淪陷中的中產階級,如何保護自己的財富?

來源:亦文論資本(ID:yiwen-pub)

他們曾經光芒四射;然而光鮮亮麗的背後,是一顆無奈掙扎的心和一個巨大的危機感。他們的價值觀在崩潰,他們想要躋身頂層社會的夢在消逝,留給他們的選擇:要麼逃離,要麼下流化淪為草根。中國是一個典型的啞鈴社會:一端是處於社會底層的數目龐大的草民屌絲,而另一端則是掌握著巨大社會財富卻人數極少的權貴階層。社會階層在被迅速地分裂、固化並形成斷層,而被撕裂的社會是不會有和諧的,只會有動亂。中產階級的淪陷,其實是一個社會最大的悲哀。

有房有車,有著月薪過萬的穩定的白領工作,受過良好的教育並有一定的生活品質和道德修養,較為集中在大中型城市中,這無疑是一個典型的中國中產階級的特徵。

他們曾經有著令人羨慕的光環,頭上貼著知識階層和社會精英的標籤;無論從經濟地位、政治地位和文化地位上講,他們都是社會的中堅力量。他們通過知識和職業,而不是特權或金錢,得到社會的認同。

他們曾經光芒四射;然而光鮮亮麗的背後,是一顆無奈掙扎的心和一個巨大的危機感。他們的價值觀在崩潰,他們想要躋身頂層社會的夢在消逝,留給他們的選擇:要麼逃離,要麼下流化淪為草根。

1危機感四伏:

在今天這個互聯網科技浪潮中,中國的中產階級們所掌握的知識與技能正在被迅速地淘汰和邊緣化。他們需要進修、需要掌握新技能,否則他們將像昔日的諾基亞一樣被這個時代所無情地淘汰,或是從一個腦力工作者淪為一個普通的小職員。就好像一個報社的編輯,如果今天還不懂自媒體,還不懂網紅,還不懂標題黨,那他就只有被淘汰的份了;因為昔日四平八穩的文章已經沒有太多人願意看了。

然而在咄咄逼人的80後90後面前,他們所缺乏的,並不只是新知識和新技能,而是這個時代的新思維;儘管其中有很多在他們看來,是非常不入流的草根思維或屌絲思維,對此他們不屑學習,更不屑參與。

社會經驗是他們較年輕人僅存的優勢,然而這並不能支撐起他們的尊嚴和夢想,甚至因此他們在變成年輕人眼中的老古董和老頑固。

他們的職業上升空間很小。沒有特權背景和強大的人脈關係,他們永遠都無法突破頭頂上的那塊玻璃天花板,而被炒魷魚的命運則時刻都有可能降臨。

這是一個不進則退的社會,連混個安全著陸、平安退休都是一種奢侈的想法。如果很不幸,被一個更有闖勁更有背景的年輕人領導,整日唯唯諾諾地挨罵都無可奈何,因為被炒魷魚是他們不可承受之重。經濟不好,失業後想再找一份高薪而又輕鬆的工作是很不容易的,而低端的工作又實在不想去做。

上有老下有小,每個月的稅後工資扣除必需的生活開銷、再還了房貸,已所剩無幾;一生的積蓄除了養老,還要擔心子女未來的教育與結婚生子;薄弱的社會醫療保障體系使得家人的一場大病都有可能導致傾家蕩產;更要命的是,偏偏自己對社會的發展和全球的動態還有不少的看法,對今天高企的房價、泡沫化的經濟、惡化的環境有著清醒的認知。由此,危機感與焦慮感無時不刻地交織纏繞著他們。

國內常有媒體嘲笑香港的年輕人是房奴,是失落的一代,但其實中國的年輕人也一樣;他們中的很多人也都已是中產階級,然而每月過萬的工資扣除了五險一金以及所得稅,實際到手的也就只有七八千元。這對於生活在北上廣深的白領來講,如此的收入實際上很苦。且不說房子買不起,即使砸鍋賣鐵四處籌錢湊成了首付買到了房子,也意味著接下來的悲慘的房奴生活。不買房也並不意味著你可以很瀟洒,刨去租房餐飲以及日常的交通通訊等基本生活費用,還不考慮子女的撫養,其實剩下來的收入並沒有多少。過高的房價,子女撫養費用,已經讓這一階層的年輕人,也不可避免的染上焦慮症。

