賺」的掙錢術表明:猶太人慣於採取「化整為零,積少成多」的戰略,最後戰勝強大的對手。實行積少成多的謀略,必須做到心懷大志,對前程自信;如果自慚形穢,胸無大志,永難成功。同時,還要具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和扎紮實實、埋頭苦幹的精神。 猶太人的忍耐,創造出猶太人賺錢的信念:「在忍耐中爭取我們應得到的一切,你要為我的忍耐付出代價。」猶太人的堅定耐心和具有悠久歷史的忍耐力是常人難以置信的,但是,他們的忍耐也是有先決條件的,是有「度」的。精明的猶太商人最擅長計算,他們有極強的判斷能力。如果他們認為自己的合作夥伴在某方面有利於自己,能夠為自己帶來錢財,那麼,他們就可以堅定的耐心,等待對方轉變心情或者等待時機的到來。 借別人的鞋子比赤腳走得快 《塔木德》說:「沒有能力買鞋子時,可以借別人的,這樣比赤腳走得快。」 「做商業是十分簡單的事。它就是借用別人的資金!」小仲馬在他的劇本《金錢問題》中是這樣說。 是的,做老闆和商業就是這樣的簡單:借用資金來達到自己的目標。這是一條致富之路。 富蘭克林是這樣做的,希爾頓是這樣做的,愷撒也是這樣做的。即使你很富裕,對於這樣的機會,你也不應放過。 在生意場上,借錢也是資產的一種,故擁有借錢能力亦可說是經營者的一項重要才能。 如果能將借錢的能力與運用資金的能力互相配合,必可由一文不名變成一個大富翁。當然,這種事情說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 美國具有商人之神稱謂的約翰·華那卡雖然出生窮困家庭,缺乏良好的學校教育,但後來他竟成為美國的百貨巨子,甚至被列入名人傳記中。他14歲就離開家到書店當學徒,歷盡艱苦,然後一邊從事推銷工作,一邊積累資金,獨資經營一家店鋪。而後,華那卡不斷地構思發展新公司,最後他終於成功了,而且被尊為美國商業界的權威。 從豐富的實際經驗中,他想出生意成功的方程式: 生意的成功=他人的頭腦+他人的金錢。 這個方程式的意思是這樣的,如果希望在商場上成功,就應該巧妙地運用他人的智慧和金錢以創造利益。請特別留意,如華那卡那樣成功的企業家,能自由使用上億美元的個人資金,其設計的成功方程式竟然也需借用他人力量,故而可見借用他人金錢的重要。 美國第一旅遊公司副董事長尤伯羅斯,在任第23屆洛杉磯奧運會組委會主席時,為奧運會盈利15億美元。他也是靠著非凡的「借術」而成功的。 奧運會,當今最熱鬧的體育盛會,卻窮得丁當響。1972年在聯邦德國慕尼黑舉行的第20屆奧運會所欠下的債務,久久不能還清。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爾第21屆奧運會,虧損10億美元。 1980年在莫斯科舉行的第22屆奧運會耗資90多億美元,虧損更是空前。從1898年現代奧運會創始以來,奧運會幾乎變成了一個沉重的包袱,誰背上它都會被它造成的巨大債務壓得喘不過氣來,在這種情況下,洛杉磯市卻奇蹟般地提出了申請,它聲稱將在不以任何名義徵稅的情況下舉辦奧運會。特別是尤伯羅斯任組委會主席後更是明確提出,不要政府提供任何財政資助,政府不掏一分錢的洛杉磯奧運會將是有史以來財政上最成功的一次。 沒有資金怎麼辦?借。在美國這個商業高度發達的國家,許多企業都想利用奧運會這個機會來擴大本企業的知名度和產品銷售,尤伯羅斯清楚地看到了奧運會本身所具有的價值,把握了一些大公司想通過贊助奧運會以提高自己知名度的心理,決定把私營企業贊助作為經費的重要來源。他親自參加每一項贊助合同的談判,並運用他卓越的推銷才能,挑起同業之間的競爭來爭取廠商贊助。對贊助者,他不因自己是受惠者而唯唯諾諾,反而對他們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如,贊助者必須遵守組委會關於贊助的長期性和完整性的標準,贊助者不得在比賽場內、包括空中做商業廣告,贊助的數量不得低於500萬美元,本屆奧運會正式贊助單位只接受30家,每一行業選擇一家,贊助者可取得本屆奧運會某項商品的專賣權。這些聽起來很苛刻的條件反而使贊助具有了更大的誘惑性,各大公司只好拚命抬高自己贊助額的報價。僅僅這一個妙計,尤伯羅斯就籌集了385億美元的巨款,是傳統作法的幾百倍。另外贊助費中數額最大的一筆交易是出售電視轉播權。 尤伯羅斯巧妙地挑起美國三大電視網爭奪獨家播映權的辦法,借他們競爭之機,將轉播權以28億美元的高價出售給了美國廣播公司,從而獲得了本屆奧運會總收入三分之一以上的經費。此外,他還以7000萬美元的價格把奧運會的廣播權分別賣給了美國、歐洲和澳大利亞等。 龐大的奧運會,所需服務人員的費用是一筆很大的開銷。尤伯羅斯在市民中號召無償服務,成功地「借」來三四萬名志願服務人員為奧運會服務,而代價只不過是一份廉價的快餐加幾張免費門票。 奧運會開幕前,要從希臘的奧林匹亞村把火炬點燃,空運到紐約,再蜿蜒繞行美國的32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途經41個大城市和1000個鎮,全程15萬公里,通過接力,最後傳到洛杉磯,在開幕式上點燃火炬。以前的火炬傳遞都是由社會名人和傑出運動員獨攬,並且火炬傳遞也只是為了吸引更多的人士參與奧運會,有的國家花了巨資也吃力不討好,有的國家乾脆用越野車拉著到全國轉一圈就完了。尤伯羅斯看準了這點:以前只有名人才能擁有的這份權利、這份殊榮,一般人也渴望得到。他就宣傳:誰要想獲得舉火炬跑一公里的資格,可交納3000美金。人們蜂擁著排隊去交錢!是他們找不到地方花錢嗎?不是。他們都認為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因為在當地跑一公里,有眾多的親朋、同事、鄰里觀看,在鼓掌,在喝彩,這是種巨大的榮譽。僅這一項又籌集了4500萬美元。 另外,在門票的售出方式上,打破以往奧運會當場售票的單一做法,提前一年將門票售出,由此獲得豐厚的利息。由於尤伯羅斯成功的經營,奧運會總收入619億美元,總支出為469億美元,凈盈利為15億美元。收入結果公布後,一下子轟動了全世界。 借他人的「錢袋」、「腦袋」,發自己的小財,需要膽識,更需要技巧。猶太人的一句經商名言:「如果你有1元錢,卻不能做成10元甚至100元的生意,你永遠成不了真正的企業家。」所謂生意的成功,並不是只顧實行自己的構想,而是巧妙地運用他人的智慧和金錢,以創造另一番事業。而生意之所以失敗,則是其中的經營者被成功沖昏了頭腦,不知不覺地走向自我專制;凡事以個人構想為中心,要下屬執行,漠視了其他人的意見,無形中是把所有人的智慧抹煞,倒退至一個人經營的局面。 如果有雄心在商業上大幹一番成就,必須借用別人的資源;固守個人風格,只會困於「自己」的圈子,永遠成就不了宏大的事業。 保全借貸人的飯碗 猶太人認為,保全借貸人的飯碗,也就是保全自己的飯碗;借貸人的飯碗碎了,自己的飯碗 也就危險了。 猶太聖典《塔木德》蘊含著這樣一個樸素的真理:借貸人的外衣如果是僅剩的財物,那 么作為抵押品的這件外衣,必須在日落時分歸還。 為了限制出借人的蠻橫,並使借貸人的經濟行為得到健康發展,《塔木德》又向猶太人 做出這樣的明確規定:「出借人不可無償居住於借貸人的家裡,也不可用偏低的價格從借貸 人手中租借房屋。」 現實生活中,擁有一幢大廈卻資金不足的人隨處可見。假如他準備利用這幢大廈來開辦旅 館,那麼他必須向銀行或向私人借錢。在爭取借款的過程中,他極有可能表示願意將大廈的 某一層租給銀行,而價格比市價低許多;也極有可能表示願意將旅館的某一間或幾間屋子租 給私人,房租也基本上是象徵性的,甚至乾脆不收錢。 這種承諾在《塔木德》中是被禁止的,因為低租金或者數額為零的租金在《塔木德》中 被視為貸款的利息。而利息在猶太人中是被禁止的。 《塔木德》要求貸款給開辦旅館的人不要企圖佔便宜,而要讓開辦旅館的人儘可能地發揮 他的每一份資產(每一層樓或每一間屋子)的作用,在儘可能短的時間裡歸還全部貸款。 借貸人手中尚有房屋向社會出租這一經濟手段,可以如此作為,如果借貸人僅僅只剩下一 件外衣,而他樂意將這件外衣作為抵押物,那該怎麼辦呢? 道理是一樣的。