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毛澤東與林彪鬥爭的迷霧二、廬山風波
二、廬山風波
1、中共九屆二中全會
八月二十三日至九月六日,中國共產黨九屆二中全會在廬山舉行。
廬山會議原有三項議程,討論修改憲法的草案,經濟工作和戰備工作。事先並沒有安排林彪講話。林彪錯誤地判斷了形勢,經毛主席同意,在全會開幕會議上率先發表稱讚毛澤東的天才、反對所謂有人(暗指張春橋)否認毛澤東是天才等內容的講話,使廬山會議引起軒然大波。
2、全會議程被改變
隨後,由於許多人要求,被周總理領導的大會會議組安排學習、討論林彪的講話。這個會議組為什麼會同意學習討論林彪這個講話呢?毛主席當時是否知道?為什麼等到廬山會議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才解決?這些是很關鍵的問題。
後來,在小組會上,分別在各組同時宣講由陳伯達選編的恩、列、毛論天才的材料,把矛頭指向張春橋。這時,林彪和江青之間比正確和爭奪權力的鬥爭已經表面化。陳伯達搶先作了吹捧林彪、堅持設國家主席、攻擊張春橋等的發言,這個發言記入華北組會議第二號簡報,從而引起各組紛紛表態支持,葉群、吳法憲、李作鵬、邱會作等火上添油,特別是中辦汪東興代表八三四一部隊的發言影響最大,因為大家都知道他是毛澤東的紅人,以為代表了毛澤東意見。連一直低調的陳毅元帥也四處奔走,搖旗吶喊,廬山會議失控了,多數中央委員支持林彪。張春橋成眾矢之的,急向江青反映,江青見事態嚴重,速和張春橋等告知了毛主席。
3、毛澤東斷然反擊,陳伯達先行落馬
毛澤東面對絕大多數中央委員擁林的態勢,顯示出滄海橫流不為所動的英雄本色。他首先召開有林彪、周恩來、陳伯達、康生參加的常委會。 毛澤東對林彪說:
「這次會議,我一上山就打招呼,要把這次會開成一個團結的會,勝利的會,不要開成分裂的會,失敗的會。可是,這兩天的氣氛很不對頭嘛!」 「陳伯達帶頭鬧事,一是堅持設國家主席,二是堅持天才論。鼓動一些人,矇騙一些人起鬨,大有把廬山炸平、停止地球轉動之勢。」
「我看陳伯達是一個居心不良的可疑分子。我今天先給你打個招呼,我還會和政治局其他同志打招呼。你要同陳伯達保持距離,劃清界限。」 林彪馬上說:「好,我向軍隊里的幾個中央委員打個招呼。」林彪還說了軍隊幹部是炮簡子一類話。 毛澤東繼續說「廬山是炸不平的,地球還是會照樣轉的。我也不當國家主席,我勸你也不要當。」林彪表示:「我原來主張設國家主席的目的是讓主席當,並不是我想當。也許是我在開幕那天的講話,引起了這場風波。」毛澤東卻說「也沒有那麼嚴重,軍隊的一些人,像吳法憲,跟在陳伯達的後面跑,上了大當。」毛澤東還與許世友等談過話。毛澤東與他握手時問:「你看,我這個手涼不涼?」許世友說:「涼。」毛澤東嘆道:「我只能當導演,不能當演員,你們讓我多活幾年多好啊!還讓我當主席呀?」毛澤東與政治局常委商談後,對政治局委員們說:「政治局常委決定,認為小組討論的問題不符合全會原定的三項議程,決定立即休會,停止討論林彪同志在開幕式的講話;收回六號簡報;不要揪人,要按九大精神團結起來,陳伯達在華北組的發言是違背九大方針的。」筆者認為,從這裡可以看出,違背團結揪人是林彪集團的真正錯誤。 當晚,周恩來主持召開各大組召集人會議,傳達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的決定。
