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
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廣泛應用,正在並將繼續引發人類生活各個領域的革命性變革,《教育規劃綱要》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這種影響是全方位的:首先,人們生活的網路社會環境,將改變教育的社會環境,改變學生學習、生活、成長的外部環境。培養適應網路社會生活的新人,是教育面臨的前所未有的挑戰。其次,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正在引起教與學方式的革命性變革。網上學習、移動學習、遊戲學習、項目學習、翻轉課堂等新型學習方式正在加速知識生產方式、傳播方式和內化方式的變革,未來教育在互聯網等技術的作用下變得越來越個性化、多樣化,學校和教師需要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個性化培養,發掘每個學生的潛質。再其次,隨著教育信息化的進一步擴大,會打破學校對教育的壟斷。網上教育、混合學習等各種各樣的非正規教育的發展,使教育形式更加多樣化。新技術所帶來的交流互動、個性化服務和靈活的學制將使學校獲得新的生機。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現代化的核心特徵,信息技術的普及和滲透,將改變重大教育戰略實施的生態環境,對教育戰略目標的落實提供變革性的思路和挑戰。
教育部發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將教育信息化列為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戰略重點議題,提出把教育信息化作為國家信息化的戰略重點和優先領域全面部署、加快實施,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在發揮教育信息化對教育支撐作用的同時,更加強調其引領性作用,以信息化引領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變革和創新。
教育信息化是一個過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5年出版的《教育領域的信息通訊技術》將教育信息化劃分為形成、應用、融合、革新四個階段,我國教育信息化總體上處於應用階段向融合階段的過渡期。
全面進入融合階段,關鍵是要應用信息技術促進教育目標、內容、方法和手段各方面的改革,促使以人為中心、為學生髮展服務的新型教學、服務和管理體系的形成。一是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這意味著,不是把技術作為教學的輔助手段,而是要把教育技術融入整個教學設計中,著力推動教與學方式的深刻變革,教師「教」的行為、學生「學」的行為和教育技術融為一體,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使之成為人才培養模式變革的技術保障和驅動力量。二是完善教育信息化體系建設。目前我國正在推動「三通兩平台」,即「寬頻網路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建設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台,其中數字教育資源開發應用和服務在體系運行中居於突出位置。立足中國國情,發揮後發優勢,集中政府的、市場的、專業的多方面力量,組織開發優質教育資源,讓儘可能多的人群特別是農村、偏遠地區學生享有優質教育資源是必然選擇。三是完善管理信息平台建設。在「大數據時代」,進一步整合和集成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優化教育管理與服務流程,支撐教育管理改革,建設覆蓋全國所有地區和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管理信息體系,促進教育決策科學化、公共服務系統化和學校管理規範化。(來源:中國教育報 作者系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推薦閱讀:
※信息化時代的今天,殺死我們的竟是它們
※公司內部可以完全使用 Mac 嗎?
※工業的死敵是互聯網化 | 警惕製造業BAT化
※FMBIM需求解析2:需求的困境
※燕麥云何洋開講 |《我的前半生》是燕麥雲的宣傳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