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原則

實事求是是我黨一貫遵循的思想路線,也是鄧小平同志提出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的出發點。最近鄧小平同志圍繞進一步加速改革開放問題,又深刻地論述了實事求是的極端重要性,指出,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我們改革開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實踐,靠實事求是。這是對十多年來我國走過的改革開放道路的精闢總結,也是指導我們今後進一步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銳利的思想武器。深刻領會這個命題,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

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科學學說,內容浩繁,博大精深,是一個完備而嚴整的理論體系。但是,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世界觀和方法論,並不玄奧,它所揭示的都是很樸實的道理。列寧說:「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是唯物主義」。為了與舊唯物主義相區別,馬克思也曾把自己創立的嶄新的世界觀稱為新唯物主義或實踐唯物主義。唯物主義世界觀是對人類長期的生活經驗和歷史實踐的高度升華和凝鍊,它的實質和核心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按照事物本來的面貌和固有的規律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這個認識雖很質樸,但是也很正確和珍貴,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長期的理論和實踐的鬥爭中提煉和概括出來的。

為了說明意識對存在的依賴關係,指明人的認識必須與客觀實在相符合,馬克思早在 1846年的《德意志意識形態》中就指出:「意識在任何時候都只能是被意識到了的存在,而人們的存在就是他們的實際生活過程。」因此,一切認識和觀念都不能背離它們的本質,因為「觀念的東西不外是入人的頭腦並在人的頭腦中的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所以馬克思認定:「當我們真正觀察和思考的時候,我們永遠也不能脫離唯物主義。」可是唯物主義意味著什麼呢?恩格斯在《費爾巴哈論》中指出,所謂唯物主義就是「人們在理解現實世界時,決意按照它本身在每一個不以先入為主的唯心主義怪想來對待它的人們面前所呈現的那樣來理解,他們決意毫不憐惜地犧牲一切和事實不相符合的怪想。除此以外,唯物主義根本沒有更多的意義」。因此,人的一切認識和實踐都不能先入為主,從理論和原則出發,而只能實事求是,從實際和事實出發。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經典地表述了這個思想:「原則不是研究的出發點,而是它的最終的結果;這些原則不是被應用於自然界和人類歷史,而是從它們抽象出來的;不是自然界和人類去適應原則,而是原則只有在適合於自然界和歷史的情況下才是正確的。這是對事物的唯一唯物主義的觀點。」按照這種觀點,實事求是不僅是人的一切活動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體現了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指導作用,而且是貫穿全部馬克思主義學說的一條紅線,在馬克思主義體系中佔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無論馬克思主義的哪一個組成部分或具體原理都是從事實和實踐中概括出來的;只有實事求是,具體地把握和運用,才能堅持馬克思主義,發揮它的指導功用。但是,在馬克思恩格斯時代,這個認識高度達到了,可是並未從表述上和概念上做出這種概括。到了列寧的時代,社會主義革命已經成為無產階級的實踐和行動,能否實事求是地提出和解決革命中的具體問題,關係到革命的成敗。列寧從實踐中認識到,實事求是,具體地分析和對待具體的問題,是馬克思學說的真諦,缺乏這種腳踏實地的求實精神,就會閹割唯物辯證法,導致教條主義和形而上學一刀切的錯誤。在列寧看來,馬克思主義的體系構成和具體原理確實紛繁複雜,但是貫穿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和實質並不玄秘。他說:「馬克思主義的最本質的東西,馬克思主義的活的活魂,就在於具體地分析具體的情況。」這是在毛澤東之前對實事求是思想最貼近的表述,實際上,也就是實事求是的另一種說法。