這個極度貧窮的借貸人不會連一點勞動的能力都沒有,他可以在休息權得 到保障、健康權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把這點勞動的能力維持下去,發揮這種能力,以儘快歸 還貸款。 所以,如果僅僅剩下一件外衣的窮人向我們借貸,我們可以在他樂意的前提下,把他的 外衣作為一種對信用的認可而妥善保管起來,同時記住:在日落時分一定把外衣歸還。 在夜裡,這個貧窮的借貸人如果連一件覆體的衣物都沒有,那麼他就會因最低限度的休 息權被你剝奪而健康受損。 我們難道還指望一個又病又窮的人歸還貸款嗎? 如果我們就是這僅剩一件外衣的借貸人,那麼我們必須牢記:這唯一的外衣不可用來抵 押。保證我們身體的健康,是我們恪守信用的明證。健康是人人的飯碗,它可以經歷受損再 經歷恢復,但一旦失去便不再來。 《塔木德》明令禁止向借貸者徵收利息,這種禁令目的在於保護弱者,更在於促進市場的 成熟,並不是否定營利活動。 也許是源於在長期流浪中形成的應對危機的傳統,猶太人擅長經商的秘密在於他們的經營策 略,更在於他們能夠全過程地監控資產的流動,每每能夠儘快地回收資金。 多射幾箭就能中靶 《塔木德》上有這樣一句話:「箭法再差,多射幾箭也可能碰在靶子上。」這句看似平常的 話卻啟發了很多人賺錢的思維。 有一天,喬治在刪除垃圾電子郵件的時候,看到這樣一個標題:令人吃驚的足總杯比賽預測 ,他好奇地點開了它,裡邊寫著: 「親愛的球迷,我們知道你是個懷疑論者,凡事不會輕易相信,可我們確實已經設計出了 絕對準確地預測足球比賽結果的奇妙方法,今天下午,英國足總杯將進行第三輪比賽,對壘 的是考文垂隊和謝菲爾德聯隊,我們預測考文垂隊將會取得勝利。」 喬治看過後,輕蔑地一笑,沒有當回事,晚上,他收看電視里的比賽結果,考文垂隊果然 勢如破竹地贏了。 三個星期後,喬治又收到了那個人的一封電子郵件: 「親愛的球迷,你是否還記得,在上一輪足總杯比賽中,我們曾事先準確地預測了考文垂 隊獲勝?今天考文垂隊要和米德爾斯堡隊交手了,我們的預測是,米德爾斯堡隊獲勝。同時 我們強烈地奉勸你不要和別人去賭輸贏,但請你密切關注比賽結果,看看我們的預測結果是 否準確。」 那天下午,雙方打成了1比1平局。考文垂隊本來很強,卻完全沒有發揮出來。而在次日加 賽時,米德爾斯堡隊卻以2比0的比分勝出,這回喬治有點驚訝了。 過了幾天,那個人的電子郵件又來了,預測米德爾斯堡隊將在第五輪比賽中失利,特倫密 爾隊將會打敗它,結果果然如此。 而在四分之一決賽之前,那封電子郵件又告訴喬治:特倫密爾隊將老老實實地輸給陶頓亨 隊。事實果然如此, 四次預測,四次全都說中了。 接著,那個人在電子郵件中對喬治說: 「我們買斷了一個數學家最新的研究成果。現在你大概相信,我們確實很有把握,能夠料 事如神。在半決賽中,阿森納隊將會打敗伊普斯維奇隊。」 喬治是個不服氣的人,他通知了許多朋友,下午一起看球賽直播,並且計劃在阿森納輸掉 後,大肆羞辱那個信口開河的傢伙。但是在落後的情況下,阿森納隊奮起直追,最後竟以2 比l獲得了勝利。太不可思議了! 第二天,那個不可思議的郵件又來了,它這次說: 「親愛的球迷,你已經體驗了我們神奇的足球預測,現在你信服了吧?我們已經做出了五 次正確的預測,五發五中,你一定會同意它絕非運氣,尤其是所有的冷門我們都猜中了。現 在我們和你做一筆特殊的交易:在一個月的時間內,我們向你提供比賽預測,你只需支付20 0美元的訂金,然後發一封電子郵件,把參賽的兩個隊告訴我們,我們就會將預測結果通知 你。 我們殷切地盼望收到你的訂單。」 200美元的要價確實不低,但如果事先能知道哪一個隊會贏,就完全可以從彩票商的手中 贏來20萬美元。 當然,喬治也懷疑過,他們是暗地裡操控球賽的財團,或者是黑社會,但是這一切都與喬 治沒關係,只要預測結果準確就行了。於是,他掏出了200美元。 事實上,這些人不過是一群想賺錢的「奸商」,他們只是懂得一些數學知識,知道經多次試 驗,小概率事件也會頻頻出現,這和「箭法再差,多射幾箭也可能碰在靶子上。 」的意思是一樣的。 一開始,他們向球迷發了6400封郵件,一半是預測甲隊獲勝,另一半是預測乙隊獲勝,於 是,就有3200人得到的預測是準確的,另一半人則會把它當成一個笑話忘掉。 下一次,他們只給得到「正確預測」的3200人發送郵件,一半是預測丙方獲勝,另一半是預 測丁方獲勝……依此類推。所謂的「預測者」,總是繼續給得到「正確預測」的一部分人發 送新郵件,最後,剩下200人收到的預測結果便全部是正確的,他們當然會認為這個預測絕 對靈驗。其中假如有50人掏出200美元,對於騙局的策劃者來說,就是一筆很可觀的收入了 。因為他們除了發電子郵件,不需要任何本錢。 不盲目涉足自己不熟悉的領域 《塔木德》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農夫,由於莊稼種得好,生活過得很愜意。村子裡的人都誇他聰明,並有人斷言只要他 做生意,肯定能發大財。 農夫的心就痒痒了,和妻子商量要做生意。他的妻子是個明白人,知道他不是做生意的料, 就勸他打消這個念頭。 但農夫主意已定,妻子怎麼說都不行。見勸說無用,妻子就說,做生意總得有本錢吧,你明 天就把家中的一隻山羊和一頭毛驢牽進城去賣了吧。妻子說完就回娘家了,找來三個人,對 他們如此這般地叮囑了一番。 第二天,農夫興沖沖地上路了。他妻子找來幫忙的人偷偷地跟在他的身後。 農夫貪睡,第一個人乘農夫騎在驢背上打盹之際,把山羊脖子上的鈴鐺解下來系在驢尾巴上 ,把山羊牽走了。 不久,農夫偶一回頭,發現山羊不見了,忙著尋找。這時,第二個人走過來,熱心地問他找 什麼。 農夫說山羊被人偷走了,問他看見沒有。第二個人隨便一指,說看見一個人牽著一隻山羊從 林子中剛走過去,準是那個人,快去追吧。 農夫急著去追山羊,把驢子交給這位「好心人」看管。等他兩手空空地回來時,驢子與「好 心人」自然都沒了蹤影。 農夫傷心極了,一邊走一邊哭。當他來到一個水池邊時,卻發現一個人坐在水池邊,哭得比 他還傷心。 農夫挺奇怪:還有比我更倒霉的人嗎?就問那個人哭什麼。 那人告訴農夫,他帶著一袋金幣去城裡買東西,走到水邊歇歇腳,洗把臉,卻不小心把袋子 掉進水裡了。農夫說:「那你趕快下去撈呀。」那人說自己不會游泳,如果農夫給他撈上來 ,願意送給他20個金幣。 農夫一聽喜出望外,心想:這下子可好了,羊和驢子雖然丟了,可能到手20個金幣,損失全 補回來還有富裕啊。他連忙脫光衣服跳下水撈起來。當他空著手從水裡爬上岸,他的衣服、 乾糧也不見了,僅剩下的一點錢還在衣服口袋裡裝著呢。 當農夫回到家,驚奇地發現山羊和毛驢竟然還在家中,他的妻子說:「沒出事時麻痹大意, 出現意外後驚慌失措,造成損失後急於彌補。你連這些基本的風險都預料不到,又怎麼能在 商海里征戰呢,還是老老實實地在家中種地吧!」 猶太商人儘管精於商道,但對於自己不熟悉的領域,如果沒有足夠的本領與能力,還是不會 輕易涉足的。他們認為,那樣做的結果,除去失敗,沒有第二個結局。 踏踏實實,做好本行 《塔木德》說:「沒有哪種行業比另一種更好。」聰明的猶太商人知道,想要賺取更多的錢 ,主要不在於你幹什麼,而是取決於你怎麼去干。 加拿大的第二大城市蒙特利爾市建在聖勞倫斯河的一個島上,聖勞倫斯河可以說是加拿大東 部人民的母親河。在蒙特利爾市有一條很著名的街道叫聖勞倫斯街。在這條街上,有一家同 樣著名的餐館,這是一家猶太人開的熏肉店。這家熏肉店,據說是早年由從波蘭或羅馬尼亞 過來的猶太移民所開。這家烤肉店在當地既不佔先機,也不佔主流,但她卻開得很有特色, 很有名氣。她的名氣甚至使她成了城市的一個亮點,不僅當地的食客很多,外地來的也不少 ,很多旅遊方面的雜誌甚至把她列為蒙特利爾市的一個重要景點。於是近處的、遠處的,東 方的、西方的,有錢的、沒錢的,喜歡的、不喜歡的(僅是慕名而已),都涌到了這裡,使 這裡每天都要出現排隊候餐的盛況。 聖勞倫斯街是一條很古老的街道,那裡的建築物大多顯得很陳舊,而這家店的店面就更 是不起眼了——僅有一間單開門鋪面。裡面的店堂實在太小,恐怕不會超過50平方米;設施 也很陳舊,不過這裡的衛生卻一點都不含糊。 猶太人的熏肉店其實就是另一種形式的快餐食品店。這裡可供選擇的主食也真是簡單得很, 除了麵包夾熏肉的三明治食品,還有烤牛排或牛肝,但最出名的當然還要數熏牛肉(客人大 多點了這道菜)。