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戰不勝越戰越貧:跳出軍隊興衰周期率靠變革強軍
(原標題:甲午戰爭與軍隊興衰周期率)
1894年爆發,持續近一年,最終以清政府失敗告終的甲午戰爭,到今年已是兩個甲子年了。國人重甲子,更重歷史之得失,因此今年各方對甲午戰爭的反思空前。無不痛惜中國戰敗,痛惜北洋艦隊滅亡,痛惜國運急轉直下。痛惜之中,也包含著對日本侵略者的憤慨,對清政府無能的憤慨。當然,探究戰敗原因,在關於甲午戰爭的文章中佔據了最大部分。其精細研究涉及情報戰、軍隊編製體制、人才優劣等方面,足以構成一部有關甲午戰爭的啟示長廊。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深入探究甲午戰爭失敗的借鑒意義,自然是最應該也是最有價值的。相信對這個問題的回答,也是仁智各現。筆者以為,它就是軍隊興衰周期率。
甲午戰敗的軍事總開關
1945年7月1日,黃炎培等人飛赴延安訪問。7月4日,毛澤東特邀黃炎培等到他家中做客。毛澤東誠懇地問黃老:您來延安考察了幾天,都有什麼感想?黃炎培坦率地說:「我生六十多年,耳聞的不說,所親眼看到的,真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團體,一地方,乃至一國,不少『單位』都沒能跳出這周期率的支配力。」毛澤東答:「我們已找到跳出周期率的新路。這條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才不會人亡政息。」
後來就有了史上著名的毛黃談話。此後,「興亡周期率」不脛而走。這其中的「率」,非「律」也,規律揭示的是事物發展中必然的、穩定的、客觀的聯繫,人們可以認識和利用規律,卻無法改變規律。而「周期率」則是一種概率,有概率才存在「跳出」興亡周期的可能。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曾說:「過去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內,都不願意承認中國的偉大成就是建立在民主的基礎上的。但事實證明,這個13億人口的大國取得的成功,沒有社會各個層面的民主決策、科學決策是不可能的。」
國家有興亡周期率,軍隊同樣存在著興衰周期率。歷史上,好多軍隊走過的道路基本都是:其興也由小變大,由弱變強,雖小卻如鯊魚一樣能夠逐步吃掉龐大的對手。及其變大變強,天下太平,眼中無對手、胸中無敵情也就容易養尊處優、優哉游哉。當此之際,一部分人便沉浸在勝利往事中,覺得現在打起來也會輕鬆取勝。但現實往往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戰爭可能會徹底撕碎曾經的輝煌。無論是當年橫掃歐亞大陸的蒙古鐵騎,還是當初能征慣戰的八旗兵,最後都在此類由盛而衰的道路上隱沒掉叱吒風雲的身影,徒留歷史一嘆。
軍隊興衰周期,本質上是戰鬥力的興衰周期,說到底是戰鬥力處於上升軌道,還是處於下降軌道。戰鬥力強,對應的就是軍隊興盛期,威武之師無人敢於輕視;戰鬥力弱,對應的就是軍隊衰落期,夜郎自大卻被外敵打心底里輕視。雖然甲午戰敗有清王朝政治腐敗、情報完全漏底、軍隊編製極其不合理、邊海防線漏洞太多、用人唯親不唯能等種種原因,也可說氣數已盡不得不敗,但就軍事而言,歸根到底還是體現在軍隊戰鬥力衰落,不能打仗,打不贏上面。因此,研究甲午戰爭不能不研究軍隊興衰周期率,尤其要研究如何跳出軍隊興衰周期率。
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鑰匙
為什麼要強調軍隊興衰周期率?這是因為,雖然如清政府國家層面的腐敗,會導致軍隊戰鬥力下降。但軍隊打不贏,同樣會導致喪權辱國,引發一連串的被動。戰場打不贏,不僅是「一切等於零」,甚至還會因為割地、賠款、喪失權益進而得出負數。甲午戰敗後,清政府被迫於1895年4月17日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中國割讓台灣島及其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與遼東半島給日本,賠償日本2億3千萬兩白銀。對國家來說,負數巨大,壓力沉重。但這還只是戰敗負數的表象。
據統計,從1840年鴉片戰爭列強以堅船利炮打開中國大門後,百多年間,英、美、日、法、俄、德、意、奧等國從海上入侵中國達479次之多,其中規模較大的就有84次。而1894年的甲午之戰,則被視為加劇中國國運急轉直下的一戰。日本靠向中國索要的巨額賠償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脫亞入歐,躋身列強,為其後全面侵華埋下伏筆。
戰爭也進一步刺激了列強到東方蠶食「東亞病夫」的野心,之後發生的八國聯軍等侵華行動,不斷把中國推向積弱積貧的深淵。曾經在東方傲視全球的大清,成為任由強國索取種種好處的案上魚肉,國家實力被各種戰敗賠款掏空,國家領土被各種戰敗割地弄得七零八落。隨著國家的沉淪,人民心中的希望和夢想也遭擠壓破裂,國民精神受到嚴重摧殘。
甲午戰敗導致的一系列由零迅速擴大成「巨負」的連鎖反應,啟示今人在全球化的今天、在各國爭相向現代化邁進的時候,要永遠牢記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中提出的,慎重初戰、第一戰必須打贏等思想。居安思危,時刻做好準備,否則一戰不勝,就可能導致一連串的嚴重後果。
這也是因為,所謂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之「局部」,只是對全球來說的局部。對一國尤其是中等國家、小國來說,局部即全局,任何戰爭都是全面性的戰爭。如果打不贏,後果將是非常嚴重的。近年來的伊拉克、利比亞都是因為初戰打不贏、「局部」戰爭失敗,最後人亡政息。當一個國家周邊安全環境不理想,潛在的戰爭威脅和觸發點較多時,必須大力加強核心軍事能力建設,時時繃緊打仗這根弦,把戰鬥力建設擺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
推薦閱讀:
※【藝海拾珍】中國治玉工藝簡史(十) 清代治玉變革
※兵器與戰爭方式的變革
※論高度複雜性條件下的社會治理變革
※晁錯變革亡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