據媒體報道,2015年中國繳納個稅的人數只有2800萬,占人口總數的比例不到2%。而那些真正的富豪,並不靠公司工資.性.收入,卻不再繳納個稅的名單中;土豪們強大的購買力推高了房價,賺取了更多的地產增值收入以及房租,而讓工薪階層承受了無法承受的壓力,導致財富分配上的馬太效應。

然而與物質上的困境相比,價值觀的崩潰才是中國的中產階級焦慮的真正原因。

2價值觀崩潰:

中國的中產階級曾經無比相信知識能改變命運,奮鬥能帶來成功。

他們強調法治化;他們需要尊嚴,需要權力,需要保障;他們認可全球化,認可自*由主義,認可市場經濟,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的價值獲得最大最公平的體現;他們強調個人價值,強調生活質量,強調教育質量,強調公平。

但是,目前的形勢正在逐一否定他們的價值觀。

被污染的水、地溝油、毒奶粉、毒跑道、莆田系醫院、霧霾、孩子被偷被搶,社會變得冷漠無情甚至價值觀被扭曲,這一切都處處讓他們感覺難受、感覺窒息、感覺提心弔膽。

他們中的不少人都有著不錯的思想見地,但在社會上並沒有太多的話語權。他們算是清醒的「憤世一族」,然而他們的話大多數時間都被淹沒在官方的主流觀點與屌絲的世俗觀點中。他們看著吃瓜的群眾被那些偽大師、假大咖和磚家們所迷惑和誤導,想駁斥卻被迅速淹沒在所謂的粉絲經濟中;他們看著草根民眾被民粹主義所綁架而盲目的愛國,剛想站出來發兩句牢騷,卻馬上被草根民眾罵為漢奸,於是也不得不擔心自己的日本車和蘋果手機被砸。他們成了「潔身自好、自命不凡」的一族,在嘲弄貪官和五毛的同時,也時常被譏諷和利用;連自己小區的物業或停車場的看門人都敢招惹他們,而他們卻無可奈何,沒有絲毫的尊嚴和絲毫的法律保障。社會上騙子橫行,而他們卻守著道德底線和正義感不放;無處維權,想要法治、要尊嚴、要保障、要發聲吶喊,卻怕時時刻刻被和諧、被雷洋。

中國的中產階級對於手中的財富有著極強的不安全感,生怕一夜醒來,自己辛苦累積的那一點點財富都會被洗劫一空。

2015年8月的天津大爆炸事件,使得大批小區業主遭遇了驚心動魄的一幕,倖存者則開始了漫漫無期的維權之路,然而除了逃離,他們還能做什麼?

他們極其認同西方社會所提倡的私人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的理念;然而在中國,他們卻不得不莫名其妙地要擔心自己小區的圍牆會被推倒,自己小區的內部道路會成為所謂的資源共享的外部道路,而被無情地踐踏;他們無法有安全感,他們生怕自己好不容易累積起來的個人財富會被一夜清零。

房價的高企使得他們已經不敢再奢望投資房產來迅速致富,甚至連改善住房都在變得遙不可及。畢生的積蓄存在銀行還趕不上通貨膨脹,想要理財卻發現到處充滿陷阱,一不小心就被各種披著光鮮外衣的私募基金、信託、財富管理、P2P等機構瞄上,在高息利誘的龐氏騙局下隨時可能本金不保;連昔日最值得信賴的銀行,都在逐步被打破剛.性.兌付的光環;甚至還有一些銀行的員工,不停地向他們兜售第三方機構的理財產品,他們雖然清醒地知道這叫飛單、不能被誘惑,可防不住自己年邁的父母被忽悠,以至於他們自己也開始擔心,自己存在這家銀行的積蓄是否也會突然一天不翼而飛?!

這是一個網紅、演員受歡迎的程度遠遠高於一個科學家、老師、教授的社會。這些網紅、演員的收入數以千萬甚至億計,他們所擁有的高級轎車與高檔房產數量之多,讓你瞠目結舌。若不是因為某個演員的離婚事件導致其家產的曝光,你簡直無法相信這是真的,而自己父母輩中那些為國家奉獻一生的人民教師教授科學家們卻處處省吃儉用,生活過得異常清貧簡樸。一個演員的離婚事件能引起全社會吃瓜群眾長時間的聚焦和津津樂道,而飛船上天、科學發明這樣的事件卻被丟棄在一個小小的角落裡,無人關心。你開始懷疑讓自己的孩子繼續勤奮讀書是否還有意義?未來的他們還能靠知識來改變命運嗎?