這些東西的價格很便宜,也就4~7個加元左右,在當地也就是一餐漢堡包 的價錢。此外,她既是老外們可以接受的主流食品(麵包三明治),又與當今最流行的漢堡 包風味迥然不同。漢堡包大多加有很多乳酪,而這裡就是熏肉或烤肉味,漢堡包配餐的飲料 大多是可樂,而這裡的客人大多點的是一種帶甜酸味的櫻桃可樂。 店裡做的熏肉,都是選上等牛肉為原料,製作過程也相對複雜。據說是要先將牛肉腌10天以 上,然後再熏10個小時。由於配料用的是祖傳秘方,因此更增加了它的神秘色彩。不過該店 做出來的肉的確很香,很嫩,也很鬆軟,嚼在嘴裡感覺它很快就化渣了。 餐飲業素來競爭激烈。當地其他餐館的生意並不好做。可猶太人的熏肉店,據說已傳了三 代,而這家店的生意一直都很紅火。但這麼多年,他既不開分店,也不搞裝修,甚至沒風格 。想來,也許第一代猶太老人遠涉重洋來到這裡時,他首先考慮的還是如何靠手藝謀生,當 他在這裡找到市場、打開銷路時,他可能壓根兒就沒想到過要衝出什麼洲,走向什麼界。估 計在他們心裡,做熏肉的就應當做好熏肉。幾十年下來,不趕新潮,卻能獨樹一幟;雖然一 直固守傳統,卻也能跟上時代;樸實無華,卻能聲名遠播;不搞擴張,卻照樣賺得盆滿缽滿 。看來找准位子,踏踏實實,做好本行,也一樣能找到生存發展的良機。 猶太人素以生意精明而著稱於世。北美這邊的很多商界巨頭,都是猶太人。做大做強了的暫 且不提,像烤肉店這種做小做精的,也很讓人羨慕。當外面的、全球的餐飲同行為競爭而殺 得天昏地暗、人仰馬翻時,蒙特利爾的猶太老人卻幾十年如一日地撥弄著他的熏肉。當這位 老闆一天下來,照樣坐在壁爐邊計算著收銀機里流出的凈利潤時,你想想,那該是一件多麼 愜意的事情呀! 合約要考慮的是合法而不是道德 猶太商人很清楚,商業場上,首要的不在於道德不道德,而在於合法不合法。只要合約是在 雙方完全自願的情況下達成並且符合有關法規,那結果再不公正,也只能怪吃虧一方自己。 為什麼事先不考慮周全? 正因為這個道理,《聖經》上才堂而皇之地記下了關於雅各的一個典故。 相傳以色列人是由12個部落構成的,這12個部落各自的祖先,原是同父異母的兄弟,他們的 父親叫雅各。早先的時候,雅各曾流浪在外,為其母舅暨日後的岳父拉班牧羊。在報酬問題 上,雅各主動提出,不需另外支付工價,只要以後新生出的小羊中,凡是帶斑點的、有花紋 的或是黑色的,就歸他所有,其他顏色的,都歸拉班所有;而且,拉班可以把羊群中現有的 這類羊全部先行帶走。 拉班聽了,對雅各開出的條件非常滿意,同意照此辦理。 於是,雅各便繼續給拉班牧羊。轉眼到了羊交配的季節,雅各采了些嫩樹枝,將皮剝成白紋 ,露出裡面白色的枝幹,然後,將這些樹枝對著羊群插入飲羊的水溝里或水槽里,羊來喝水 的時候,對著樹枝雌雄交配,就生下了帶有斑點或花紋的羊。雅各把這些羊分出來,另行放 牧。以後,每逢羊膘肥體壯之時,雅各就如法炮製,讓它們產下有斑點或有花紋的羊羔。而 在羊只瘦弱的時候,則聽任它們自然交配,生下無花紋、無斑點的都歸拉班。 這樣,沒幾年,雅各就「極其發達」。 雅各這樣的辦法,只有神話傳說中才可見到,而且即使在神話故事中,也不是人人都知曉的 ,那個拉班就不知道。否則的話,他是不會同意雅各所出的工價,聽憑他以如此簡便有效的 改變羊羔毛色的辦法「掠奪」自己的羊羔的。 不管怎麼樣,雅各這種在表面上看非常公道,甚至公道得他自己明擺著吃虧的合約中,放進 唯有他自己知道的「私貨」,使對方自以為佔了便宜而同意合約,結果反而大大吃了虧。 根據《聖經》的記載,不僅雅各善於鑽空子,連上帝本人也非常精於此道。 猶太人有不吃牛羊的腿筋的習俗,也與雅各的經歷有關。 雅各娶了兩個表妹為妻,並攢了一大筆錢後,攜妻子返回迦南。 路途中的一個晚上,有一個人要跟雅各摔跤。兩個人苦戰一個晚上,不分勝負。黎明時,那 人為了戰勝雅各,便將他的大腿窩摸了一下,當時雅各的大腿就扭了。 後來,那人說:「天亮了,讓我走吧。」 雅各不同意,說:「你不給我祝福,我就不讓你走。」 那人便問他:「你叫什麼名字?」 雅各便把名字告訴了他。 那人說:「你的名字不再叫雅各了,要叫以色列。因為你與神與人角斗,都獲得了勝利。」 雅各問他:「那你叫什麼名字呢?」 那人說:「人何必問我的名字?」 於是,他在那裡給雅各祝福。而雅各的腿從此也就瘸了。 堂堂正正的上帝在同人摔跤時,卻使用不規範的小動作,這對於老是責備猶太人不守約的上 帝來說,顯然是一件不光彩的舉動,故而他羞於告訴雅各自己的名字。也許,古代猶太人摔 跤時,並沒有「明文」規定不可摸對方的大腿窩,那麼上帝豈不是鑽規則的漏洞嗎?而作為 上帝的子民猶太人來說,為何偏偏把這麼一個上帝鑽漏洞的典故記下來呢?大概就是出於將 「鑽漏洞」這種合法的違法之舉或者非法的違法之舉故意神聖化的需要吧? 對於把研究律法看作人生義務或祖傳手藝的猶太人來說,任何一種法律都有漏洞,而且有不 少條例漏洞之大不亞於法院的大門。只要方法得當,手段乾淨,盡可以來去自由。尤其對於 那些由歧視、迫害或對猶太人不友好的人所制定的法律,猶太人更要理直氣壯地藐視之。 不過從猶太人的習慣來看,與其破網而出,不如堂而皇之鑽漏洞更為自然。神不知鬼不覺, 既不引人注目,也不會於心不安,何樂而不為呢? 能多賺錢的時候就不必客氣 《塔木德》指出:「生而貧窮並無過錯,死而貧窮才是遺憾。尤其是終其一生,無力消除貧 窮創造財富,更是無可寬恕的。」直到現在,許多猶太人仍把追求財富當作人生的第一要務 ,只要有機會賺取更多的錢,他們往往不肯輕易罷手。下面介紹幾種為了多賺錢猶太人採用 過的手段: (1)「一筆生意,兩頭贏利」。 《塔木德》說:「如果真正給別人提供了方便,你也一定會從中受益。」 著名的美國猶太銀行萊曼兄弟公司,是一家歷史悠久的老字號,一度年利潤達到3500萬美元 ,而其創造人卻是一個牛販子的兒子。 亨利·萊曼,是從歐洲到美國來的萊曼家庭的第一代。他在美國南方做了一段時間的行商之 後,跟他的兩個弟弟伊曼紐爾和邁那一起在亞拉巴馬的蒙哥馬利定居下來,當上了雜貨店的 老闆。 該地本是一個產棉區,農民手裡多的是棉花,但卻沒有現錢去買日用雜貨,於是他就產生了 用雜貨去交換棉花的方式,雙方都皆大歡喜,農民得到了需要的商品,他也賣掉了雜貨。 這種方式不僅吸引了所有沒有錢買日用品的顧客,擴大了銷售,而且有利於萊曼兄弟降低棉 花價格,提高日用品的價格,並且使雜貨店本來應去進貨之際,順便把棉花捎去,避免了單 項進貨,豈不省下一筆運輸費? 沒過多久,萊曼兄弟便由雜貨店小老闆發展成經營大宗棉花生意的商人,棉花典當成了他們 的主要業務。美國南北戰爭期間,萊曼家庭在倫敦推銷邦聯的商務,在歐洲大陸推銷棉花。 戰後,他們在紐約開辦了一個事務所,並於1887年在紐約交易所中取得了一個席位,成為一 個「果菜類農產品、棉花、油料代辦商」,從此走上了規模化發展的道路。 萊曼正是因為給別人提供了方便,自己才獲得了更多的經濟利益。 (2)厚利賺大錢。 「薄利多銷」是很多國家商界牢不可破的商業法則。但是猶太人卻相反,他們的口號是 「厚利才能賺錢」,結果,他們比其他民族和國家的人賺取了更多的財富。 猶太人認為:名貴的珠寶、鑽石、金飾,一擲千金,只有富裕者才買得起。既然是富裕者 ,他們付得起,又講究身份,對價格就不會那麼計較。相反,如果商品價格過低,反而會使 他們產生懷疑。 猶太人還認為,壓低價格,說明你對自己的商品沒有信心。即使是一張1美元的鈔票,猶太 人也可以賣到2美元,甚至是10美元。「絕不要廉價出售我們的商品」,這是猶太人的信條 。 在靈活多變的營銷策略中,為什麼不採取別的上策而採用了下策?賣三件商品所得的利潤只 等於賣出一件商品的利潤,這是事倍功半的做法。上策是經營出售一件商品,應得一件商品 應得的利潤,這樣既可省了各種經營費用,還可保持市場的穩定性,並很快可以按高價賣出 另外兩件商品。而以低價一下賣了三件商品,市場已飽和了,你想多銷也無人問津了,利潤 起碼比高價出售者少了很多,並毀了市場後勁。 猶太人認為薄利競爭的結果是:廠家可能大批地倒閉掉,並且,大家的生存空間越來越艱難 。因此,猶太人堅決不做薄利多銷的買賣,他們做的是厚利適銷的生意。在行業的 選擇上,他們也頗為精明:選擇那些昂貴的消費品來經營。 (3)怎麼賺錢快就怎麼做。 