毛澤東同志在領導中國革命的實踐中深切地意識到,能否實事求是地認識中國國情,從而作出正確的決策,對中國革命具有生死攸關的意義。他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和《矛盾論》中多次引用列寧關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的論斷,從理論上充分肯定了實事求是思想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中的重要地位。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一文中,毛澤東同志又從黨的思想路線和學風的角度第一次明確提出實事求是的概念。他說:「『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繫,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我們要從國內外、省內外、縣內外、區內外的實際情況出發,從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即找出周圍事變的內部聯繫,作為我們的嚮導。而要這樣做,就須不憑主觀想像,不憑一時的熱情,不憑死的書本,而憑客觀存在的事實,詳細地佔有材料,在馬克思列寧主義一般原理的指導下,從這些材料中引出正確的結論。」毛澤東同志的這段千古名言,把馬克思世界觀及其指導作用通俗化,用中國老百姓明白易懂的語言概括一句威嚴的律令:實事求是!從此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被正式確定下來,它排除「左」右傾機會主義路線的干擾,終於引導革命取得最後勝利。在一定的意義上可以說,中國革命的勝利就是毛澤東同志倡導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勝利。

自從毛澤東同志提出實事求是概念以後,半個世紀來,它作為黨的思想路線和正確的思想方法與工作方法,已經深入人心,成為中國人民家喻戶曉、盡人皆知的最基本的哲學規範。過去我們打仗搞革命靠實事求是,建國後搞建設發展經濟也靠實事求是,馬克思主義對中國革命事業的指導作用首先就體現在它給無產階級及其政黨提供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有了這條正確的思想路線,中國的革命和建設就將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無往而不勝。

但是,承認實事求是思想是一回事,運用實事求是原則來指導實踐又是一回事。正象在民主革命中曾經出現過違背實事求是原則的「左」右傾機會主義路線一樣,建國後也曾經出現過有違實事求是精神的嚴重的失誤。眾所周知,1958年的大躍進就很不實事求是。大躍進中,制定了一系列不切實際的目標,提出了許多脫離實際的口號,給我國的經濟建設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十年文革也極不實事求是,雖然毛澤東同志發動文革的初衷是為了反修防變,但是,當時對形勢的認識和對幹部隊伍的估計.都嚴重地脫離實際。特別是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完全是從主觀和邏輯出發,人為地製造矛盾,加劇衝突,最後把國家引向災難的境地。這場浩劫以極其巨大的代價告訴人們,一個國家、一個黨、一個地區、一個部門,如果背離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一切想當然,聽任主觀主義大肆泛濫,該會造成多麼慘重的損失!

鄧小平同志是傑出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是我國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黨和國家的重要領導人。他親身經歷和目睹了遵循與背離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給黨的事業造成的成敗得失,一貫強調和倡導實事求是原則。特別是自1975年他主持中央工作以來,鑒於當時錯綜複雜的局面,他認為只有正視現實,實事求是,通過各方面的大力整頓,才能使國家真正從頹勢和低谷中走出來。1976年粉碎「四人幫」以後,鄧小平同志作為第二代領導人的核心,以大無畏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氣概,敢於面對現實、實事求是,針對舊的僵化的經濟體制,提出了改革開放的宏偉的戰略構想。這期間,他充分地肯定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大討論,多次發表談話,強調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特別是針對當時的「兩個凡是」的思潮,指出,毛澤東思想的精髓就是實事求是四個大字。 在準備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中央工作會議上,鄧小平同志作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發言,為十一屆三中全會制定了主調,奠定了改革開放的思想基礎和理論基礎。最近,鄧小平同志在總結十年改革開放和三年治理整頓的經驗的基礎上,又進一步高揚了實事求是的思想,不僅把它視為毛澤東思想的精髓,而且升華為整個馬克思主義的精髓。這個命題是鄧小平同志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巨大貢獻,他在馬克思主義學說史上,繼列寧和毛澤東之後,深刻地揭示了馬克思主義的內蘊是和人民群眾的生活實踐息息相關的這一樸實的道理。

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我們的立國之本。我國只有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引下,大力改革開放,才能走上強國之路。而堅持馬克思主義必須首先抓住它的精髓,時時事事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當前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正處在一個關鍵的時期,能否在指導思想上堅持實事求是,不僅關係到改革開放的成敗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前途,而且也關係到我們能否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為了把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真正落到實處,當前尤須在以下幾個問題上貫徹實事求是的原則,達到正確的共識:

首先必須實事求是地正確分析國際形勢,這是我們一切決策的重要根據和出發點。分析形勢有兩種方法,一種是馬克思主義的方法,即實事求是,面向現實,從事物自身及其固有的聯繫中得出正確的結論;一種是主觀主義的方法,即迴避現實,先入為主,把自己一廂情願的想像和邏輯強加給事物,這是不折不扣的唯心主義。這兩種不同的方法就會得出兩種不同的結果。近年來世界格局發生巨變,迫使人們深入地思索它的成因,並從中得出相應的結論。如果我們實事求是地觀察問題,那就不能不承認,造成這種變化的根源首先是經濟方面的原因。一些國家多年來堅持僵化的經濟體制,長期拒不改革,經濟效益和人民生活一直搞不上去,與周邊國家相比,落後很大一段距離。這種落後經濟狀況.雖然可以封它姓「社」,但是老百姓一比就有問題了。人民群眾是最講實際的,不把主要精力放在發展經濟上,總是用理論或本本和文章來填充群眾的胃口,這種社會主義是堅持不住的,一旦風吹草動,就難免要翻車沉船。從這裡我們應該得出教訓,社會主義國家在和資本主義同時並存和相互競爭中,必須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牢牢地扭住不放,不允許以任何借口乾擾這個中心。當然我們也十分注意思想教育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這一方面一點也忽視不得。但是我們不要忘記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經濟是基礎,人們的經濟和利益關係與思想文化相比。不能不佔有決定的地位。不把主要精力用於發展經濟干實事,單純在書本上作文章,甚至搞形式主義,走過場,擺花架子,使虛勁,這不僅有違歷史唯物主義的根本原理,而且也缺乏起碼的實事求是的精神。要看到,一些國家雖然出現嚴重挫折,但社會主義並未因此而衰敗,人民經受了鍛煉,會從中吸取教訓,這也會促使社會主義朝著更健康的方向發展。挫折不過是歷史迂迴前進的形式,只要我們牢牢地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把我們自己的事情辦好,社會主義不僅不會削弱,反而會經過曲折的道路走向新的勝利。因此,不能因社會主義事業一時遇到挫折而驚慌失措,丟掉了發展經濟這個根本,這是我們實事求是地分析國際形勢所應得出的正確結論。

其次,觀察國內形勢也同樣必須有這種實事求是的態度。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實行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收到了巨大的成效。生產力飛速發展,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這是任何人都無法否認的基本事實。從這個事實出發就不難看出,革命是解放生產力,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實行的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堅持改革開放的政策是正確的,誰想變也變不了,這條基本路線必須堅持實行下去,要管—百年。這裡特別應該指出,1984—1988這五年是經濟改革步子邁得比較大,經濟發展也比較快的時期。正是由於這五年的成就.我們才闖過了1989年「六·四」這一關。所以這五年功勞不小,不能認為這五年經濟改革失誤了,路子走偏了,於是才有1989年以來的治理整頓,這種把整頓和發展與改革對立起來的觀點是錯誤的,也是很不實事求是的。實際上,沒有那五年的加速發展,整個經濟上了一個台階,後來三年的治理整頓就不可能順利進行。現在我國周邊國家經濟發展速度較快,我國自己也有隔幾年上一個台階的經驗,在這種情況下,抓住當前的有利時機,解放思想,大膽改革.在紮實穩妥的基礎上,爭取國民經濟有一個較大的躍進是有可能的。穩定與協調發展是必要的,但不是絕對的,發展才是硬道理。不正確認識和解決發展與穩定的關係,一味地謹小慎微,不敢在經濟改革和經濟發展上邁大步子,這不僅違背辯證法,也辜負了這些年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的一系列活生生的事實所提供給我們的寶貴的啟示。總之,鄧小平同志所強調的改革是解放生產力、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加快經濟改革和經濟發展的步伐等,都是實事求是地分析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國內形勢發展所取得的正確認識。

