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東方:連環畫的起源與誕生
中國好書微信號:ibookmonthly
為讀者發現好書,為好書尋找讀者
【導語】作為一種曾經伴隨整個國家幾代人一起成長的特殊畫種,可以說連環畫在整體意義上描繪了國人自身社會生態之種種,描繪了當年關於革命、關於現實、關於家庭、關於生活的現實與理想;是一個時代中一種非常直接、有效的現實文化映像和以後各個時代都能很方便地拿出來做回顧之用的歷史文本。
歷史與未來,這兩個人類一直不好用過於直觀的方式進行描述的領域,用圖畫來表現的時候,天然地有一種隨著畫筆自由塗抹與勾勒而來的方便;儘管畫面往往與過去的實存與未來的真相有著大小不一的距離,但是對現代人的閱讀而言,這已經是一種難得的神遊自己有限的人生不可能觸及的領域的上佳方式了。幻想題材的作品在畫面中有一種隨著人們的想像而來的隨意,歷史題材的東西雖然不能像幻想那樣隨意,但是在有一定的歷史的文物根據的前提下,有古人的服飾傢具與房屋建築之類的考古證據的前提下,其表現力反而會更其逼真。在諸多畫種中,連環畫作為一種講述連續故事的通俗畫,在這樣表現未來與過去的領域裡,其功能就顯得格外突出了。
從連環畫的起源中我們可以看到,古代題材的連環畫實際上是連環畫題材選擇上最為傳統最為本源的一種。(插圖,來自給本節配圖的文件夾,全部圖片可以均勻分布,也可以集中以插頁的形式出現,用圖數量和圖片次序隨意)
廣義的連環畫的起源據說可以追溯到原始人類在洞穴上鑿刻的岩畫。這些原始的畫面大多是獵食後的紀念,顯示著原始人類用畫面來將生活中的事件與場面表述出來的本能。從保存下來的壁畫、岩畫中我們完全可以想像那些更大量的未保存下來的畫在地上或樹榦上的畫,可以體會到他們實際上已經有了一種將發生的事情用連續的畫面進行記錄的原始需要。這似乎可以被看作是連環畫產生的最基本的動力。後世,以現在能看到的證據來觀察,在敦煌石窟中保存下來的宗教繪畫中,在古人的棺材上,在墳墓的牆壁上,也多有類似的連續故事畫面,或者是描繪人類活動的連續場面出現。我國現存最早的連環畫是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漆棺上的《土伯吃蛇》和《羊騎鶴》,都已經被認定為有連環畫性質的繪畫作品了,而古畫中那些或多或少地有連續情節的作品,古代木刻本的繡像小說中的多畫幅的插圖,也都顯示了一種連環畫的萌芽狀態。這些萌芽狀態的連環畫自然是以它們被創作的當時或更早的生活與觀念繪製的,屬於「古典題材」無疑。
到了近代,有了工業化的印刷機械與製版技術以後,有了市民社會的市場空間以後,狹義的連環畫,也就是標準意義的連環畫才真正出現。「印刷成冊」和至少是理論上的「無限複製」的可能性,可以說是連環畫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因為連環畫這種圖文結合的藝術形式,「成冊」和「重複」本身也是她的形式因素,缺少了這一形式因素實際就不是標準意義上的連環畫。從這一點說,民國初年連環畫成冊確實可以稱為現代意義上的連環畫的誕生。
清朝末年,在畫報出現前後,現代史上的連環畫作品便開始出現了。而畫報這種雜誌形式的畫冊,對連環畫的誕生髮展則起到了推波助瀾的關鍵作用。1886年上海《申報·時報》出了一個新聞畫刊,將當天的新聞畫成連續的圖畫,隨報附送。這幾乎可以說是近代連環畫最早的形式了。《海上花列傳》和《增廣名花月影大觀》(可能還有更早一點的《名花月影大觀》)均出現在1894年前後。《海上花列傳》原文刊登在1892年花也憐儂(韓子云)創辦的文學刊物《海上奇書》上,作者也就是創辦人自己,是典型的才子佳人故事。《增廣名花月影大觀》出版於光緒甲午年,也就是1894年。全書分上下兩冊,大小均如後來通行的連環畫。內容又分文字介紹和圖畫留影兩部分。繪者為《點石齋畫報》的創辦人吳友如先生,採用的畫法也是石印。主要是介紹一些時尚性的東西,如望遠鏡,手風琴,電燈和新潮服裝。它雖不是照片,但寫實的畫風卻為後人留下了難得的歷史的影子。
1899年上海文益書局朱芝軒畫的連環畫《三國志》,用原著回目當文字說明,有200多幅,石印畫法。後來在民間興起的稱謂「連環畫」、「小人書」、「菩薩書」(浙江)、「牙牙書」(漢口)、「公仔書」(南洋)大約都是連環畫興起之後在各地叫開的,但是最早使用「連環圖畫」這一名稱的據最新的發現是1905年前後出版的《新玉堂春》。此書長和寬各為12.5厘米,64開,20冊,每冊20多幅,一共400多幅。封面均是紅紙印刷,有「連環圖畫」的字樣。玉堂春的故事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妓女蘇三(玉堂春)被誣殺人,恰遇舊相好王金龍。當了大官的王終於為其平反了冤案。《新玉堂春》在內容上嚴格遵守著這樣的結構,在畫法上則採用清末木版年畫的風格樣式,上為文字,下為圖畫,與繡像類。人物身上均註明姓名,對白也十分簡潔。1925年上海世界書局出版的《三國志》、《水滸》、《西遊記》,也(一說這是第一次)使用了「連環圖畫」的名稱。