移居英國的猶太人亞倫從打工開始,把積蓄的一點小錢做些小生意。由於生意的擴大,他需 要資金周轉,不得不向錢莊或銀行借錢。他在自己的實踐中發覺,向別人借錢的代價確實太 高,往往與商業經營獲得的利潤相差無幾。他想,自己辛辛苦苦經營全為銀行打工,而且風 險比銀行還大,倒不如自己從事放債業務要合算。 幾年後,他開始了放債業務。他一邊維持小生意經營,一邊抽出部分資金貸給急需用錢的人 。另外,他又從銀行借來利率相對較低的錢,以較高的利率轉貸給別人,從中賺取差額利潤 。有些等錢應急的生產者或個人,寧願以月息20%借貸。這樣,等於100元放貸1年,可獲 得240%的回報率,這比投資做買賣更能賺錢。亞倫就是盯著這個賺錢的路子,迅速走上發跡 之路的。據統計,亞倫63歲逝世時,留下的錢財是當時英國首屈一指的。 (4)狡詐和欺騙賺錢。 莫里茨·赫希男爵是歷史悠久的巴伐利亞猶太金融集團的成員,他由自己繼承的遺產和太太 的巨額陪嫁共計二三百萬資金的基礎上,開始銀行家生涯。1826年,他和他的內弟斐迪南 德·比朔夫夏姆一起,在比利時布魯塞爾開設了自己的銀行。 赫希對日復一日的商業銀行業務興趣不大,他的主要熱情是建設鐵路和為建設歐洲鐵路支線 投資,然後在有利可圖的情況下,將這些支線的產權賣給幹線的所有者,以此獲取厚利。 1868年奧斯曼土耳其政府準備建設一條從維也納到君士坦丁堡的鐵路。這項工程需要鋪設 一條從君士坦丁堡經阿德里安堡、索非亞、薩拉耶夫到薩拉熱窩等地的幹線,期間還需要建 設許多支線,全長計2500多公里。鐵路所經過的地方,大多崎嶇不平,山巒重疊。據估計 ,在較平坦的地區每公里的造價為4萬美元,而在山區,每公里的造價高達5萬美元。 土耳其政府原先建造這條鐵路的特許權授予了一家比利時公司,但該公司承擔不了,才一年 就破產了。到第二次招標時,赫希提出了一個周密的計劃,並藉助他曾幫助土耳其人建立幾 家重要銀行這層關係,一舉中標。 赫希同土耳其政府簽下協議,土耳其政府同意在99年的租借期內,由國家借貸,每年支付 每公里鐵路2800美元租金,加上鐵路經營者每年為每公里鐵路支付1600美元,合計每年可 以收回投資11%。同時,赫希還獲得了鐵路沿線開採礦藏森林資源的權利。鐵路一經投入營 運,超出這每公里4400元租金的收益將由經營者、政府和赫希三家分成:經營者得50%,政 府得30%,赫希得20%。不過,赫希在鐵路建成之前,就已經開始「收回投資」了。 赫希說服土耳其政府為建造鐵路發行債券,支付期為99年,每年償還本金的3%。債券由赫 希經營,共發行了200萬張面值為80美元的債券。赫希以20美元和30美元的價格買下, 轉手以30美元的價格拋售給公眾,大大地賺了一筆。 鐵路建設工程基本上如期展開,兩年中建成了500公里幹線,其中400公里投入了營運,另 外還有600公里已動工興建。 就在此時,由於鐵路伸入了俄國的勢力範圍,遭到俄國政府的強烈反對。 結果,土耳其政府將鐵路長度縮短到了1200公里。這一變更對赫希來說正是求之不得。它 幫赫希卸下了整條鐵路線中耗資最大、風險最大的部分,而原來土耳其在同赫希的協議中之 所以給予他如此優厚的條件,本來是把這段鐵路看作一攬子交易的一部分。現在最難最費的 部分去掉了,而優厚的條件依然照舊,不是明擺著讓赫希發財嗎? 正因為這個道理,有不少觀察家認為,這一變更,包括俄國政府的反對,首先是赫希挑唆出 來的;而且,土耳其政府之所以會同意縮短鐵路,可能也有赫希的暗中使力。有證據表明, 這一變更做出後,土耳其主管鐵路的大臣便因為獲得200萬美元而一夜暴富。 維也納到君士坦丁堡的鐵路最終於1888年建成。同年,經過無數次的討價還價,土耳其政 府向赫希買下了這條鐵路。 據估計,赫希在整個東方鐵路的建設中,共獲利3200萬到3400萬美元。不過,其中可能有 一半用於行賄各方面的官員。 事後,一個土耳其歷史學家把赫希參加這條鐵路建設描繪為一個「狡詐、脅迫、掠奪、欺騙 」的故事,但同時,他也承認,要是沒有赫希,這條鐵路可能根本無法建成。 其實,不管俄國的反對是否赫希挑唆出來的,作為一個冒險家,他應該敏感地意識到,在當 時世界政治格局下,一條鐵路伸入另一大國的勢力範圍,會引起什麼樣的反應。完全有可能 ,正是這種一時無法克服的麻煩被他當作了「雅各的樹枝」,藏進了鐵路建設的協議書里。 以猶太人動態思考的習慣、以猶太商人諳熟政治——經濟因素的相互轉化的敏感,將大國間 的政治抗衡引入合同書中成為一個「定時炸彈」,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 (5)設法拖延付給別人的貸款。 猶太商人在收取別人的租金和貸款時,提得越早越好;而在付給別人的貸款時,則想方 設法給以拖延。不過以猶太人的重信守約習慣,他們在具體做法上還是有分寸的,可以說, 有時還做到了不落把柄的地步。 由初到倫敦時一文不名的窮小子而成為日後南非首富之一的猶太鑽石商巴奈·巴納特,最初 是帶著40箱雪茄煙作為創始資本來到南非的。他把這些雪茄押給探礦者,獲得了一些鑽石 。從這開始,短短几年時間裡,巴奈特成了一個富有的鑽石商人和從事礦藏資源買賣的經紀 人。 巴納特的贏利呈周期性變化,每星期六是他獲利最多的日子,因為這一天銀行較早停止營業 ,巴納特可以盡他自己的高興用支票購買鑽石,然後在星期一銀行重新開門之前將鑽石售出 ,以所得款項支付貨款。 這種辦法說穿了,差不多等於開空頭支票。巴納特借銀行停止營業的一天多時間,「暫緩付 款」且又不會讓自己的空頭支票給打回來,只要他有能力在每個星期一早上給自己的賬號上 存入足夠兌付他星期六所開出的所有支票,那他就永遠沒有開「空頭支票」。所以,巴納特 的這種拖延付款,純粹利用了市場運行的時間表,在沒有侵犯任何人的合法權利的前提下, 調動了遠比他實際擁有的資金多的資金。 巴納特對時間的精打細算如此別出心裁,甚至讓其他猶太人也感到驚奇,當時南非的猶太商 人大多對巴納特的做法不甚贊同。不過平心而論,只要巴納特沒有讓賣主在星期一上午收不 回款,誰也不能對他說什麼,而只能服膺於這個猶太商人的「精明」。 不要把儲蓄變成嗜好 《塔木德》說:「一塊沉入紅海的金子和一塊石頭沒有什麼區別。」作為商人的猶太人不 主張以儲蓄的方式生利。 東京的白領井上多金10年前結了婚。由於夫妻倆每月省吃儉用,所有銀行存摺中的數字直線 上升,現在已經有2000多美元了。井上夫人時常向左鄰右舍的太太們說:「如果沒有儲蓄, 生活就等於失去了保障。」 但是不知怎麼,這個消息竟傳到一位猶太朋友富凱爾博士的耳朵里。他是美國耶魯大學 畢業生,專攻心理學,1年前來東京經商,由於商業上的接觸,他們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富凱爾博士對井上夫人如此注重儲蓄出乎意外地不欣賞,他譏諷道: 「你看,沒有儲蓄,就會覺得生活上失去了保障,如此著重物質,成為物質的奴隸, 人的尊嚴到哪兒去了呢?男人每天為了衣、食、住,在外面辛苦工作,女人則每天計算如何 盡量剋扣生活費,她存入銀行,人的一生就這樣過去,還有什麼意思呢?可悲的!不但大部 分的日本人如此,其他各國人也大半如此。」 「你大概知道,猶太人有一個世界聞名的富豪家族叫羅斯查德,這個家族自拿破崙時 代起,就一直維持巨富的地位,你們日本人之中,能夠找出一位世界上知名的富豪來嗎?認 為儲蓄是生活上的安定保障,儲蓄的錢越多,則在心理上的安全保障的程度就越高,如此累 積下去,永遠沒有滿足的一天,這樣,豈不是把有用的錢全部束之高閣,使自己賺大錢的才 能無從發揮了嗎?你再想想,哪有省吃儉用一輩子,在銀行存了一生的錢,光靠利息滾利息 而會成為世界上知名的富翁的?」 井上聽了,雖然無法反駁,但是心裡總覺得有點不服氣,便反問道: 「你的意思是反對儲蓄了?」 「當然不是徹頭徹尾的反對。」富凱爾博士解釋道,「我反對的是,把儲蓄變成嗜好,而忘 記了等錢儲蓄到了相當數目時可以提出來動動腦筋,活用這些錢,使它能賺到遠比銀行利息 多得多的錢。另外,銀行里的錢越存越多的時候,你們在心理上覺得相當有保障,便靠利息 來補貼生活費,這就養成了依賴性而失去了冒險奮鬥的精神。」 猶太人經商,很重要的秘方是不作存款。他們有錢不存入銀行生利率。在18世紀中期以前 ,猶太人熱衷於放貸業務,就是把自己的錢放貸出去,從中賺取高利。