再次,關於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的歧見.也只有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才能給予正確的解決。多年關於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的性質與關係問題,一直爭論不休,一些同志總是對市場經濟有成見,動不動就給扣上資本主義的帽子。可是改革開放的實踐又證明,市場經濟在我國經濟生活中不可缺少,沒有市場的調節作用,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就不會有今天,因此,那種把市場經濟看做資本主義獨有的看法自然也不足以服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當理論自身不能給雙方作出裁斷的時候.就應該面向現實,讓實踐來作裁判官。過去我們禁錮市場,計劃落空,產品賣不出去,這種僵化的經濟體制長期困擾我們的經濟生活。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開放市場,不僅刺激了生產,調節了供求關係,而且滿足了人民多方面的生活需要。這個基本的事實說明,在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裡,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以及它們的比重,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資本主義的本質在於剝削僱傭勞動、榨取剩餘價值,少數人暴富大多數人陷於相對和絕對貧困化;社會主義的本質在於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滅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光是計劃和市場的分野並不能區分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因此,資本主義通行的某些市場經濟手段,如證券和股市等,社會主義國家完全可以通過試驗,大膽運用。社會主義要贏得與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就必須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其中包括資本主義國家通行的先進的生產規律和先進的經營及管理方法,這是在我國經濟特區經過實踐已經證明是行之有效的東西。這樣,關於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的爭論,終於在實踐的基礎上得到解決。因此不要提倡本本,不要在理論上爭淪不休,要面對現實,靠實踐.靠實幹,這場爭論的解決,反映了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又一輝煌的勝利。

最後,我們只有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才『能正確總結反傾向鬥爭的歷史經驗,明辨當前應當防止的主要傾向。在黨的歷史上,「左」和右一直是危害黨的事業的兩種錯誤思潮。但是它們並非恆定不變,到底哪一種傾向構成現實的主要危險,一時也不易分辨。「左」傾思潮總是熱衷於反右,而右的傾向則強調反「左」,只有面對現實,同時兼顧歷史經驗,才能作出正確判斷。從歷史上說,「左」的傾向在黨內影響時間長,危害大,它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帶有革命色彩,好像越「左」越革命,容易被用來嚇唬人。中國是個小資產階級汪洋大海的國家,它們生活地位的不穩定性和思維方式的極端性和片面性,經常成為「左」傾錯誤的溫床,一遇適當時機,就容易滋長起一股排斥別人、唯我革命的偏執情緒,而—系列極「左」的詞句和大帽子就成為它們得力的工具。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改革開放的歷程中,我們既遇到過來自右的衝擊,但更受到過「左」的干擾,如把反右視為當前的中心任務和主要矛盾,干擾和轉移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把試行股份制說成「私有制潛行」,把家庭聯產承包制看作私有化的過程;把實行改革開放說成是引進資本主義,等等。正是這些大帽子使人們心有餘悸,改革開放不敢加大力度,言必問姓「社」姓「資」,行必看是「左』,是右,而完全不問是否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有利於增強綜合國力,有利於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來這種「左」的傾向一直是阻礙進一步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主要思想誤區。這是事實提供給我們的結論。經驗證明,右可以葬送社會主義,「左」也同樣可以葬送社會主義。當前中國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有了這個共識,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宏偉事業就一定能排除干擾和障礙,取得更大的勝利!

(原載《學習與探索》1992年第3期。錄入編輯:佳貝)

推薦閱讀:

實事求是而論,美國究竟是人類文明燈塔還是動亂之源?
「千古騙局 業報輪迴」第十一章 實事求是看佛教對亞洲的影響
獨家評論 丨 問題導向是實事求是的思想引擎

TAG:馬克思主義 | 原則 | 實事 | 主義 | 馬克思 | 求是 | 實事求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