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一動脖子附近的「小機關」,有助於降血壓

在我並不太長的學醫輪轉生涯中,無論轉到哪個科室,「三高」(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的診斷和治療要點都是臨床交班和小講課的家常便飯。

作為發病風險較高且在國內比較高發的一系列慢性病,除了本身會直接影響病人的健康(腦梗、心梗、糖尿病綜合症等),他們對於其它疾病還具有煽風點火的作用,所以一旦病人發現除了常規診斷以外還有「三高」,那真的是如臨大敵,在哪裡都會被特殊照顧起來。

最先的特殊照顧,就是來自於醫學生「小蝦米」的每天例行血壓血糖測試。剛開始做實習生時候,把自己當作機器人,一直在追求如何這些步驟更高效的來完成,動作要從容,無效操作要少,說話要暖。

而在經過很長的科室輪轉之後,終於回到了自己的骨科,對自己分管的每一位病人和他們所遭受的不適有了更立體的認識之後,血壓指標測量這一每天例行的小工作,竟然成了我每天一早了解病人頸椎情況的「小窗口」,他是那麼客觀又是那麼靈敏。慢慢的,一個有趣的現象,漸漸讓我留意到了。

頸部不適和血壓異常會不會有什麼關係呢?

答案是有的,見下圖

COPYRIGHT:? 2012 Nucleus Medical Art/Doctor Stock

有圖可發現,在我們普遍並不是很粗的脖子里,遊走著非常多的「線纜管道」,藍色是負責讓血液回到心臟的靜脈;紅色是幫助心臟把血液輸送到身體各處的動脈;黃色是通過電流來傳遞信息的神經;綠色是參與免疫的淋巴管。各條線路精密的穿梭於肌肉骨骼組成的結構。任何一次不慎的扭傷拉傷,肌肉的水腫、骨贅(骨刺)的增生都有可能刺激到血管、神經和淋巴管,影響著他們正常的功能。

通過臨床的觀察和實踐,有一些門檻不那麼高,安全性相對可靠,效果也非常明顯的小技術。今天,就總結一個針對頸部的降壓小機關。

眾所周知,血壓升高是目前全球致死風險最高的原因,WHO(國際衛生組織)曾發布報告說,未達到標準的血壓(收縮壓高於 115mmHg;舒張壓高於 75mmHg)是 65% 腦血管病變和 49%缺血性心臟病的共有原因。但是,如果有效地讓收縮壓下降,即使只有 3-5mmHg,也會讓心血管事件和卒中風險顯著下降。

對於服用降壓藥效果不明顯的高血壓患者,可以嘗試一下這套頸部軟組織放鬆手法,但這套手法不是日常降壓藥的替代,高血壓病人最重要的仍然還是降壓藥不能停。具體手法操作如下:(這套物理治療方法包括多種軟組織松解手法,同時我會配合圖示通過分析具體部位的解剖來解釋這些具體手法的可能原理)

1. 雙手輕輕托起頸部並緩慢左右轉動頭部

該動作核心在於讓頸部外層肌群通過運動充分恢復彈性,肌群張力減少有助於血管對大腦恢復足夠的血供。

頸部曲度潛移默化的變化,會在不知不覺中限制頭部轉動的範圍,而受限的活動度(左右轉動)又會進一步影響到穿梭其間的頸動脈,因此讓一部分流向大腦的血流前路受阻。因為這部分血供對人體非常重要,為了衝過阻礙,人體會不遺餘力地提高血壓讓足夠的血液衝過阻礙進入大腦。而通過緩慢完整的頸部左右轉動,一定程度可以放鬆頸動脈供血的緊張感。一般充分的松頸之後血壓就可以很快且明顯的下降了。

切記,轉動過程中可配合輕微手法的放鬆,但不能讓轉動速度變得太快。

左右上下,沿著「軌道」緩緩而充分的活動,而不是「小和尚念經」般的搖頭晃腦。

2.緩解交感神經過亢癥狀

對於頸部不適伴隨頭暈的病人,他們頸部和背部交接的位置往往可以摸到很多頸肌筋膜的「痛點」(平時關節活動時候的咔嗒響聲的由來,肌肉韌帶緊張酸痛的源頭),這些「痛點」表明這些區域的交感神經正處在過亢的狀態。