二十五日,毛澤東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決定休會和收回華北組會議第二號簡報,當面指出陳伯達在毛澤東和林彪之間搞投機,表示把廬山炸平也不當國家主席,並勸林彪也不要當,誰要當誰當,如果再鬧下去,他就下山,責令陳伯達檢討。
對汪東興的廬山會議表現,毛澤東嚴詞痛斥「你想改換門庭就給我滾!」汪東興哭跪結合,對林彪集團傾心揭發。
三十一日,毛澤東發表了《我的一點意見》一文,嚴厲批評了陳伯達,改變了廬山會議異常走向。據說該文在印發前專門給林彪看過。 文中大意是:天才材料是陳伯達同志搞的,欺騙了不少同志。沒有馬克思的話。只找了恩格斯一句話,而《路易·波拿巴特政變記》這部書不是馬克思的主要著作。找了列寧的有五條。其中第五條說,要有經過考驗、受過專門訓練和長期教育,並且彼此能夠很好地互相配合的領袖,這裡列舉了四個條件。別人且不論,就我們中央委員會的同志來說,夠條件的不很多。例如,我跟陳伯達這位天才理論家之間,共事三十多年,在一些重大問題上就從來沒有配合過,更不去說很好的配合。這一次,他可配合得很好了,採取突然襲擊,煽風點火,唯恐天下不亂,大有炸平廬山,停止地球轉動之勢。天才無非是聰明一點。希望同志們團結起來,爭取更大的勝利,不要上號稱懂馬克思,而實際上根本不懂馬克思那樣一些人的當。
4、廬山會議沒有完 廬山會議後,中央責令吳法憲等人對廬山的事寫書面檢查。毛澤東看了他們的檢查後,進行了批評。
實際上四個偉大發明權並不是林彪,他是因題四個偉大而擔此虛名的。
5、對廬山會議的解讀
九大剛剛結束不足一年,就發生了廬山會議大分裂事件,是出乎很多人預料的,真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對廬山會議怎麼看,是非常值得認真分析的。據說林彪在九屆二中全會的開幕式上講話前,林是徵求過毛澤東的意見的。毛澤東問林彪講什麼,林彪說,聽吳法憲講,在討論憲法修改草案時發生了爭論,張春橋不贊成寫上國家機構要以毛澤東思想為指針,還說赫魯曉夫天才地創造發展了馬列主義,我想講講這個問題。毛澤東聽後說:你可以講,但不要點張的名字。
林彪的講話只是一段又一段地講述毛澤東的豐功偉績,好像是官樣文章,只有了解此前在8月13日中央憲法修改小組討論會上的爭吵內幕的人,才會敏感到有些話是針對張春橋的。林彪確實沒有點張春橋的名字,而且隻字未提是否設「國家主席」的問題。
總的看來,林彪的講話顯得低調。倒是汪東興在小組會上的發言調門高,強調要設「國家主席」,認為黨內還有「反對毛主席」的「野心家」、「壞蛋」。陳伯達、陳毅在小組會上的發言情緒也較為激烈,後來周恩來在大會上點了「二陳合流」。 毛澤東的判斷,林彪和與會絕大多數代表都把矛頭對準張春橋,這就是陰謀。是不是一場陰謀?按當時的黨內規矩,可能性不大。九屆二中全會上出現反張春橋的形勢原因是複雜的。 首先,在1970年8月13日中央憲法修改小組討論會上,張春橋與吳法憲發生了爭吵。張春橋以憲法序言中已有類似內容為由,提議在「國家機構」一章中刪掉「毛澤東思想是全國一切工作的指導方針」一句,後來又大講毛澤東在一次接見外賓時講過「赫魯曉夫天才地、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列主義,這是個諷刺」一類的話。在「九大」前後,對毛澤東的「三忠於」狂熱達到了高潮,在這樣的氣氛中,張春橋的這些言論顯然屬於大逆不道,於是出席「九屆二中全會」的高級幹部們或是認為抓到了張春橋的「小辮子」,或是認為應當趁機表明自己忠於毛澤東的堅定立場。