媒體上報道了一個遊客墜入公園的老虎欄里而不幸被咬死,如此不幸的事件卻導致社會上千奇百怪的評論,讓他們無比懷疑這個社會是否還有起碼的道德感與同情心?

更讓人無法接受的是廟堂里的和尚,袈裟的裡面多半是牛仔褲和牛皮鞋;白天念經,晚上開著豪車吃喝嫖賭,其職業收入遠遠高過一個中產階級,你還願意把自己的錢虔誠地投入到善款箱里嗎?曾經的馬列毛思想早已被經濟浪潮所沖走,現在連信佛拜佛都要小心被騙,難道就只能信仰上帝和耶穌了嗎?

這一切都是中國的中產階級不得不面對的現實。他們清楚地知道,只有在法制健全、公平民*主的社會裡,他們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

3對未來失去希望:

中產階級所期待的更高品質的生活環境,更加法制、平等、民*主的社會制度,似乎正在漸行漸遠。沒有顯赫的家庭背景或強大的人脈關係,想要躋身上流社會是基本無望的;相反下流化淪為草根的則源源不斷。

也許逃離中國、移民歐美新加坡這樣的發達國家文明世界,是他們現階段最好的選擇。

事實上,中國那些身家過億的富豪們早有大半都已經把財富和家人送往了歐美。賺錢在中國,享受在西方,剩下的就只有在焦慮中的中產、掙扎中的草民和惡化中的環境。

好在這是一場泡沫經濟的盛宴,趕上這場盛宴的中國中產階級們手裡還擁有著紙面財富。如果今天他們賣房變現,帶著泡沫經濟所給予的現金紅利逃往西方,也許還可以在那裡過上安全富裕的生活,還能靠自己的才能過上有尊嚴有保障的生活。就怕你抱著殘存的期盼繼續漂浮在芸芸眾生中,一夜醒來,也許這些紙面財富也隨著泡沫經濟的破滅而消散,只留下一地雞毛。

中國是一個典型的啞鈴社會:一端是處於社會底層的數目龐大的草民屌絲,而另一端則是掌握著巨大社會財富卻人數極少的權貴階層。社會階層在被迅速的分裂、固化並形成斷層,而被撕裂的社會是不會有和諧的,只會有動*亂。

清末,曾國藩曾說,社會大亂之前必有三種徵兆:

其一:無論何事均黑白不分;

其二:善良的人越來越客氣,無用之人越來越猖狂;

其三:所有問題明明嚴重惡化,卻都被合理化及默許,還不痛不癢,莫名其妙的方式虛應一番,卻不見人願意為這艘破船補補窟窿,甚至還假裝沒有看見。

有人說中國發展得太快了,以至於底層的老百姓跟不上,需要中產階級停下來等他們。事實上,跑的太快的,不是中產階級,而是那些權貴階層。草民的仇富心態,其實只能殺向中產階級,而無法朝向權貴階層,因為他們根本接觸不到權貴階層,而且這些權貴階層也早已逃離、揚塵而去了。最終淪為民粹犧牲品的,就只是這些表面光鮮而內心焦慮的中產階級。

中產階級的淪陷,其實是一個社會最大的悲哀。

前路在何方?他們一直在問自己。

 作者:沈亦文,資深銀行家,產融結合專家,3流合1的供應鏈管理專家,多家商業銀行與大型企業的金融財務顧問,《打造3流合1的供應鏈帝國》《無界資本》作者,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客座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客座副教授、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客座教授。

延伸閱讀:(篇幅較長,但是很重要)

中產階級如何保護自己的財富

作者:yevon_ou

來源:水庫論壇,已獲授權

各位朋友大家好:

在這個世界上,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學術圈是一個比較獨立的小圈子。但是世界很大,還有各種各樣其他的圈子。

