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絲路——譚龍建油畫展
譚龍建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海南省油畫學會常務副主席,海南省油畫院常務院長,海南省美協理事,海南省書畫院畫家,國家二級美術師。1982年畢業於廣東工藝美術學校,1990年學習於中央美術學院。
作品獲獎:
2014年國家民委、文化部、中國文聯、中國美協《第三屆全國少數民族美術作品展》(北京)優秀獎,
2012年《藝術與奧林匹克同行藝術展》(北京)優秀獎,
1988年至2010年先後獲得省美展銀獎5次。
作品入選:
1987年文化部、總政治部、中國美協《慶祝建軍60周年全國美展》(中國美術館),
1999年文化部《第八屆全國群星獎美展》(中國美術館),
2000年中國美協《第十四次新人新作展》(中國美術館),
2003年文化部、中國美協《第三屆中國油畫展》(中國美術館),文化部《第二屆全國畫院雙年展》(廣州),中國美協《全國首屆小幅水彩畫展》(福州),
2007年中國美協《時代精神-全國肖像油畫展》(北京),《海南當代油畫名家邀請展》(海口),
2008年《台灣海南崇明三島畫展》(上海美術館),
2009年《韓國濟州.中國海南美術作品展》(海口),
2010年《北京.海南當代水彩畫名家學術邀請展》(海口),
2012年《巴黎秋季藝術沙龍中國展》。
作品發表:
《美術》(2002年第3期、2004年第1期 ),《中國收藏》,《藝術收藏與投資》,《中國書畫博覽》《中國藝術品投資》、《新海岸》等。
畫冊出版:
2013年由中西文藝出版社出版《中國當代美術家/譚龍建作品集》。
電視專訪:
海南電視台《美術名家尋訪錄-譚龍建》、《(風範)畫家譚龍建》。
個人展覽:
2013年由海南省美術家協會、海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辦《行吟海南-譚龍建繪畫藝術展》。
藝術活動:
2014年參加中國美協美術家代表團赴西藏採風活動,
2015年參加中國油畫名家四川寫生活動,同年參加海南觀瀾湖中國油畫名家寫生活動,
2016年參加瓊、魯油畫家婺源寫生活動,
2017年參加南海風-油畫家眼中的海南之美藝術邀請展暨寫生活動(江蘇鳳凰藝都)。
部分作品
《黎寨-3》50x70cm 2017年
《曾經海上絲路》150x110cm 2015年
《城市過往》125x160cm
《野菊花》100x80cm 2011年
《海上斜陽》80x200cm 2014年
《瓊韻鄉音》70x90cm 2015年
《海上斜陽》80x200cm 2014年
《海上漁家-1》60x80cm 2016年
《夏日彩霞》80x100cm
《春意》60x80cm 2017年
藝術評論譚龍建是中國當代卓有成就的一位油畫家,作品多取材於具有鮮明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海南風土人情。他筆下的漁女人物、海港村落、熱帶叢林、鄉間景緻,都具有獨特的視角和敏銳的思考,造型求實嚴謹、構圖沉穩端莊、手法樸實細膩、色彩濃烈鮮明,將自我融入自然,以畫筆揮灑情感,不拘一格、小中見大,以紮實的塑造手段傳達出熱烈的思想感情和深厚的人文追求。譚龍建的創作多次入選全國性重要展覽,顯示出獨樹一幟的藝術魅力和感染力。
文/吳長江
(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藝術隨想
文/譚龍建
古人力圖表現宏大的山水景觀,尋求大自然的普遍規律,當他們感到不斷需要在作品中表達對自然的情感投入時,便藉助詩歌尋找靈感,但藉助詩歌不是簡單的圖解詩意,而是達到詩畫合二為一的至高精神境界。
崇尚傳統,不是簡單的懷舊與模仿,應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在繼承的基礎上加以發展與壯大,以當代人的情感為投入,表現出當代精神風貌。
