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外國人學漢語的最大樂趣
各國學生因同一篇短文引發的不同感想
丁啟陣
都說教外國學生時間長了,教師的中文水平會下降。大概是由於對外漢語教學只是我教學工作的一部分,多年來我在教外國學生的同時也一直教著本國學生的語言學與文學課程,因此,迄今為止,還沒有中文水平下降的感覺——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我感覺遲鈍,實際上已經下降了,但我沒有感覺到。
我感覺到的是: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對同一個事情的不同認識,對我的思考、寫作,大有好處。
期中考試,我給一個小班(只有五個學生)的外國學生出了一道寫讀後感的測試題。閱讀材料是我去年自產的一篇短文,《中國女人穿高跟鞋登山的五種可能》。大致內容是:因為經常於崇山峻岭上看見有女同胞穿著高跟鞋在攀爬,心有所感,便以開玩笑的口吻,就為何常見女同胞穿著高跟鞋登高涉險,提出了五種解釋:中國女生多巾幗英雄類型,我國有傳習雜技的傳統,穿高跟鞋登山是中國式愛美奇招,喜歡站得高望得遠,傳統審美特重腳部,云云。最後歸結於憐香惜玉之情,「中國女性更應該學點保健知識,學會愛護自己的身體」。
這是一篇遊戲文字,因此文中多反諷話語。例如,第五種解釋是這樣的:
中華審美文化,傳統的女性美特重腳部。歐美人欣賞女性,重視胸部;日本人欣賞女性,重視頸部。他們的審美都只關注靜態,惟我中華文化最懂得動態美:蓮步輕移,移出洛神『飄忽若神,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境界,假如再配以『轉眄流精,光潤玉顏』(曹植《洛神賦》),婀娜多姿之美,豈是文字所能形容!據考證,當今中國女性喜歡穿高跟鞋,乃是跟她們的祖母的母親以前時代的『三寸金蓮』美學觀一脈相承的。
總之,這樣的文章,是不能單從字面理解文意的。
考卷收上來之後,我發現了有趣的現象:五個讀者,有五個《中國女人……》。
中國出生、念到初中去日本定居的「戰爭遺孤」後裔女生,基本上是介紹、複述短文內容,只有最後幾句話,是她自己的感想:「穿高跟鞋爬山,我個人感覺就是,沒事找罪受,自討苦吃,愛美不要命。」
日本男生,因為他上周剛去過香山,看到短文是以寫香山紅葉開頭的,使他「似乎聞到了秋天的結束和冬天的到來」的味道,因此很高興。但是,後來發現文章重點不是寫香山風景的,「而是高跟鞋引起的對中國女性的分析」,他「因此有些失望」。他對我「引用中國名人的名言巧妙地概括了中國女性的特點和性質,而且與中國獨有的文化聯繫起來」,表示欣賞之後,也對我提出的五點意見表示了異議。他說「大部分我不能同意」,他認為只有第五點,因為「提出了不同國家的文化來比較」,因而「有可靠性」。他認為,其他四點意見,都是關於女性內心心理活動的,很難證明,有「不講道理之嫌」。最後,他說,他上周是跟四個中國女生和一個中國男生一起去香山的,四個女生看見穿高跟鞋爬山的女生時,都跟他一樣表示吃驚。因此,他認為「不能一概而論」。
韓國女生,「因為在韓國人們去旅遊的時候(尤其是爬山),一般都穿運動裝,沒有人穿高跟鞋」。因此,看到中國女生旅遊的時候「打扮得很漂亮」,「甚至有些女孩子穿高跟鞋」,她「覺得很奇怪」。她認為,「中國女性太講究外象」了,到哪裡都想穿漂亮的衣服,可能是希望留下好看的照片。她直言,這是不對的。她說:「去旅遊是為了看美麗的風景,感受不同地區的文化特色。於是需要多走路,因此應該穿自己舒服的衣服。」她對我從文化上解釋中國女性愛穿高跟鞋爬山,感到意外。最後她表示,「以後碰到中國女性穿高跟鞋的時候,都會想起這篇文章,給朋友解釋」。
美國男生,他先是說看這篇短文,讓他想起了「要風度,不要溫度」的說法。他認為,這反映了中國女性缺乏保健知識的問題。他說:「安全比美麗更重要。」「穿著高跟鞋爬山,不是好看,而是可笑。」同時,他又說:「想怎樣做就怎樣做,一個人穿什麼是自己的自由,和別人沒有關係。」只是,如果因為穿高跟鞋摔倒了,就應該自己承受早就想得到的後果。他認為,最好是,「為了愛護自己的身體,保持健康,穿合適的衣服」。
西班牙女生的感想,主要集中於對短文幽默的讚賞。因為她條理比較清楚,無需轉述,因此照錄如下:
我覺得,這篇文章很有意思。因為作者用了一種修辭的方式……他表達想法很幽默(英語叫irony)。他提出了一個好像很簡單的問題。對一般人來說,這個問題很簡單,『因為她們瘋了,爬山的時候應該穿運動鞋的』。可是作者經過一番思考以後,想出了五種充滿幽默的解釋。解釋表現了作者對社會的深刻分析。他比較了中國的女生跟日本、韓國、歐美的女生愛美的不同特點。我特別喜歡文章里的兩句話,一句是「羊腸山路是中國女生美的展示舞台」,另一句是「她們要站得更高、望得更遠」。我喜歡第一個句子的原因,那是非常可笑的現象。我喜歡第二個句子的原因更複雜,高跟鞋非常不舒服,女生穿它是因為社會要求她們站得高,看起來很漂亮。可是,為什麼男生不穿高跟鞋?因為社會不要求男生很帥。這是性別歧視。最後,我要說,我喜歡作者用有名的人的句子(崔健、魯迅等)。我覺得這樣做給文章增加了活力。
儘管有凡事「不能一概而論」的老話,但是,根據我多年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的經驗,這五位同學的讀後感還是有一定代表性的。中國教育中的「述而不作」,日本人的刻板認真,韓國人單一民族形成的價值觀念的排異性,美國人的科學、民主、自由思想,西班牙人對語言文學的敏感,都具有典型意義。透過他們各不相同的感想,多少可以增進我對他們的文化、思想的理解;他們的不同感想,也可以給我分析社會、探索寫作藝術以有益的啟迪。教學相長,學生們從我這裡學到的東西,不一定有我從他們那裡學到的東西多。我認為,這是教外國人學漢語的最大樂趣。
2009-11-10
推薦閱讀:
※78平三口明亮溫馨家 盡享讀書樂趣
※冰天雪地的樂趣
※紅色收藏家張祖仁論「文革」煙標收藏的樂趣
※作詩的樂趣
※夜讀:沒有風浪,帆就沒有了價值,沒有曲折,人生就沒有了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