這次《創富論壇》第一講,他們請我來。小周說:「歐大,你講點賺錢的事吧」。

因為學術的事情,是你懂。賺錢的事情,我略懂。

如圖。學問之道,分為「體、用、術」。

《人文經濟學會》有很多位經濟學家,他們的水平都是極高明的。

可是他們的學問,集中在「體」。

「體」,就是大道理。就是經濟學的邏輯。

如張五常講《經濟解釋》,關於成本,關於利率,就可以寫幾萬字。

這些都是很重要的。每一篇都是經典。

可是「體」這玩意,他有一個缺點。他不賺錢,他接觸不到錢。

哪怕一些皓首窮經的老教授,天天坐在書房裡。冥思苦想一輩子,可是他們窮一輩子。

天天被師娘罵,天天沒米下鍋。就領一份死工資。

去賣書么,賣不了幾個錢。

而我們這個圈子,比較側重於「用」。

牛頓三力學確立了,真正賺錢的,是通用汽車。造汽車發動機的人。

香農的資訊理論確立了。中國移動才賺了大頭。

我們就是那個研究「用」的人。

怎樣將經濟學知識,轉化為金錢。

01 通脹

言歸正傳。我們首先來看一張圖表。[1]

這張圖,是中國的貨幣供應量。

其中,1979年剛開始改革開放時,這個數字接近於零。確切的說:居民總存款約220億。

而今天呢,居民總存款,大約是66萬億。

二者相差:3000倍。

(億)

1979

2016

倍數

年化

居民存款

220

660000

3000

24%

官方M2

1500

1500000

1000

20%

中國的數字,是全世界最複雜的。

譬如這個1979年的數據,M2是居民存款的7倍。當年又沒有什麼金融渠道,連商業銀行都沒有。你這數字怎麼來的。

但是呢,無論有多少重重迷霧。你把時間拉長了看,則所有的陰謀詭計,全部都是躲藏不住的。

如果時間拉長到36年。則中國的貨幣增長,在1000~3000倍之間。

另外一方面,我們再來看國力。或者說「實物資產」。

國力的增長,GDP數字也是一個巨大的謎。

但是我們可以假設一下。我給出的數字,是每年9%

(1979~2015)

每年

累計

GDP

9%

23倍

貨幣

22%

1500倍

差額

12%

64倍

我們看回這個表格。

在過去的三十六年,中國的「國力」GDP實質增長23倍。一躍成為一個國際.性.的大國。

鋼產量,電產量,基本都是這個數量級。

而貨幣方面呢,我們取一個中間值:1500倍。

通貨膨脹就是64倍。

貨幣每年加+22%,但經濟只增長9%,當中有一個缺口12%。

這個就是通貨膨脹。

關於通貨膨脹的話題,一直是一個忌諱。官方的「通脹數據」,永遠只有1~2%,36年累計通脹,官方數字一共只有4.9倍。

但是,你把時間拉長了來看。效應是很明顯的。「錢變毛了」。

實際老百姓自我感受,在64~100倍之間。

1979年時,有一個口號,叫做「36元」。

意思是一般技工,初中畢業文憑。去工廠里做起薪36元。

而現在,基本是2000~3000元。

1980年代,買一個白饅頭,5分錢。

現在你看一個饅頭多少錢。

我們生活在一個通貨膨脹的世界。請你抄下來:每六年物價翻翻。

每年大約12%

02中產階級

今天人文給的題目,叫做《中產階級如何保護自己的財富》

我們講一下「保護」的概念。

「保護」的意思,不是讓你吃不上飯。餓得去當乞丐。

保護的意思,是想維持你的「社會地位」不下降。

以前是多少名,現在還是多少名。

以前是衣冠榮耀,以後還是衣冠榮耀。

那麼,你需要「排名不下降」的話,你需要的「增長」速度是多少。

+22%

請大家一起看著著個+22%的數字,凝息靜氣,默哀三秒鐘。

如果中產階級想要「保護」你的財富,想要社會排名不下降。你的增長,必須達到每年+22%

這個不是理論,這個是結果。

有些人問,不可能的。你這個演算法是瞎扯。世界上不可能有任何人,達到這個回報速度。連巴菲特都沒有。

那麼我問你,1980年時,你有多少錢。一萬元沒有吧。

而2016年,你有多少錢。在座的北京土著不少,那你二套房子,你就是一千萬了。

卅六年,年均複合增長+22%。中國人的財富增長,每一個人都超過了巴菲特。

你要問這千萬怎麼來的。臣妾不知道啊。

03 全要素增長

 (增長率)