到了19世紀後,直 至現在,猶太人寧願把自己的錢用於高回報率的投資或買賣,也不肯把錢存入銀行。 猶太人這種「不作存款」的秘訣,是一門資金管理科學。俗語講:「有錢不置半年閑」,這 是一句很有哲理的生意經。它講明做生意要合理地使用資金,千方百計地加快資金周轉速度 ,減少利息的支出,使商品單位利潤和總額利潤都得到增加。 做生意總得要有本錢,但本錢總是有限的,連世界首富也只不過百億美元左右。但一個企業 ,哪怕是一般企業,一年也可做幾十億美元,如果是大企業,一年要做幾百億美元的生意, 而企業本身的資本,只不過幾億或幾十億美元。他們靠的是資金的不斷滾動周轉,把營業額 做大。一個企業會不會做生意,很重要一條就是看其能否以較少的資金做較多的生意。 普利策出生於匈牙利,後隨家人移居到美國生活。美國南北戰爭期間曾在聯盟軍中服役。復 員後學習法律,21歲時獲得律師開業許可證,開始了他獨自創業的生涯。 普利策是個有抱負的年青人,他覺得當個律師創不了大業,反覆思考和觀察把一個有廣闊發 展餘地的行業作為自己的立足點。經過深思熟慮,他確定進軍報業界。 普利策既無資本,又沒有辦報經驗,如何能辦起一家報紙並能使它賺錢呢?對一般人來說, 連想也不敢想的,更沒有膽量去這個「大海」游泳、衝浪。但普利策選定了這個目標後,毫 不動搖地一步步往前邁進。他想,人生之成功,與其說是戰勝別人,不如說戰勝自己。一個 人要有自己的人生目標,一旦目標確定後,就要樹立雄心,戰勝一切畏難思想,無怨無悔地 往目標攀登,成功總是酬報有志者的。 古希臘物理學家阿基米德說過:「只要給我一個支點,就能使地球移動」。這給普利策很大 啟發,他決心先找一個「支點」,有了「支點」才去實現移動「地球」的壯舉。據此,他千 方百計尋找進入報業工作的立足點,以此作為他千里之行的起步點。經過「跑斷腿,磨破嘴 」的歷程,他找到聖路易斯的一家報館,那老闆見這位年青人如此熱心於報業工作,機敏聰 慧,勉強答應留下他當記者,但有個條件,以半薪試用一年後再商定去留。 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而屈就,普利策全力投入該工作。他勤於採訪,認真學習和了解報館的 各環節工作,晚間不斷地學習寫作及法律知識。他寫的文章和報道不但生動、真實,而且法 律性強,不會引起社會的非議和抨擊,吸引著廣大讀者。老闆高興地吸收他為正式工,第二 年還提升他為編輯,他的收入也因此增多了,開始有點積蓄。 幾年後,對報社工作了如指掌了,他決定用自己的一點積蓄買下一間瀕臨歇業的報館,開始 創辦自己的報紙了,取名為《聖路易斯郵報快訊報》。 普利策自辦報紙後,資本嚴重不足,但他善於借用別人的力量,使用別人的資金,很快就渡 過了難關。他怎麼借用別人力量呢? 19世紀末,美國經濟開始迅速發展,商業開始興旺發達,很多企業為了加強競爭,不惜投 入巨資搞宣傳廣告。普利策盯著這個焦點,把自己的報紙辦成以經濟信息為主,加強廣告部 ,承接多種多樣的廣告。就這樣,他利用客戶預交的廣告費使自己有資金正常出版發行報紙 ,發行量越來越大。開辦5年,每年為他賺了15萬美元以上。他的報紙發行量越多,廣告 也越多,他的收入進入良性循環,不久他發了財,成為美國報業的巨頭。 普利策能夠從兩手空空到腰纏萬貫,是一位做無本生意而成功的典型。他初時分文沒有,靠 打工掙的半薪,然後以節衣縮食省下的極有限的錢,一刻不閑置地滾動起來,發揮更大作用 。 猶太商人認為,判斷一個企業家是不是有頭腦,會不會做生意,很重要一條就是看其能否以 較少的資金做較多的生意。 要想賺錢,就得打破既有的成見 《塔木德》上說:「要想有大的作為,就得打破既有的成見。」 猶太人有個規矩,安息日不能工作,只能在家虔誠休息,學習典籍。可有個別商店的老闆卻照常營業,褻瀆了安息日。一次講道時,拉比對這樣的店主大加撻伐。可是,禮拜結束後,褻瀆安息日最甚的一個老闆,卻送給拉比一大筆錢。拉比非常高興。 到第二周禮拜時,拉比對安息日營業的老闆指責得就不那麼厲害了,因為他指望這樣一來,那個老闆給的錢會更多一些。 誰知結果一個子兒都沒拿到。 拉比猶豫了好一陣子,鼓足勇氣來到這個老闆家裡,問他到底是怎麼回事。 「事情十分簡單。在你嚴厲譴責我的時候,我的競爭對手都害怕了,所以,安息日只有我一個人開店,生意興隆。而你這次說話一客氣,恐怕下周大家都會在安息日營業了。」 消除一切競爭對手、徹底壟斷市場,這始終是商人的理想環境。 壟斷可以通過政治手段來實現,也可以通過經濟手段來實現,但對猶太商人來說,政治手段是不現實的。在猶太商人看來,最有利的壟斷局面是別人都囿於種種非理性的成見或因害怕冒險等而不肯或不敢介入之時。這種時候,市場回報很高,但壟斷局面的維持卻不需要多大的成本。 五、《塔木德》的生活智慧——努力彌補或迴避自己的弱點 追求實實在在的東西 《塔木德》說:「能夠得到的東西,才有價值。」多數猶太人往往更注重實際,而不是像其他某些民族那樣喜歡好高騖遠。 奧地利的硝煙散盡之後,皇帝想要犒勞那些在戰役中英勇無畏的不同民族的人們。 「說出你們的願望來,我將以此獎賞你們,我的了不起的英雄們。」皇帝說。 「把波蘭歸還我們吧!」一個波蘭人嚷道。 「它是你們的了!」皇帝應道。 「我是個農夫,給我土地!」一個可憐的人叫道。 「土地是你的了,我的孩子!」 「我想要個啤酒廠。」德國人說。 「給他一個啤酒廠!」皇帝下了命令。 然後輪到了一個猶太士兵。 「你呢,年輕人,你想要什麼?」皇帝臉上帶著鼓勵的微笑問道。 「如果能夠的話,陛下,我想得到一條非常漂亮的青魚。」猶太人怯生生地嘀咕著。 「哎呀呀!」皇帝叫道,聳了聳肩。「給這個人一條青魚!」 皇帝離開以後,那些英雄們圍住了猶太人。 「你多傻啊!」他們責怪他說,「想想看,當一個人想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的時候,你卻只要了一條青魚!你也太辜負皇帝的美意了吧? 「我們倒是看看誰是傻瓜!」猶太人回敬道,「你們要波蘭的獨立,要農場,要啤酒廠,這些東西你們根本不可能從皇帝那裡得到的。而我呢,你們看,我是一個現實主義者。我要一條青魚,也許我就能得到。」 猶太人是非常注重實際的,他們認為,空中樓閣就是空中樓閣,與其畫餅充饑,不如吃點窩頭。聰明的猶太人不會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他們知道,只有根據自己的現實情況給自己找到一個合理的定位,才能成就偉大的人生。 以上帝的「特選子民」自居 《塔木德》上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位年青人在河邊唉聲嘆氣,一位猶太教士說:「傻孩子,你是一位百萬實翁,嘆什麼氣呢?」 年青人不信。 教士說:「我出20萬買你的健康,你願意嗎?」 年青人說:「不願意!」 教士說:「我出20萬買你的青春,你願意嗎?」 年青人說:「不願意!」 教士說:「我出20萬買你的美貌,你願意嗎?」 年青人說:「不願意!」 教士說:「我出20萬買你的大腦,你願意嗎?」 年青人說:「不願意!」 教士說:「我出20萬買你的良心,你願意嗎?」 年青人說:「不願意!」 教士說:「我己經出價一百萬,仍然買不走你身上的任何東西,你說你不是百萬富翁,又是什麼呢?」 這就是猶太人,他們堅信可以憑著自身實力來獲得財富,改變自己的命運! 信奉猶太教的猶太人以上帝的「特選子民」自居,他們在潛意識裡始終認為自己和其他民族的人不同,即使在歷史上遭受無數磨難,猶太人的這個信仰從不改變,反而更加堅定。如此自視的猶太人自然自信十足,這就難怪一般猶太小職員、小商人一臉自信比洛克菲勒、索羅斯也不遜色多少。缺乏自信者辦事時總是畏畏縮縮,結果許多易於完成的事都中途作廢。 而信心充足者,做事時可令自身潛能得到超常發揮,結果時常變許多「看似不能」為「居然成功」。自信令其屢敗屢戰,直至成功;自信引發他信,他信助其成功。在變幻莫測,競爭激烈的商界,自信之重要尤甚。 猶太人懂得,積極的自我形象會賦予你一個直面前進路上的一切障礙的性格。有了高度的自尊,你就會懷著信心、希望和勇氣來面對最令人沮喪、令人氣餒的境遇。 那麼,怎樣才能樹立健康的、積極的自尊?