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選人物奧巴馬
1961年8月4日生於夏威夷州火奴魯魯。他的父親老貝拉克生於肯亞西部尼安薩省一個牧民家庭,母親雪莉·安·鄧納姆生於堪薩斯州的威奇托。奧巴馬在他1995年的回憶錄中寫道:「我的父親與我身邊的人完全不同——他的皮膚像瀝青一樣黑,我的母親卻像牛奶一樣白。」
高中畢業後,奧巴馬先是在加州「西方學院」就讀兩年,之後轉學至位於紐約市的哥倫比亞大學,並在那裡主修政治學。1985年,他搬到芝加哥,成為一名年薪僅1.3萬美元的社區組織者,負責與芝加哥教會合作搞慈善活動。在芝加哥當義工3年後,奧巴馬進入哈佛大學法學院。
奧巴馬回到芝加哥後指導了一次選民登記活動,這直接致使該市19個非洲裔選區的選民登記人數第一次超過了19 個主要白人選區,黑白選民人數比達到67.6萬比52.6萬,從而改變了芝加哥的選舉形勢。奧巴馬因此被當地雜誌譽為「一顆政治新星」。
奧巴馬出生在夏威夷,母親是來自堪薩斯的白人,生父是來自肯亞的盧歐族人,繼父是印尼人。幾乎從小就過著四處漂流的生活,而不論在印尼、夏威夷、洛杉磯、哈佛或是芝加哥,他一直是以一個外來人的面孔出現在大家的面前:對於白人他是黑人,對於黑人他是白人,哈佛的精英看他是草根,芝加哥的草根看他是精英。
1991年,奧巴馬在哈佛獲得了「極優等」法學博士的學位。但奧巴馬在讀哈佛法學院時,仍然殘留了一些早年桀驁不馴的作派。因為違章停車,他總共領到17張罰單,但他只肯付兩張。直到17年後準備競選總統的兩周前,他才決定把賬付清。
奧巴馬考入哈佛法學院兩年後當選為久負盛名的《哈佛法律評論》的主編。當時哈佛法學院的著名保守派團體「聯邦黨人社會」(The Federalist Society)的成員曾經擔心作為首任非洲裔美國人主編的奧巴馬,會大量提拔非洲裔自由派學生進入編委。希望能被各方接受的他,在當選之後最終只提拔了一名非洲裔女學生擔任編輯。
他本人的人生經歷,對他性格的形成有著深刻的影響。不被接受,是奧巴馬需要經常性的去面對的問題;歸屬感,對於他來說更像是一種奢侈品。就在這樣一種成長環境中,奧巴馬逐漸形成了一種內心渴望被接受,但又對冷冰冰的現實消極抗拒的心理。這種心理,反而讓他時而散發出一種難以名狀的魅力。
2008年,民主黨候選人參議員奧巴馬憑藉競選口號「希望和改變」,橫掃黨內黨外對手,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還記得選舉日當天,白人室友格萊格在屋子裡竄來竄去,喊著「千萬別碰電視」,緊張的注視著選票的統計,當奧巴馬勝選確定後,更是歡呼雀躍擊掌相慶。
當四面八方的人趕往華盛頓特區,忍受著嚴寒擠在廣場上,聆聽奧巴馬的就職演講時,很多人留下了激動的眼淚,他們堅信這是一個新的時期的到來,布希帶來的兩場戰爭、歷史上僅次於1929年大蕭條的經濟危機、眾多複雜的社會問題,都會隨著新政府的成立而解決。
演講台前的奧巴馬頗具魅力,顯得自信而又謙遜。此前在2004年的民主黨全國大會上,就為聽眾們獻上了精彩的題為「無畏的希望」的演講。在這場演講中他大聲疾呼「沒有左翼的美國,也沒有右翼的美國,只有一個團結的美國」。造成了全國性的轟動。
2011年5月2日,奧巴馬在白宮發表了面向全世界的電視講話,宣布基地組織1號人物奧薩馬.本.拉登在上周被美軍擊斃。他還透露,此次行動中美軍無人受傷,且他們成功獲取了本?拉登的屍體。奧巴馬在講話中譴責了十年前基地組織對美國發起「9-11」恐怖襲擊事件,並稱拉登之死是美國反恐事業的「重大成就」。
駐伊美軍2010年8月31日結束作戰任務。美國從2003年3月20日入侵伊拉克到2010年8月撤出全部戰鬥部隊,歷經7年零5個月。奧巴馬撤軍一方面是因為他需要履行2008年參加總統競選時的承諾。另一方面,宣布撤軍也是出於形勢所迫,美軍在阿富汗和伊拉克都遭遇了巨大傷亡,也招致了當地居民的反感。