個人工資

儲蓄

奇遇

年輕人

+22%

中產階級

+22%

+3%

中產階級+京滬

+22%

+3%

+22%

百家姓

+100%

我們來看這個表格。

首先解釋一下個人工資增長,每年+22%。

如果你算一下複利,^16年,大概是24倍。比房價快一點。

2000年時年薪2W,到了2016年年薪50W。

這個22%,由二部分組成。9%+12%

其中的12%,是社會平均通脹率。哪怕你做的是一成不變的工作,例如餐廳營業員,送快遞外賣的,帶小孩的月嫂。

你的工資也是每年都在增長的。營業員每年加薪+12%

而另一方面,則是9%「高薪職位的出現」。

在1979年時,幾乎沒有高薪職位。沒有高科技,高技能的職位。

大家都是技工,都是中專文憑。

而到了2016年,有投行,有外企,有碼農,有高管,有國際貿易,有律師。這些都是以前不存在的「高級」職位。

人生需要有追求的。如果你不升職,你就等於在退步。

我們仔細觀察這個表格。人的收入,分為三大部分;

  • 工資

  • 利息

  • 外快(主要指房地產)

  • 這裡面,問題主要出在「儲蓄」一環。

    儲蓄的回報非常低。通常中國的「無風險利率」只有3%。

    如果你要「全要素」增長+22%,則你必須「工資+儲蓄+奇遇」都增長+22%

    但是金融市場的回報非常低。

    除非你是徹底的無產階級,否則你必然被社會拋棄。[2]

    有些人問,怎麼破。

    今天的主講是《中產階級如何保護自己的財富》。那麼,怎麼破。

    答案是,聽好了,請凝息靜氣三秒鐘。

    答案是:沒法破

    因為我們還有第四行,還有百家姓的第一個姓。

    前面三行加在一起,他是一個「負和遊戲」。

    屁民加屁民加屁民,他還是負和遊戲。

    因為還存在一個發鈔機構。他每年幾萬億,幾萬億地投資重型項目。開發東,開發西,鐵公基不停地虧損。

    這些錢哪來的,就是前三行虧的。

    所以前三行總體是一個負和遊戲。

    中產階級就一個整體,是不可能被拯救的。

    我們只能救出很小的一個群體,譬如說幾千個人(括弧,買票的)。

    04收入年齡格局

     (增長率)

    個人工資

    儲蓄

    奇遇

    年輕人

    +22%

    中產階級

    +22%

    +3%

    老年人

    +3%

    百家姓

    +100%

    岔一句題外話。我們仔細看這個表,其實他給人的衝擊是震撼的。

    最大的一個差異,發生在「年輕人/老年人」之間。

    我們看到,年輕人,還在上班的那群人,他們的工資以+22%的速度在增長。

    老年人儲蓄收益只有3%

    中國的收入架構,是高高度向年輕人傾斜的!

    很有可能你三流大學一畢業。拿8000元的工資。但你的薪水,已經比做了一輩子「高級工程師」的你的父母還要高。

    年輕人折騰幾年,就有了一二百萬,三五百萬積蓄。幾年時間,超過了你父母一輩子的收入。

    這造成什麼結果呢,造成了社會上,政治上,人文上,巨大的差異!

    中國的年輕人,具有巨大的話語權。

    他們可以發出自己的聲音,擁有想像力和創造力。可以輕易地撕碎舊秩序(地段)。

    社會變革極快。

    因為財務實力就是根本。你有了高工資,高積蓄,你就不用聽父母的話。他們也沒什麼資格管你。

    而你想像一下,所有的資源和權力都掌握在老人手裡。這個社會會變成什麼樣子。

    GDP

    通脹

    工資

    中國

    9%

    12%

    +22%

    日本

    0%

    -1%

    -1%

    你譬如看隔壁日本的例子。

    中國每年工資+22%,你父母50歲了。一輩子累次加薪,工資才5000元。

    你一畢業就是8000.

