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手向你要錢才做家務不如不做!你的態度決定孩子的未來
教育心理學家曾說:家務勞動是培養孩子品性端正的良好孵化器。
01
很多人問:要不要讓孩子做家務?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不過,「望子成龍」心切的家長和秉承所謂「富養」教育的家長的答案卻是否定的。
理由很簡單:
有那時間,還不如好好學習;
或者
做什麼家務,那是鐘點工做的事情······
然而,這些持否定態度的家長,大概不知道,早已有研究表明,會做家務的孩子比那些不會做家務的孩子的動手技能、認知能力以及責任感等都要更強。
哈佛大學更是調查發現:愛幹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幹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率為15∶1,收入更比後者高20%,婚姻也會更幸福,而且犯罪率是1∶10。
這組數據說明什麼?
會做家務的孩子有出息的可能性更大!
愛幹家務的孩子壞不到哪裡去!
可惜,仍然有很多家長沒有這個覺悟。
02
縱觀現今的孩子,大多「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這就不得不提到前段時間青欖家長地帶公眾號提到的當下一種社會現象,即全民富二代。
富人家的孩子當富二代養,窮人家的孩子也當富二代養。
家長們不管三七二十一,高喊著「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不顧家庭資源稟賦差異,硬是拚命把孩子當祖宗養。
以致現如今的窮人孩子難以早當家。
甚至因為依賴、虛榮、懶惰、不學無術而讓父母們苦不堪言。
如2017年高考後,瀋陽一學生以優異成績被重慶某大學錄取,後因生活自理能力差,沒信心獨立生活而在開學前夕放棄就讀;
8月份,一貧困生通過校園貸打賞女主播十幾萬,並在朋友圈故弄玄虛擺出富二代的姿態。然而事情的真相卻是,家庭貧困潦倒,父母靠低保過活;
12月,新晚報報道一男子啃老6年,衣食住行非得走在前沿,父母不滿足就砸家裡的電器,甚至質問父母:為什麼別人擁有的,我就不能得到,真不公平!
嬌媽只想說:
孩子,不公平的從來不是別人擁有豐沛物質,你卻沒有;
而是別人擁有自我生活的能力,活得踏實滿足,你卻沒有;
從小被剝奪接觸家務活的機會,從而滋生貪婪、自私的品質。這是父母給予孩子人生第一道的最大不公。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要培養孩子報答感恩的思想,只有讓他們自身體驗,去認識父母為生活而付出的艱巨努力。
是的,實踐出真知。
只有體驗過,經歷過勞作的辛苦,孩子才能體恤父母的不易、珍惜當下的一切。
正如有人說:做了這頓飯後,讓爸爸和我一起上崗、讓媽媽休息的想法,我是越來越堅定了。
共同經歷,才能感同身受,才能真正的體諒!
03
那麼,孩子幾歲開始,家長們就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培養孩子做家務呢?
這裡,嬌媽提供一份成長樹平台發布的「兒童做家務年齡對照表」給各位家長參考。
當然,家長一定要明確一點:做家務從來不是最終目的,在家務中獲得成長才是我們的教育目的。
所以,兒童做家務年齡對照表中未必樣樣都要孩子做到並做到完美,要根據自己家孩子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04
此外,在培養孩子做家務的過程中,有一種行為必須被制止:支付孩子零錢。
以前,我也曾一度認同孩子做家務獲取零錢的做法,以為這樣能讓孩子勞有所獲,也能順便培養孩子的財商。
然而,財商有沒有培養成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孩子變得功利、刻薄、冷漠——只看結果,不問過程。
有一次,我朋友生病了,我去她家看她。
她讓孩子幫她洗下杯子,再倒杯溫水給她。
當我看到孩子義正言辭地對她說:不給我錢,我就不幫你做家務了。
我頓時震驚不已。
他的意識里,家裡涉及家務勞作的行為,都需要被支付報酬,哪怕那個家務行為是照顧生病的媽媽。
孩子的眼裡只有利益,看不到一點親人的溫存!著實可嘆!可悲!
曾有教育心理學家說過:家務勞動是培養孩子品行端正的良好孵化器。
可是,當家務勞動被交易化,則會變成滋生勢利、冷酷的溫床。
我們必須從一開始就讓孩子知道:家務是家庭成員的共同義務,是家人的共同責任。
你做了,是正常;
你做了,要費用,是不把自己當家人;
家人之所以是家人,就是要相親相愛,相互照顧。
在你需要的時候,毫無條件、毫無保留地站在你身後守護你,給予你勇氣和力量。
所以,孩子,主動承擔家務,沒有功勞;主動對家人關心和體貼,這是對家人最基本的尊重,更是對家人表達最簡單純真的愛······
媽媽希望,這一切,你都懂!
作者介紹:嗨,我是嬌嬌媽,專註於服務數百萬媽媽的家庭教育平台。我的文,偶爾理性冷靜、偶爾溫暖深情。但願,我們相識後,你懂自己也懂孩子。嬌嬌媽(ID:jiaojiaoma8)
推薦閱讀:
※俄會改變對敘利亞問題的態度嗎?
※女人對男人的態度取決於三個方面:
※對待家人的態度, 藏著最真實的人品
※中日韓民眾態度:中日彼此最不待見,中韓稍好
※跑步不單是一種運動 還是對生活的一種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