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治療肩周炎
針灸治療肩周炎
近期有好幾例肩周炎患者前來就診,也有一些網友諮詢肩周炎的治療,今天就談談肩周炎的針灸治療。
肩周炎是肩關節周圍肌肉、韌帶、肌腱、滑囊、關節囊等軟組織損傷、退變而引起的關節囊和關節周圍軟組織的一種慢性無菌性炎症。
肩周炎在中醫上稱之為「漏肩風」、「凍結肩」、「五十肩」等,是以肩關節疼痛為主,先呈陣發性酸痛,繼而發生運動障礙的一種常見病、多發病。患有肩周炎的患者,自覺有冷氣進入肩部,也有患者感覺有涼氣從肩關節內部向外冒出。其病變特點是廣泛,即疼痛廣泛、功能受限廣泛、壓痛廣泛。
肩部疼痛,在急性期時疼痛劇烈,夜間加重,嚴重者有觸痛,疼痛時汗出難耐,不得安睡,部分病人疼痛可向前臂或頸部放射。肩關節活動受限,尤以外展、外旋、後伸障礙顯著,病情嚴重者不能刷牙、洗臉、梳頭、脫衣、插衣兜等,甚至局部肌肉萎縮等。肩周炎的發病首先發生一側肩部疼痛、酸痛或跳痛,起初因畏痛而不敢活動,久則產生粘連和攣縮,活動受限,尤以外展、上舉、背伸時明顯,甚者肩關節失去活動能力,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臨床表現為起病緩慢,病程較長,病程一般在1年以內,較長者可達到1-2年。
中醫認為肩周炎的形成有內、外兩個因素。內因是年老體弱,肝腎不足,氣血虧虛。外因是風寒濕邪,外傷及慢性勞損。另外,肩部的骨折、脫位,臂部或前臂的骨折,因固定時間太長或在固定期間不注意肩關節的功能鍛煉亦可誘發關節炎。
常規針灸治療肩周炎,是針灸肩部的穴位,如肩三針等,配合電針,TDP照射、拔罐等方法。雖然也有較好的療效,但取效較慢,難收速效。
在臨床上治療肩周炎常採用以下方法,病人疼痛可立即緩解,活動即刻改善。
針刺穴位分為四組:
1、足三重穴組與外三關穴組交替針刺;
2、陽陵泉、腎關為一穴組;
3、(靈骨穴、大白穴)穴組與(重子穴、重仙穴)穴組交替針刺;
4、小節穴、後溪穴為一穴組;
方義:
足三重穴組活血化瘀功能極強,有三個穴位:一重穴位置與懸鐘穴相符,二重穴與光明穴相符,三重穴與外丘穴相符。三穴同取具有「破氣行血」之功。足三重穴組在腓骨前緣。
外三關穴組在外踝尖與腓骨小頭連線上,外踝尖與腓骨小頭連線的中點取一穴,此穴分別與外踝尖和腓骨小頭的中點各取一穴,共三穴。外三關穴組在腓骨後緣。足三重穴組與外三關穴組可交替針刺。
陽陵泉、腎關為一穴組,《靈樞·終始第九》說:「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伸而不屈者,其病在骨。」肩周炎其病在筋,陽陵泉是筋會穴,可以通治一切筋病。腎關穴在穴位空間上與陽陵泉相對,是董氏奇穴中治療肩周炎的著名穴位。
靈骨穴與大白穴這一組穴為補氣第一要穴,凡氣虛引起的疾患均有療效,又處在手陽明大腸經上,可治療循經所及之肩臂痛。
重子穴與重仙穴這一組穴在肺經上,治療循經所及之肩臂痛極為有效,特別是肩後疼痛及肩胛疼痛。可與靈骨穴、大白穴組交替使用。
小節穴在肺經上,位於大拇指掌骨赤白肉際上,取穴時,四隻手指輕輕握住內縮的大拇指,第一掌骨外上髁與拇指第一節外下髁交接處可摸到一凹陷,此處即為小節穴。小節穴對各處關節疼痛均有療效。
後溪穴是手太陽小腸經的輸穴,手太陽小腸經的經脈和經筋均行於肩後部,可治療肩周炎肩後疼痛,甚至疼痛牽及肩胛。
在臨床上使用上述四組穴位,治療時均要求患者同時活動肩部,療效確實迅捷,3-5次即可治癒。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