    而日本的老人有500~600W日元的年薪。

    新進社員只有200~300W日元年薪。

    論儲蓄的話更加不能比。

    所以日本年輕人幾乎無法反抗老年人。

    象《半澤直樹》這樣中古主義價值觀依然橫行。

    二者社會結構完全不同。

    在法國,年輕人有一句諺語,「爺爺搶你的女朋友」。

    因為法國年輕人失業率在30%以上,而幾乎全部的社會財富和權勢,都掌握在60歲的爺爺手裡。

    年輕人真是恨死了。30歲美女這一個檔次,幾乎全都被60歲爺爺搶走了。

    香港人有一句老話,所謂「手停口停」。哪天你不上班了,你立刻被社會淘汰。

    中國的勞動回報率,和資產回報率,完全不成比例。

    國民財富的分配,高度向人力資源傾斜。

    地主幾乎沒有可能擊敗長工。

    「富人越來越窮,上班族越來越富」。社會逆襲頻繁。

    誰是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就是全世界最社會主義的國家。

    「收入年齡格局」是一個很大的話題。但是和我們今天的主題無關。我們就不展開了。

    05中產的陷阱

     (增長率)

    個人工資

    儲蓄

    奇遇

    年輕人

    +22%

    中產階級

    +22%

    +3%

    中產階級+京滬

    +22%

    +3%

    +22%

    百家姓

    +100%

    言歸正傳,底層爬到中產容易。中產爬到富人困難。

    我們還是講回中產階級的話題。

    觀察這個圖表。中產階級有一個「天花板」現象。

    當你很窮的時候,你只有「工資---結餘」。這個時候,你的凈資產是不斷增長的。

    但是你成為了中產階級之後,你就擁有了二樣東西,「工資+儲蓄」。

    其中,工資每年都在增長。

    儲蓄名義回報+3%,實際通脹13%,每年縮水-10%,一百萬元過年就剩90W。

    你的人力資本,可以保值增值。在座每一個大學生,都價值1000W。

    你的金融資本,無法保值。

    當你的「積蓄」到了一定程度之後,「儲蓄縮水」的效應,會超過你的工資結餘。

    簡單地計算一下。如果每年縮水-10%

    則你財富的上限,就是「工資」的10倍。

    好比你每年省吃儉用,能省下40W。則你資產的上限,就是400萬。

    從名義上,好像你每年餘額寶又拿了多少利息。

    公司發年終獎,錢包又豐厚了。總儲蓄從400W增長到了500W。

    可是2019年的500W,可能和2017年的400W,其購買力是完全一樣的。

    你的真實財產並沒有增加分毫。

    在中國的特色是:

    底層爬到中產容易,中產爬到富人極難。

    我們縱觀歷史,各位的父母,可能是很非常非常勤勞,非常非常節儉的人。

    他們一輩子省吃儉用,連給自己添一件新衣服都不肯。

    可是幾十年辛勞下來呢。仔細看看,他們也沒多少錢嘛。

    論積蓄,或許也就幾十萬。老破房子一套。

    一生積蓄,還沒有子女二三年賺得多。

    那麼,我要問。畢生的積蓄,畢生的辛勞,畢生的節儉。

    值得么。

    你的青春,你的苦難,你的無數忍受,無數次克制.欲.望,值得么。

    今天我們說的話題是《中產階級如何保護自己的財富》。

    其失敗的典型,就是你的父母。

    如果你不想像你的父母一樣,辛勞一輩子二手空空。你就不能走他們的老路。

    得跳出這個大坑。

    06自救之道

    儲蓄

    資產

    負債

    好了,我們現在要提解決方案了。

    如果你不提解決方案,你就是個大騙子。

    如果你說這個不對,那個不對,把所有的陷阱都罵了一遍。但是到最後,你卻又提不出解決方案。

    那你就是賣大力丸的。

    我們首先來看這張圖。

    這圖由左到右。最左側的部分,是儲蓄端。

    中間,是資產端。

    右側,是貸款端。

    在長達幾十年的時間裡,包括在座各位的父母。他們所享有的唯一選擇,就是「儲蓄」。

    好比1960~1970年代。你的父母拿到了錢以後,只能夠去存銀行。除此之外,任何投資渠道都沒有。

    一直到今天,社會上最主流的「理財思路」。好比你地攤上買一本《理財周刊》,或者跑到私人銀行里有《專享理財經理》,或者跑到美國加拿大有Block R。

    用一句話概括,叫做「構建以股票為核心的資產組合包」。

    這些機構的共同特點,就是讓你做資金的「借出方」。

    你是債主,吃利息的。你是黃世仁。

    這些產品的特點呢,就是容易,極其容易。簡直可以說是「跪式服務」。

    你跑到銀行里,說我要拿300W元出來。買一個73天的理財。那麼銀行客戶經理,肯定是泡咖啡端茶,難保還要送幾桶糧油。

    你如果去Private Bank貴賓廳的話,富麗堂皇,簡直是孵咖啡館享受了。人家偶爾還要請你出國旅遊。

    但是這些事情的背後。是你的「財富」增值率極其極其緩慢。

    一般Mass Market無風險投資的收益率,就只有3~4%左右。根本跟不上通貨膨脹率。

    就象洪晃說的,交給DB(德意志銀行)私人銀行,都快被整理成無產階級了。

    比儲蓄更高一級的呢。是「資產」。所謂的中級玩法。

    一直有人問我,「USD/CNY在升」。

    「去換點外幣好不好,歐元,日元,哪一種貨幣最好」。

    我的回答是:「不要持有任何貨幣」。

    也不要持有任何類似於準貨幣的東西。譬如債券,理財,債券基金。

    因為全世界的貨幣,都跑輸「實物資產」。不僅僅是中國這樣,你去美國,歐洲,哪怕日本,都是這樣。

    中級的玩法,是持有「實物」。

    最有名的實物,當然是房產。

    除了房產之外,你還有紅木,字畫,汽車車牌,攤位,特許經營權,學區,高速公路,景點門票。

    被很多人忽視的,其實是「特許經營權」。

    好比我在清華門口,路口有個煎餅果子攤。這個攤位是合法的,城管不會管。

    這項權益,就非常值錢。

    你譬如說一個大腕想娶煎餅西施的女兒吧。那丈母娘就不客氣地說,「我這個流動攤販的鋪子,比你那輛奧迪車還值錢」。

    因為煎餅果子,還有攤位的租金,都是不斷上升的。

    而且升的速度很快。你從5元的雙蛋,漲到6元,這就是20%的漲幅。

    再譬如說高速公路的路權,他也是非常值錢的。

    因為高速公路本身的車流量在增長,平均大約每年+15%。

    但是另一方面,高速公路的門票也在漲價。從5元,到10元,15元,20元。

    這就是一個平方數增長的模型。

    因此一些高速公路公司,剛建成的時候路上幾乎連車都沒有。大家都罵虧損。可是幾年以後,卻成了金娃娃。

    到了「中級階段」買資產這一個級別,他的主要問題是,資產的選擇面是很窄的。

    資產是有門檻的,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把現金轉化成資產。

    眾所周知,房產是要巨款的。一套房子至少200~300W。小額的資金,就無法買入首付。而且還有限購限貸的問題。

    而高速公路路權,旅遊景點門票,特許經營的牌照。這些資產就更加難以獲得了。

    甚至有時候得通過股票市場,才能獲得一點份額。而這個時候,你就會受到股票從業人員的剝削。

    在這裡,我們要賣各位一個關子。

    全世界最好的資產是什麼?

    然後,我們進入到第三步。也就是高階的玩法。

    這個世界上真正賺錢的是什麼。是債務。

    在一個惡.性.通脹的環境中,什麼資產升值最快。是債務。

    如果年化通脹12%,而利率只有4%,則什麼資產升值最快。是債務。

    超級億萬富翁是怎樣發財的,槓桿式收購的債務。

    我們講個故事,中國的富豪,分為二種。

    一種,是馬雲,馬化騰。

    一種,是王健林,賈躍亭。

    這二者的區別呢。馬雲,馬化騰,他們主要是有了一個非常成功的產品。

    譬如象馬雲,他最天才的思想,就是成立了淘寶網。或許還有支付寶。

    淘寶目前有8億用戶,每天200億的銷售額。馬雲所有的成功,都是以淘寶的流量眼球為基礎。

    騰訊的脫穎而出,則是基於微信。

    微信的巨大成功,使得騰訊股票翻了三倍。遠遠拉開了與百度的距離。

    「二馬」的成功,都是因為他們有一個超級成功的明星產品。是基於產品的CEO.