經典作品得以流傳下來,不因為時間的流逝,時代的轉換而改變人們對它的一往情深。不在於對描繪上有多麼細膩與深刻,而在於表現內涵上人類共同的審美取向並取決於它所激發的人類情感。
繪畫作品的真正意義不在於它所描繪的實際景物,而是藝術家的內心感受,所表達的是畫家自覺意識的經歷或追求,因而作品烙上強烈的個人精神意識,使觀眾與作品之間產生無休止的對話。筆墨可止,而思緒不斷。
康定斯基說:「內在因素,即感情,它必須存在,否則藝術作品就變成贗品。內在因素決定藝術作品的形式。」——畫畫是用心靈去感悟,是以自己內心的真情實感通過外在的形式表現出來,讓觀眾產生共鳴,藝術作品才有生命力,否則就是沒有靈魂的贗品。
有人說,藝術家有兩種,一種是為藝術而藝術,一種是為人生而藝術。梵谷以生命獻給了藝術,高更以情感抒寫著人生,他們的藝術都以情感為投入,生命為代價,是以滿腔的熱血譜寫著生命的頌歌。
「包豪斯學院尊重每個學生所特有的藝術感覺,在教學中,學院廢除了臨摹名畫和雕塑的課程,鼓勵學生自由地表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包豪斯獨特的藝術教育理論推動了現代藝術的發展,引起了國際藝壇觀念的變更。」(摘自《康定斯基論藝》一書)藝術在於不斷地創新,現代藝術全新的理念給了我們不斷創造新藝術的可能性,與其說「臨摹名畫」和重複別人,不如走向自然,面對自然而充分發揮每位藝術家個體的不同想像空間,自由地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富有創意的而不是重複別人和自己的藝術作品來。
完美的藝術作品是相對而言的。梵谷、高更和畢加索的作品中相對的「不完整性」;八大山人、齊白石惜墨如金,簡潔而大氣的畫面中留出大片的空白。他們各自強烈的個性中所具有的共性就是體現在作品中的「殘缺美」。齊白石說:「藝術在於似與不似之間,太似則俗媚,不似則斯世」。畫到深處時,忘乎所以,得意忘形,藝術的本質得以彰顯。藝術在於不斷地創新,不是簡單的重複客觀,而是在表現藝術家主觀內心世界的同時在畫面中體現出破綻的美。
在目不暇接的當代藝術潮流中,作為仍然堅守在傳統藝術中的我,感到被「猛虎野獸」般的吞噬,無所適從。但我想,不論是當代的,還是傳統的,它們有差異,又有共性。不在於表現技藝本身,而在於觀念的轉變,理念的提升。
也許是綠的誘惑,綠的驅使,綠是生命所在。陽光下綠是多麼純粹,晶瑩剔透,夢幻迷人,我在綠的海洋里徜徉著。海島的陽光,使你睜不開眼睛,海島的綠,可綠透你的肌膚,海島的山水,更是迷醉你的心底。
結著碩大的果子,圓的、橢圓的,顏色從綠變為桔黃,溢發出濃濃的芳香,這是熱帶水果之王菠蘿蜜。菠蘿蜜樹黝黑的樹榦還帶有紫灰藍色的斑點圖案,爬滕虎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攀繞在枝幹上,顯得斑駁而蒼老。乾枯褶皺而裸露的樹榦像是歷盡滄桑的漢子,無論是在濕潤肥沃的土地或是乾渴而貧脊的沙土上,它依然毫無選擇地牢牢紮根在這片土地中,生生不息,開花結果。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我為它這種隨遇而安與自然抗爭的精神所震撼。
正是這種與世不爭,不隨波逐流,走的是一條獨闢蹊徑的獨木橋,雖然艱難,但樂於其中。人生如此,藝術如此,當你急功近利,急於求成,恐怕不能成就。只有去掉塵世表面的光環和種種的誘惑,追求人生的真諦,才是藝術真正的本質所在。
轉自:國新書苑
推薦閱讀:
※油畫保存必須要記住的幾個要點
※看看什麼最值錢——九月下旬受關注油畫拍品
※自學成才,一年畫一幅,有錢不一定能買到他的作品
※執持堅守,以意為境——畫家周曉濤
※【油畫】放牛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