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給窮人指條明路沒有錯

林毅夫給窮人指條明路沒有錯2014年08月11日07:12作者:梁海明(10)評論中大獎(735人參與)

  文/新浪財經專欄作家 梁海明

  聲譽一向很好的前世行副總裁林毅夫,突然成了不少人批評的對象。原因之一包括他曾聲稱「窮人將錢存到銀行,實際上是補貼了富人和大企業」。批評者指責他誤導民眾,並質問「窮人不存錢又能幹什麼?」

前世行副總裁,首席經濟學家,新浪財經專欄作家 林毅夫

  我並非林毅夫的擁躉,與他也並不認識,只不過我們都在新浪財經意見領袖開有專欄。但平心而論,林毅夫有關「窮人將錢存到銀行,實際上是補貼了富人和大企業」的觀點並沒有錯,是苦口良藥。

  而且,他(新浪財經專欄林毅夫)數年前以世行高級副行長、首席經濟學家的身份,說出這個觀點,應該並非是針對中國民眾,而是全球的普遍情況,外界對他的指責,實際上是由於對環球商業銀行運作系統的不了解。

  其一,窮人過多存錢給銀行,自己並不受益,反而受害。

  很多讀者可能不清楚,存款準備金制度很多時候其實是讓「商業銀行合法地造錢」。在這裡給讀者列舉個例子,相信能讓讀者更理解這句話。

  例如眾多窮人們在商業銀行存款了10億元,假如中央銀行規定商業銀行必須有10%的存款準備金率,其餘90%可以用於放貸的話,讀者千萬不要以為這個存款準備金率是表示商業銀行只能借出9億元,保留1億元。事實上,由於貨幣乘數效應,商業銀行借出的錢可以多次循環,最終銀行借出去的錢可以是數十億,甚至是可以借出90億元,保留這10億元,兩者總數是100億元,10億元正好是100億元的10%。

  也就是說,窮人有1萬元的存款,只能開出1萬元的支票,但收取1萬元的存款之後,商業銀行卻可以循環釋放出數倍的資金,窮人們要擴大財富,就必須辛勤工作、省吃儉用,但商業銀行卻可以不勞而獲輕鬆放大財富。因此,窮人過多存錢給銀行,受益的並非窮人,而是銀行。而且,越多往銀行存錢,越會對窮人帶來傷害。

  這是由於窮人對銀行運作體系的不了解,使得銀行可以在任何時候輕而易舉地憑空造錢,錢的價值因為造錢增加而被稀釋,購買力就會下降,這用大家都明白的話說,那就是物價上漲了,窮人們存在銀行里的錢就越來越不值錢了。

  在物價上漲下,雖然窮人受損,但富人和大企業卻能得益。因為與窮人並無多少資產不同,富人和企業有各種龐大的投資,在溫和的通脹下,他們的資產都能受益、價格出現上漲,令富人的財富增加。

  對於商業銀行這種瘋狂造錢行為,美國窮人曾反抗過。在1969年,美國明尼蘇達州法院曾審理過一宗非常轟動的案件,當地一個名為傑邏姆·戴利的民眾,向法院起訴貸款給他購房,現在要強制沒收他房子的銀行,起訴理由是抵押合約需要他和銀行都能提供財產的合法形式作為交換,也就是法律上的「對價」。

  傑邏姆·戴利認為抵押合約是基於某種「對價」形式交易而簽訂的,但由於商業銀行貸款給他的錢是憑空造出來的錢,並不合法,因此他認為商業銀行無權沒收他的房子。最後法院判傑邏姆·戴利勝訴,說明了該法院認同銀行借貸給民眾的錢並不合法。

  此外,如果窮人過多存錢給銀行,將導致資金過度儲蓄,消費減少,市場需求因此疲軟,會衝擊經濟的表現。因此,在社會保障體系較為完善的情況下,窮人把錢用於投資、進修,可能比單純把錢存入銀行更好。

  其二,銀行過多貸款給富人和大企業,會造成嚴重的資源不平衡,經濟繁榮只是臨時借來的,泡沫終究將破,用大家都聽得懂的話,那就是「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銀行吸收窮人存款,再大量造錢之後,通過極低利率的優惠,吸引富人和大企業貸款,為銀行增加利潤。

  面對銀行這些「便宜錢」的「補貼」,富人和大企業不借白不借,有一句話讀者可能都聽說過:「借1億元,富人幫銀行打工;借100億元,銀行幫富人打工。」一旦借款的富人和大企業經營不善、債務大增,以致無法負荷,就容易引發違約,提供貸款的銀行資產負債率將大增,容易令金融系統爆發風險。

  即使沒有出現債務問題,富人、大企業向銀行大幅貸款,瘋狂擴展並不會令經濟贏得真正的興旺繁榮,那些錢只是創造了虛假的浮華,不過是將未來偷渡到現在。這樣的「未來」很可能只是一瞬即逝的浮光虛華,並非真正的未來,而且還會帶來嚴重的後遺症。(詳見林毅夫新浪財經專欄《完善的市場需要有為的政府》)中國2008年推出的「四萬億」計劃,就為中國的經濟帶來了不少尾大不掉的後遺症。

  更嚴重的是,如果我們進一步深究銀行貸款給富人、大企業這個問題,容易發現西方現代貨幣理論實際上是「溫水煮青蛙」,會慢慢將一國經濟推向崩潰。

  自從歐洲金融學家約翰·勞(John Law)在他的著作《論貨幣和貿易—兼向國家供應貨幣的建議》(「Money and Trade Considered: A Proposal for Supplying the Nation with Money」)中,強調增加貨幣對於國家利益的重要性,增加流通中的貨幣,對國民經濟百利而無一害,提出「沒有貨幣,再好的制度也不能動員人民、改進產品、促進位造業和貿易」之後,無論是凱恩斯(John Keynes),還是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等這些現代西方經濟學最有影響的經濟學家,他們的貨幣理論無一不是受到約翰·勞的影響、啟迪。

  他們核心理論的基礎,實際上是把財富等同於貨幣,國家的富裕在於增加貨幣供應,顛倒了財富的本質是商品物質的生產力,貨幣只是反映經濟邏輯。事實勝於雄辯,約翰·勞的這套理論,炮製了「密西西比泡沫」事件,導致18世紀的法國經濟全面崩潰。西方現代貨幣理論,也導致了近年來歐美爆發債務危機以及出現環球金融海嘯。(詳見林毅夫新浪財經專欄《中國經濟崩潰論顯然說不通》)

  看到這,讀者們應該都明白了,其實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貨幣信貸領域,提出的「盤活存量、用好增量」這八個字方針,不再瘋狂印錢、推出寬鬆貨幣政策的用意也就在此。如果中國繼續走歐美瘋狂印錢之路,不日將重蹈歐美覆轍。

  那麼,請讀者告訴我,林毅夫的話錯了嗎?

  (本文作者介紹:香港財經評論員、盤古智庫研究員,著有《中國經濟新政策與我們》。)


推薦閱讀:

林毅夫最新演講:2025年中國很可能成為高收入經濟體(附全文)
中國學者為什麼難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吉林報告》全文下載鏈接以及作者對有關評論的簡短回應
林毅夫:外部周期性是經濟放緩主因 未來要靠國內驅動力

TAG:窮人 | 林毅夫 | 沒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