    而中國的富豪榜上,還有另外一群人,譬如說王健林。

    王健林靠什麼起家。靠萬達廣場。

    「萬達廣場」是一種非常「重資產」的項目。你的單個萬達廣場,可以說很賺錢,租金回報達到8~9%。

    房價升值,大概是一倍。投100億開發,建完以後大概值200億。

    但是這樣的發財速度,依然和「二馬」是不能比的。

    BAT才是真正的「輕資產」項目。微信如果再多幾億用戶,他要增加的,也無非是多幾排伺服器。

    那麼,是什麼支撐著王健林的財富,超過5000億大關。壓過馬雲,馬化騰,成為中國首富。

    主要是「債務」。

    他可以不停向銀行貸款,然後槓桿式開發。

    接觸過萬達內部資料的人才知道,一直到2006年,王健林一共只有4家萬達廣場。

    他雖然是大富豪,但並不是頂級億萬富豪。

    而今天,萬達集團擁有80座萬達廣場。另外還有70座在建。

    我打一個比方,假設你2006年時,你擁有4套房子。

    折騰擴張到今天,你能夠擁有80套房子么?

    所以這是一個了不起的能力。這就是所謂的「財技」。

    整個萬達集團,幫公司賺錢最多的人,其實是CFO。

    CFO不是管你什麼管理,報銷之類的。

    CFO最主要的工作,是「融資」。

    CFO每年要向市場上融資2000億以上。「要借錢」,這才是了不起的能力。這才是核心技能。

    你去看華爾街,世界500強。

    真正能升上董事長的位置。一般只有二種人。

    一個是職能部門的CEO。譬如Jeff Immelt以前就是GE醫療的CEO.

    一個是CFO

    「負債」這條科技樹,是真正的百億級科技。

    你以後要成為十億,百億,關鍵靠從這條線走下去。

    只不過你要問,「我小老百姓,銀行怎麼會借我100億啊」。

    Good Question,這就是你沒錢的原因。

    但問題是,銀行會不會借給你100億。

    答案是不會的。平民小百姓,哪裡借得到錢啊。

    所以我們就列出了這低、中、高三級模式;

  • 低級模式,存錢。銀行經理跪式服務。

  • 中級模式,資產

  • 高級模式,借錢。你去跪銀行經理。

  • 07自救之道

    怎樣跨入更高的社會階層。怎樣從屌絲階級跨入中產階級,怎樣在中產階級維繫住社會地位,並進一步跨入上層階級。

    很多人回答:「勤奮」。這是不對的。

    終你們一生,你們可能都沒有機會遇見一個億萬富翁。不會有人給你明悟的指導。

    中產階級要成為富人,最關鍵的是「模式」。

    你如果研究資產回報率,研究餘額寶的收益率,到小數點後面零點點點。

    則你這輩子,大致是沒有什麼出息的。

    賺錢最主要的一件事,是「模式」。

    千萬有千萬的模式,上億有上億的模式,百億有百億的模式。

    你如果保持著窮人的模式,靠省吃儉用。想要達到中上流社會。

    終身無望。

    「百億」「千億」這種宇宙怪物,咱們暫時就不討論了。

    如果你作為一個1000W左右的中產階級。你想要保護自己的財富,並冀望進一步向上爬。

    則你最關鍵的是「模式」。

    儲蓄

    資產

    負債

    如圖。你要儘可能地向右爬。

    離開「存錢」模式,銀行送你大米和金龍魚。別貪小便宜。

    你要至少爬到「資產」模式,實物資產有11~12%的回報,隨通脹水漲船高。

    * 最佳實物資產是什麼,是孩子。

    但是「資產」很難獲得。至少比銀行存摺難以獲得。

    轉化為實物資產,就足夠你勞心勞力了。篩掉一大片社會上無能的人。

    而如果你想出人頭地,「持有資產」還是不夠的。

    這隻能夠讓你不輸,不能夠讓你贏。

    如果你想跑得比全社會更快。快過+22%,你得追求「負債」。

    重要提示:防止封號失聯請長按上方二維碼加小編卷三(微信號:juansan4)好友,各種猛料、內參消息不便發的朋友圈才能看到!是您茶餘飯後必備精神食糧。

    槓桿式,負債式發展。

    這裡面的難度,就非常非常大了。並且衍生出一系列的科技樹,全部都是圍繞著負債展開。

    具體的做法,一節課肯定是講不完的了。今天的講座就到這裡,我們用一句話留給大家:

    構建以房貸為中心的資產組合包

    謝謝。


    推薦閱讀:

    中產階級跑步指南之——如何在半年內速跑
    AI和機器人將給中產階級帶來巨大衝擊
    對不起,中產階級的身份是不能世襲的
    有多少錢才算中產階級?
    中產階級

    TAG:財富 | 中產階級 | 自己 | 保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