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許是全世界關於希區柯克最好的兩本書之一

文 | magasa

關於希區柯克的書如汗牛充棟,但全世界學術界和評論界,都公認其中兩本最為權威,不讀不可。一本是特呂弗和希區柯克完成的長篇訪談,另一本就是今天介紹的《重訪希區柯克》(Hitchcock』s Films Revisited)。

《捉賊計》(1955)

這是一部遲來的著作。說它來得遲,一是因為出版流程耽擱,期間作者羅賓·伍德(Robin Wood)患血癌去世,未來得及看到它的中文版面世;二是因為這本書在電影批評史上擁有極重要的地位,不誇張地說,它改變了整個世界對希區柯克的看法,只有補上這一課,我們才能對如何看待希區柯克這件事有更大的發言權。

伍德的這本《重訪希區柯克》實際上是兩本書,第一本也就是上編叫做《希區柯克電影》(Hitchcock』s Films),原是本獨立的書,初版於1965年,後於1969和1977年再版,主要分析從《火車怪客》到《衝破鐵幕》的八部希氏作品。若干年後,作者決定在原書的基礎上增補對希區柯克早期英國作品和晚期作品的評論,並修訂和補充了對前作中提到的那些影片的分析,構成下編。

《火車怪客》(1951)

在伍德寫作的上世紀六十年代,他面臨的敵人是將希區柯克矮化為一般好萊塢商業電影的庸見者,於是伍德在開篇即提出「為什麼我們必須嚴肅對待希區柯克」這個命題,這個問題並不等於「我們是否應當嚴肅對待希區柯克」或者「我們該如何嚴肅對待希區柯克」。

伍德的提法一方面承認了當時影評界對希區柯克認識不足的現狀,然後以毋庸置疑的口吻指出,我們必須要向對待莎士比亞一樣嚴肅地對待希區柯克,具體理由便是整本書的內容。

作為今天的讀者,我們已經知道希區柯克是值得嚴肅對待的,這個結論先於原因深植於我們的腦海中。但在面對這本已有半個世紀生命的著作時,我們不妨拋開定見,細究一下這個共識到底是怎麼來的,而這也符合伍德的藝術經典觀。他認為,人們在面對經典作品時,總是無條件地將它供上神壇,但這種神聖化的舉措會在作品和觀眾之間豎起一道難以打破的屏障。

即使是對莎士比亞也不該如此,對希區柯克亦如是。一部理想的、完美的、無可挑剔的藝術品其實沒有什麼價值,我們不應忘記,每個作者在創作一部經典之前,他也是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在很多條件的限制下戰戰兢兢地工作,他並不知道自己創造的即將成為經典。

所以,作為批評家,首先要還原一件經典作品在歷史中的本來面目,只有這樣才能保持經典的豐富性。這就是羅賓·伍德對待所有希區柯克傑作的態度。

本書上編和下編的寫作間隔超過二十年,在這期間任何人都會發生巨大的思想變化,何況伍德身處電影理論思潮風起雲湧的七、八十年代。在上編中,伍德的批評思想主要受他在劍橋大學的老師F.R.利維斯和《電影手冊》作者論的影響。利維斯教給他價值、標準、智慧、生命等批評準則,這讓他的批評具備了人文主義者的底色,儘管這一傾向後來讓他屢遭批評。

當時《電影手冊》有一幫年輕的影評人團結在安德烈·巴贊的周圍,他們讚揚好萊塢電影,肯定導演在電影創作中的核心地位,這種立場傳到英國,暗中喜愛好萊塢的伍德覺得備受鼓舞。在這些影響下,伍德寫出了這部在英語世界裡第一次嚴肅肯定希區柯克的著作。

但自七十年代以降,各種宏大理論和學說侵入了電影理論,政治和意識形態在電影批評中的地位日益顯赫,伍德吸收了女性主義、馬克思主義和精神分析理論,並開始以「激進」自命——這從他參與創辦的一份電影學術刊物《CineAction》的副題「激進的電影批評」可見一斑。

在本書的下編中,伍德試圖綜合所有影響過他的電影理論,包括作者論、符號學等等,通過分析意識形態、影片類型和個人風格的交錯影響,來說明好萊塢電影的豐富性和深刻性是怎麼造就的,實踐這種想法的典型批評文本便是那篇分析《疑影》的文章。

晚年的伍德對自己的少作頗覺遺憾,但他對希區柯克的態度卻無大改變,甚至可說是越來越發覺他的偉大,所以他在下編中回顧了希區柯克前期的英國生涯,坦承自己過去低估了這部分作品的價值,他希望從英美兩個階段的區別和延續性來重新探討其作者身份的多元角度。

那到底為什麼希區柯克如此重要呢?因為他的統一性不僅體現在驚悚片類型和若干主題的反覆出現,還在於一致的風格、方法、道德觀念,以及對生命本質的看法。希區柯克的道德觀是複雜而令人不安的,他堅信每個人內心都埋藏著邪惡的衝動。希區柯克的電影是娛樂,也是警告。

可能有的讀者會對導言和正文中大量的作者個人信息和隱私暴露感到不同程度的不適,我們有什麼必要去了解伍德是一個同性戀呢?知道他過了十年嚴格的一夫一妻生活,後來在同性戀圈子中保持著一種開放的性交態度並與另一名同性戀影評人同居三十一年這對我們了解希區柯克的電影有任何的幫助嗎?

因為伍德認為,如果一個導演或作家的創作在某種意義上都是自傳體的話,批評家同樣如此。批評家的寫作通常要受到兩大因素的制約,一是政治,二是人生。很多批評家在著作中體現了前者,但卻忽視了後者。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書中提到伍德因為出櫃導致婚姻巨變,之後對習以為常的真理產生了懷疑,發現那些規則只不過是一種流動的意識形態,並非千古不易,這件事成為他批判精神的來源。再舉一例,伍德秉承某種「不完美的女性主義」,他認為自己夠格被稱為女性主義者,是因為從小有被同齡人「霸凌」的經歷讓他理解什麼是被壓迫,以及和垂危母親見最後一面時一件被揭開的塵封往事叫他深受震撼。

這種獨特而坦率的寫作方法,為這本影評著作賦予了一種罕見的人性魅力,閱讀它的收穫不僅是讓我們更深地了解了希區柯克的電影,或許我們也能得到提示該如何更嚴肅地對待自我。

羅賓·伍德

點擊或輸入以下關鍵詞,查看過往精彩內容

華語爛片 | 文革片單 | 足球 | 高倉健 | 真探 | 希區柯克 | 原力覺醒 | 師父 | 同性戀電影 | 卡羅爾 | 驚悚片 | 性意識 | 八部半 | 最好華語片 | 邊境殺手 | 侯孝賢 | 絕命毒師 | 電影院 | 柳升完 | 福爾摩斯

編輯:夏夏irisfilm@qq.com掃描二維碼下載《虹膜》付費版
推薦閱讀:

關於狗年的新年賀詞 給家人朋友拜年的新年賀詞
關於食品行政處罰案件中違法所得認定的思考
關於男人傷感的句子

TAG:世界 | 希區柯克 | 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