其次,張春橋一貫支持造反、奪權,而第九屆中央委員中的眾多軍隊將領和老幹部幾乎無不身受「造反」、「奪權」之苦之害。張春橋支持上海第二軍醫大學「紅縱」,「紅縱」險些要了總後勤部長邱會作的命;廣州軍區的「造反派」「炮轟」廣州軍區司令員黃永勝,使黃在廣州呆不下去;南京軍區司令員許世友也曾被「造反派」逼得躲到大別山裡;福州軍區司令員韓先楚被一次次的「炮轟」、圍攻整得焦頭爛額;外交部長陳毅在「九大」期間也曾遭到以張春橋為後台的上海小組的批判圍攻,這些人早就對張春橋有一肚子的怨氣。 再次,按當時的觀點看,張春橋歷史上有「叛徒」嫌疑,上海因此發生過「炮打張春橋」事件。 最後,許多軍隊將領、老幹部對江青、張春橋不滿。 總之,出於各自不同的原因,九屆二中全會上各地區組都一致聲討「陰謀家」,形成了群情激憤的氣氛,在毛澤東看來「大有炸平廬山、停止地球轉動之勢」。後來康生曾如此概括當時的形勢:這次會議是「吳法憲造謠,汪東興點火,陳伯達起鬨,陳毅跳出來」。
(1)、對廬山會議的性質分折
僅就廬山會議的風波表面而言,林彪應負首要責任,是林彪的講話引起的風浪。但如前所述,卻是九大前後毛澤東與林彪的分歧的繼續,是設不沒國家主席爭論的繼續,是林彪的一系列觀點是否正確爭論的繼續,是改變不改變、增加不增加接班人的繼續。林彪發表的講話全文至今沒有公開,很難判定林彪講話的全部是非,但就公開的講話內容來看,林彪無疑是要堅持設國家主席和堅持天才論等觀點的。
林彪為什麼要講話?他就是要提出他的意見讓會議討論。至於他講話前是否搞了非組織陰謀話動,目前並無定論。林立果下山前曾說廬山翻船了,倒大霉了,都是他媽的主任(即葉群)搞的,很可信。也就是說葉群利用林彪的講話發難,要搞掉張春橋,事情搞壞了。當然,林彪完全可能同意葉群那樣做,因為那也是他講話的目的,甚至主意就是林彪拿的,但這些至今沒有證據。
林彪在廬山的活動目的還有哪些?除了前面說的還有沒有其他的目的?比如想推翻或者架空毛澤東?這也是需要說明的。
說林彪要推翻毛澤東的領袖地位,是不可信的。第一,林彪一直是力主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的,聲稱誰反對毛主席就全黨和全國「共討之、共誅之」的,也就是說不符合林彪的政治立場和思想的;第二,林彪也不具備推翻毛澤東領袖地位的條件和能力,林彪再糊塗,也不至於如此,因此說廬山會議林彪要搞政變推翻毛主席是不成立的。
說林彪要通過廬山會議架空毛主席,表面成立,實際不成立。說表面成立,是說林彪倒張春橋,張春橋是毛澤東的愛將;說實際不成立,是指林彪既然沒有能力和想法推翻毛澤東,那麼其也沒有能力架空毛澤東,另外,即便把張春橋搞掉,毛澤東手下還有周恩來、康生、江青、朱德、葉劍英等數不清的擁護者,也起不到架空的目的。
說林彪想當國家主席也是庸人之見。林彪以公開表示不當國家主席和副主席,怎可食言?劉少奇前車之鑒不遠,當之何益?以多病之身怎能經常拋頭露面?國家主席並無實權當之何味?有許多書上講葉群講不設國家主席林彪往哪擺並無實據,此話是汪東興傳的,很難說是真實的。
林彪的真實想法,可能認為毛澤東對設不設國家主席、以及一些理論問題、包括張春橋問題並不會太在意,不會因為這些問題同自己翻臉,所以在廬山講了話。他的真正目的可能是藉機敲打張春橋,而不是其他,因為毛澤東曾對林彪身體不好老不參加會擔憂,認為一人接班有風險,與周恩來議過增加張春橋為副主席問題。