喜歡研究《塔木德》的一些學者提出的下面的一些建議很有用。 (1)首先要絕對確信上帝愛你。 「慈愛的上帝是為我們著想的,天生我才必有用。」那些在生活中持這樣的觀點的人,會把難題當作是成長的機會。 17世紀法國哲學家和數學家布萊斯·帕斯卡說:「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個上帝製作的空間。 」怎樣充滿這個空間是我們的選擇。人們在這個問題上有兩種重要的表現: 第一,有些人興奮地尋求自己內心深深渴望的滿足感、成就感和被認可,和生活搏鬥,就好像生活是一個需要去征服的敵人。第二,有些人把上帝放在他們生活的一個中心的位置,尋求快樂、希望和心靈的平和,緊跟生活的步伐,把生活看作是一個受歡迎的朋友。簡而言之,就是你被上帝深愛著的這種強烈的意識,能夠為你建立高度的自尊提供堅實的基礎。 (2)完全地無條件地接受你自己,現在就開始! 現在不是探討你是怎樣被塑造成現在的你的問題,而是你如何對待現在已經成形的你的問題。為了你不喜歡自己的地方,責怪你的父母、怪社會對你的不公、怪你的身體和智力的缺陷,或者怪任何方面,都是於事無補了。 真正的問題是: 你是誰? 你怎樣對待自己?首先就是趕快建立起強烈的自尊。接受你自己,然後繼續努力! (3)避免說自己低劣、醜陋的地方。 你特別不喜歡別人貶低你,是不是?你尤其不喜歡虛假的或者是在某種程度上真實的消極的評論,對不對?然而,一個破壞性的自我批評對你造成的傷害,卻十倍於別人對你批評!那些總是說自己缺點的人,到後來真的相信自己有這麼多的缺點。一旦他們相信自己,他們的行動就處處受到自己的想法的限制,他們就會真的變成他們自己所說的那樣一無是處的人。 但是這種現象還有另一方面!當一個人擁有積極思維並且在內心裡這樣評價自己時,他們就開始相信自己這些優點。他們就會變成他們自己認定的那種令人興奮的人。積極的評價——你對你自己的讚揚——能夠讓你建立起自尊。 你不能忽略你自己或者別人做出所有的批評。如果你一星期不洗一次澡,身上發出一種狐臭氣味,不理會自己的鼻子和朋友的掩鼻是愚蠢的!要學會區分一種評價是破壞性的還是建設性的。當你和別人有消極的評論時,想想你是否能,或者說應該做點什麼了。 最重要的一點是:不要養成以不適當的批評來貶低自己的習慣。要養成一個欣賞自己的優點的習慣。你就會發現你更加喜歡自己了。 (4)去糾正你不喜歡、但能夠改變的行為。 列出你不喜歡你自己的地方,內容可多可少。但是,一定要做到誠實。在你認為你能改正的方面打一個對號。寫兩個短評:一個是接受聲明,表示接受你不喜歡但你不能改變的地方;第二個是保證書,保證改變你所有能改變的地方。接下來就是要去改變它們。此外,還要努力剔除以下可能存在的不良習性: ①去除所有的褊狹和復仇情緒!這些傾向就好像是花園裡的雜草:你不必去考究它們究竟來自何處,或者是它們是怎麼滋生的,只需將它們連根拔起,除掉它們就行了。要經常決定一下,某些事情是否值得心煩。有人曾問19世紀的英國首相迪斯雷利:為什麼他會給一個對他批評最苛刻的人任以高職? 他回答說:「我從不把我的心思放在要報復別人上。」同樣,亞·林肯的哲學是:「我從不讓任何人將我的靈魂降到仇恨的水平上。」忌恨就像是毒瘤,只有靠折磨你,它們才會生存、生長。 ②向不誠實宣戰!那些有自卑傾向的人,會用謊騙來支撐自己的形象。但是謊騙起到了相反的效果:他們會更降低了自己的自尊,不管他們發現沒有! 謊言和欺騙是掠奪你自尊的惡劣的習性。有意思的是,相反的習性則是有益的。正直會賦予你高度的自尊,會為你贏得更多的朋友。 ③讓你的習慣促進你的成功,而不是阻礙你!習慣無非就是一種成為必然的行動。某件事做得足夠多了,就會變成習慣。我們能夠像選擇食物一樣選擇習慣,效果也是一樣的!正如我們的身體由我們吃什麼東西決定,我們的思想和情感則是由受我們所養成的習慣影響的。 八分的緊張和二分的鬆弛 上帝製造了驢子,對它說:「你是頭驢子,要從早到晚不停地幹活,在你的背上還需要馱著 重物,你吃的是草而且缺乏智慧。你的壽命為50年。」 驢子就乞求上帝:「我的主啊!50年是不是太長了,求求你再給我減去30年吧!」 上帝答應了。 上帝製造了狗,對它說:「你呀,需要隨時保持警惕,生活在你最好的夥伴——人類的身邊 ,你吃的將是他們桌上的殘食。你的壽命為25。」 狗就乞求上帝:「我的主啊!25年是不是太長了,求求你再給我減去15吧!」 上帝答應了。 上帝製造了猴子,對它說:「猴子啊,你將被懸掛在樹上,像個白痴一樣令人發笑。你的壽 命是20年。」 猴子眨眨眼睛,問上帝:「我的主啊!20年是不是太長了,求求你再給我減去10年吧!」 上帝也答應了它。 最後,上帝造了人。對他說:「人,要有理性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用你的智慧掌握一切, 支配一切。你的壽命是20年。」 人聽完是這樣回答的:「我的主啊!20年是不是太短了,你能不能將驢子拒絕的30年,狗拒 絕的15年,和猴子拒絕的10年賜予我啊?」 上帝也同樣答應了他的要求。 這是《塔木德》里的一個比較精彩的寓言故事。人的一生也就像上帝所安排的那樣,人先 是好好地活了20年屬於自己的舒服日子,接著成家立業後,就如同驢子馱重物般地背著家庭 包袱拚命地工作;然後像狗一樣,守護著他的孩子,吃著他們的殘食剩飯;當人老的時候, 他活得就又如猴子一般,扮演小丑去逗他們的子孫。人的貪慾造就人類頗為滑稽的一生,或 許受這則故事的啟示,猶太商人在做生意時,總能做到適可而止。 《塔木德》上說:「一張弓如果一直綳著,即使是鋼做的,也會失去彈力。」同樣,不管大 腦多麼聰慧,長時間地緊張,過度疲勞地思考,就會開始麻木。猶太人就是用八分的緊張和 二分的鬆弛來保持最好的工作狀態。 首先,一周工作六天,星期六則作為休息日停止一切工作。因為休息就是目的,所以那 天他們不會大老遠去遊山玩水,等到回家已經筋疲力盡。 根據《塔木德》的規定,休息日的活動範圍原則上是從街口起一公里,也就是我們走15 分鐘的路程。當然,這個規則在現在的猶太人當中已經沒有什麼約束力了。但是,作為一個 思考方式,即以不疲勞為限,還是得到廣泛地認同。 休息的目的就是緩解一周工作的疲勞,恢復原有的精力。所以,在周末出去遊玩,到 第二天拖著疲憊的身體去上班,是得不償失的。有的人利用周末休息的時間進行工作,這種 做法實在是本末倒置。要進行生產和創造性的活動,本來就應該學會養精蓄銳。 在古代,只有猶太人在每周都拿出一天時間來休息。這在當時的外國人看來是非常奇特的事 情。其他民族都沒有安排定期的休息日。即使偶爾有休息,也是在鎮上的神殿舉行祭禮或是 個人舉行慶祝宴會的時候。 如果說猶太人在休息日什麼也不幹,也不盡然。他們只是在這一天停止一切的商業活動 。從另一層意思上講,休息日也是勞動日。就是說使用大腦的勞動。他們早上八點就出去做 禮拜,一直到中午。他們用希伯來語誦讀祈禱文,傾聽《聖經》的教誨。拉比們會講述那些 平時接觸不到的深邃的思想,讓人們心智一片光明。回到家後,猶太人一家其樂融融地吃過 午飯,很快就午睡了。四點左右,他們會在自家或是猶太教會堂和朋友或是拉比們一起交流 ,研究《塔木德》和《聖經》。午睡和研究的順序顛倒過來也沒有關係,但一定要研究,因 為這是猶太律法規定的義務。 如果休息日里沒有將自己的狀態調整好,那恐怕就很難實現真正意義上心靈與身體的改善。 人的意識都是連續性的,如果休息日沒有過好,在潛意識裡面,依然充斥著以前的「電波」 。這就好像是收音機和電視的音量調至靜音後,它們的頻道還是沒有改變。所以,重要的是 切換頻道。 猶太人主張,一定要在休息日里將自己從世俗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完全沉浸在另一種世界裡 面。在這種世界裡,你可以獲得思想和靈感的源泉。 猶太人非常注重吃的享受,吃得好,身體自然就健康,健康是猶太商人最大的本錢,猶太人 亡國了二千多年,浪跡天涯,處處遭人歧視和迫害,但是猶太人並沒有因此而斷了種,這不 能不歸功於他們養身有術——注重健康。還有和飲食一樣對健康有相同功效的就是充分的休 息,猶太人也是非常注重的。 猶太商人不管工作如何忙,對一日三餐從不馬虎,總留出時間,還要吃得像模像樣,而且進 餐時忌諱談工作。