對於這類病灶,建議去專業醫院找專業醫生進行安全靠譜的軟組織放鬆手法來快速消除這些痛點癥狀。而許多推拿會館的手法治療師,往往會用吃奶的勁兒去壓這些痛點,使勁渾身解數,又是火罐又是拍打,弄得病人哇哇哭喊,身上陣陣淤青,更多的疼痛掩蓋了原本痛點的程度。除了解決不了問題以外,這些暴力手法還有可能讓頸椎退變結構進一步加重,造成更重要的組織——脊髓受壓,造成中樞性無法可逆的後果,而且持續難忍的疼痛作用在病人身上,人體的應激為了保護自己,更會讓血壓飆升來提高反應。

3.刺激頸動脈壓力感受器

除了放鬆控制頸部旋轉的一系列肌群,松解上背部的「痛點」以外,頸動脈的壓力感受器在整個血壓調節過程中是更重要的「感測器」,這當然也是頸部物理治療不可忽視的「機關 」。

頸動脈壓力感受器位於由斜角肌群的下方。作為感測器,它們感受到來自血管的異常壓力通過神經傳到大腦,大腦再通過中樞和交感神經進一步採取措施,讓血壓升高或下降。

根據上圖可知,如果想要找到左側的斜角肌群以及頸動脈,只要頭看向右側,先用手摸到鎖骨,再沿著頸部與肩部的交界,往深處稍稍按壓,首先你會感覺到搏動感,這表示頸動脈就在附近,盡量避開搏動最明顯的區域,轉而對附近的精細的小肌群進行輕柔的按摩放鬆,舒緩頭痛頭暈的效果會非常明顯。

在頸部兩側觸診就能感受到這部分肌群的緊張或疼痛,這部分肌肉的緊張也會誤觸頸動脈壓力感受器的警報,缺乏辨識系統的感測器會誤以為這是來自動脈管壁的信號而升高血壓。

適當降低痙攣斜角肌群的緊張度,頸動脈壓力感受器會很快回歸正常,血壓也會有效降低。放鬆斜角肌群的感覺和放鬆上背部「痛點」的感覺很像,手法需要輕柔,順著肌肉的方向,但千萬記得不要持續按壓,它會引起明顯劇烈的頭暈癥狀。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針對這一壓力感受器開發的降壓外用器械,採用電刺激的方法,來糾正壓力感受器傳遞的血壓信號,以達到降壓的效果。根據相似的原理,對該區域斜角肌群做輕微恰當的放鬆也可以達到降壓的效果,同時還是無創的。

參考文獻:

1.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 2008 Update.

2. Burt VL, Whelton P, Roccella EJ, et al. Prevalence of hypertension in the US adult population. Results from the Third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1988–1991. Hypertension. 1995;25:305–313.

3. Chaturvedi A, Dash HH. Sympathetic blockade for the relief of chronic pain. J Indian Med Assoc. 2001 Dec;99(12):698–703.

4. Chobanian AV, Bakris GL, Black HR, et al. The 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the JNC 7 Report. JAMA. 2003;289:2560–2572.

5. Edwards L, McIntyre D, Carroll D, et al. The human nociceptive flexion reflex threshold is higher during systole than diastole. Psychophysiology. 2002 Sep;39(5):678–681.

6. Filippone JD, Bisognano J. Baroreflex stimu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Curr Opin Nephrol Hypertens. 2007 Sep;16(5):403–408.

7. Filippone JD, Sloan JA, Illig KA, Bisognano JD.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the carotid sinus for the treatment of resistant hypertension. Curr Hypertens Rep. 2006 Oct;8(5):420–424.

8. Flack J, Peters R, et al. Prevention of hypertension and its complications: theoretical basis and guidelines for treatment. J Am Soc Nephrol. 2003 Jul;14(7 suppl 2):S92–S98.

查看知乎原文
推薦閱讀:

脖子上有它當心內臟衰竭而死
如何練腹肌才能不傷脖子?
脖子減齡 隱藏真實年齡 [圖]

TAG:機關 | 脖子 | 血壓 | 降血壓 |