但是,從客觀效果上來說,倒張春橋確是可以認為是一場清君側事件,並因此引起毛澤東的高度警覺和斷然反擊,可能是林彪沒有想到的。更重要的是,毛澤東藉機解決林彪及軍隊的尾大不掉可能也是林彪沒有想到的。
說林彪有野心,急於奪權也難以成立。從建國後林彪遠離政治、被動參加一九五九年廬山會議和八界十一中全會等表現看,林彪對權力的興趣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權欲熏心。國家主席是虛職,不值得奪。
林彪的講話超沒超過廬山會議的程序?顯然是沒超過的,廬山會議的第一個議題就是討論修改憲法問題,林彪只是正當地發表了講話,並不違反會議議題。至於後來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其原因應該是多方面的,不能都歸咎於林彪一人。
對林彪在廬山會議的活動性質,正確的解釋應該是:廬山會議是一場左派爭奪接班人的鬥爭,是林彪的自我保衛戰,是要清君之側的潛在對手張春橋,至於什麼國家主席該不該設、天才論對不對等都是幌子。對整個廬山會議,如站在歷史的角度,應該是一場左派的內部權力鬥爭。
(2)、陳伯達、葉群、汪東興的作用
陳伯達在廬山雖然被批判,但其惡劣作用至今沒有被徹底揭露
毛澤東看到了陳伯達在毛澤東和林彪之間搞投機是正確的,因為陳伯達此毛病有前科可查。一九六四年陳就曾在毛澤東和劉少奇之間搖擺不定,後來他看劉少奇不買他的帳,才轉到毛澤東一邊攻劉少奇。文化革命中他雖為文革組長,實際上說了不算,自稱歷史上的傀儡劉盆子,後遭江青等排斥。就在他得不到毛澤東欣賞時,他見林彪羽毛豐滿,接班以定,就想投靠林彪,腳踏兩隻船,有此種心態的不止陳伯達一個,還有許多。
陳伯達在廬山興風作浪,不少人誤以為是林彪支持,其實至今沒有證據,林彪在廬山當面就嚴厲批評了陳伯達,與其相對比,林彪卻保護軍隊幹部,說吳法憲等是老粗,上了陳伯達的當。如果陳伯達與林彪有勾結,總會留下珠絲螞跡,但陳伯達至死也沒說。
實際上,在筆者看來,陳伯達內心有一個秘密被毛澤東、林彪等忽略了。陳伯達常稱自己是小小老百姓,實則大大野心家。因為陳伯達完全知道毛澤東不可能當國家主席,林彪也不能作常出頭露面之事,周恩來總理一職沒人能爭,自然也當不了國家主席,康生多病,年齡又大,也不可能當國家主席,中央共五個常委,其他人都不行,陳伯達就有最大的可能了!所以,他盡全力支持設國家主席,為的不是林彪,而是陳伯達自己。可惜這一點世人沒有看透,皆以為林彪要當,實為大錯特錯,以林彪的身體和政治水平,怎能為已公開爭當擺設國家主席,豈不怪哉?至於葉群、吳法憲等,不知利害,愚蠢如豬,想著林總如何如何,那倒有可能。
汪東興向林彪暗送秋波,在廬山出盡風頭
如果說陳伯達因為受毛澤東冷遇而投機很正常的話,那麼,汪東興的一反常態就令人費解了。
眾所周知,汪東興是一直受毛澤東重視和信任的,他對毛澤東是了解的,他為何在廬山大力擁護林彪討伐張春橋呢?原因有三:
一是他可能知毛澤東身體狀況不大好,想腳踏兩隻船,給自己留條後路,是不忠;二是可能身陷葉群一夥謀劃中,為立功而故作姿態;三是他深知江青、張春橋看不起自己,懼怕張春橋接班,故意為之。
事後,毛澤東斥汪東興嫌己老另換門庭,讓其滾,嚇得汪哭跪求饒,表示要反戈一擊,毛澤東終不忍除之。江青有倒汪東興意見,毛澤東不聽。
總之,汪東興在廬山起了別人起不到的作用。
葉群野心難平