他們嘲笑日本商人的人生格言:「早睡早起,快吃快拉,得利三分。」 「僅僅為得三文錢,就必須快吃快拉,這是何等貧窮的表現?」其實,豈止吃飯這點時間不 談工作,虔誠的猶太商人每周同樣要過那整整24小時不談工作甚至不想工作的安息日!因 為猶太人是世界上最諳熟「平常心即智慧心」的道理的民族:猶太教靠尊重信徒的自然生理 心理要求而保持住了他們的虔誠,猶太商人也同樣靠「尊重」自身內在的自然要求而保持住 了自己經商的心理平衡。常言道「利令智昏」,一個在利潤(工作)問題上拿得起放得下的 商人,其智力才不會衰竭昏聵。 三天喝一次的酒是黃金 《塔木德》上寫著:「早晨的酒是石頭,中午的酒是紅銅,晚上的酒是白銀,三天喝一次的酒則是黃金。」猶太人對飲酒都很有節制,因此我們很少看到喝得爛醉如泥的猶太人。 猶太人很少喝到醉得不醒人事的程度,在猶太文學中,也幾乎沒有出現過這種人。但是酒和猶太人之間,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小孩子從小就清楚葡萄酒的味道,安息日時酒是不可或缺的歡悅之一。此外,《聖經》上也不斷反覆說明酒的功用,還時常用酒來比喻快樂的事情或豐饒的物產。《塔木德》說:「飲酒適量,可以促進頭腦的靈活。」但是,這本書也同時告誡我們:「飲酒過度會失去智慧。」長久以來,許多拉比們都承認,酒對人類而言,是一種美妙無比的藥物,只要有酒的地方,就可以少用許多藥物。 拉比·以色列說:「酒能開心,使人舒暢。」 賢人們一面介紹酒的樂趣,同時也告誡過飲之害。 夜晚一到,其他民族的多數人都喝得醉醺醺,但是幾乎所有的猶太人,都能在適度的飲酒之後,翻開書本來充實自己,或是傾聽優美的音樂,來鬆弛一天緊張的生活。 猶太人認為,問題不在於不要享樂,也不是盡量少享樂。這樣做不是美德而是憂傷,不是節制而是禁慾,不是適度而是無能。平息饑渴不是比消除悲哀更好一些嗎?沒有一個神,除了嫉妒者之外沒有一個人,會對我們的無能和痛苦感到快樂,沒有人把我們的眼淚、嗚咽、擔心以及內心無能的其他標誌當成美德。相反,我們感受的喜悅越是強烈,我們體驗的完美越是理想,我們就更加必然地具有神性。因此,一個明智的人應該儘可能使用一切物品,並從中獲得快樂;但是不要到厭倦的程度,那樣就不是享樂了。 猶太人所主張的,不是要少享樂,而是要更好地享樂。節制在肉慾中是適度,它是確保一種更純潔或更充分的享樂。這是一種經驗豐富的、技巧熟練的、有教養的情趣。斯賓諾莎曾經寫道:「我認為一個明智的人為了恢復健康和體力,會吃數量適中的美味食物和魚類,其他如香料、綠色植物、裝飾、首飾、音樂、體育活動、演出等等都同樣如此,每個人都能消費而不會給別人造成任何損害。」節制就是這種適度,通過它,我們才成為各種娛樂的主人,而不是它們的奴隸。這是自由的享樂,只會享受得更好,因為它也享受著它自身的自由。當人不是酒精的奴隸時,喝酒是多麼快樂!當人不是肉慾的奴隸時,做愛是多麼快樂!這些娛樂因為更自由而更顯純潔,因為控制得當而更愉快,因為少受支配而更從容。這是否容易做到?當然不是。是否可能做到?並非永遠如此,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做到的。正因為如此,節制才是一種美德,也就是一種優點:亞里士多德說它是兩座對立的深淵之間的一條山脊,位於縱慾與麻木、位於放蕩者的陰鬱與性無能者的憂傷之間、位於貪吃者的反胃與食欲不振者的噁心之間。忍受自己的肉體是多麼不幸啊!享受和使用自己的肉體是多麼幸福啊! 不節制的人是一個奴隸,由於到處都隨身帶著他的主人,他所受的奴役就更為深重。他是他的肉體的俘虜,是他的慾望或習慣的俘虜,是它們的力量或他的軟弱的俘虜。 一個不太貧困的社會裡,水和麵包幾乎從不缺乏;在最富裕的社會裡,金子或奢侈品卻總是不夠。我們既然不滿足,又怎麼會幸福呢?我們的慾望既然沒有止境,我們又怎麼會滿足呢?餓的時候有東西吃是多麼幸福啊!吃過之後不餓了是多麼幸福啊!只要順從自然,該是多麼自由啊! 節制是獲得自主的一種手段,正如自主是獲得幸福的一種手段一樣。能節制的人能知足常樂,這個「足」是多少無關緊要,它是能力,是滿足。 因此,節制像明智、也許像所有的美德一樣,屬於享樂技巧的範圍,這是慾望對它自身、活著的人對他自己的一種加工。節制不打算超越我們的限度,而是尊重它們。它與其說是精神的,不如說是倫理的美德,它不屬於責任,而是屬於情理。這是享樂方面的明智,即要盡量享樂,儘可能享受得更好,但是這要通過感覺或意識的強化,而不是通過無限增加客體來達到目的。可憐的唐璜,他需要那麼多的女人!可憐的酒鬼,他需要喝那麼多的酒!可憐的貪吃者,他需要吃那麼多東西! 一個人應該自然而然地享樂,當享樂是合乎情理的時候,就容易滿足,肉體也容易平靜下來。還有什麼比解渴更簡單的呢?除了極端貧困之外,還有什麼比一個肚子或一個生殖器更容易滿足的呢?還有什麼比我們正常和必需的慾望更為有限呢?難以滿足的不是肉體。使我們註定陷於缺乏、不滿足或不幸的無止境的慾望只是病態的想像。我們有比肚子更大的夢想,卻荒謬地責備我們的肚子太小!智者則相反地「對慾望和恐懼都確定了限度」:這是肉體的限度,也是節制的限度。但是不節制的人無視這些限度,或者想越過去。他們不再餓了?他們就讓自己嘔吐。不渴了?吃點咸花生,或者再來點酒——就又想喝了。不想再做愛了? 幾本誨淫雜誌就會使他們重振精神……這是能做到的,可是何必呢?而且要付出什麼代價呢?這些人沒有(通過快樂本身)從快樂中解放出來,就這樣成了快樂的俘虜!缺乏的俘虜,以至於他在過度的滿足之後還是缺乏這些快樂!於是他們說,沒有任何饑渴是多麼可悲啊… …這是因為他們想要更多,永遠要更多,不知滿足,甚至對太多都不滿足!所以放蕩者都是陰鬱的;所以酒鬼們都是不幸的;還有什麼比一個吃飽的饞鬼更可悲的呢? 蒙田說:「不節制是享樂的瘟疫,節制不是它的負擔,而是調味品」,它能使人品味快樂的「最優雅的甜蜜」。粗茶淡飯和美酒佳肴會使人同樣 快樂;在需要時送進嘴裡的大麥麵包和水,會使人快樂無比。習慣於花錢不多的粗茶淡飯有利於增進健康,使人在生活所必需的事務中富有活力,使我們在不時接近昂貴的食物時能夠保持良好的情緒,並且面對惡運毫不畏懼。 不能為了一頓雞鴨魚肉而讓其他日子挨餓 《塔木德》上有這樣一句格言:「寧可一輩子只吃洋蔥,也不願為了飽餐一頓雞鴨魚肉而讓其他日子挨餓。」精明的猶太人非常重視「量入為出」的原則。 猶太商人麥賽福坐在院子的迴廊中和一個朋友談論生活。查爾斯遞給了他一根古巴雪茄,然後盯著看麥賽福吐出第一口煙的樣子,顯然,他是個懂得煙草的真正行家。 查爾斯是我們通常說的「夠檔次」的那種人。他在公司里擔任高級總管,開著一部漂亮的車,加入了他那個層次的俱樂部,抽高級香煙,時常品嘗高檔酒,婚姻很幸福,三個孩子也非常出色。 交談一直讓人覺得很舒服,後來他們談到了工資收入和日常費用,慢慢地,查爾斯露出了憂鬱的神情,原來他的收支不平衡,他的開銷過大。比如:高爾夫俱樂部,每月一次在高檔酒店的晚餐,孩子上的私人學校,等等。隨後,他在每一項的後面都加上了「價碼」。過了十幾分鐘後,麥賽福發現中間有一段距離——工資與「必要花銷」之間的差距。 麥賽福覺得自己腦袋後邊的頭髮都豎起來了!「天吶,」他想,「他晚上還睡得著覺嗎?」查爾斯每個月都有兩三千美元的缺口!麥賽福想了想,繼續問他:「每個月20號左右你的工資就花光了,然後你怎麼辦呢?」 「然後我就用信用卡付賬。我確實能感覺到生活的壓力。」他深深地吸了一口雪茄,漠然看著遠方。 實際上,查爾斯很早以前就「破產」了,他已經養成了那些嗜好,離不開前面講的那些讓他感覺幸福舒適的東西了。 麥賽福簡單算了一筆賬,如果他們一定再這樣過上幾年的話,查爾斯今後就是一直工作到死也無法還清前些年欠下的債務了。這筆債是他為了追求外表「看起來不錯」而欠下的,其實也只是為了給周圍那些同樣「看起來不錯」的人看的。 事實上,很多人都為了與他人攀比過著入不敷出的日子,他們看著別人開漂亮的跑車,經常享用每頓100美元的晚餐,就忍不住也這樣去做,在他們開車和在俱樂部里的時候,他們確實令人艷羨。但是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都是通過透支才做到這一點的。 