2010年5月5日,美國墨西哥灣原油泄漏事件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6月16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白宮宣布,英國石油公司(BP)將創建一筆200億美元的基金,專門用於賠償漏油事件的受害者。這筆基金的成功設立,意味著英國石油公司的讓步和奧巴馬政府的勝利。7月15日,英國石油公司宣布,「再無原油流入墨西哥灣」。
奧巴馬在2010年9月宣布,永久性延長對美國的中產階級減稅政策。這是美國政府近期提出的一項重要刺激經濟舉措。奧巴馬當天在美國老工業重鎮俄亥俄州克利夫蘭市發表演講時說,美國經濟復甦的進程痛苦而緩慢,800萬美國人因為本次金融危機而失去工作。美國應當為年收入在25萬美元以下的中產階級永久性減稅。
共和黨認為財政刺激會加重國家債務,而且通常效率低下,而民主黨人又認為這個一攬子計劃不夠大。奧巴馬在和國會的來回過招中顯得有些灰心喪氣,而慢慢的國會的民主黨領導人都開始抱怨總統很少去聯繫他們,最終在國會通過了一個被修改的面目全非的財政刺激計劃。
在2009年底,眾院通過了健保法案。然而原本健保法案的重要支持者泰德.肯尼迪病逝,留下的參院席位如果被共和黨取得,共和黨則獲得了杯葛該法案通過的足夠票數。2010年,共和黨內部的茶黨運動興起,共和黨也藉此在中期選舉中取得大勝,一舉獲得眾院多數席位。
共和黨國會揚言要阻止國債上限上調,奧巴馬本來可以要求必須提高上限否則提請違憲審查。但是他再一次的選擇了退讓,在發現共和黨議長約翰.博納不接受自己的讓步後,奧巴馬再度神隱。僵局為美國經濟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包括主權債務等級被評級機構降級。
推進一個一攬子財政刺激政策期間,奧巴馬在和國會的來回過招中顯得有些灰心喪氣,而慢慢的國會的民主黨領導人都開始抱怨總統很少去聯繫他們,最終在國會通過了一個被修改的面目全非的財政刺激計劃,依然爹不疼娘不愛。這次的打擊開始讓奧巴馬在與國會接觸時開始變得消極被動起來。
米歇爾與奧巴馬的婚姻曾為奧巴馬帶來了芝加哥社區的認同感,而米歇爾對於丈夫從政的不滿也讓兩人在奧巴馬第一次參選聯邦眾議員以30個百分點大敗之後,有將近2年的冷戰期。妻子的意見對於奧巴馬來說非常重要,而奧巴馬本人的幕僚長,也是長期好友拉姆.艾曼紐爾(Rahm Emanuel)卻強硬的要求總統保持個人強制入險,以法案通過而不是理想為最高原則。兩個最接近的人的不和諧,使得健保法案一開始就讓奧巴馬有想逃避的衝動。
領導能力的欠缺更明顯的在其知名的《病人保護可負擔醫保法案》的制定與通過過程中表現了出來。聯邦政府要求個人強制入險的想法剛提出來,就遭到了妻子的反對,由於個人強制入險是保守派智庫在90年代應對希拉里健保法案所提出的概念,理念更為理想主義的米歇爾.奧巴馬更希望該法案是一部純粹的自由派民主黨人概念的法案。
最終在2009年的年底,眾院通過了健保法案。然而時運不濟的奧巴馬此時又遇到了天大的難題,原本健保法案的重要支持者泰德.肯尼迪(Ted Kennedy)病逝,他留下的參院席位如果被共和黨取得,共和黨則獲得了杯葛該法案通過的足夠票數。不過奧巴馬覺得這個深藍州的參議員席位,沒那麼容易丟掉,便也沒有多過問。結果到了選前發現這個麻省的參議員席位會被共和黨人布朗奪走的時候,奧本人再去為民主黨候選人站台已晚。奧巴馬再一次的為自己的消極不作為付出了代價。
推薦閱讀:
※【雅集人物】邱登成
※與陳曉關係曖昧的C姓女星真實身份是誰?是陳妍希嗎?
※南德集團牟其中先生刑滿釋放
※古典美女人物免摳PNG透明圖片(第七集)
※共享巨無霸 巾幗俏掌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