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起水泡怎麼回事?師傅技術差,還是濕氣重?
拔罐是一種中醫養生保健療法,能夠消除疲勞、祛濕排毒,現在越來越受歡迎,不少人選擇拔罐來保健。
一般拔罐後局部皮膚會出現出血點、瘀血等現象,但有些患者會出現水泡,這是為什麼呢?是師傅手藝不好嗎?
拔罐後起水泡是怎麼回事?
中醫中的拔罐是通過一種體外的物理方式將體內毒素逼出體外的過程,拔罐出水泡的實質就是皮膚皮下「充水」,體內的痰、飲、水、濕等病理產物以及水分在負壓的作用下透過皮下組織,進入並停留在皮膚中,這樣就形成了水泡。
拔罐後有時局部皮膚除了出現出血點、瘀血等現象之外,有些患者會出現水泡,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
1、體內風寒濕濕毒較盛
以濕氣最為突出。起泡也是一種邪氣外出的表現。有時會在罐壁上出現小水滴,也是濕邪的表現。
2、留罐時間有點長
這一點因人而異,也是和體質有關係的。有人留罐20-30分鐘也不會有起泡的現象。也有人5-10分鐘就會起泡。所以一般第一次拔罐時間需要短一些,等對患者情況了解了,就可以適當放寬時間。
3、罐子溫度較高
這一點只有很小的可能性。有時做閃罐,如果造成罐體溫度過高,這時留罐的話,會增加起泡的可能。
4、部位的差異
同一個人拔罐,有的部位沒問題,有的部位起泡。總的規律是背部、兩脅、臀部容易起泡。
5、拔罐過重,超出了承受能力
水泡的大小和數量在很大程度上反應了機體內痰飲水濕的情況。水泡比較明顯,數量較多,色白,周圍皮膚溫度不高則為寒濕證;水泡不太明顯,數量較少,色微黃,或者渾濁,周圍皮膚溫度較高則為濕熱證。
由以上幾個常見的拔罐起泡原因可見,濕氣重也會導致皮膚起水泡,與師傅技術無關。
總的來說,拔罐有助於體內痰濕的排出,但是並非最佳方式,花費貴不說,拔罐後要避免創口感染,容易出現皮膚嚴重。而且很多人根本受不了拔罐的痛,因此祛濕,小編有一個茶療法,那就是喝蒲公英馬齒莧茶。
用蒲公英根1g、薏苡仁1g、赤小豆0.7g、馬齒莧0.5g、芡實0.2、綠茶0.2、淡竹葉0.2、槐花0.2製成蒲公英馬齒莧茶,每天泡水喝,可全面祛濕!
蒲公英是利尿除濕、清熱解毒、祛火消炎的佳品,不僅可以幫助祛濕,還可以幫助預防一些如尿路感染等隱疾,同時對女性乳腺增生、乳腺炎的防治有幫助。
薏苡仁、赤小豆都是在除濕界也是小有名氣的,相信很多人都嘗試過紅豆薏米,這個方子絕對比紅豆薏米更有用。
馬齒莧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野菜,很多農村人拿它來餵豬,真是暴殄天物,馬齒莧的藥用價值完全不亞於蒲公英,利尿消炎效果很好,同時還有鎮痛消腫的作用。
芡實味甘澀、性平,中醫養生學認為,芡實抗衰延年,補中益氣,健脾止瀉,固腎益精,除濕。綠茶、淡竹葉的清新使它喝起來更加清新爽口,而槐花可綜合涼性,使其更適宜普遍使用。
拔罐後起水泡怎麼辦?
癥狀較輕,水泡沒有破的情況,可在常規碘酒和酒精消毒後,用注射器在水皰的邊緣刺入將水抽出來。然後塗以龍膽紫即可,不必包紮。如出現了感染,可服用抗菌藥物即可。
也可用以下中醫外敷小驗方:
1、食鹽1份,涼開水2份。將鹽放入水中,攪勻後將紗布浸入,然後敷於燒傷燙傷處,隨時更換。
2、生大黃適量。將大黃研成細粉,加麻油適量,調成糊狀,塗於患處,用紗布包好,每日換藥1次。
癥狀嚴重者,並有破潰流血者,必須在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治療,以求早日康復。
推薦閱讀:
※拔罐減肥的位置圖
※你肯定不知道 錯誤的拔罐方法等於慢性自殺 學習吧
※哮喘的拔罐療法
※膽結石——拔罐治療有奇效
※博粹堂中醫館—中醫拔罐—拔罐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