瘀是中風的主要病因 氣虛痿案濕熱痿案
【氣虛痿案】
王某,男,73歲。2007年3月5日首診。病者患胃潰瘍五年,近五個月來反覆便血,一個月前施手術治療,術後納少,食則腹脹,神疲乏力,多汗,頭暈心悸,下肢麻軟,大便溏。一周前下肢痿軟,不能站立。現面色白光白,懶言聲低,下肢無力著地,膚色正常,口淡,舌淡,舌尖有瘀點,舌邊有齒印,苔薄白,脈細弱。
處方:黃芪250克,新開河參10克,白朮12克,懷山20克,大棗15克,桂枝5克,當歸10克,川芎8克,日煎1劑,連煎2次,煎得藥液混合,分2次溫服。
2007年3月10日二診 諸症減輕,下肢能著地,在家人攙扶下慢步,仍覺乏力,汗止,納增,大便正常。效不更方,再進7劑。
2007年3月17日三診 諸症明顯減輕,能自行慢步。已顯效,再投7劑。
2007年3月24日四診 諸症消失,能到屋外自如散步,自覺身體正常。囑再服藥10天鞏固療效。
本例為脾胃虛弱,生化之源不足,氣血營養不良而致痿證。病者神疲乏力,懶言聲低,心悸,多汗,便溏,氣虛可知。方中以黃芪為君,黃芪補氣而溫養中土,且能通血脈。《本經逢原》曰黃芪能「通調血脈,流行經絡」,《本草匯言》曰「手足不隨者,黃芪可榮筋骨」。治氣虛痿證,均以黃芪為君,且劑量大,效甚佳。
【濕熱痿案】
謝某,男,65歲。2007年9月2日首診。患者近二年來風濕性關節炎反覆發作。十天前兩下肢紅熱痹痛,繼之痿軟無力,不能站立。現面部紅赤,頭重如裹,全身睏倦,胸脘痞悶,下肢肌膚紅熱,踝關節微腫,口苦口乾,大便羊屎樣,小便短赤,唇舌紅,舌尖有瘀點,苔黃厚膩,脈略數。
處方:黃柏8克,黃芪10克,防已15克,薏苡仁15克,蒼朮10克,黃連10克,澤瀉15克,生地12克,赤芍12克,丹參10克,滑石15克,甘草5克,桑枝20克,忍冬藤20克,大黃(後下)10克,日煎服1劑,給葯5劑。
2007年9月7日二診 面色淡紅,頭重胸悶減輕,下肢紅熱腫明顯減輕,能站立,扶杖慢步,口苦口乾消失,大便通。已效,上方去大黃,進5劑。
2007年9月12日三診 諸症基本消失,能自行慢步,二便正常。上方去黃連、滑石,投7劑,步履正常。
此例為濕熱阻絡致痿。《素問·生氣通天論》曰:「因於濕,首如裹,濕熱不攘,大筋軟短,小筋弛長,……馳長為痿。」方中以黃柏、黃連、防已、蒼朮、薏苡仁、澤瀉、滑石清熱利濕,桑枝、忍冬藤清熱通絡利關節,赤芍、丹參涼血化瘀,黃芪益氣通血脈,大黃通利二便,引濕熱從二便出。熱清、濕化、瘀消、絡通,自然啟痿。
【血瘀痿案】
蔡某,男,70歲。2007年12月3日首診。病者患高脂血症、糖尿病五年,兩下肢痿軟不能步行半個月。現面色晦黯,頭痛,胸悶,兩下肢膚色沉著,麻軟無力,不能站立,趾端暗晦,舌尖邊布滿瘀斑,舌下靜脈怒張,脈結。處方:當歸尾12克,川芎8克,丹參15克,田七15克,赤芍12克,桃仁10克,水蛭8克,黃芪25克,桂枝5克,党參10克,日煎服1劑,給葯5天。
2007年12月8日二診 頭痛消失,雙腿能站立,仍未能步行。有效,再進葯7劑。
2007年12月8日三診 下肢及足趾膚色正常,能慢步,仍乏力。上方加杜仲10克,懷牛七15克,投7劑。
2007年12月15日四診 能在室內慢步,面色、舌色淡紅,舌上瘀點變淡,方用全當歸,去水蛭,進7劑,能到屋外散步,步態正常。再服10劑鞏固療效。一月後電告一切正常。
此例為瘀血凝滯阻絡致痿。老年血液常處於濃、黏、凝、聚狀態,易血瘀阻絡,氣血運行不暢,微血循環障礙,下肢失養而痿。當以活血化瘀為君,益氣為臣。活血葯與益氣葯配伍,更能促進血運,改善微血循環,亦使瘀去而不致虛。
【討論】
痿證是指肢體痿廢,弛緩無力,活動受阻,無以為用之一種病證,臨床以下肢之萎多見。正如《儒門事親》曰:「痿之為狀,兩足痿弱不能行用。」現代醫學中某些多發性神經炎、重症肌無力、肌萎縮硬化症、糖尿病性肌萎縮類似中醫痿證。此病老年並不少見。老年痿證有寒熱虛實之分,常是虛實挾雜。古代有的醫家之「無熱不成痿」「治痿獨取陽明」「痿病無寒」等是片面的。正如《證治匯補》所言:「有濕熱者,有痰濕者,有氣虛者,有血虛者,有陰虛者,有死血者,……當明辨之。」痿證證型除本文所舉三種外,還有肺熱痿、腎陰虧痿等,臨證應當細辨。老年多瘀,各型痿證常有輕重不同的血瘀證,尤其久多病見,治療中結合活血化瘀,促進血運,改善微血循環,能更好提高療效。老年氣血虛弱,活血化瘀葯以丹參、田七、當歸、川芎、赤芍等活血養血之品為主,破血逐瘀者少用。
文章來自公眾號(醫來伸手資訊台)!
推薦閱讀:
※【食療養生】高蛋白食物防中風
※半夏厚朴湯組新方治中風
※每天吃一次血管清、護心臟、預防腦中風,30以後要多吃
※中風——肩痛
※降壓過度也致腦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