總之,對於連環畫來說,近代之前的一切,都還是起源階段的東西;當然,那並不是特定意義上的連環畫的起源,它是人類繪畫甚至是文學藝術、文化的泛義的源起。到了近代狹義的連環畫才真正誕生。這種「誕生」固然有工業社會到來、印刷技術進步的因素,有畫報這種西式雜誌的催化劑作用,而從中國傳統中去尋找的話,就會發現狹義的連環畫實際上是從插圖裡脫胎而出的。所謂插圖,是古代繡像小說的一種傳統。而古代繡像小說的題材無一例外都是講古的,說的都是古代名著、才子佳人、英雄傳奇和武俠故事。也就是說插圖和源於插圖的連環畫天然地就是以描繪古代的故事與古代的人物為自己的元初的題材本份的。實際上後來的人對前人的所有的有形的想像,可以凝固下來的想像也都在這種插圖與連環畫之中了。我們從狹義的連環畫誕生之初的絕大多數內容和選題上,也都可以看到這種古典題材佔據幾乎全部連環畫畫面的狀態。而即使其中有一部分當時的現代題材的東西,在後世看來也都已經變成了歷史,形成了連環畫在另一種意義上的記錄現實也同時是講述歷史的歷史記載功能,也就大可以納入廣義的歷史題材的範疇之中了。
連環畫的出現,讓人們對於過去的人物與故事,對於過去的建築與生活,似乎終於找到了一種最為貼近最為逼真的表現手法與閱讀文本;連環畫像是一扇時間之門,只要打開,就能讓讀者回到既往的時光里,既讓自己置身於過去,又能隔岸觀火式地目睹曾經的一切。古典題材的連環畫成了現代人復原古意的一種途徑,一種在相當長的影視還沒有發達起來的歷史時期里,都幾乎可以說是唯一的途徑。比之孩子們圍繞在善言的老人或者鄉間說書人身邊,瞪大了眼睛傾聽他們口耳相傳的那種「講古」,連環畫具有圖文並茂的生動,還有沒有時間與地點限制的方便,甫一出現很快就贏得了為數眾多的讀者,相應地更加促進了連環畫的創作與出版。而早期的連環畫幾乎全部都是歷史題材,完全繼承了民間說書人講古代故事、講古代人物的「講古」傳統。比較充分地走了市場化道路的武俠連環畫雖然是後來第一波連環畫跑馬書粗製濫造行為的濫觴,但是其商業化充分,數量之多出品之快也確實蔚為大觀;而其選材都是大小「三俠五義」或者一般的武俠故事傳說,都屬於「歷史題材」。
即便後來連環畫的題材逐漸多樣化起來以後,根據戲劇和小說改編的連環畫興盛起來,在相當長的一個歷史時期里,歷史題材的連環畫也依舊佔據著連環畫選題中最重要、最正宗的位置。事實上,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里,「繪畫」都是復原古意的唯一途徑,而作為通俗畫種的連環畫正堪其用,充分滿足了人們對自己祖先、自己同類既往歲月的探知欲;而也正是歷史題材的連環畫才擁有最廣泛的讀者,產生過最深遠的影響。
比如古典名著《三國演義》在國內的廣泛普及,《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劉備、關羽、張飛、周瑜、孫權、曹操等等人物形象在男女老少的廣大讀者中的耳熟能詳,至少在連環畫《三國演義》出版以後的幾代人之中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都得歸功於連環畫《三國演義》。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水滸》、《西遊記》和《紅樓夢》的連環畫出版發行與閱讀接受的現象中。這還是一些文字文本比較好讀的古典名著,那些稍微生僻些的作品,就更倚重相應的連環畫作品來進行文化普及的工作了。比如《封神演義》,比如《官場現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儒林外史》,甚至《二十四史》、《民國演義》、《三十六計》、《成語故事》,等等;很多古代戲曲,都有連環畫的畫本故事,比如《生死牌》、《梁山泊與祝英台》、《團圓之後》、《打漁殺家》、《西廂記》,等等;還有很多古代傳說與童話故事,也是連環畫使它們空前活躍與被最大程度地廣泛接受起來,《女媧補天》、《白蛇傳》、《釣魚郎和龍女》、《杜鵑和杜娟花》、《八哥》、《鱔魚送糧》、《阿詩瑪》,等等,不一而足,蔚為大觀。事實上,在整個中國連環畫的創作與出版過程中,古代題材都是蔚為大觀的;籠統地說,幾乎所有的古代題材都已經入過畫,都被連環畫表現過了,有的甚至是多種版本的表現。與此同時,古典題材的連環畫,也是相當長的一個歷史時期里最為集中也最受讀者歡迎的一種。至今在收藏界,專門收藏古典題材連環畫的人也還是大有人在。
——本文選自梁東方著人民出版社出版《連環畫里的時代記憶》,詳細精彩內容請讀原著。
「2014中國好書」已經揭曉,查看詳情請回復「2014」。
「中國好書」月榜(原中國圖書評論學會「大眾好書榜」)從2014年3月開始每月發布一次,回復6位數年月(如201403),即可獲得對應月份的榜單及推薦理由。
回復「目錄」獲取最新書評目錄,回複目錄上的編號或書名,即可獲取該書的精彩書評。
掃一掃關注「中國好書」
推薦閱讀:
※《金瓶梅》連環畫精簡版
※梁山伯與祝英台〖連環畫〗
※連環畫
※《露兩手》(素描連環畫) 繪畫 汪觀清
※《後岳傳》套本連環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