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搶人大戰」窺見城市集體焦慮
最新評論 來源:燕趙都市報 2018.03.29
從「搶人大戰」窺見城市集體焦慮
張敬偉 作者:張敬偉0人參與 0評論
以戶籍吸引高端人才的城市治理手段也是不可持續的,一方面不符合城市化發展的方向,另一方面也有違社會公平。
據3月28日《每日經濟新聞》報道,硝煙還未散,「人才戰」再升級!從3月22日開始,西安人才落戶政策再次升級,全國在校大學生憑學生證和身份證,在線辦理即可落戶西安。短短4天時間,西安共遷入落戶人口近1.7萬人!如果說這只是去年二線、新一線城市人才戰的延續,那麼近一周以來一線城市的出手,則標誌著「人才戰」進入了新階段。3月21日,北京提出要建立優秀人才引進的「綠色通道」;3月26日,上海提出要打造「人才高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而廣州、深圳也紛紛拿出了各自的人才新政。
京滬廣深加入「搶人才」大戰,只會讓「戰事」更加激烈。確切講,這也是一場「不公平的戰爭」。畢竟,各大城市存在「線際」差異,因此資源聚集和吸引力也大不相同。在此情勢下,一線城市搶的是「高端人才」、二三線城市搶的就是「中低端人才」,四線以下城市則只能搶人或者連人都難以留住了。
其實,這種「搶人(才)」大戰已經發出尷尬信號。以南京為例——作為發達省份的熱點二線城市,45歲以下的本科生即可入戶。西安更近一步,大學生在線即可憑學生證和身份證入戶。有些三線城市,已將入戶學歷門檻放低至大專乃至中專。很多城市更在住房、求職等方面給予相關補貼。
可預料的是,這是一場持久戰,積極因素凸顯各城各市對人才的重視,有利於充分發揮人才作用,但不得不說,這種「搶人(才)」大戰也凸顯人口紅利時代逐漸遠去帶給城市的集體焦慮。
這種焦慮是在戶籍制度藩籬仍在、城鎮化進程尚未完成之時產生的。因此,各城各市的「搶人(才)」大戰控制不好,可能會陷入惡質的叢林之爭。對於一線城市而言,雖然其吸引人才的門檻有所降低,但針對城市發展「因人施政」的色彩更濃。以四大一線城市為例,北京搶的主要是科技創新和科技創新服務型人才。而且,對這些人才的納稅收入也設定了限制。上海在7個方面進行了創新突破,但是核心內容依然是「高峰人才」,要求具有「協調亞太的能力」,此外,就是重點吸引外國專才——吸納的外國人才佔比全國1/5。廣州吸納和聚焦人才的重點則是「基礎教育」和「金融」。深圳作為年輕的移民城市,在吸引人才上落戶相對寬鬆,而且通過現金補貼、租房補貼、房屋補貼等形式來吸引人才,但不管如何,深圳對學歷門檻的要求還是要比其他二線城市要高。
不同線際城市設置「搶人(才)」的門檻,看似合理,實則是戶籍制度桎梏下的折射。因為戶籍制度的限制,一線城市匯聚了更多資源,因此對所有人更具吸引力,人才基於趨利因素總是湧向這些城市以及熱點二線城市。但在戶籍制度的制約下,外來人口和戶籍人口就形成了權利待遇的差別。在此情勢下,一線城市基於城市治理的需要,在戶籍制度上實施嚴格的管控措施。戶籍,就成了特權的象徵,自然也就成了吸引人才的待遇。這是一線城市面臨的現實矛盾,即人們寄希望於一線城市但一線城市又無法完全滿足所有人要求的矛盾。但是以戶籍吸引高端人才的城市治理手段也是不可持續的,一方面不符合城市化發展的方向,另一方面也有違社會公平。更要者,這麼做會造成資源配置的不平衡,也導致區域、城市之間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在人口紅利逐漸衰減的情勢下,城市之間靠「搶人(才)」是難以持續的。一線城市拿戶籍制度作為吸引高端人才的手段,也難以為繼。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打破城鄉、區域和城市間的行政藩籬,實現人口更自由流動,賦予城市居民平權待遇,才是破解人口紅利枯竭、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之道。——————
推薦閱讀:
※被失眠、焦慮、抑鬱折磨的90後
※寫給 25 歲的大女子:擁抱焦慮,不再做情緒的人質 | 女人迷 womany | 最走心的女力媒體
※媽媽焦慮造成孩子膽小
※你的偽認知升級,正在加重你的焦慮
※努力焦慮症?焦慮是真的,努力恐怕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