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頭痛昏重中醫辨治方葯

頭痛昏重中醫辨治方葯-

  脾主運化水濕,脾失健運,濕聚為痰為飲,痰飲中阻,清陽不升,故清竅蒙蔽而致頭痛;或肝失疏泄,諸氣憤郁,可致痰飲上逆而致頭痛。

  辨治方葯

  臨床表現:頭痛昏重,或嘔惡痰涎,或胸脘痞悶,或便溏尿少,或身體偏胖,舌苔白膩,脈滑。

  治法:溫化痰飲,健脾降濁。

  基本方葯:桂枝10克,茯苓、澤瀉各15~30克,豬苓、白朮、白芍各15克,吳茱萸、炙甘草各6克;水煎日服1劑,分3次餐後1小時溫服。

  方解:本方即五苓散加白芍、吳茱萸、甘草組成。方中主以五苓散加炙甘草,健脾利水,溫化痰飲;加吳茱萸,溫中降濁止頭痛;白芍養肝柔肝,且桂芍相配,可以平沖止逆。

  臨床加減:痰多或嘔逆者,選加法半夏、代赭石(先煎)、陳皮等;頭痛劇烈者,選加川芎、白僵蠶、羌活、白芷等;眩暈著者,加鉤藤(後下)、天麻,若血壓高者,再加夏枯草、白蒺藜等;脾虛氣短,食少便溏者,選加党參、砂仁、山藥、陳皮等。

  此外,病痰飲者,常中氣虛羸,脾失健運,胃失和降。若痰飲頭痛,經久不愈,時輕時重,血壓異常,步態不穩,伴有明顯的氣虛乏力,或胃腸功能虛弱等症,可選用李東垣之半夏白朮天麻湯(姜半夏、麥芽、神曲、白朮、蒼朮、党參、黃芪、陳皮、茯苓、澤瀉、天麻、乾薑、黃柏)加減治之。

  驗案舉隅

  楊某,女,28歲,常德市臨澧縣人,2007年6月23日診。患者主訴頭痛反覆發作,時輕時重2年。

  患者2年來反覆發作性頭痛,長期在當地醫院治療,效果不顯著。每遇濕熱或陰雨天即加重,頭痛時多伴有頭目昏重悶脹感,痛無定處,時以兩側脹痛為劇,時或頭項強痛為苦。此次發作則以頭頂重痛為甚,伴有目眩,胸悶,嘔惡,脘腹脹痛,心慌,憂鬱,睡眠不深,噯氣頻,納差,口渴而不多飲等,小便短,大便可。患者體瘦,面色淡黃而無光澤,面部輕微浮腫,舌淡胖,苔薄白而潤,脈弦滑;血常規、血脂、血壓均正常。

  辨證:痰飲中阻,飲濁上逆,蒙蔽清竅。

  治法:溫化痰飲,平沖降濁。

  方葯:桂枝8克,茯苓、澤瀉各20克,豬苓15克,白朮、白芍各12克,代赭石25克,吳茱萸、甘草各6克;4劑,水煎日服1劑,分3次餐後1小時溫服。

  上方僅服4劑後,患者即感頭痛如釋,嘔惡、心悸諸症消解,繼以原方加減,調治半月而痊癒。

  按該患者素體虛弱,情志抑鬱,證屬脾虛失運,水飲不化,伴厥陰肝氣上逆而蒙蔽清竅;故治以五苓散為主方,以通陽化飲、健脾利水;加吳茱萸、代赭石溫肝降逆,白芍、甘草舒肝緩急。

推薦閱讀:

【醫學三字經】中醫傳承,不可不知的醫學源流,推薦收藏
中醫基礎理論背誦版
復泰中醫,莫吃人血饅頭
【中藥知識】從中醫角度探析金庸筆下的「五毒」
中醫辨證治療黃褐斑

TAG:中醫 | 頭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