傢具里的中國 [一點資訊]
▼
中
在中國5000多年的歷史中,中國傢具在不同時期也經歷了漫長的演變過程,從最初的「席地而坐」再到「垂足而坐」的演變,從低矮傢具向高型傢具的轉變,在明清時期,古典傢具的藝術成就達到了最輝煌的巔峰時期。可以說,傢具在演變過程中,有著它獨特的生存規律,而這些規律也在歷史的煙雲中逐漸被塵封,現代人並不能準確地理解傢具為何演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歐洲人有著垂足坐的好習慣,是因為歐洲地區氣候較為濕冷,氣候條件使他們高坐起來。而亞洲人由於氣候相對乾燥,則形成了地而坐的起居習慣。魏晉南北朝時期,高型傢具才出現,在此之前,我們的祖先都是席地而坐,所使用的傢具也是一些低矮傢具。
根據古書的記載,古人有跽坐、箕踞等不同的坐姿。箕踞則被視為最不禮貌的坐姿。《禮記·曲禮》中也有「立毋跛,坐毋箕」的說法,箕踞就是兩腿而坐,平放而直伸,像簸箕一樣的坐姿。當你要了解傢具的時候,首先要了解中國的服飾史。箕踞之所以被視為不禮貌的坐姿,是由當時的服飾決定的。「因為在漢代,古人所穿的是套褲(無襠褲),而不是連襠褲,箕踞就顯得很不禮貌,所以,古人一定是跪坐,衣服就蓋下來了,將下半身遮住了。由於我們是一個善於學習的民族,這也是為什麼後來我們從席地而坐轉變為垂足而坐,從而製造出適合我們起居習慣的高型傢具了。
另外,古典家具有很多值得探究的東西,有時從字面上可以發掘傢具背後的知識。以「椅」字為例,最初的寫法是「倚」,有倚靠之意。到了宋代,隨著木質傢具增多,這個字的寫法便逐漸變成木子邊的「椅」了。而「凳」最開始就是用來踩踏的,如上馬凳,所以凳子是沒有方向性的,四面都可以坐,而椅子則是有方向性的。這就是傢具在發展中的一個過程,每件傢具都有它的生存道理。
一個好傢具的成功是在它簡單製作的成本之上,有社會學、文學、美學,乃至哲學的考慮,這些考慮全部運用當中,才能使傢具高出一個層次。明代傢具的輝煌是建立在宋代的基礎上,而且明代傢具是有很多當代的頂級文人參與製作的。而我們今天的頂級文人很少參與到傢具製作當中,可能很多文人也看不上這種工藝。這跟過去的文人很不一樣,比如明代的大文人文震亨、屠龍等,他們所著有關文物的書籍,對傢具做了比較經典的點評,而今天做這樣的人幾乎沒有。
在物質與精神方面,傢具是一種非常好的結合物,首先它不是短期消費。一般的傢具,尤其是心儀的傢具會跟隨一個人的一生,甚至是幾代人。所以,在歷史上所賦予它精神層面的東西就會很多,但這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捕捉到的。比如官帽椅和圈椅的區別,官帽椅和南官帽椅的區別,官帽椅和玫瑰椅的區別,而這些區別為何會產生,這些椅子在過去家庭生活中擺放的位置有哪些區別,為什麼在古典文學中有的椅子要著重去描寫,這都代表了一種人文精神。
如在屠龍的《文具雅編》、文震亨的《長物志》、李漁的《閑情偶寄》等書中,都有類似的描述,譬如一些傢具擱在這兒合適,換一個地方就俗了,這些都是今天的人所不知道的。今天的人不會因為一個椅子擺的位置不一樣,就變得俗了。而我們會認為如果椅子是雅的,放到哪裡都是雅的。但古代文人不這樣認為,他們覺得擺在什麼位置是雅的,換一個環境就是俗的了,這種精神上的追求,不是今天隨便一個人所能理解的。這需要很深地介入到傢具的領域裡,可能還需要補充其他門類的學問,才能清楚地感受到古人的原意。
推薦閱讀:
※悲哀-中國乳業10年亂象叢生
※中國兒童受虐比例達七成,受害者易變身施暴者
※魯迅《熱風》|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 只是向上走 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
※2013全球最幸福國家排行 中國排名第93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