看一看你周圍的人,那些過著「高檔」生活的人,結識他們並與之交談。你會發現他們中有不少人都面臨著與查爾斯同樣的窘境。 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想縱容一下自己,給自己和周圍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你應該避免用短時間的滿足,去換取長時間的痛苦,而應該用長時間的富足去換取沒有任何負罪感的、支付得起的享受。 把手放在《聖經》上 為了檢驗一個人是否誠實,猶太人有時會要求對方把手放在《聖經》上。 有兩個男人來找拉比,一個說:「我的這個朋友忘恩負義,當初他有急用,我毫不猶豫地借給他一大筆錢,沒有料到期限到了,他竟然說只向我借了20萬元,而我明明借給他50萬元。」 而另一個卻說:「我向他借了20萬,他竟然一口咬定是50萬,放高利貸也不是這种放法呀!」 雙方各執己見,爭執不下。 拉比先與他們分別談話,然後三人面對面,拉比說: 「你們倆明天早晨再來一趟,聽我裁決。」 兩個男人走後,拉比翻看了許多書籍,想對這兩個人的心理做深入的研究。因為只有從心理入手,才能解決問題。因為在猶太社會裡,借錢是不立借據的,雙方口頭商定的就是協約。要有借據的話,什麼問題都不會出現了。 拉比推測,如果那個說只借了20萬的人是蓄意抵賴的話,他大可以說一分錢也沒有借;另一個如果沒有借他50萬的話,為什麼一口咬定是50萬,而不是70萬或者80萬呢? 拉比又想,假如借錢的人當初借了50萬,可是還款期限到了手邊卻只有20萬,所以一口咬定只借了20萬,這可能是存在的;另外一種可能是,債主一時糊塗,錯把20萬記成了50萬。 拉比再次單獨問借錢的人:「你真的只借了20萬元嗎?」 借錢的人堅決地點點頭作為回答。 拉比聽了,沉思不語。 過了一會,拉比說:「借給你50萬元的人是個大富翁,他並不需要非分之財,也不會在乎這區區30萬,但是若有第三者因為某種原因,比如說要返回以色列,而去向他借錢周轉時,只因為你的背信而使他不能再借錢給別人,你是否仍然堅持說只借了20萬?」 借錢的人仍然堅持他的立場。 拉比就進一步逼問: 「你敢不敢到禮拜堂去,把手放在《舊約聖經》上發誓,說你只借了20萬元錢?」 借錢的男人突然俯首承認,他的確借了50萬元。 對外族人來說,這一點未必好理解,但對猶太人來說,到禮拜堂去,把手放在《舊約聖經》上發誓,是再莊嚴不過的事。因為《塔木德》規定:「面對《聖經》仍不誠實地面對自己的人,應該下地獄。」在《舊約聖經》和神面前撒謊而面不改色心不跳的猶太人,恐怕只有職業罪犯了。 信守諾言的約束 《塔木德》指出,信守諾言的約束,重視集體的力量,永遠懷有必勝的信念等等,都有助於 一個人獲得成功。 下面的故事生動地詮釋了這些使很多猶太人受益一生的原則。 叢林中走出了四個男人。他們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精疲力竭,步履艱難,簡直像是剛從死牢中逃出的囚犯。 走在前面的兩個,共同扛著一隻沉重的木箱。後面那兩個則拄著拐杖。他們原本素不相識,都是被探險家馬格拉夫招聘來參加原始森林探險的。可是,不久前,馬格拉夫被可怕的熱病奪去了生命,只剩下這群龍無首的四個人了。 他們無法理解馬格拉夫那股探險的激情(如果是為了尋找金礦,那又另當別論)。要不是他給的酬金高昂,他們是絕不會陪他進行這趟狂熱的探險的。然而,馬格拉夫總是熱情洋溢地微笑著說:「科學家發現的東西比金子的價值還要貴重。」 馬格拉夫死了。他們原以為他的行動終於以失敗告終。可是,現在看來,事情並非如此。他臨終前給他們留下了這口神秘的、沉重的箱子。這是他在已知自己死期將近時,背著他們釘好,並密封起來的。 「要把它送出去,必須由你們四人合作,兩個一次地輪流抬它。」他囑咐道。「希望每個人都向我保證:在把它安全送到目的地之前,絕不離開它。地址就在箱蓋上。如果你們能將它安全地送到我的好友麥克唐納手裡,你們將會獲得無價之寶。他就住在叢林外的海邊。你們答應我嗎?」 他們都鄭重地向他許了諾,因為這是一個他們共同尊重的人的遺言。他們怎能不敬重他呢?在這可怕的原始森林中,每當他們由於心靈受到單調乏味的腐蝕而幾乎互相充滿敵意時,總是馬格拉夫把他們團結起來。他用自己的精神力量不斷地感染他們,鼓舞他們,使得這支小小的探險隊戰勝了無數次意想不到的困難。而今,他與他們永別了,可是他留下的這口神秘的木箱以及他要求他們對他作的諾言,卻代替他成了聯結這四個人的精神紐帶。 這是一個奇怪的組合。這四個人是:大學生巴里、大個子的愛爾蘭廚師麥克里迪、水手吉姆·賽克斯和約翰遜,他們是馬格拉夫從一間湖濱酒吧里找來的。 水手賽克斯有一張地圖。每當他們停下休息時,他總要將它掏出來,仔細研究一番。他會用手指點著它說:「這就是我們的目的地。」從地圖上看,它並不遙遠。可是,要走到那兒,真是談何容易啊! 叢林越來越濃密了。危險和恐懼不斷向他們襲來。此刻,他們是多麼懷念馬格拉夫啊!因為,他總能在困難時,及時給他們以精神上的鼓舞。在任何情況下,他總能給他們以前進的動力。 起初,他們還互相交談。對他們來說,能聽到別人的聲音似乎也是一種慰藉。但很快地,他們便發現,談話似乎只會加重箱子的份量,增加身體的疲勞;於是他們沉默了。接踵而來的,則是比沉默更糟糕的東西:在各人的心中,反覆交疊地出現了對親人和家庭的渴念,對同伴的猜忌和對密林及死亡的恐懼。唯一能支撐這個集體的,是馬格拉夫留下的箱子。儘管它顯得越來越沉重,但在一切都幾乎成為夢幻時,只有它是實實在在的。是它,促使著心力交瘁的他們繼續前進;是它,在他們瀕於分裂時,將大家聯合起來。 他們對它懷著十分複雜的感情:既像囚徒憎惡自己的枷鎖一樣痛恨它,又像地獄裡的人渴求光明天使一樣敬仰它。 這口神秘的木箱里,到底裝著什麼寶貝呢?他們根據各人的想像力進行著各種猜測。不過有一點是共同的:高尚的馬格拉夫絕不會欺騙他們。正因為這樣,他們相互間也存有戒心:絕不能讓某個人獨吞了這批無價之寶。其實,這擔心是多餘的。正如馬格拉夫所說,非得四個人齊心合力,才能把這口沉重的箱子抬出去。 這一天終於來到了!大森林那堵嚴密的綠色高牆豁然打開了。他們來到了叢林的邊沿。這時,他們已經精疲力竭。 歷盡千辛萬苦的他們,終於找到了麥克唐納先生。這個穿著一件油跡斑斑的白大褂的老頭熱情地接待了這四個從可怕的密林中死裡逃生的人。 他們飽餐一頓之後,約翰遜舔了舔乾燥的嘴唇,有點難為情地提起馬格拉夫許諾的報酬問題。 老頭聽完,卻愛莫能助地把手一攤,歉然地說:「可是,朋友們,我一無所有。除了對你們表示感謝之外,我沒有什麼可以酬答你們的。馬格拉夫是我的好朋友。為了你們實踐了對他的諾言,我萬分感激你們,但我卻無法酬答諸位。」 約翰遜指著箱子說:「在這裡面。」 賽克斯也熱切地重複道:「在箱子裡面。」 「請把它打開吧。」四個人異口同聲地要求道。 他們動手拆箱子。一層一層全是木頭。約翰遜說:「這是開的什麼玩笑呀?」 可是賽克斯說:「我聽見聲音了!我聽見咔嗒聲了。快來看!」四個人都圍攏過來。然而,麥克唐納從箱子里掏出來的,卻是一塊塊毫無價值的普通石頭! 麥克里迪失望地說:「我早就覺得那人有點瘋,說什麼箱子里有比金子還貴重的無價之寶! 」 「不,」巴里迅速地說,「我記得他的原話是這樣的:如果你們能將它安全地送到我的好友麥克唐納手裡,你們將會獲得無價之寶。」 「那又怎麼樣呢?」麥克里迪惱怒地嚷道。 巴里將自己的同伴輪流打量了一遍,他腦海里重現了他們在原始森林中可怕的經歷。他彷彿又見到了路旁的堆堆白骨。他記起人們在他們進入森林前的告誡:單槍匹馬在森林裡闖的人,沒有一個能活著出來。 他終於明白了。他深沉地說:「朋友們,這難道還不清楚嗎?馬格拉夫讓我們得到的,是我們的生命啊!如果沒有這口箱子,沒有我們那些諾言的約束,我們能活著走出叢林嗎?」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智慧】權謀奇書《韜晦術》,教你如何出奇制勝!(下)
※智慧旅遊咋做才智慧?
※經典驅使人勵志生活的句句智慧語錄
※鬼谷子絕學:心計是成功的最大資本,不懂算計,是因為智慧不夠!
※【智慧背囊】如花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