葉深知林彪身體不行,不甘心太子位有動搖,為己計,幕前幕後奔走,搞清君側也屬正常,完全忘記了自己是個共產黨員,不知天高地厚,陷林彪於被動。九大後毛澤東本來就認為林彪勢力過大,林等應在全會上低調行事,結果卻反其道而行之,為毛澤東所不容,犯了傳統政治大忌。至於吳法憲等,擁林棄張也合乎利益趨動邏輯。
(3)、毛澤東的選擇
對毛澤東而言,廬山風雲變幻對他未必完全陷入被動,如果他確有削弱軍隊和林彪戰略,那麼,在某種程度上說,也可能正中下懷,給他一個選擇的機會。
廬山會議風波,可大可小,就看毛澤東怎麼想了和怎樣做了。毛澤東在廬山進行反擊是必須的,如不反擊,會使真正能從理論和實踐上理解和支持毛澤東文化革命的張春橋等人下台,這是毛澤東絕對不能容忍的,林彪手下一幫人在廬山揪人是錯誤的。
一條辦法是和為貴,在小範圍內清算陳伯達,達到不設國家主席就完事,最大限度地使全黨團結起來,如果這樣做,削弱軍方力量之說遂不成立。從事後諸葛亮的看法,此辦法最好,能保證左派的團結。此計為上策。
另一種辦法是徹底清算陳伯達,同時對林彪的軍隊幹部進行敲打,削其實權,參其沙子,重用張春橋,靜觀其變,不觸動林彪,維護其接班人的地位。此計為中策。
後一種是藉機徹底清算林彪、陳伯達勢力,造成大分裂,為張春橋等左派接班鋪路,此為下策。
從後來的事態發展來看,毛澤東本欲實行中策,但後來是什麼因素令他深信廬山會議是林彪牽頭,有計劃、有綱領的政變,遂採用下策,促使他與林彪分道揚驃並便肅林擴大化是很難推測的。但有一條是肯定的,毛澤東本欲收兵和解,江青等也和林彪示和,後由於毛澤東從熊向暉那裡得知黃永勝有意隱瞞錯誤,很在意。除此之外,黨內有無其他人樂於見到毛澤東與林彪分裂呢?應該說是大有人在的。另外,如果林集團確要倒江青,對如何處理文革的筆杆子和槍杆子矛盾,毛澤東也是兩難之事。毛澤東會相信,江青、張春橋應該說是理解並能夠將毛澤東很看重的平生第二件大事文化革命進行到底的,而林彪等則未必,因此,能團結則團結,如不行,毛澤東只能站在林彪的對立面。對毛澤東這樣超一流政治家而言,一日縱敵,萬世之患,機會主義頭子改也難,林彪由主要政治盟友會變成主要的政敵,決不能掉以輕心。
對林彪在廬山會議的活動性質,正確的解釋應該是:廬山會議是一場左派爭奪接班人的鬥爭,是林彪的自我保衛戰,是要清君之側的潛在對手張春橋,至於什麼國家主席該不該設、天才論對不對等都是幌子。對整個廬山會議,如站在歷史的角度,應該是一場左派的內部權力鬥爭。
(4)、林彪的選擇
對林彪而言,廬山會議後他有多種選擇。
一種是積扱配合毛主席,放下架子,把問題說清,消除誤解,爭取毛主席理解,此為上策。從廬山會議後林彪的表現,並沒有採取上策,也許他認為自己沒有錯誤。
另一種是鬧情緒,閉門謝客,遠離政治,消極對待,聽天由命,此為中策。從廬山會議後的林彪表現,大概是採用了中策。
再一種是破釜沉舟,積極策劃軍事政變,此為下策。從廬山會議後林彪的表現,似乎採用下策的可能性不大,至少在毛澤東南巡前如此。因為從他的擁毛澤東力場和從不打冒險仗的軍事生涯來看,在九大後的全國堅定擁護毛澤東的情況下發動軍事政變談何容易?那個部隊會聽你的去反毛澤東?可以說一個都不會有,剩下的只有暗殺了,但這又有多大把握?所以指控林彪發動軍事政變或暗殺毛澤東,即不合情理,也沒有確鑿證據。
推薦閱讀:
※林彪評價平型關戰鬥——我們所有的文章里都只有這場戰鬥好提
※(10)姜作壽回憶在林彪身邊的五年(3)
※林彪與彭德懷、粟裕與陳毅的對比
※四次出演林彪
※平型關大捷:林彪為何不採納領導意見,結果給日軍洗劫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